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卓別林的第一部影片的特點和意義有哪些
卓別林自編自導的第一部影片是《遇雨》,它只有一本(膠片長度在290公尺左右)。在無聲片即默片時代之初,一部影片一般都是一本,10多分鍾時間。《遇雨》很賣座,從這時起,卓別林在啟斯東影片公司享有百分之百的創作自由。
Ⅱ 卓別林在電影史上的地位
卓別林是一位偉大的電影藝術家,他的許多作品在全世界廣為流傳,是無聲電影時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他的《城市之光》,《淘金記》,《摩登時代》,《大獨裁者》,《一個國王在紐約》等都是產生過巨大影響的作品。有評論家稱現代喜劇電影普遍著重技術上後場面上的效果,很少能像卓別林一樣注入真切感情和人情味於劇情中,這就更令人對他的電影倍加懷念。
作為無聲電影片,視覺形象的傳達是電影的藝術表現力和明確性的關鍵所在。卓別林的電影在這方面尤為突出,這與他精湛的喜劇表演才能必不可分。他的電影之所以能在全世界范圍內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除了思想內容外,善於運用動作和形象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2)卓別林電影有什麼社會價值擴展閱讀:
人物簡介:
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生於英國倫敦,英國影視男演員、導演、編劇。
查理·卓別林的第一部電影是《謀生》。從1915年開始卓別林開始自編自導自演,甚至還擔任製片和剪輯。稍後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並於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樂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磯開了自己的公司。
並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等人。但直到1923年,卓別林才為這個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婦人》。之後1925年的《淘金記》和1928年的《馬戲團》為卓別林贏得了學院獎。
Ⅲ 卓別林的黑白片在電影史上的地位是什麼
卓別林的黑白片的形象有很強的感染性,雖然都是默聲片,但是,他所塑造的形象常常為人們所稱道。卓別林一直拒絕有聲電影,他認為有聲電影破壞了電影藝術,當然,由於他所處的歷史時代,有些觀點不免帶有局限性,但我們不能因此否認,卓別林是20世紀最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電影藝術家,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喜劇電影明星。而他作為偉大的喜劇電影藝術家,最大的貢獻是他把為笑而笑的庸俗「鬧劇」,提到批判現實主義藝術的高度。他以獨特的喜劇藝術表演風格和辛辣的諷刺,尖銳地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同時,表現出對不幸命運的抗爭,對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百折不撓的追求。我們欣賞卓別林的影片,等,是發自內心的笑;哭,則是流著真誠眼淚的哭。卓別林對電影藝術的偉大貢獻,寫下了好萊塢電影史乃至世界電影史上光輝的一頁。
Ⅳ 卓別林電影的特點
以下是我個人的見解:卓別林電影往往關注社會,關注民生。用幽默的方式闡述當時美國人民的生活——既有飛速繁榮的一面,又有人民精神生活匱乏的一面。
另一方面,卓別林是當之無愧的默劇大師,但卻也有守舊的一面。當彩色電視走進千家萬戶,他曾感慨電影已死。但事實並未如此。
Ⅳ 卓別林電影是什麼,什麼是卓別林
查理·卓別林,20世紀著名的英國喜劇演員,現代喜劇電影的奠基者,在世界范圍內享有盛譽。卓別林幼年喪父,曾在游藝場和巡迴劇團賣藝或打雜。1913年,隨卡爾諾啞劇團去美國演出,被美國導演M.塞納特看中,從此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1914年2月7日,頭戴圓頂禮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鴨子的流浪漢夏爾洛的形象首次出現在影片《威尼斯兒童賽車記》中。這一形象成為卓別林喜劇片的標志,風靡歐美20餘年。卓別林戴著圓頂硬禮帽和禮服的模樣幾乎成了喜劇電影的重要代表,往後不少藝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29591.htm
Ⅵ 卓別林拍攝的影片對世界有哪些影響
1954年6月,世界和平理事會在柏林舉行。卓別林因為他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對和平事業及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作出了特殊的貢獻」,被評為國際和平獎獲得者。
Ⅶ 卓別林的作品風格是怎樣的
電影音樂是影片中體現影片藝術構思的音樂,是電影綜合藝術有機組成部分。其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戲劇性和營造氣氛等方面起著特殊作用。
卓別林在為電影譜寫音樂時,是一個有獨立見解、很少迷信,但並不自以為是的人,他對於他人的批評和指點能夠虛心接受,而且從不盲從,並且有勇氣和能力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
卓別林主演、拍攝、譜寫音樂的影片,常從鬧劇穿插過渡到感情劇。他很反對那種為喜劇影片配上嬉鬧音樂的主張,即為了滑稽而滑稽,從頭到尾老是配上一些幽默有趣的音樂旋律,一點幽默、抒情的餘地都沒有。
他說:「我不要音樂喧賓奪主,我要它優美悅耳地配合著表達感情。」於是,在卓別林的作品中,音樂是電影藝術的重要構成元素,它補充畫面內涵,傳達著他獨特的藝術理念、思想境界,為影片增強藝術效果。
卓別林的家庭:
卓別林的父母都是職業歌手。母親漢娜·哈利特·派德林格漢姆·希爾(Hannah Harriet Pedlingham Hill)是當時地位低下的制靴匠的女兒,她在19歲那年以麗麗-哈利Lily Harley為藝名第一次正式登台。
父親查爾斯·卓別林一世(Charles Chaplin Senior)來自薩克福郡的一個屠戶和收稅員家庭,24歲在倫敦開始了他的職業歌手生涯。
卓別林一世和漢娜於1885年6月結婚。當查理一世跟著劇團在美國巡迴演出時,漢娜和戲院的另一位演員里奧·德萊登發生了婚外情並生下了一個兒子惠勒·德萊登(Wheeler Dryden)。
Ⅷ 卓別林電影的意義
他的電影主要是通過滑稽的動作、幽默的語言來諷刺戰爭、期盼世界和平(《大獨裁者》《從軍記》)
Ⅸ 卓別林的作品風格
卓別林的作品風格具體如下:
1、鞭撻不公正、不人道的資本主義社會,反抗剝削和壓迫;
2、反對法西斯獨裁,譴責侵略戰爭;
3、歌頌底層「小人物」的真、善、美;
4、針砭人性的弱點,警示人生的誤區;
5、用對比蒙太奇手法敘事;
6、運用啞劇手法,以誇張的表情和動作營造喜劇氣氛;
7、恰如其分地摻入雜技動作,使其同劇情融為一體。
查理·卓別林的演藝經歷
查理·卓別林的第一部電影是《謀生》。從1915年開始卓別林開始自編自導自演,甚至還擔任製片和剪輯。
稍後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並於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樂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磯開了自己的公司。
並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等人。但直到1923年,卓別林才為這個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婦人》。之後1925年的《淘金記》和1928年的《馬戲團》為卓別林贏得了學院獎。
1931年因為《城市之光》的首映卓別林來到倫敦,轉年才返回,他的下一部影片是1936年的《摩登時代》。四年之後他拍攝了《大獨裁者》。
1952年,他的有聲電影《舞台生涯》上映,同年他移居瑞士。
1967年他拍攝了他的最後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
Ⅹ 卓別林作為喜劇電影藝術家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他作為偉大的喜劇電影藝術家,最大的貢獻是他把為笑而笑的庸俗「鬧劇」,提到批判現實主義藝術的高度。他以獨特的喜劇藝術表演風格和辛辣的諷刺,尖銳地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同時,表現出對不幸命運的抗爭,對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百折不撓的追求。我們欣賞卓別林的影片,笑,是發自內心的笑;哭,則是流著真誠眼淚的哭。卓別林對電影藝術的偉大貢獻,寫下了好萊塢電影史乃至世界電影史上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