⑴ 如何評價電影《後會無期》
先說結論,我,僅僅指我,我覺得很糟糕。
我並不會劇透,但我的影評,也許你們不會喜歡,甚至我自己,也不是很喜歡,我原本也不太想發。
三個年輕人,從大陸的最東邊出發,一路西行,他們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見到了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有時候需要一些黑色幽默與自嘲,需要一些對世俗的反抗,同時又屈從於世俗,懷有理想的人有時候也要背棄理想,那些我們憧憬的美好感情,也不暇以失望甚至虛假的面孔來對待我們自身。
我們行走在路上,可能什麼都不會明白,但我們最終都能抵達目的地。
這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內心走過的一段長路,曾經我們以為心比天高,但是我們最終發現,天永遠比心要高,曾經我們以為終成眷屬,可我們明明又經歷了許多的不得善終。
我們一度奮力的錘擊現實這堵牆,但最終,我們中的一些人,總會匍匐在牆下。
所以有時候,我們需要說點兒什麼,做點兒什麼,讓我們發一些聲音。
這是韓寒一直以來給人的印象,他就像一個握著寶劍的我們,所以很多年輕人喜歡韓寒,是因為韓寒在理想與世俗間,努力的幫我們尋找答案。
這一次,韓寒也試圖將這種情懷體現在膠片上,看這部電影的大多數人,可能不會喜歡《小時代》,有人說,需要一部電影來告訴世人,青年人還是需要聲音的,玻璃房子與法式簡餐,並不是我們平凡人的故事,我們需要三個落魄的年輕人,一同帶著我們上路。
那麼所有這些情懷,我相信韓寒的本意就是用一部電影去完美的詮釋。
在這些清晰,精緻,並且漂亮的空鏡頭,遠景與俯拍之中。
但這些,這些我上面所說的東西,都是文字。
這不是電影。
電影,不是散文。
如果作為敘事詩或者散文,這興許是一部佳作,但作為電影,它非常的,非常的不合格。
失望,糟糕,無趣,說教。
我寫到這,無非是在說,我理解韓寒的立意,他的情懷也毫無問題,可落實在膠片上,落實在電影表現上,充滿了說教味道與沉悶的敘事節奏,所以它失敗了。
我並不否認,我也喜歡韓寒,我甚至有他當年簽名的書,上面寫著送給朱炫,我與我的大多數朋友們,都對這部電影寄予希望,我們等著首映的日子很久很久,但我不得不失望的說,這部電影不好看,不,它糟糕透了,而作為韓寒的一名喜愛者,我也將盡我所能的去分析這種糟糕之處。
我不認為喜歡韓寒,就應該喜歡他的所有作品。
我也不認為,韓寒是一個欣賞這種行為的人。
1、句子到了
時間在這部電影里看起來幾乎無限的長,它沒有劇烈的沖突,也沒有強烈的動機,他只是一群人,上路了,他們開車,他們交談。
他們遇見了一些人,然後他們與這些人交談。
但這種交談又絕非伍迪艾倫式的,它沒有對抗,也沒有觀點,它只是不斷的在下結論,它告訴你,你沒有觀過,哪有世界觀,它告訴你,小孩子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它還說,喜歡就是放肆,但愛就是克制。
這些話本身非常好,是很好的句子,可在電影中,你不能只是簡單的讓劇中人如同教書一樣,直白的念出來。
這些作為主旨,並沒有通過一個事件來體現,甚至無從討論,只是劇中人坐在車里,站在街上,他們突然的,直接的,冒出這些句子,這就像你買了一本三國志名人名言,沒有打鬥也沒有轅門射戟,只有他們說過的人生句子,第一章,劉備:莫以善小而不為。
這種說教對於我們這樣已經有了辨別能力的觀眾看來,是不適的。
我們在觀影的過程中,甚至產生了等句子的念頭,前期營銷植入的大量優美句子,都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念出來,賈樟柯與馮紹峰對話,王珞丹與陳柏霖對話,沒有推搡也沒有道具,他們只是面對面站著,你一句,我一句。
句子到了,我聽到了,我在看電影的時候,這樣想。
2、沉悶的敘事技巧
文學與編劇最大的不同在於故事本身,而不是語言魅力。
當馮紹峰遇見袁泉時,也許在書中,我們會寫(我會避免劇透),馮紹峰走進了什麼地方,在一種怎樣的燈光下,看見了袁泉,那一刻如何如何,隨後袁泉怎樣怎樣,他們來到檯球桌邊,馮紹峰心裡怎樣怎樣,隨後,袁泉說。
但是電影鏡頭中,非常簡單,馮紹峰走進了,兩個人簡單的互動,來到檯球桌邊,袁泉開始說,真的說,沒有任何其他雜質的,一邊打檯球,一邊把馮紹峰的身世交代了,他的愛情在袁泉的念白中,完成了希望到破滅,這一段我認為是將馮紹峰從勇猛浩瀚哥拉回平凡青年的最佳時機。
但是卻只有袁泉的念白。
這樣的念白就像有人翻開一本書,在告訴我們發生了什麼,然後怎麼了。
這裡面涌動的情緒,對於愛情以及英雄夢的破滅,沒有體現在畫面上。
電影是一個無法讓你直白表現人物內心的東西,它需要動作,以及沖突。
我雖然理解了馮紹峰的想法,可我知道,電影僅僅是理解是不夠的,如果我是為了了解這個道理,這件事,我看書就好了。
我看電影,是希望我想看到這裡面的畫面。
相同的情況還出現在鍾漢良的故事裡,鍾漢良就這樣,把頭盔放在車上,說完了自己和老婆的故事,說完了就是完了,就這樣,導演甚至懶得用一個閃回去演繹。
這部電影本質不是一群人在演繹故事,而是一群人在講故事。
3、角色設定
陳柏霖的角色江河,實在太沉悶,這是一個幾乎昏睡的角色,實際上沉默的角色不是沒有,但陳柏霖的江河,卻實實在在的沒有發揮,他缺少《藍色大門》時代的靈氣與稚氣,只剩下了別扭。
我知道江河是一個局促又溫柔的人,可電影大多時候只是通過他的沉默來表現,而他的面部表情幾乎沒有變化,導演在要這個鏡頭時,對演員似乎沒有太大的要求。
他就像你的一個聊不到一起的朋友,你偏偏又要和他踏上一段悠長的旅途。
你們尷尬的不知道說什麼好,電影卻在進行。
全篇我覺得就孔連順還挺有意思,他只是個龍套,且是這部電影里,唯一的啞巴。
4、散漫
電影里一共出現了四個故事,陳喬恩,王珞丹,袁泉,鍾漢良,他們分別是小演員,騙子(或妓女),檯球室老闆(多年筆友),熱血驢友。
初期的陳喬恩,大抵是想體現小人物在奮斗中的無奈,她的幾次錯位設計也很明顯交代了導演的思路,但整個故事,就是從片場的這頭,走到那頭的一段對話,過於安靜的處理,即便有一些頗有心思,也拯救不了整個故事的無味。
王珞丹是唯一有互動的故事,出現了陳柏霖與王珞丹在房間里的互動,這種互動也是全片,唯一的,讓我們覺得還算是好看的地方,馮紹峰腿麻了到追至加油站,這個故事至少是可看的。
袁泉就是檯球室的對話,無味。
鍾漢良引出了衛星,他的那一段我的夢想是一顆衛星,本是一段熱血的演講,即便他的廣東話發音,甚至別有一番風味,但仍然差強人意,不過最後的翻轉,讓這個故事至少值得有個回念。
我相信四個演員都不是那種不會演戲的演員,但故事本身就是這樣。
這應該是導演的問題。
更不要提,前期的胡生,最後就這樣丟了,這簡直是一個令人發指的別扭。
王珞丹的故事結束後,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亢奮點,沒有起伏與波瀾,我們追隨著導演的鏡頭,似乎一直在一條筆直的,沒有急轉彎也沒有發卡彎的公路上。
什麼叫散漫
就是有一天,我們去西藏,看見廣闊的天與無窮的海,真的好美。
可讓我們看整整一個月,我們會覺得痛苦。
因為它只有這些。
5、笑點
很多人說很好笑,所以是有趣的,精彩的喜劇片。
我並不認為韓岳父是想拍一部喜劇片,就像我開篇說的,他必然有他的情懷,他要展現這些情懷,是他的骨架,笑點只是輕松的點綴,這絕不該是喜劇片。
非常好理解的是,就像韓寒的一些小說,在那些句與句之間,我們總會會心一笑,回味這用詞的趣味性。
但我們都知道,我們不是在看笑話大王,也不是在看某個喜劇故事。
有人說,那就是荒誕公路片?
荒誕不是段子。
這些諸如包夜就是包日,命硬不知道,命根子一定硬的段子,我首先不說這些段子本身高明與否,我也不想說,但我明白的是,這些段子原本是服務於故事主題的。
現在卻被當成了主題。
我在微博看見有人數段子,說這是好片子。
如果韓寒的電影是這樣,我無言以對,我並不認為曾經那些在課桌底下看他小說的人,只是為了笑笑。
6、精緻的亮點
韓寒精緻的部分,如果不考慮骨架破碎的話,一些細節是非常戳人的,我們會很喜歡。
那首《女兒國》,我覺得簡直完美。
初期陳喬恩故事中,槍聲與刑場的女學生,富有意義,而這個意義是很棒的。
甚至包括王珞丹的手機鈴聲,而陳柏霖翻譯的時候,台詞與人物的呼應,這裡面兒有詩意的浪漫,我是不介意在電影中看見這些在專業人士眼中,比較蹩腳的東西的,因為我確實喜歡,但這些東西不能左右整個電影,靈性是細碎的,一閃即滅的。
溫水煮青蛙並不好,這個層次太簡單,太直白,不夠巧妙。
大概只記得這么多了。
7、到最後了,說點自己心裡話。
這部電影上映之前,大家都在捧,說捧顯得不尊重,我相信有很多人是真心喜歡,他們梳理了韓寒的路程,甚至還有朴樹,我也愛朴樹,說實在的,我有很高的期待,我很希望這部電影打敗《小時代》,因為我喜歡他的立意,但是出來這樣的東西,我會覺得很難堪。
我大概難過的是,這部電影韓寒拍得很糟糕,而我原本希望它會是一部精彩的作品。
很多人只是因為喜歡韓寒,就在這部電影里尋找各種亮點,段子好笑,鏡頭好,明星漂亮,所以電影好。
我不否認有些人是真的這么想。
但我大抵認為,韓寒不會是希望這樣一份回答。
作為小說家,韓寒是個不錯的人,曾經我小學的時候,語文老師說,那個寫書出名的小孩兒,不會有出息,是個垃圾,我很不服,後來韓寒做到了,我明白這個世界,年輕人是可以做一些,你們不讓做的事情的。
但是作為電影導演,韓寒這部作品,很糟糕,我不喜歡他的這部電影。
這是我對韓寒的敬意,就是說出我的心裡話。
以上,僅僅是我個人觀點。
⑵ 電影《後會無期》講的是啥想表達啥
《後會無期》是一部由韓寒擔任編劇及導演,由馮紹峰、陳柏霖、鍾漢良、王珞丹、袁泉、陳喬恩聯合主演的喜劇愛情冒險公路電影,講述了幾個在東極島長大的年輕人決定重新選擇自己的前路,在他們橫跨大陸的自駕旅途上的傳奇經歷與際遇讓他們有了各自不同的命運歸宿的故事。
《後會無期》的劇情,是件很無趣的事。無非是兩個廢柴,開始了他們的荒唐之旅,中間碰到幾個騙子,男的女的都有。嚴格來說是三個人,硬要解讀的話,馬浩漢代表的是理想,江河指涉的是現實,而一開始的敘述事並很快就走失的胡生代表的是童真。兩個寶貨把胡生弄丟了,無非是在闡明他們的童真從上路的那一刻就不復存在。
從整體性上來說,《後會無期》其實非常散漫,由東向西穿越中國的線路上,幾個關聯不大的片段點綴其間,三個開場出現的主角,在前四分之一便丟失了一個,他們一路遇到身份曖昧、靈魂飄零的男女,其中有心在他鄉的老鄉,不是愛情的親情,貌似騙子的真摯,疑似朋友的欺騙,還有一隻善於裝死的雪橇犬,他們與兩個中心人物江河與浩漢產生了或大或小,或恆久或短暫的交集 。
(2)後會無期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角色信息:
(1)馬浩漢
東極島島民,一個有個人價值觀和世界觀,勇於冒險,早幾年就到島外的世界去闖過,有見識,想回到東極島建設家鄉。不過,殘酷的現實淹沒他的理想,他對外來事物的侵襲東極島他十分激動,拿著揚聲器號召一場反抗運動。但最終失敗,他是一個有本事的失敗者。在旅途中他是負責吆喝的領頭。
(2)江河
頹廢的文藝青年,在東極島做老師,認識浩漢。現在被分配去最西邊的地方任教,因此與浩漢、胡生踏上了橫跨國家的行程。他是個善良、純凈的人,遵守生活規則。在旅途中,他是精神上的領導者。
(3)阿呂
在浩漢和江河旅程中突然出現蹭車的旅行客,他說他是騎摩托環游的騎士,是對妻子深情至深的性情中人,是一個像旅行者一號一樣有理想是男人。最後,卻偷走了浩漢的車揚長而去。
(4)蘇米
在江河和浩漢旅行中的陌生女子,根據她自己後來的述說,她是被男人傷害過,懷了孕,假扮小姐,和三叔串通進行仙人跳,想騙一點錢出國生孩子。在賓館里故意挑逗誘惑江河,在三叔假扮警察查房,江河帶她逃走後,卻無意中被江河的善良憨厚給吸引。不過,還是被她三叔和哥哥給帶走。
(5)周沫
浩漢青梅竹馬的鄰家女孩,到大城市去打拚,在片場做替身演員,是那種沒有台詞和正面的替身。不過,她相信在大城市更有公平競爭的機會,踏實奮斗的一個女孩子。以前是喜歡浩漢的。
(6)劉鶯鶯
檯球廳女老闆,球技高超,一桿清台滅了浩漢耍帥的想法。她是浩漢從兒時就結識的筆友,也是他一直認為在遠方的女朋友。當浩漢終於千里迢迢來到她面前,她卻把殘酷的現實告訴給浩漢,她是浩漢父親的繼女,保持通信只是他父親想要了解浩漢的情況而已,令一直處在迷茫性樂觀的浩漢頓時看清了現實。
⑶ 後會無期這部電影主要什麼內容
《後會無期》是一部由韓寒擔任編劇及導演,由馮紹峰、陳柏霖、鍾漢良、王珞丹、袁泉、陳喬恩聯合主演的喜劇愛情冒險公路電影。
影片講述了幾個在東極島長大的年輕人決定重新選擇自己的前路,在他們橫跨大陸的自駕旅途上的傳奇經歷與際遇讓他們有了各自不同的命運歸宿的故事。
⑷ 《後會無期》這部電影講的到底是什麼,你有看懂嗎
說起《後會無期》想必很多人都知道這是韓寒導演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吧。這部影片在拍攝的時候還是投入了比較多的精力物力拍攝的電影。在豆瓣評分的時候也算低,達到了7.1分。其實影片中的故事講述得相對比較簡單,虛構的是在中國最東邊的一個小島,名為「東極島。」
這可能還是得因人而異吧。畢竟一千個人有一千個看法吧。有人說江小白很辣很苦口,但是成熟的80後或者70後就比較喜歡喝,用他們的話來說,酒相對於生活的苦來說,這根本就不算什麼。畢竟生活還在繼續。
⑸ 電影《後會無期》主要講述的是什麼
我覺著《後會無期》講述了幾個在東極島長大的年輕人決定重新選擇自己的前路,在他們橫跨大陸的自駕旅途上的傳奇經歷與際遇讓他們有了各自不同的命運歸宿的故事。
《後會無期》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法國一部著名的「作家電影」《廣島之戀》,雷乃敘事的平淡克制,彷彿與那個時代新浪潮電影所流行的充滿挑釁味的喧囂格格不入,但他和他的《廣島之戀》卻是獨樹一幟的,電影里的對話、旁白不是口號而是結論。回過頭來,我們再去品味《後會無期》里從韓寒腦袋裡蹦出的字句,是不是也如雷乃般標志著他所特有的作家本能。
⑹ 如何評價電影《後會無期》
我認為《後會無期》是一部公路電影,在路上,看到的不止是成長的故事,還有很多的父子情、兄弟情、友情、愛情還有對家鄉的熱愛。
更像是一篇散文,而非小說。語句精煉,幾乎三言一金句兩語一結論。痞氣又不失文藝,全場笑聲不斷,習慣了韓寒文章的看起來簡直過癮,但對韓寒風格不熟的就會想,怎麼那麼突兀,袁泉這一句「喜歡就是放肆,但愛就是克制」很文藝,但為何來的一點鋪墊都沒有?賈樟柯的「小孩才問對錯,大人只看利弊」很有哲理,但為什麼?這對白,莫非韓寒一時間王家衛附體了?韓寒曾說,電影就是好好講一個故事(類似意思,不記得了),雖然《後會無期》的敘事高過國產片水平線幾十個《小時代》,但想要成就真正的好作品,還是要剋制。
⑺ 後會無期到底講了什麼
電影《後會無期》講述了幾個在東極島長大的年輕人決定重新選擇自己的前路,在他們橫跨大陸的自駕旅途上的傳奇經歷與際遇讓他們有了各自不同的命運歸宿的故事。
太平洋的第一縷海風,吹來告別的消息,三個無家可歸的年輕人,開啟一段穿越太平洋的旅程。大陸城市、城鎮、山脈、叢林和沙漠,他們被無法形容的情感和痛苦淹沒,遇見那些他們只配錯過的女孩,就像沒有家的動物,善惡莫測的傳奇旅行者。一次次的懺悔和告別交織在一起,勾勒出不同的人生。
電影簡評:
通過這樣一部「汽車電影」重構一種張揚男性氣質的人生道路,韓寒想要努力做到的,是對自身當下生活狀況的肯定。感喟之餘,還不免有些人生贏家拔劍四顧心茫然的自鳴得意。
然而,影片場景的大幅度變換與角色行動的缺失以及舞台劇腔調的獨白式表演的反差,正表明了韓寒與社會主流話語分享的多重精神分裂與糾結:想保持兒童狀態的成年人,失卻故鄉的外鄉人,想和大家在一起的孤獨個體,想保持樸素和低調的「人上人」。
⑻ 後會無期演的是一部什麼影片,值得看嘛
由勞雷影業、果麥文化及博納影業聯合出品,韓寒擔任編劇兼導演的電影處女作《後會無期》,是一部公路電影,主人公是在東邊一起長大的幾個年輕人,他們決定重新選擇自己的前路。橫跨大陸的自駕旅途上,那些傳奇經歷與際遇讓他們有了各自不同的命運歸宿。
影片匯集了馮紹峰、陳柏霖、鍾漢良、王珞丹、袁泉、陳喬恩等眾多明星。
2014年7月,韓寒通過微博先後發布了2首電影主題曲,分別是鄧紫棋演唱的《後會無期》和朴樹演唱《平凡之路》。
⑼ 鄧紫棋唱的後會無期是什麼電影的主題曲
《後會無期》是鄧紫棋演唱的一首國語歌曲,由韓寒作詞、Anthun Kent和Dee Syluia作曲。同時也是電影《後會無期》同名主題曲。 《後會無期》改編自美國女鄉村音樂歌手Skeeter Davis的名作《The end of the world(世界末日)》,韓寒本人對這首歌耳熟能詳,直至開拍《後會無期》後,他發現歌曲旋律相當貼合影片主題,因而決定將其改編成中文版。 後會無期 作詞:韓寒 作曲:Arthur Kent,Dee Sylvia 演唱:G.E.M.鄧紫棋 當一艘船沉入海底 當一個人成了謎 你不知道 他們為何離去 那聲再見竟是他最後的一句 當一輛車消失天際 當一個人成了謎 你不知道 他們為何離去 就像你不知道這竟是結局 在每個繁星拋棄銀河的夜裡 我會告別 告別我自己 因為我不知道 我也不想知道 和相聚之間的距離 當一輛車消失天際 當一個人成了謎 你不知道 他們為何離去 就像你不知道這竟是結局 在每個銀河墜入山谷的夢里 我會醒來 也忘記夢境 因為你不知道 你也不會知道 逝去的就已經失去 當一艘船沉入海底 當一個人成了謎 你不知道 他們為何離去 那聲再見竟是他最後的一句 當一輛車消失天際 當一個人成了謎 你不知道 他們為何離去 就像你不知道這竟是結局
⑽ 後會無期是什麼題材的電影
後會無期是一部公路片。
公路片通常指,電影的敘事發展是以一段旅程為背景,電影的主人公在占電影絕對篇幅的公路旅行情節中,完成生命體驗,思想變化,性格塑造,產生一系列的戲劇沖突。或者與別人的,與自我心靈的交流。
國產的公路片數量不是很多,多以文藝片、喜劇片為主,大都廣受好評,與其敘事表達方式不無關系。比較著名的的有《千里走單騎》、《落葉歸根》、《無人區》、《後會無期》、《心花路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