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佰》這部電影主要是講了什麼
哈嘍,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語,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精彩資訊分享給你。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讓無數觀眾淚奔的電影《八佰》,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
下面我們來具體說一下。
2. 八佰白馬象徵什麼
電影《八佰》中,白馬代表了當時的中國人,即使身在多麼「黑暗」的地獄,還是能保持自身的「白色」。
白馬首先是一種「活著」的存在,在抗日戰爭那樣的大背景下,安排一匹白馬的出現,給了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的人們「生」的希望。當看到白馬的時候,人們還能關照自己,一種「生」的動力油然而起。白馬賓士在炮火當中時,更讓人激情滿懷,所有的目光都盯在奔騰的白光當中,它是頑強生命力的象徵,是人們活著的希望。
(2)電影800裡面的那匹白馬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白馬第一次出現,是被藏在一個小房子裡面,門被堵起來。白馬出現之前,老鐵(姜武飾),老算盤(張譯飾),端午(端午飾)等人膽小,自私,寓意民族的精神沒有出現,曾經泱泱大國的自信光輝,精勇氣魄黯然失色,被隱藏起來。
白馬第二次出現,敵人發起進攻,白馬在爆炸中受傷,象徵民族的精神氣質受到創傷;白馬第三次出現,白馬沒有死,小七月很高興,結果無意中被子彈射中犧牲。象徵著精神復活,但是需要付出代價。
3. 1986年,楊潔以800元買下「白龍馬」拍攝西遊記,這匹馬後來如何
每一年的暑假《西遊記》都會重播,尤其是1986年版的《西遊記》,在大家的心中印象非常深刻,在《西遊記》當中有一位時常被人們忽視的演員就是白龍馬,白龍馬是西海龍王三太子的化身,跟隨著唐僧師徒4人一起經歷過九九八十一難,最後成功到達西天取經。不過電視劇當中的白龍馬實際上是在1986年,導演楊潔以800元買下,後來這一匹馬去哪兒呢?
結束語:動物也有情,白馬他通人性,跟隨著劇組拍了6年的戲,可是最後卻不得善終,這樣的事情也讓很多人都感到惋惜與痛心。
4. 《八佰》里多次出現那匹「白馬」,管虎到底想說什麼
電影《八佰》的確是一部高質量的良心之作,導演管虎對此片傾注了自己所有的心血,影片經歷了多次修改和撤檔的風波,終於在今年與廣大網友們見面了,俗話說好飯不怕晚,《八佰》這部電影就是一頓好飯,讓廣大影迷們看過了癮,不過管虎導演在影片中設計了一匹白馬的戲份,並且多次單鏡頭出現這匹白馬,其實管虎是在表達一種內心的嚮往,白馬就象徵了每個人心靈深處最潔白無瑕的那個地方!
另外觀眾通過白馬看到的卻是不同的隱喻,第一個隱喻,白馬就是四行倉庫所有駐軍的象徵;第二個隱喻,白馬就是當時的國家!
而管虎導演的妻子也是解釋了白馬的寓意,她說白馬是管虎對聖潔人性的渴望對自由人心的嚮往!
其實總結一下,管虎導演的這匹白馬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的理解都不一樣,但是又大同小異,白馬就是對自由的嚮往,也是希望的象徵!
5. 電影開頭會出現一匹白馬是什麼意思
Tristar Pictures(三星影業)的標志,說明這部電影是由三星影業製作(發行)的
6. 電影《八佰》中的白馬是什麼意思
這匹馬在影片中總是在奔跑,奔跑,奔跑。白色的身影和周圍黑暗的環境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就像是會發光一樣。這匹馬也代表了當時的中國人,即使身在多麼「黑暗」的地獄,還是能保持自身的「白色」。
在四行倉庫這個鋼筋水泥的建築中,竟然意外發現了一匹白馬,全身潔白,毛發光亮,鬃毛未曾修剪,自然垂下,而且,這匹馬沒有籠頭韁繩之類的任何裝飾和羈絆。
這是象徵,是魔幻現實主義。你可以說,它象徵著自由,追求,勇敢;你也可以說,它就是戰士們的精神和心靈。
(6)電影800裡面的那匹白馬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八佰》中的白馬出現了三次
第一次出現: 剛開始白馬被逃兵意外在四行倉庫里發現,受到驚嚇沖了出來,然後被小七月馴服。
第二次出現: 白馬沖出了倉庫,在日本軍隊密集的炮火下飛馳在戰場上。小湖北從倉庫的窗戶看到了這匹馬,他興奮的叫小七月來看,小七月趴在窗戶上,開心的告訴小湖北自己是怎麼馴服它的。
第三次出現: 第三次是作為團座謝晉元的坐騎,和騎著黑馬的日本指揮官會面,一黑一白,也表明了雙方身份立場。通常白色代表著正義、善良,黑色則代表黑暗和災難。
7. 八百電影評價
對於很少進影院和果粉這些非資深非主流觀眾來說,《八佰》前半段的激戰和中場的護旗,足以成為犒賞他們視覺和情緒的饕餮盛宴。
作為有一定藝術審美基礎,有個人獨立思考,和對歷史有一定知識儲備的觀眾,比如我,對影片則是感到失望。
工業化技術度方面是華語電影絕對一流水準,曹郁的攝影也完全有實力問鼎甚至是橫掃明年三金獎杯。
最糟的恰恰是導演編劇管虎,是他把一個難得的好題材拍成了一桶半熟的爆米花。將戰斗場面升級做誇大渲染,並不為過。射殺戰俘,也是華語電影里珍貴的一次血性飛揚,不必理會聖母婊的聒噪,這樣處理既真實也理所應當。你死我活的戰場,殺敵就該理直氣壯。
真正的錯誤是價值觀的混亂和缺失,沒有對歷史的尊重和負責之心,反而讓人看出其中有點卑劣的商業算計。
首先,珍惜生命不等於貪生怕死。對懦弱的逃兵新兵著墨太多,此類人物會有但絕非戰場主流,電影里對姜武、張譯、包括歐豪和那個小湖北的怯戰描寫太多太過,也是創作者人文意識的泛濫與意淫。
其次,八百壯士四行倉庫保衛戰的來龍去脈,被編導做了個人喜好化的騸割。以怯戰小兵視角,切入這個歷史事件也可以接受。但是,撤退到租界和其後孤軍營生活以及謝將軍的結局,不應該有個如實的表現嗎?這不是八佰這個集體和這場戰斗完完整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嗎?
這才是真實的歷史,這才是給觀眾負責任的講述自己要說的歷史。截取事件一段高光時刻,掐頭去尾誇大煽情之餘,又以畏死來曲解反戰的含義,離佳作和史詩的門檻實在是百步之遙。
第三,在藝術手法上總體寫意,局部寫實的比例,明顯不適合表現歷史戰爭題材,尤其是華語電影創作和觀賞環境,也與影片宣傳定位相悖。
銀幕上那匹白馬,就是管虎創作上的一顆私心。我不是講述歷史,是自己說書。謝將軍和日本將領騎白馬相見,說為各自的榮譽而戰時,這電影已經徹底垮了,那座四行倉庫已經轟然崩塌成廢墟了。
如果不做商業計算的煽情,樓頂護旗一場和前半段接近寫實的戰斗拍攝風格一樣,情緒的沖擊和情感的升華只會更真實深刻。而不是現在這般強行煽情無休無止,讓人感到疲勞尷尬。
可能導演只怕觀眾不知道,我這電影就因為這場戲而審查受阻的。毋庸諱言,審查真的不盡人意。但有些導演的本事和腦子,還真不一定是審查這口鍋給砸壞的。
自己屁股坐歪了,摔倒了不能怨椅子。
《八佰》電影最大的價值和意義就是它的上映,能讓一些年輕人知道了哪怕是十分輕淺的歷史事件和愛國感情,也是一件功德之舉。至於電影的藝術品質,那就另當別論,真的不談也
8. 電影《八佰》里為什麼老是有一個人穿著戲服騎著馬站在山上看著對面
片中多次出現的趙子龍意向。
歐豪飾演的端午,作為一個線索人物在影片後半段為護旗而犧牲,他的弟弟小湖北(張俊一飾)晚上睡著後,南岸還在唱戲。這時候可能就會把他帶入一個夢境,夢到了犧牲的哥哥端午,化身趙雲,穿著戲服,騎著白馬,單槍匹馬沖入曹營,再現京劇中的「長坂坡」劇目,但敵人已經不是曹軍,而是日寇。片中這段做了虛化處理,它只是一種意向,傳達出一種夢幻感,又跟精神層面的很多表達是關聯的。
9. 八佰這部電影究竟講了怎樣的劇情
《八佰》主要講述在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和普通戰爭片相比,他更加重刻畫人們對戰爭的認知:沒有國,哪有家。
電影《八佰》取材於1937年在上海發生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當時的戰爭很激烈,中日雙方交戰三個月,為了保存軍事力量,迷惑敵人,謝晉元對外號稱有800人,而「八百壯士」因此得名。在這一戰中,沒有人退卻,沒有人逃跑,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身後有家人,有朋友,有同胞,所以他們誓死守護四行倉庫陣地,力戰四天四夜,擊退日軍六進攻,可歌可泣。
《八佰》給了觀眾強烈的情感沖擊,讓人覺得它不是一部簡單呈現歷史真實事件的戰爭電影,而是一部帶給大家許多「意義」理解的作品。它讓人更好地理解了「家國」的意義、「壯士」的意義、「軍民頑強抗爭」的意義以及「捨生取義」的意義。
10. 《八佰》中的那匹白馬租界、四行倉庫兩邊跑,都不會受傷的,在電影里呈現出了什麼意義
影片中白馬的一再出現和結尾時特意給的鏡頭,象徵著戰士們英勇奉獻勇敢無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