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歐美經典電影 老片
001. 《三十九級台階》 The 39 Steps(1935)
雖然晚了一些,能接受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爵士的教育總是幸福的。
002. 《摩登時代》 Modern Times(1936)
曾經以為不笑的人有兩種,一種是白痴,另一種是資產階級。
003. 《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1939)
對南北戰爭沒有感覺是很正常的,整部電影中就數火燒亞特蘭大令你最興奮。
004. 《魂斷藍橋》 Waterloo Bridge(1940)
雖然總有頑固的人要翻案說該片不是經典,但經典又沒有正式標准,正如你能說它不是,我也能說它是。
005. 《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1942)
提起自己喜愛這部電影會令形象大幅改善,但千萬別說那首《卡薩布蘭卡》是片中的主題歌或插曲。
006. 《羅生門》Rashomon(1950)
命運有很多的可能性,所以這部電影變成了電影的教科書。
007. 《流浪者之歌》(1951)
「阿巴拉古,阿巴拉古,噢……」歌聲想起,背後是一句絕望的台詞——「賊的兒子是賊」。
008. 《羅馬假日》 Roman Holiday(1953)
所有都市童話中的第一經典,後來的模仿者越愛玩花樣,就越不可能超越它的高度民主。
009. 《無因的反叛》 Rebel without a Cause(1955)
這部舊作令人絕望:無論怎麼裝酷,我們都無法比半個世紀前的詹姆斯·迪恩有型。
010. 《大鬧天宮》 (1961)
孫猴子的面具成為每個少年的夢想。
011. 《小兵張嘎》(1963)
每次看完都想去堵別人家的煙囪,只是到處都沒有煙囪。
012. 《地道戰》(1966)
從父輩那裡遺留下來國產戰斗故事片中最有趣的一部。
013. 《虎口脫險》La Grande Vadrouille(1966)
童年時印象最深的外國喜劇片,人均完整看過5次。
014. 《畢業生》 The Graate(1967)
達斯丁·霍夫曼並不是本來就這么老的,他不但年輕過,還曾經把一段畸戀演繹得無比純情。
015. 《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
跟其他許多電影一樣誕生於70年代,但沒有多少70年代的電影可以被稱為「大師級」。
016. 《橋》Bridge(1971)
直到聽到「啊朋友再見」的原唱才體會到自己是那麼喜歡戰爭片。
017.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1972)
關於一個男人和5個女人的戰斗故事片,像蘇聯一樣悲傷。
018. 《教父》The Godfather(1972)
壞人也有「好的壞人」和「壞的壞人」之分,這個概念不是小馬哥首創。
019. 《佐羅》Zorro(1974)
還記得小時候扮演蒙面俠佐羅的快樂,因為剪爛床單而被媽媽打得屁股彷彿還隱隱作痛。
020. 《老槍》(1975)
第一次看見那麼神奇的鏡子,站在它的後面,看得見敵人,敵人卻看不見你。
021. 《追捕》(1976)
男人喜歡「真由美」 ,女人喜歡「杜丘」,應該沒有人喜歡橫鹿鏡二。
022. 《卡桑德拉大橋》Cassandra Crossing(1976)
致命病毒,政府陰謀,建築物的崩塌——這些元素永遠受到商業電影的青睞。
023. 《洛奇》Rocky(1976)
直到今天,把史泰龍和奧斯卡最佳影片聯系起來依然顯得有些奇怪。
024. 《的士司機》Taxi Driver(1976)
這是羅伯特·德尼羅真正的佳作——到了我們看電影最多的90年代,他只是個抽象的符號。
025. 《星球大戰》Star War(1977)
每次打開手電筒,我們都會把自己想像成手持嗡嗡作響的光劍。
026. 《超人》Superman(1978)
切記主角的動作是用特技合成的,如果魯莽模仿,就可能像他的扮演者現在這樣。
027. 《小花》(1979)
「妹妹找哥淚花流」,唱著唱著就有點黃色歌曲的意思了。
028. 《苔絲》Tess (1979)
娜塔莎·金斯基坐在石頭上等待被捕的樣子是對美的另一種詮釋。
029. 《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
勾起了大家看世界名著的慾望。
030. 《四個小夥伴》(1981)
很多年以後,發現何勇也是裡面的一個小夥伴。
031. 《西安事變》 (1981)
至今都不明白,對於張學良這個人為什麼我們一直都念念不忘。
032. 《勝利大逃亡》Escape to Victory (1981)
即便是在收音機里聽電影配音的廣播劇都讓人激動,之後習慣了電台的足球直播。
033. 《城南舊事》 (1982)
基本上有一段時間是用「小英子」的形象去判斷女孩的美。
034. 《火燒圓明園》 (1982)
多麼想用高壓水龍頭去撲滅那場大火啊。
035. 《牧馬人》(1982)
都快記不起來了,傷痕文學真的是要成為化石了。
036 《泉水叮咚》 (1982)
想起小時候特別孤獨的朋友,電影里那個叫「木頭」的女孩讓人很同情。
037. 《少林寺》 (1982)
這個電影放了以後,又專門拍了個電視告訴青少年不要盲目的去少林寺出家學武,電影不是現實。
038 《E.T.》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
長得丑也可以是可愛的,這一點美國的小孩似乎接受得更早。
039. 《第一滴血》First Blood(1982)
在受到羞辱的時候,誰都希望自己像蘭博一樣身懷絕技:「不要逼我出手!
040. 《自古英雄出少年》 (1983)
從電影院到露天電影場,一天看了3次,所以記得那個「大丈夫」。
041. 《霹靂舞》(1983)
為什麼下班途中還要浪費半分鍾時間,駐足觀看那些小孩的街舞表演?他們看起來非常熟悉。
042. 《高山下的花環》(1984)
「小北京」犧牲的時候感覺最難受。
043. 《黃土地》 ((1984)
它不能被忽略的是意義,「第五代」確立了江湖地位。
044. 《雅馬哈魚檔》(1984)
「嶺南派」電影風格展現出平凡人的幽默。
045. 《美國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1984)
陳浩南、山雞算什麼,人家的街頭義氣是這樣表現的,人家的古惑仔電影是這樣拍的。
046. 《未來戰士》The Terminator(1984)
少有的續集比第一集更精彩的電影,而且在電器商場看到的機會最多,它被用作檢驗視效音效的標准。
047. 《警察故事》 (1985)
足夠的中國功夫,足夠的笑料和不要命的架勢重復著同樣的主題。
048. 《少年犯》 (1985)
教育片,學校組織集體觀摩,回去寫了觀後感。
049. 《芙蓉鎮》 (1986)
「豆腐西施」這種形象以後很多的用在文學創作中了。
050. 《秋天的童話》 (1986)
能夠在銀幕上見到陳百強的機會並不太多,而且這個愛情故事不太爛。
⑵ 一篇關於戰爭電影觀後感
戰爭片《第九連》觀後感
或許因為父親是軍人的緣故,從小我就喜歡觀看戰爭題材的影片。小時候每到夏天,村子裡就會放映露天電影,雖然常常都是千篇一律的諸如《地道戰》、《鐵道游擊隊》等抗戰題材的老片,但還是令我興趣濃厚。
那時看戰爭片,純粹就是為了觀看打鬥的場面,著眼於武功隊隊員飛檐走壁、如履平地以及彈無虛發、槍槍斃命,還有八路軍指戰員大智大勇,擼著白袖子,舉著盒子炮,三下五除二便打退留著人丹胡的小日本之類。那時候,這種電影不管是在觀時還是在觀後,都會令我有一股酣暢淋漓的快感,看完一部這樣的片子,那些關於「打鬼子」的英雄夢要做上好幾個晚上。
隨著兩次大規模的世界戰爭的遠去,屬於那個時代的戰火硝煙也漸行漸遠。當人們回過頭去觀看那些戰火連天的往事的時候,或許不再去糾纏血與火的本身,而是開始突破表象搜尋戰爭的深層原因。影視的鏡頭里的主角,不再都是錚錚男兒,他們也開始「懦弱」,開始有淚,開始擁有平常人的情感。從平凡到偉大是一種進步,從偉大再到平凡則是一種境界的提升,這種現象對於整個社會而言是可喜的。
一直以來,似乎戰爭大片的製作都屬於美國,他們的《野戰排》《獵鹿人》《拯救大兵瑞恩》以及史泰龍的《第一滴血》系列,等都成了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曾經在二戰中大放異彩,以及在兩極格局中居於重要地位的前蘇聯,也就是現在的俄羅斯,他們製作的經典影片確實屈指可數。一部以蘇聯斯大林格勒戰役為題材的《兵臨城下》,雖然讓世界掀起了一股「狙擊崇拜」,但畢竟製作商不屬於俄羅斯。
俄羅斯,這是一個屢經戰火、自立自強的民族,誰也不敢忽視這個民族骨子裡所存在的尚武精神。寶劍久久地沉默,是為了保證瞬間的出鞘能夠攝人心魄。2005年的一部《第九連》,以王者姿態向世人展示了俄羅斯民族沸騰的熱血精神。一個民族的偉大之處,不在於如何高調宣揚勝利的戰果,而在於不斷反思曾經的錯誤和失敗。《第九連》把視角投向那場讓俄羅斯民族留下永久疤痕和陣痛的戰爭。中亞的興都庫什山脈,在那裡,曾經有過一場持續十年的戰爭;在那裡,一個貧窮而又落後的的國家讓俄羅斯這頭巨熊領略到了什麼叫做為自由而斗絕不屈服,這個國家叫做阿富汗。
六名來自西伯利亞的青年被送進了軍營。最初,他們是那樣的桀驁不順,蠻橫地剪掉理發師的頭發,肆意地對「軍妓」奧莉婭吹口哨;他們為了減少訓練量而在背包里塞滿衣服;他們捉弄高度近視的爆破教官。但後來,他們被送上了阿富汗的土地,剛下飛機的第一次大爆炸,便讓他們知道了什麼叫做真正的戰場。
接下來,思塔斯毫無防備地被村莊里的穆斯林小孩從背後開了槍,鮮血染紅了利達契夫的雙手。彼托維斯基踩著朝陽,他想用畫筆記錄下清晨的山岡,卻被武裝人員的子彈擊碎了頭顱,鮮血染紅了他那還未完成的畫作。倖存的利達契夫看著滿地犧牲的戰友,看著沾滿著戰友鮮血的高地,他抱著頭,蹲在地上,沒有理會一旁的長官,任憑淚流滿面。
影片的最後,當看到夕陽下滿山岡躺滿的屍體,伴隨著壯士的悲泣,我想誰都會在內心深處產生深深的觸動。這場戰爭的意義到底在哪裡?軍人的職責到底是什麼?這些問題,在利達契夫最後的內心獨白中,好像已經給出了答案。
入侵阿富汗肯定是一場無謂的戰爭,因為當初這些新兵都是以國家的名義來到前線的。但是,那個他們為之流血犧牲的國家,在戰爭結束的兩年後便宣布不復存在。國家不存在了,那這場戰爭的意義又算是什麼?
軍人的職責永遠是服從,無條件地服從,羅素的權力理論告訴我們,在危機情況下,所有人的權力欲都會轉化為一種絕對的服從。軍人需要隨時隨刻面對生死,所以服從則表現為一種常態。從另一角度講,一支軍隊只有貫徹了服從精神,才能轉化為一支鋼鐵勁旅。所以軍人的服從精神並非出於主觀,而是出於本能加客觀。因此,我向來不會去指責軍人在戰爭中所謂的殘酷,軍隊在戰場的行為都是可以理解的,當然這種理解是不能用純粹的日常人性去解讀,而應該站在戰爭的具體環境當中。在戰爭的環境當中,軍人已經不再是一個正常的人。暴力有很多外化形式,包括打鬥、性暴力、臟話等等。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來看,打鬥這種原始行為屬於本我,本我是最易激發的,而且是與生俱來。所以一旦在敵我戰場上待久了,打鬥暴力用之過多,難以避免的其它相關形式的暴力也會出現,只是程度不同罷了。從這個層面講,這幫俄羅斯小伙又是贏得了戰爭的,因為他們守住了自己的高地。
為了給大部隊開路,蘇聯人用火箭彈群摧毀了整個村莊。在火箭彈起飛的瞬間,電影畫面中出現了一名穆斯林老人,他正抬頭望著飛來的導彈,那眼神里,很平靜,似乎對於這種災難他們早已司空見慣。一個見慣了災難的民族,是難以征服的,因為他們已經擁有解決一切災難的經驗。因此,對於那些窮兵黷武者來說,不管是對於自己還是對於他人,始終是一場災難。
⑶ 尋十部紅色經典電影 按時間線排列
《紅色星球》:也是講火星的,一個神秘的星球。 《火星人入侵地球》:眾星出演,比較搞笑。 《玩轉太空船》:也是講火星的,喜劇爆笑。 《侏羅紀公園》系列:恐龍復活。 《第三類接觸》:斯皮爾伯格早期的作品,值得欣賞。 《黑客帝國》帝國系列:共3部——酷呀~~ 《第五元素》:布魯斯威力的經典科幻。 《ET》:斯皮爾伯格的經典外星人。 《迷失太空》:很不錯的科幻電影,大製作。 《時間機器》:時間旅行,竟然到了幾十萬年後。 《時間線》:也將穿梭時空。 《時空悍將》:丹澤爾華盛頓今年的新片,一般般。 《變種DNA》:巨大昆蟲捕食人。 《異形》系列:不用說了,恐怖外星異形。 《異種》系列:外星物種侵犯人類。 《鐵血戰士》系列:很精彩,但也很血腥。 《異形大戰鐵血戰士》:兩個經典系列弄在了一起。。。 《蒼蠅人》系列:原作很有想像力,續集惡心人。 《星際之門》:根據電視劇改編。 《世界大戰》:斯皮爾伯格導演,靚湯佬主演。 《黑衣人》系列:搞笑比科幻更多。 《變形金剛》:這個不用說了吧。 《X戰警》:根據漫畫改編,很好看。 《蜘蛛俠》:這個不用介紹了吧 《超人》系列:最新作是超人前傳。 《蝙蝠俠》系列:有點沒落了。 《再生俠》:就看過一部,沒有續作。 《神奇四俠》系列:目前有兩集,拍的不錯。 《透明人》:網上還有個欄續作不知真假,原作很不錯。 《穿牆隱形人》:片子雖老,但很精彩,推薦。 《綠巨人》:李安執導的,忠於漫畫改編,還不錯。 《金剛》:彼得傑克遜翻拍經典更經典。 《超人集中營》:小製作,輕松幽默。 《機械戰警》:都看過吧,沒落的系列。。。。 《逃出克隆島》:克隆人覺醒,出逃。成為真正的人。 《2001太空漫遊》 :不用說了經典,就是老了點。 《銀河系漫遊指南》:去年的片子,根據經典小說改編。 《銀翼殺手》:哈里森福特主演,開創了一個科幻片的風格,推薦觀看 《X檔案:征服未來》:不錯,可以看看。 《楚門的世界》:一個人的生活竟然是別人眼中的連續劇 《少數派報告》:又是斯皮爾伯格和阿湯的和作品。 《A.I》:又名人工智慧。 《蝴蝶效應》:共有兩部,續集比較一般。 《獨立日》:場面宏大 《天地大沖撞》:彗星撞地球。 《世界末日》:也是彗星撞地球的。 《12猴子》:科幻色彩較弱。 《星河戰隊》:去外星殺蟲子。。。。場面大,劇情弱。 《星際傳奇》:前作和續作都精彩,推薦。 《機械公敵》:未來生活到處是機器人,安全嗎? 《沖出寧靜號》:又名《螢火蟲》,槍戰科幻片子。 《未來水世界》:未來的世界,不過怎麼看怎麼落後。 《生化危機》系列:未來世界有僵屍病毒?也算恐怖片 《猿猴星球》:根據經典老片翻拍,沒有原作震撼。 《人猿世界》:1968老片,比新的好看。 《過關斬將》:施瓦辛格的老片,還不錯! 《宇宙威龍》:也是施瓦辛格老片,還不錯。 《親愛的,我把孩子們變小了》:小製作,很有創意。 《火箭人》:經典科幻老片,背景是二戰。 《阿波羅13號》:因為是真實事件,所以更震撼。 《極度深寒》:嚴格意義上說是怪獸片。 《哥斯拉》:嚴不嚴格都是怪獸片,但發生在未來。 《移魂都市》:構思比較精巧的作品。 《鋼鐵巨人》:雖然是動畫片,但成人看也很好看。 《冰凍星球》:動畫片,但很好看。 《機器人歷險記》:三維動畫片,一般。 《變人》:魯賓斯的科幻片,更多的是倫理。 《黑洞頻率》:父子靠著一台神奇的電台聯系。。。 《地心搶險記》:一般般吧,但還可以。 《記憶裂痕》:創意比電影好。。。 《坦克女郎》:很多人沒看過。 《絕密飛行》:未來戰機。 《天空上尉與明日世界》:風格比較古怪,根據名作改編 《最終兵器彼女》:日本的科幻片 《復興》:法國黑白動畫片,拍攝製作技術很NB 《特警判官》:史泰龍的狂野科幻片。 《超時空戰警》:也是史泰龍的科幻暴力片。 《時空特警》:尚格雲頓的時空追凶片子。 《最終幻想:靈魂深處》:第一部沒有真人演出的CG電影 《進化》:外星生物墜落地球,一夜之間進化 《再造戰士》系列:更接近槍戰片。 《盲區行者》:風格怪異的科幻電影,基努李維斯主演 《地獄男爵》:一個從納粹打開的異域來到人間的怪物。 《捍衛機密》:基努李維斯早期片子,有點像黑客帝國 《魔宮戰士》:一個系列的,這幾年沒再拍續作。 《魔鬼武器》:系列電影,大創意,小成本。 《後天》:大製作,小創意。 ,.
⑷ 求一好看的電影。 不要愛情 不要恐怖。 在線等
《第九區》《肖生克的救贖》《忠犬八公》《我和狗狗的十個約定》《阿甘正傳》內容我就不多介紹了,這些我都看過很多遍了,每次看完都有不同的感觸!前2部剛開始可能有點枯燥,我第一次看都有種點✘的沖動,但是越看到後面越是震撼!
⑸ 史泰龍一個人打一個部隊的電影名叫什麼
第一滴血 (1982)
導演: 特德·科特切夫
編劇: 西爾維斯特·史泰龍 / Michael Kozoll
主演: 西爾維斯特·史泰龍 / 理查德·克里納 / 布萊恩·丹內利 / Bill McKinney / 傑克·斯塔瑞特
類型: 劇情 / 動作 / 驚悚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1982-10-22
片長: 93 分鍾
又名: 蘭博
⑹ 請推薦一些勵志方面的電影,可以給學生看的
看看抗日題材《地道戰》《地雷戰》等等....
恩,下面說正事兒吧....
1、《肖申克的救贖》 很喜歡安迪放MOZART的《費加羅的婚禮》那段,聖潔高亢的女高音穿雲裂帛久被牢 牢禁錮的人們呆住了。他們可能不知這是什麼音樂,可是對美的感覺,對自由的渴望 ,每個人都是一樣。人們抬頭望著碧藍無垠的天空,美好的情愫隨美妙的音韻四處飄 盪,鏡頭緩緩升起,搖過,芸芸眾生就在廣場上抬頭仰望,那麼專注,那麼深情,沒 有十惡不赦的罪犯,沒有暴虐無行的獄警,人們復歸平等與和睦,人們找到生命的生 存的極至和本源。雖然好萊塢化,我喜歡對人性的探究,人性的張揚。安迪沉醉了, 安迪忘記了自己私放音樂的危險。他幸福地在典獄長的椅子上閉目靜聽。後來,他被 關了兩個星期的獨囚。可是這感覺,永留囚徒與觀者的心中。JIMROBINS,可愛的大 孩子形象。 現代版本的《基督山伯爵》,曾經一度成為我最大的精神支柱。這部1995年拍攝的片 子,無論從各方面講都是經典中的經典,情節的緊湊,主題的深刻,演員的陣容,音樂的配合,所以獲得了8項奧斯卡提名,更成為影迷心中的勵志經典。當安迪在雷電 風雨交加的夜晚爬出監獄下水道和排泄管後,脫去衣衫,伸出雙臂去擁抱自由的風雨的時候,相信觀眾都有些熱血沸騰吧。
2、《阿甘正傳》 美國近代史的縮影。無需多言的經典,也是當年《肖申克的救贖》的強勁對手。 "人生就象一盒巧克力......"經典的台詞。
3、《勇敢的心》 史詩般的片子,主題深沉凝重卻又不失輕快,場面宏大,視覺和音樂效果一流,優美 流暢。 雖然最後結局令人遺憾,但其悲壯程度足可以感染所有的觀眾。 "自由!"梅爾吉普森林行刑前的吶喊,至今響徹在耳邊。
4、《美麗心靈》 影評人說"2000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給了《美麗心靈》而不是《指環王》,證明奧斯 卡還沒有墮落。" 學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什麼叫做"那什均衡"。該劇就是根據經濟學家那什 的真人真事改編,一個80歲時憑自己20歲的理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人。一個偉大 的學者,一個生活的強者,一輩子都在和自己嚴重的幻想症做斗爭。 自:Club.ChinaRen.com
5、《百萬美元寶貝》 對於整個電影,正如導演伊斯特伍德所說,"這不是一個關於拳擊的故事,而是關於 希望、夢想和愛的故事",看過這部電影,相信大家就會知道今年奧斯卡典禮上的大 獲全勝真的是實至名歸。
6、《心靈捕手》 一部好的電影總是能在不經意間將你打動,或者說,一部好的電影是需要慢慢欣賞 和體味的,《驕陽似我》並沒有花費太多時間在展示威爾如何天資聰穎上,而是把筆 墨主要放在了桑恩教授與威爾從最初的略顯敵對到慢慢了解,直至幫助他找尋到了自 己人生目標的過程。影片牽涉甚廣,愛情、友情、均有提及,正如一杯濃郁的黑咖啡 ,只有細細品嘗,方能享受到其中的濃濃香味!
7、《黑暗中的舞者》 一部震撼心靈的影片,具有深淵一般的穿透力,歌舞片中少有的經典。 現實與理想,執著與信念,主題深刻的讓人窒息。 DANCERINTHEDARK!唯美而質朴的偉大贊美詩!
8、《喜劇之王》 所有周星馳的影片中,最喜歡的一部。小人物的辛酸歷程,周星馳自己的真實的寫 照。 "如果人活著沒有理想,那麼和咸魚有什麼分別?"
9、《千鈞一發》 盡管有人評價《千鈞一發》的結局最終落了俗套,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其成為一部優 秀的主流勵志電影。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你可以不了解你自己,但你 必須相信他(她),因為一切皆有可能。
10、《飛躍顛峰》 加上史泰龍的這部片子好像有些奇怪,其實我一直十分偏愛史泰龍這個演員,總覺得 他與一般的好萊塢動作明星不同,片子里總有些讓人奮進的東西,像《第一滴血》、 《洛奇》等。《飛躍顛峰》是比較容易被忽略的一部,在這部影片中,史泰龍飾演一 位長途貨車司機,為了重新得到兒子而拼盡全力,並且意外地獲得扳手腕冠軍。個人 [email protected] 覺得這是他個人表演最為成功的一部電影,不但是一部勵志動作片,同時也是一部感 人至深的親情片,遠遠超出了動作片的慣定范疇,尤其是他與小演員亨利配合默契, 父子感情的真摯讓無數影迷流下了眼淚。
11、《一球成名》,該片主要講述的是出生在洛杉磯的墨西哥男孩迭戈夢想成為一名偉大的足球運動員。在自己的努力和球探的發掘下,終於為自己贏得了一份簽約英超著名俱樂部紐卡斯爾聯隊的合同,從此要面對完全不同的歐洲聯賽舞台。
12、最後我向你推薦《雲中漫步》,影片《雲中漫步》是一部充滿了拉丁風情的愛情影片。影片給我們描繪了一個浪漫溫馨的愛情故事。在影片中那薄霧籠罩的葡萄園宛如仙境般使人迷醉。美麗如夢的景色和詩一般的表現技巧使觀眾不由得深深沉入浪漫的氣氛之中。在這般美妙的田園風光中發生的愛情故事,自然也格外地浪漫感人。片中的葡萄園位於北加州的納帕山谷。為了尋找一個帶有夢幻般色彩的葡萄園,導演曾經親赴歐洲、澳洲和南美各地挑選,最後才終於選定了美國加州的納帕山谷。它的美麗也確實在影片中展現無疑。在納帕山谷中,無論清晨還是傍晚,山坡上都會出現陣陣薄霧,使人有如臨夢幻之感。而片中導演那夢幻與現實相結合的拍攝方法,更是使影片充滿了拉美夢幻現實主義的浪漫風情和韻味。這部充滿拉丁風情的愛情影片也是基努·里夫斯的第一個浪漫角色。《雲中漫步》為他提供了嘗試另一種風格影片的機會,而他也毫不掩飾自己對煽情影片的興趣。基努·里夫斯曾這樣說過:"我想讓我的影迷知道我既能演動作多的驚險片,也能演感人至深的愛情文藝片。"而他在片中的表現也確實證明了這一點。
⑺ 歐美經典電影 老片拜託各位大神
001. 《三十九級台階》 The 39 Steps(1935) 雖然晚了一些,能接受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爵士的教育總是幸福的。 002. 《摩登時代》 Modern Times(1936) 曾經以為不笑的人有兩種,一種是白痴,另一種是資產階級。 003. 《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1939) 對南北戰爭沒有感覺是很正常的,整部電影中就數火燒亞特蘭大令你最興奮。 004. 《魂斷藍橋》 Waterloo Bridge(1940) 雖然總有頑固的人要翻案說該片不是經典,但經典又沒有正式標准,正如你能說它不是,我也能說它是。 005. 《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1942) 提起自己喜愛這部電影會令形象大幅改善,但千萬別說那首《卡薩布蘭卡》是片中的主題歌或插曲。 006. 《羅生門》Rashomon(1950) 命運有很多的可能性,所以這部電影變成了電影的教科書。 007. 《流浪者之歌》(1951) 「阿巴拉古,阿巴拉古,噢……」歌聲想起,背後是一句絕望的台詞——「賊的兒子是賊」。 008. 《羅馬假日》 Roman Holiday(1953) 所有都市童話中的第一經典,後來的模仿者越愛玩花樣,就越不可能超越它的高度民主。 009. 《無因的反叛》 Rebel without a Cause(1955) 這部舊作令人絕望:無論怎麼裝酷,我們都無法比半個世紀前的詹姆斯·迪恩有型。 010. 《大鬧天宮》 (1961) 孫猴子的面具成為每個少年的夢想。 011. 《小兵張嘎》(1963) 每次看完都想去堵別人家的煙囪,只是到處都沒有煙囪。 012. 《地道戰》(1966) 從父輩那裡遺留下來國產戰斗故事片中最有趣的一部。 013. 《虎口脫險》La Grande Vadrouille(1966) 童年時印象最深的外國喜劇片,人均完整看過5次。 014. 《畢業生》 The Graate(1967) 達斯丁·霍夫曼並不是本來就這么老的,他不但年輕過,還曾經把一段畸戀演繹得無比純情。 015. 《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 跟其他許多電影一樣誕生於70年代,但沒有多少70年代的電影可以被稱為「大師級」。 016. 《橋》Bridge(1971) 直到聽到「啊朋友再見」的原唱才體會到自己是那麼喜歡戰爭片。 017.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1972) 關於一個男人和5個女人的戰斗故事片,像蘇聯一樣悲傷。 018. 《教父》The Godfather(1972) 壞人也有「好的壞人」和「壞的壞人」之分,這個概念不是小馬哥首創。 019. 《佐羅》Zorro(1974) 還記得小時候扮演蒙面俠佐羅的快樂,因為剪爛床單而被媽媽打得屁股彷彿還隱隱作痛。 020. 《老槍》(1975) 第一次看見那麼神奇的鏡子,站在它的後面,看得見敵人,敵人卻看不見你。 021. 《追捕》(1976) 男人喜歡「真由美」 ,女人喜歡「杜丘」,應該沒有人喜歡橫鹿鏡二。 022. 《卡桑德拉大橋》Cassandra Crossing(1976) 致命病毒,政府陰謀,建築物的崩塌——這些元素永遠受到商業電影的青睞。 023. 《洛奇》Rocky(1976) 直到今天,把史泰龍和奧斯卡最佳影片聯系起來依然顯得有些奇怪。 024. 《的士司機》Taxi Driver(1976) 這是羅伯特·德尼羅真正的佳作——到了我們看電影最多的90年代,他只是個抽象的符號。 025. 《星球大戰》Star War(1977) 每次打開手電筒,我們都會把自己想像成手持嗡嗡作響的光劍。 026. 《超人》Superman(1978) 切記主角的動作是用特技合成的,如果魯莽模仿,就可能像他的扮演者現在這樣。 027. 《小花》(1979) 「妹妹找哥淚花流」,唱著唱著就有點黃色歌曲的意思了。 028. 《苔絲》Tess (1979) 娜塔莎·金斯基坐在石頭上等待被捕的樣子是對美的另一種詮釋。 029. 《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 勾起了大家看世界名著的慾望。 030. 《四個小夥伴》(1981) 很多年以後,發現何勇也是裡面的一個小夥伴。 031. 《西安事變》 (1981) 至今都不明白,對於張學良這個人為什麼我們一直都念念不忘。 032. 《勝利大逃亡》Escape to Victory (1981) 即便是在收音機里聽電影配音的廣播劇都讓人激動,之後習慣了電台的足球直播。 033. 《城南舊事》 (1982) 基本上有一段時間是用「小英子」的形象去判斷女孩的美。 034. 《火燒圓明園》 (1982) 多麼想用高壓水龍頭去撲滅那場大火啊。 035. 《牧馬人》(1982) 都快記不起來了,傷痕文學真的是要成為化石了。 036 《泉水叮咚》 (1982) 想起小時候特別孤獨的朋友,電影里那個叫「木頭」的女孩讓人很同情。 037. 《少林寺》 (1982) 這個電影放了以後,又專門拍了個電視告訴青少年不要盲目的去少林寺出家學武,電影不是現實。 038 《E.T.》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 長得丑也可以是可愛的,這一點美國的小孩似乎接受得更早。 039. 《第一滴血》First Blood(1982) 在受到羞辱的時候,誰都希望自己像蘭博一樣身懷絕技:「不要逼我出手! 040. 《自古英雄出少年》 (1983) 從電影院到露天電影場,一天看了3次,所以記得那個「大丈夫」。 041. 《霹靂舞》(1983) 為什麼下班途中還要浪費半分鍾時間,駐足觀看那些小孩的街舞表演?他們看起來非常熟悉。 042. 《高山下的花環》(1984) 「小北京」犧牲的時候感覺最難受。 043. 《黃土地》 ((1984) 它不能被忽略的是意義,「第五代」確立了江湖地位。 044. 《雅馬哈魚檔》(1984) 「嶺南派」電影風格展現出平凡人的幽默。 045. 《美國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1984) 陳浩南、山雞算什麼,人家的街頭義氣是這樣表現的,人家的古惑仔電影是這樣拍的。 046. 《未來戰士》The Terminator(1984) 少有的續集比第一集更精彩的電影,而且在電器商場看到的機會最多,它被用作檢驗視效音效的標准。 047. 《警察故事》 (1985) 足夠的中國功夫,足夠的笑料和不要命的架勢重復著同樣的主題。 048. 《少年犯》 (1985) 教育片,學校組織集體觀摩,回去寫了觀後感。 049. 《芙蓉鎮》 (1986) 「豆腐西施」這種形象以後很多的用在文學創作中了。 050. 《秋天的童話》 (1986) 能夠在銀幕上見到陳百強的機會並不太多,而且這個愛情故事不太爛。
希望採納
⑻ 誰可以介紹幾部愛國主義的影片
1.《卡薩布蘭卡》
2.《二十四雙眼睛》
3.《屠城血證》
4.《血戰台兒庄》
5.《四世同堂》
6.《解放》(大型史記片)
7.《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8.《保爾柯察金》
9.《攻克柏林》
10.《自由城》
11.《華沙一條街》
12.《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
13.《橋》
14.《逃亡雅典娜》
15.《巴頓將軍》
16.《北非諜影》
17.《最後一班地鐵》
18.《黑名單上的人》
19.《拯救大兵瑞恩》
20.《小兵張嘎》
21.《英雄兒女》
22.《狼牙山五壯士》
23.《地道戰》
24.《地雷戰》
25.《南昌起義》
26.《平原游擊隊》
27.《血戰台兒庄》
28.《巍巍昆侖》
29.《大決戰遼沈》
30.《大決戰淮海》
31.《大決戰平津》
32.《刑場上的婚禮》(推薦)
33.《永不消逝的電波》(推薦)
34.《屠城血證》
35.《上甘嶺》
36.《生命的火花》
37.《血!總是熱的》
38.《創業》
39.《鐵道游擊隊》
40.《火燒圓明園》
41.《西安事變》
42.《開天闢地》
43.《天國大典》
44.《子夜》
45.《青春之歌》
46.《暴風驟雨》
47.《烈火中永生》
48.《孫中山》
49.《毛澤東和他的兒子》
50.《周恩來》
51.《從奴隸到將軍》
還有很多,建議到網路上搜索
⑼ 看看世界有多大 電影
《超人》Superman(1978)
切記主角的動作是用特技合成的. 《大鬧天宮》 (1961)
孫猴子的面具成為每個少年的夢想。
029. 《第一滴血》First Blood(1982)
在受到羞辱的時候!!
040:無論怎麼裝酷,駐足觀看那些小孩的街舞表演,人家的街頭義氣是這樣表現的、山雞算什麼,只是到處都沒有煙囪。
026,我們都無法比半個世紀前的詹姆斯·迪恩有型,學校組織集體觀摩。
010. 《霹靂舞》(1983)
為什麼下班途中還要浪費半分鍾時間。
016。
027。
011. 《小兵張嘎》(1963)
每次看完都想去堵別人家的煙囪. 《追捕》(1976)
男人喜歡「真由美」 。
038 《E,但千萬別說那首《卡薩布蘭卡》是片中的主題歌或插曲。
030. 《地道戰》(1966)
從父輩那裡遺留下來國產戰斗故事片中最有趣的一部. 《虎口脫險》La Grande Vadrouille(1966)
童年時印象最深的外國喜劇片?他們看起來非常熟悉。
007,就可能像他的扮演者現在這樣,應該沒有人喜歡橫鹿鏡二,人均完整看過5次,唱著唱著就有點黃色歌曲的意思了。
045. 《雅馬哈魚檔》(1984)
「嶺南派」電影風格展現出平凡人的幽默。
014. 《芙蓉鎮》 (1986)
「豆腐西施」這種形象以後很多的用在文學創作中了,這一點美國的小孩似乎接受得更早。
036 《泉水叮咚》 (1982)
想起小時候特別孤獨的朋友。
042. 《畢業生》 The Graate(1967)
達斯丁·霍夫曼並不是本來就這么老的. 《教父》The Godfather
壞人也有「好的壞人」和「壞的壞人」之分。
020,「第五代」確立了江湖地位,後來的模仿者越愛玩花樣,還曾經把一段畸戀演繹得無比純情。
039. 《小花》(1979)
「妹妹找哥淚花流」. 《牧馬人》(1982)
都快記不起來了。
015. 《少林寺》 (1982)
這個電影放了以後. 《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
跟其他許多電影一樣誕生於70年代。
035。
025.》E,但沒有多少70年代的電影可以被稱為「大師級」,把史泰龍和奧斯卡最佳影片聯系起來依然顯得有些奇怪。
033. 《橋》Bridge(1971)
直到聽到「啊朋友再見」的原唱才體會到自己是那麼喜歡戰爭片. 《無因的反叛》 Rebel without a Cause(1955)
這部舊作令人絕望. 《的士司機》Taxi Driver(1976)
這是羅伯特·德尼羅真正的佳作——到了我們看電影最多的90年代。
006,如果魯莽模仿,像蘇聯一樣悲傷,站在它的後面. 《黃土地》 ((1984)
它不能被忽略的是意義. 《少年犯》 (1985)
教育片。
018,整部電影中就數火燒亞特蘭大令你最興奮!. 《佐羅》Zorro
還記得小時候扮演蒙面俠佐羅的快樂,因為剪爛床單而被媽媽打得屁股彷彿還隱隱作痛。
022,但經典又沒有正式標准。
009,敵人卻看不見你. 《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1942)
提起自己喜愛這部電影會令形象大幅改善,電影不是現實:「不要逼我出手,女人喜歡「杜丘」,這個概念不是小馬哥首創. 《高山下的花環》(1984)
「小北京」犧牲的時候感覺最難受,政府陰謀. 《火燒圓明園》 (1982)
多麼想用高壓水龍頭去撲滅那場大火啊,建築物的崩塌——這些元素永遠受到商業電影的青睞。
023. 《摩登時代》 Modern Times(1936)
曾經以為不笑的人有兩種。閑暇之時. 《魂斷藍橋》 Waterloo Bridge(1940),阿巴拉古。
005。
028。
041。
031. 《苔絲》Tess (1979)
娜塔莎·金斯基坐在石頭上等待被捕的樣子是對美的另一種詮釋. 《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
勾起了大家看世界名著的慾望.T. 《四個小夥伴》(1981)
很多年以後,足夠的笑料和不要命的架勢重復著同樣的主題. 《羅馬假日》 Roman Holiday(1953) . 《西安事變》 (1981)
至今都不明白,傷痕文學真的是要成為化石了!
雖然總有頑固的人要翻案說該片不是經典。
032,一天看了3次. 《勝利大逃亡》Escape to Victory (1981)
即便是在收音機里聽電影配音的廣播劇都讓人激動,我們都會把自己想像成手持嗡嗡作響的光劍,又專門拍了個電視告訴青少年不要盲目的去少林寺出家學武。
044,誰都希望自己像蘭博一樣身懷絕技. 《城南舊事》 (1982)
基本上有一段時間是用「小英子」的形象去判斷女孩的美,我也能說它是,電影里那個叫「木頭」的女孩讓人很同情。
037. 《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1939)
對南北戰爭沒有感覺是很正常的.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
長得丑也可以是可愛的。
所有都市童話中的第一經典,之後習慣了電台的足球直播!
這是曹樂特別喜歡的一部電影. 《美國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1984)
陳浩南。
034。
046。
019,而且在電器商場看到的機會最多,噢……」歌聲想起。
047。
013。
048。
024!。
050. 《卡桑德拉大橋》Cassandra Crossing(1976)
致命病毒,不高興的時候看一看001. 《警察故事》 (1985)
足夠的中國功夫,所以記得那個「大丈夫」。
049!. 《洛奇》Rocky(1976)
直到今天,就越不可能超越它的高度民主,能接受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爵士的教育總是幸福的,另一種是資產階級。你會有意外的收獲.T. 《流浪者之歌》(1951)
「阿巴拉古,對於張學良這個人為什麼我們一直都念念不忘。
002,看得見敵人,所以這部電影變成了電影的教科書,回去寫了觀後感. 《未來戰士》The Terminator(1984)
少有的續集比第一集更精彩的電影,他只是個抽象的符號. 《秋天的童話》 (1986)
能夠在銀幕上見到陳百強的機會並不太多,一種是白痴,發現何勇也是裡面的一個小夥伴.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1972)
關於一個男人和5個女人的戰斗故事片. 《星球大戰》Star War
每次打開手電筒,人家的古惑仔電影是這樣拍的,正如你能說它不是。
012!。
003。
043,背後是一句絕望的台詞——「賊的兒子是賊」。
004. 《羅生門》Rashomon(1950)
命運有很多的可能性. 《自古英雄出少年》 (1983)
從電影院到露天電影場,而且這個愛情故事不太爛。
008. 《老槍》(1975)
第一次看見那麼神奇的鏡子,他不但年輕過,它被用作檢驗視效音效的標准. 《三十九級台階》 The 39 Steps(1935)
雖然晚了一些。
017。
021
⑽ 如何評價電影《第一滴血5: 最後的血》
盡管有很多不好的評價,但是我還是會去看,因為這部電影實在是很吸引我。
但是我想說的是,希望大家不要人雲亦雲,究竟電影好不好看,還是要自己看了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