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電影史的四次較大的電影運動是什麼
在世界電影發展史上,三次電影運動是推動電影藝術思想形成的重要里程碑。這三次運動分別是: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和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法國「新浪潮」。第四次運動尚未出現!
B. 到底有沒有是大衛·波德維爾著 中國電影出版社的《世界電影史》這本書呢
大衛·波德維爾 David Bordwell
1947年7月23日出生,美國當代電影理論家和作家,其在美國電影學術界的地位相當於美國電影資料館的創始人雅克·雷鐸(Jacques Ledoux)教授。為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UW-Madison)傳播學院退休名譽教授,目前仍擔任法國電影資料館(Cinemathèque Française)的顧問。
著作年表
《好萊塢的敘述方式:現代電影中的故事及其形式》Bordwell, David (2006). The Way Hollywood Tells It: Story and Style in Modern Movie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聚光燈下:電影的場面調度》Bordwell, David (2005). Figures Traced in Light: On Cinematic Staging.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第七版)Bordwell, David, Kristin Thompson (2003). Film Art: An Introction, Seven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第五版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娛樂王國:香港電影的秘密》Bordwell, David (2000). Planet Hong Kong: Popular Cinema and the Art of Entertainment.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香港三聯書店出版社出版,海南出版社引進)
《電影形式藝術史》Bordwell, David (1997). On the History of Film Styl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後理論:重建電影研究》David Bordwell and Noël Carroll (1996)Post-Theory: Reconstructing Film Studies.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世界電影史》Bordwell, David, Kristin Thompson (1994 (2002)). Film History: An Introc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愛森斯坦的電影》Bordwell, David (1993). The Cinema of Eisenstei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意義的產生:電影運作技巧》Bordwell, David (1989). Making Meaning: Inference and Rhetoric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Cinema.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小津和電影詩意》Bordwell, David (1988). Ozu and the Poetics of Cinema.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故事片的敘事》Bordwell, David (1985). Narration in the Fiction Film.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古典好萊塢電影:1960年以前的電影類型與形式》Bordwell, David, Janet Staiger and Kristin Thompson (1985). The Classical Hollywood Cinema: Film Style and Mode of Proction to 1960.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卡爾·德萊葉的電影》Bordwell, David (1981). The Films of Carl-Theodor Dreyer.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法國印象派電影:文化、理論與形式》Bordwell, David (1974). French Impressionist Cinema: Film Culture, Film Theory, and Film Style, Reprint 2002, North Stratford, NH 03590: Ayers Company Publishers, Inc.
C. 什麼是世界電影史的起點
世界電影史的起點是1895年12月28日,這是人們公認的世界上正式放映電影的開端。路易·魯米埃爾和奧古斯持·魯埃爾是兩兄弟,法國攝影師。他們在巴黎卡普西尼大街14號租了間地下室,擺了100把椅子,開始收費放映。電影放映就這樣在一個寒冷的星期六晚上誕生了。
D. 世界第一部有聲電影是什麼
《紐約之光》是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同時也是第一部歌舞片。
《爵士歌王》的出現時間為1927年10月,而非1928年。1928年出現的是《紐約之光》,可以說是人類第一部真正的有聲電影。
《爵士歌王》,開啟一個新時代1927年十月的某天,紐約市百老匯劇院正在放映《爵士歌王》,突然,銀幕上傳出阿爾•喬爾森的歌聲。
有聲電影誕生
華納公司的第一步,是買下一個電台,這么做也是好萊塢製片廠的第一次。薩姆在電台實驗電子技術,並和內森·萊文森(Nathan Levinson)結為好友,萊文森是西部電氣公司(Western Electric)的技術天才,兩人因共同的興趣走到一起,瘋狂鑽研錄音技術。
讓電影發出聲音,並不是薩姆·華納第一個想出這主意,實際上從電影誕生伊始,發明家就沒有放棄過努力。1889 年 10 月 6 日,愛迪生的助手勞里·迪克森,首次展示了他研製的「有聲電影」。
E. 世界電影史排行是什麼
世界電影史排行:《肖申克的救贖》、《教父》、《辛德勒的名單》、《十二怒漢》、《阿甘正傳》。
1、《肖申克的救贖》
由弗蘭克·德拉邦特編劇並執導的美國劇情片,由蒂姆·羅賓斯、摩根·弗里曼領銜主演。該片根據斯蒂芬·埃德溫·金1982年的中篇小說《肖申克的救贖》改編,主要講述了男主角銀行家安迪因槍殺妻子及其情人的罪名入獄後,與能為獄友走私各種違禁商品的埃利斯成為了朋友,安迪不動聲色、步步為營地謀劃自我拯救並最終成功越獄,重獲自由的故事。該片於1994年9月23日在美國公映。
F. 世界電影史怎麼樣
作為教材來讀的,同樣因為考研,否則一般影迷無論如何用不上讀它,向一樓致敬,在閑暇之餘讀完此書,已是非凡! 我認為北大譯得一坨,非常差勁,很多工作沒有做好,導演中文譯名前後混亂,插圖簡直讓人倒盡胃口,註解馬虎,缺少多應注釋的內容,比如「反身指代」諸如此類,而且譯者也頭腦混亂不知所雲,應該是對電影了解不多的人
G. 想知道世界電影發展的三大運動是哪三個古希臘三大著名的悲劇是
三大運動
第一次電影運動: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 (1917年----1928年)
第二次先鋒運動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
。
第三次電影運動:法國「新浪潮」與「左岸派」五六十年代
三大悲劇
埃斯庫羅斯的《被縛的普羅米修斯》、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和歐里庇得斯的《美狄亞》,稱為「三大悲劇」。此「三大悲劇」的產生過程就是悲劇由幻想向現實轉變的過程。在戲劇領域內有著不可磨滅的藝術成就。首先,它把悲劇重在寫神逐步轉到寫人,把寫理想化的英雄轉變為寫現實中的人,這是其最大的一個成就,亦是悲劇走向現實的標志之一。
H. 《世界電影史》 北京電影學院教材 作者是誰 請電影學院的朋友回答 重謝
電影學院老師編寫的世界電影史教材,書名叫《外國電影史》
鄭亞玲 胡濱 著,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
封皮是灰色的,書名上方印著一行小字 [北京電影學院教材]
I. 電影產生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電影理論的基礎是對於「電影與現實的關系是什麼」這一理論主題的爭辯~~從經典時期一直延續到當代. 具體可參考
——(法)巴贊《電影是什麼》
——(匈)巴拉茲《電影美學》
——(德)克拉考爾《電影的本性——物質現實的復原》
——(法)馬賽爾.馬爾丹《電影語言》
——(英)林格倫《論電影藝術》
——(美)梭羅門《電影的觀念》
——(美)波布克《電影的元素》
——(美)霍華德.勞遜《電影的創作過程》
《戲劇與電影的劇作理論與技巧》
電影史:
——(法)薩杜爾《世界電影史》、《電影通史》(6卷)
——(德)格雷戈爾《世界電影史(1960年以來)》。
J. 世界電影史第一位卡通片之父是誰
卡通片之父是華特• 迪斯尼。
華特·迪士尼 (也叫做華特·迪斯尼)(Walter Elias Disney 1901年12月5日—1966年12月15日)美國著名動畫大師、企業家、導演、製片人、編劇、配音演員、卡通設計者,舉世聞名的迪士尼公司創始人。一位備受美國人民熱愛和懷念的長者。他獲得了56個奧斯卡獎提名和7個艾美獎。華特·迪士尼是世界上獲得奧斯卡獎最多的人。華特有2個女兒Diane Disney和Sharon Disney(Sharon是其領養的)。他和他的職員一起創造了許許多多著名、受世人歡迎的卡通角色,包括那個被無數人喜愛的經典卡通形象、華特·迪士尼的好友——米老鼠(Mickey M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