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寄生蟲講述了什麼道理
一、心理素質是底色,內心強大是底氣。
窮人裝富,也是需要強大的心理支撐的,這貧窮的一家人,個個都是戲精,只有他們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候,才會露出本來面目。
那個窮人家的女兒假裝名校美術畢業生,看幾本書,就能夠裝作心理學專家的樣子,把富豪的太太就唬住了。
演戲這種事,一旦露出一絲破綻,就會前功盡棄,所以他們能夠進入富豪的家庭,心理素質是一個很重要的助力。
如果能把這種本領用在正道上,效果也不會差的,就像影片結尾,窮人的兒子下決心要考名校,賺大錢,買下那棟豪宅,我相信他可以通過努力逆襲人生。
相反,太安逸的生活環境,會讓人心力衰弱,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電影中,富豪家的女主人,內心比較脆弱,也是這個家庭遭遇災難的突破口。
窮人家女兒第一次上門的時候,面對初次見面的陌生人,她就喜怒哀樂形於色,出賣了內心的秘密,正是這些破綻,讓窮人一家都覺得他們是錢多人傻又好騙,生起了非分之想。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人性中有一種欺軟怕硬的劣根性,有時候「弱」就是被傷害的原罪,而強大就是最好的葯。就像我們的免疫力,人不可能殺死身上所有的細菌,但只要你免疫力強大,就不會生病。
而在上流社會的一個家庭里,夫妻中有一個人強大隻能叫「富」,夫妻兩個都內心強大,都能獨當一面,才能叫「豪門」,比如某美電器的創始人夫妻。
內心強大可以讓草根逆襲,改變命運,也可以幫助精英階層保護財產,不被入侵者掠奪。
財富本身,是一種巨大的能量,如果心力不足,既得不到,也守不住。
❷ 你認為拿下奧斯卡的《寄生蟲》有什麼值得電影人學習的
《寄生蟲》這個電影之所以會獲得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就是因為這個電影的深刻寓意,將貧富階層純真與虛偽都揭露了出來,而且敘述的方式卻讓人印象深刻,通過描寫一個無業家庭的長子在面試高薪家教過程中發生的意想不到的故事,揭示了韓國社會的貧富差距和社會矛盾。這個電影更是韓國電影在國際影壇一個里程碑的作品,是韓國電影不斷積累的一次爆發,其中有很多地方是值得電影人學習的。
2、對現實的抨擊感
韓國電影中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其中最大的就是現實感。對現實的挖掘,獨特的敘述方式甚至對演員的培養都有值得借鑒。 影片中基宇的媽媽說出幾段頗有哲思的金句:不是雖然有錢但卻善良,而是因為有錢所以善良。 這種對現實的諷刺是很深刻的,當然韓國電影的成功和影片的制度有很大關系,但是其他電影人還是可以找到平衡的發展的道路。
❸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這背後揭露了怎樣的教育真相
《寄生蟲》是奉俊昊將類型片、強情節和戲劇元素玩得爐火純青的一部電影,除了榮獲第92屆奧斯卡四項大獎外,它還曾被戛納主席墨西哥導演岡薩雷斯視作最沒有爭議的金棕櫚作品。
那麼,這部影片講了個啥?
《寄生蟲》以半喜劇的形式,講述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出租房裡的一家四口,原本全都是無業遊民,在長子基宇隱瞞真實學歷,去一戶住著豪宅的富有家庭擔任家教後,一家人的生活漸漸發生變化……
是的,富人更重視教育,更想拼盡全力為孩子尋找更棒的學習資源,因為他們認為——
學歷、學識很重要,只有名校畢業生才能找到好工作,考上什麼樣的大學,將直接決定一個人未來的收入水平和社會地位;要拚命送子女上補習班、讓子女考上名牌大學,以保障自己的財富與社會地位順利延續至下一代。
在這部紀錄片里,兩組分別就讀於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的孩子,與對方進行了為期一周的交換,通過學生們的視角,來看看這兩類學校之間到底孰優孰劣,有什麼不同。
與其說「學校交換」,還不如說富人家的孩子與窮人家的孩子短暫地交換了人生。
在影片中,私校的孩子是這個畫風——「時髦,擁有一棟府邸,50輛車」。
圖片截取自BBC紀錄片《交換學校:階級劃分》
而公立學校的同學,還在為溫飽而擔憂。
可以試想,倘若把優渥的教育條件給到這個孩子,他的未來也一定有所改變,甚至會在某個領域有所建樹。
因為,教育可以塑造和成就任何一個孩子,富裕孩子如此,普通孩子更是如此。
這樣看下來,《寄生蟲》真正的偉大之處,不僅僅在於揭露了韓國階層差距和真實社會,更在於導演給了普通家庭孩子一個靠譜的答案:
只有通過踏踏實實的讀書、學習知識,才能成就自我,改變自我,其它任何坑蒙拐騙的辦法都是行不通的。
最後,艾老師認為,之所以富貴有根,是因為富裕家庭、精英家庭更深諳一個道理:競爭社會從來都是優勝劣汰、「成王敗寇」的,唯有嚴於律己、唯有教育才能讓孩子立於不敗之地。
因此,他們拼盡全力把孩子托舉至更高段位,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和實力,為下一代開創一個更有保障的未來,這是作為每個父母、每個家族在正常合理不過的想法和行為。
而對於普通家庭來說,躊躇不前、怨天尤人皆不可取。正視階層差距的存在,並且迎難而上,才是最美的競爭姿態。
同時更重要的是,一定要通過接受教育,通過讀書、學習知識來爭取更多的可能性。因為教育,是提升自己、縮小與別人差距的成本最低的途徑,是通向更好層次最便捷的通道。
❹ 電影《寄生蟲》中有什麼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嗎
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一片,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
這部電影曾斬獲金棕櫚大獎,這是韓國電影史上首片金葉子,也是東亞電影連續第二年斬獲金棕櫚。
這就讓人思考,韓國當下社會地位貧富不同的兩個家庭,被真實地面對面,會發生怎樣的沖撞?一切能否按照設想發展? 所以,影片中在戲劇化沖突上,在視聽效果上,在鏡頭美學上,在社會問題上,都讓觀眾欣賞的同時,也產生種種深思。
去看這部電影吧,你一定會思考良多!
❺ 寄生蟲韓國電影解析
《寄生蟲》這部電影因為獲得的獎項的緣故,收到了很多觀眾的關注,講述的內容是一家人去一個很有錢的人家裡住下來的一種劇情。實際上他們也不是完全不出錢,只是說通過在這個有錢人家裡,付出勞動的方式可以在那裡留下來,但他們自己的家境卻並不是特別好。
這部電影本身的這個結局也是引人深思的,因為這個結局並不是特別好,而且也接受了這一家人,想要獲得一個上流生活的一個方式也是很困難的。而在這其中也包括了一種突如其來的謀殺,所以整個劇情還是非常有波動的。
可能也正是因為這部電影在人性的描寫上會比較突出兩個世界的不同,比如這一家人在上流家庭中過的生活是非常的舒適的,但是回到了自己家裡,一切就變得非常的沉重。因為他們家很小,而且住的地方也不好。這也是其中一個比較強烈的對比。
❻ 韓國電影《寄生蟲》你如何看待
韓國電影《寄生蟲》是由奉俊昊執導的一部揭露人性的電影,這部電影中有很多實力派明星的參演,並且,還獲得了第92屆的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光是看到這個電影所獲得的獎項,就知道這部電影一定值得一看。其實這部電影的劇情也很簡單,但是卻在簡單的情節當中揭露了人性最可看的一面。
將寄生蟲這一個詞貫徹到底《寄生蟲》這個名字本身就取得很妙。從社會角度上說,富人和窮人,到底誰是寄生蟲?就電影本身的設定來說,這一家子窮人詐騙一家子富人,符合寄生蟲的狀態。
所以在看完這部電影後我想最大的感觸就是人一定要為自己的生活奮斗努力,如果連你自己都放棄了,那你這輩子也就跟螻蟻一樣生活了。
❼ 你認為《寄生蟲》最想表達的理念是什麼
《寄生蟲》表達的就是出現貧富階級外顯與內在的差異的原因,窮人為了翻轉命運求生存,富人因為財富優勢而扭曲的人性。 劇中以幽默喜劇為基調,加入懸疑的元素,將這些糅合在一起,把已經斷層的階級關系呈現在觀眾面前。
《寄生蟲》的故事段落大致分為三段,分別為:去富豪家工作、雨夜變故、令人質疑的生日宴。 但是每個段落都有反轉,讓人細思極恐,劇中的人性的復雜,世事難料,電影的後半段就是這個電影的高潮部分,從一場喜劇轉成了鬧劇,先是純粹的暴力,再投入了情感,最後看的現實的荒謬。可以說這個電影不管是故事的節奏還是鏡頭的運用,都是很驚艷的,把故事講得明白又發人深思。
❽ 電影《寄生蟲》有哪些細節值得推敲
這部作品主要講了寄生蟲,寄生在人類,想要活下去的慾望,可能每個生命存在這個世界,不管對還是錯,都希望好好的活著,這是我們值得理解的,而不是亂屠殺來滿足自己的慾望
❾ 《寄生蟲》是必看的韓國電影,它反映了韓國什麼現象呢
「 如果我有錢,我也會很善良。」——《寄生蟲》
2019年第72屆戛納電影節《寄生蟲》一路斬荊劈棘為韓國拿下了第一個戛納金棕櫚大獎。
怎麼消滅寄生蟲?請別責怪電影無法給出一個明確而正確的答案。答案也不該由電影人給出。電影人只能給出被稱為「寄生蟲」的人的獨特生活狀態。他們有卑微的欲求,也有夢想的熱烈。他們被權威傾倒,也有忍不了挺住的尊嚴。你想消滅他們么?他們和你又有什麼不同?
❿ 《寄生蟲》被譽為最佳之作,意義在於窮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上進,這是為何
榮獲第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韓國影史上第一座金棕櫚獎,還獲得第77屆全球獎最佳外語片,並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斬獲四項大獎。
而獲得諸多獎項的聚集者便是由韓國電影《寄生蟲》,在豆瓣的評分中高達8.7,足以見得電影作品的優秀。
無論是對過去的總結還是對未來的計劃,都是對自己所處階段的總結,「寄生蟲」並不好當,與其碌碌無為、安於現狀,不如逆光而行,腳踏實地、勤奮努力才會使未來變得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