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一些由微小說改編的微電影或者由微電影改編的微小說
簡介:劉寅微電影 《希望樹》:義務支教,沒有工資,靠朋友支助生活;在酒吧賣唱、賣CD;上中國達人秀不為自己,而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大山裡的孩子,能讓自己多賣一些碟,為學生買更多的肉。2012年
諾奇感恩公益微電影《希望樹》,讓我們心懷感恩,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些大山裡的孩子們轉起……
2、微電影《假如》畢業的那天我們說分手
假如時光可以再來一次,假如我還有勇氣追你一次...
畢業的時候,總是那麼傷感,那麼你是得到或者失去呢?
3、2012賀歲微電影《大話腐女》
這片子讓我證實了性和愛之間微妙差異。那個女人只是從別的男人身上得到快感,卻沒有感受到真正的愛情,而主角在患病期間根本沒有做愛的可能,但是他們之間的連接居然還在延續,這充分證明柏拉圖式的愛情的可行性,那麼婚姻法會不會從此對無性愛這個理由提出離婚的上訴請求進行駁回呢?這個有待以後的證實。本片大膽的描繪了人類最原始的力量,那就是性。偉大的心理學家佛洛依德曾經也提到「性」在人類眾多壓抑類型里的比重最高,影片女豬就是因為釋放了性,所以才能面對其他的壓抑,否則她的神經將會面臨巨大的挑戰,從這方面考慮,筆者認為這樣的行為是人類本能的釋放,也是理性的表現。各位女性朋友面對亞歷山大,不妨也可以借鑒借鑒。
4、《心酸的恩情》目前國內拍的最好的一部微電影
懂得感恩懂得愛,親情,永遠無法釋懷。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珍惜身邊每一個親人,愛他們,用行動表達,現在!!
5、優秀微電影《可以在一起》
電影拍得很不錯!小男孩演的特別好!特別可愛!孩子眼裡看到的世界的確很美,請大人們保護孩子的這份真美。但是換個角度父母都是疼孩子的但是多數習慣「居高臨下」地疼愛希望,父母願意更平等更真心接近孩子放低自己,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想想被我們愛著的孩子的想法
讓人心疼的電影。
6、陳柏霖精彩微電影《這一刻,愛吧》
我們會在不同象限遇見愛情,勿忘珍惜。以友誼的名義愛一個人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讓我們在這一刻愛吧!
7、微電影《戀愛11天》要不要拍得這么好看呀
狂熱的硬體愛好者所撰寫的戀愛故事。影片以顯卡作為貫穿的主線,描述了聰明的中關村男孩兒,怎麼樣用顯卡追到美女的過程。屌絲要追女孩子也是很棒的。
8、《調音師》史上最好的微電影
阿德里安是一個鋼琴天才,他的工作是為鋼琴調音。他假裝自己是盲人,以便親近顧客。有一天,他目擊了一樁謀殺案……配樂
畫質 故事 懸念 批判 深思 一個都沒少。
9、一部大學生必看的微電影《青春遁走》
對於一部學生作品來講,這部微電影可以說是非常讓人滿意了,十分迎合當下中國文藝小青年的胃口。看的出本片的編劇還是蠻有造詣,設計的台詞有思想,夠文藝。攝影師也是蠻水準,許多畫面構圖色彩把握十分老道,有點超出學生作品的水準。本片據說是北師的學生工作室拍攝製作,女主角還是很贊的,只可惜的是本片的結尾部分稍顯倉促,對於人生亦或是愛情的理解貌似還欠缺點什麼……
10、微電影《拾荒少年》
孩子的爺爺給了一張作家的照片孩子,以及情節裡面一直出現的《故事會》,寓意在讓孩子不能放棄追求知識,盡管生活很艱難。
11、微電影《大村姑》 獻給所有熱血依然在的人!
12、精品微電影《抱歉你只是個妓女》真尼瑪感人
13、微電影《我們都還太年輕》
14、純愛微電影《失戀3.3天》
15、小清新微電影《十公分》 那些年錯過的漂亮同桌
16、音樂MV微電影《對面車站的女孩》
17、微電影《藍顏》 超越了友情,勝過了愛情的知己
18、微電影《禮物》 孩子
媽不想你被人佔便宜毀了一生
19、皖江學院純愛微電影《最美的記憶》
20、微電影《原點》 一個窮大學生被富婆包養
21、微電影《魚刺》 總有一個前任是你卡在嗓子里吐不出來
22、微電影《表白》 青澀美好的愛情
23、《大愛無言》一首歌,一人生,眼睛濕潤了
24、張韶涵、井柏然微電影《病·情》
25、清純妹子第一次接客 微電影《不眠城之夜》
26、微電影《愛情只值80元》
單純新娘如何斗過小三
27、微電影《乾爹》 乾爹再好也比不上親爸
28、清新勵志微電影《女生日記》
29、羅志祥微電影《再一次心跳》完整版
30、微電影《落地》3分鍾神作!
31、母親節微電影《網癮》少女沉溺網游的真相
32、微電影《畢業說愛你》
33、育碧微電影 《幽靈行動 阿爾法》
34、林心如首部微電影震撼登場《遺忘》上下集
35、微電影《一轉身的距離》既然相愛就不要選擇離開
36、十二星座發財夢全集
37、張傾城導演關注留守兒童 吳文煜《我想要爸爸媽媽回家》
38、微電影《面相》容貌並不是一切
39、感人微電影《讓愛成為永遠》一段跨越10年的父女情
40、校園愛情緣來「柿」你《歷經艱辛之告白》
41、羅嘉良微電影《時間門》The travel of memory刪除記憶
42、微電影《幸運之城》沒有瘋狂怎麼能算活過??
43、微電影《95分的煩惱》一台電腦引發的坑爹事
44、微電影《宅幸福》<乾爹>女主變身大齡剩女尋找幸福
45、逆襲微電影《老情人》十年未見乾柴烈火
46、舒淇微電影《美麗大學》詮釋剩鬥士心聲
47、壹基金公益微電影《造夢師》,希望大家能以包容的態度
48、微電影<當貝多芬遇上林徽因>一段尋找了二十年的愛情
49、微電影《無碼青春》
50、微電影《許願時刻》一幕曲折動人的愛情故事。
51、微電影《幸福速遞》
小丑速遞員城市穿梭為真情
52、柳岩《灰機灰機》 屌絲與女神曖昧故事
53、孩子的足球夢想《另一種溫暖》燃燒吧!壞蜀黍的足球夢
54、《十年》男主角幾靚仔,真心好睇~
55、微電影《叫我爸爸》 向偉大的父親母親致敬
56、尺度不小和創意都贊的防艾滋廣告,少兒不宜!
57、太感動!老公為老婆去賣腎
58、微電影《你好 憂愁!》 純愛治癒系微電影
59、親情微電影《回家》
您的家裡有空巢老人嗎
60、微電影《瘋狂的乞丐》 乞丐 老闆小三那荒唐事
61、包工頭和大胸美女相親
62、微電影《愛無能》80勵志情感糾結
63、微電影《傻子的愛情》世間真的有真愛
64、梨園學子們的感情糾葛 微電影《西廂》
65、微電影《雛》大學生捐精賣初夜買Iphone
66、微電影《味道》兒時回憶零花錢的味道
67、親情微電影《在一起》如果有來生,還要在一起
68、《童年的樹》 是誰毀了最美好的童年
69、微動畫《我姥爺》 觸碰內心最柔軟的感動
70、微電影《落葉》狗比我們人懂感情。
71、女人被傷太深會做傻事 微電影《浴室》
72、微電影《備胎的自我修養》 吊絲的性福哪
73、感人微電影《父親的筆記本》一個相隔20年的擁抱
74、微電影《瑪格麗特的日記》 大學生超唯美暗戀故事
75、《子非魚》 獻給那些迷茫的傻孩子
76、微電影《紅蘋果》 猥瑣男的意淫
77、微電影 《半邊天空》小偷與妓女 夢想與現實
78、杯具又殘酷的微電影《何止愛》
79、中學生原創微電影《最後》
80、微電影《給常小莎的錄像》 別用下半身來衡量愛情
81、心酸微電影《買單》
83、微電影《父親》
之父子篇
84、《詭異的輪回》萌妹子的神秘愛情游戲
85、微電影《硬幣》 打給天堂的電話
86、小和尚也逃不脫七情六慾 微電影《受戒》
87、張銳導演作品微電影!《那女孩對我說》
88、微電影《金牌,小姐和貓》
金牌選手淪為賣身妓女
89、四川大學校園青春輕喜劇微電影 《好一隻大蜜》
90、農民工與發廊小姐那事
微電影《剃頭》
91、微電影《懂》 離婚老師闖入單親家庭
92、微電影《糖》 每個人都會遇到一個他
93、微電影<在跑騷的大道上狂顛>拍電影?拍黃瓜會嗎!
94、買台愛瘋趕潮流裝13
95、游戲微電影《為愛 用心發現》
96、微電影《一轉身的距離》既然相愛就不要選擇離開
97、蒼老師微電影《第二夢》
98、奇彩旋YY大穿越之校花PK宿管大媽
99、微電影《倒視鏡》
富二代戀上了女修車工
100 、女人被傷太深會做傻事
微電影《浴室》
⑵ 子非魚有什麼哲學思想
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含義,告誡人們,不要以自己的主觀意識形態對別人妄加揣測。
這句話出自莊子與同鄉惠施(惠子)的一段對話。莊子在濠水橋上見到了橋下游動的游魚,覺得它們很快樂,惠施因此提出質疑,說莊子並不是魚,所以他並不知道魚到底快不快樂。
從認知的規律上來說,人和魚是兩種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魚的喜怒哀樂,所以這句話告訴人們,無論對待人還是對待物、事,都不要用自己的主觀意識形態去妄加揣測,你所認為的東西不一定就是事情的真相。也就是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微電影子非魚講了什麼擴展閱讀
原文: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譯文:
莊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橋樑上散步。莊子看著水裡的鰷魚說:「鰷魚在水裡悠然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惠子說:「我不是你,本來就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兒的快樂,也是完全可以斷定的。」莊子說:「請回到我們開頭的話題。你說:『你哪裡知道魚的快樂』等等,就是已經知道了我知道魚的快樂而問我,我是在濠水河邊上知道的。」
出處:《莊子﹒秋水》——戰國·莊子
⑶ 子非魚用於情感表達什麼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可以簡單地理解成為異類之間難以相通,彼此之間的感情難以體會。世界上從來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你能感受的,是你自己的感受,而不是魚的感受。那麼魚呢?我們不是魚,因此我們自然不知道它的感受。你有你的快樂,但魚自有魚的悲傷。
⑷ 子非魚有什麼哲理
樓上的「通俗理解」很好,是恰當的。我在哲學層面的理解是: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是在肯定「物質決定意識」的唯物觀點的基礎上,更深一層地詮釋這一觀點。具體說,即是物質與意識的「映射關系」特點:不存在映射關系的物質與意識之間不能聯系在一起。
⑸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原文: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譯文:莊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橋上遊玩。莊子說:「白儵魚游得多麼悠閑自在,這就是魚兒的快樂。」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兒的快樂?」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莊子說:「還是讓我們順著先前的話來說。你剛才所說的『你怎麼知道魚的快樂』的話,就是已經知道了我知道魚兒的快樂而問我,而我則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魚兒快樂的。」
莊子說,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這是一個符合道家思想價值觀的判斷。魚在水中自由自在的生活,沒有泉涸之虞,勿須相濡以沫,更不用索之於枯魚之肆,可謂逍遙適性,所以莊子認為從容出遊的儵魚是快樂的,其中隱含的邏輯是事物能夠被認知。
惠子說,「子非魚,安(焉)知魚之樂?」對於這句話,有認為惠子的意思是想讓莊子解釋他是如何知道眼前的魚處於快樂狀態的,惠子要的是個證明過程。其實,惠子並不是要莊子的證明過程,而是認為莊子並不知道魚是否快樂。根據有二:
一、大家不要忘記,在「安知魚之樂」之前,惠子還有半句話,「子非魚」。假如惠子要的是莊子證明「魚之樂」的論證過程,他就沒有必要先說「子非魚」了。張三求解數學題,難道非得要求他變成那道題目才能知道答案嗎?那顯然是非常荒謬的,論證主體可以證明客體,但是無須成為客體。
二、在作出「魚之樂」的判斷之前,莊子其實已經給出了判斷的依據:「儵魚出遊從容」。所以沒有必要再證明一次了。
因此,惠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莊子你又不是魚,怎麼能知道魚是快樂的呢?其中隱含的邏輯是事物是不可知的。
既然惠子認為事物是不可知的,接下來莊子就用惠子的邏輯來回敬惠子了。
莊子說:惠子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能知道魚是快樂的呢?
按照惠子的觀點,事物是不可知的。因此魚是否快樂,莊子不應該知道,只有魚自己才知道。那麼按照這個邏輯,莊子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只有莊子自己明白,惠子不應該知道,因為惠子不是莊子。
惠子不服氣,接著說:我不是你,所以我肯定不知道你;同理,你本來就不是魚,所以你不知道魚的快樂。這個邏輯很完整嘛,你有什麼不明白的?
惠子的話表面上很嚴密,其實有很大的漏洞,紕漏就出在他的未知推理上。惠子說「我非子,固不知子矣」,他的不可知論到這里還沒有問題,但下面的類推卻是個巨大的錯誤。因為未知是無法推理的,人們不可能對未知事物的性質作出判斷。假如我們身在北京,對北京以外的地理情況一無所知,那麼我問你天津到保定和天津到上海到底哪段距離遠,你是無法判斷的,你只能回答不知道。如果你回答天津到上海的距離遠,那麼你對北京以外的情況就不是一無所知的。
因此莊子接著反駁道,不要說亂了,按照你的邏輯,你說「你怎麼能知道魚是快樂的」時候,其實就已經知道我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而問我了。
這句話很繞口,也很有趣。按照惠子的不可知論,惠子是不知莊子的,因此莊子自己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惠子應該一無所知。但事實上惠子已經根據自己的邏輯推演把莊子的知「魚之樂」給否定掉了,換句話說他知道莊子不知道什麼。既然惠子已經知道莊子不知道什麼,怎麼還能說他不知莊子呢?很顯然,惠子已經被他拄的拐棍絆倒了,呵呵。
與惠子的觀點相反,莊子主張可知論,因此最後一句話很重要:「我知之濠上也。」許多人對莊子這句話是一頭霧水,不解其義。其實很簡單,「知之濠上」講的是認識的立足點、始點、出發點。認識的規律總是由表及裡、由近及遠的,我們並不是天生就知道100加100等於200的,都是由1加1等於2開始學起的,「知之濠上」就是這個1加1。莊子立足在濠梁之上,看到儵魚出遊從容,所以才判斷「是魚之樂也」。
⑹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求全文解釋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出自先秦的《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譯文如下:
莊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橋上遊玩。莊子說:「鯈魚在河水中游得多麼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子說:「你又不是魚,哪裡知道魚是快樂的呢?」莊子說:「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兒是快樂的呢?」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
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是可以完全確定的。」莊子說:「讓我們回到最初的話題,你開始問我『你哪裡知道魚兒的快樂』的話,就說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來問我是從哪裡知道的。現在我告訴你,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6)微電影子非魚講了什麼擴展閱讀:
1、賞析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輕松閑適,詩意盎然。一力辯,一巧辯;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讓人讀後會心一笑而沉思良久。主要講述兩位辯論高手,同游於濠水的一座橋梁之上,俯看鰷魚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因而引起聯想,展開了一場人能否知魚之樂的辯論。
其題雖小,其旨甚大。除了第一句用敘述語言做故事背景交代,通篇採用對話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頂真式地把這場辯論引向深入。莊周肯定自己能知道魚之樂,惠施則否定了莊周的說法。
且不說這場辯論誰是誰非,光是兩人在辯論中反映出來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談,就令人拍案叫絕,給人一種怡情益智的享受。「濠梁之辯」的絕妙之處,兩人的雄辯之外,還在於它具有無窮的韻味。辯論的雙方都緊扣主題,但辯論者的思維截然不同。
惠施是從認知的規律上來說,人和魚是兩種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魚的喜怒哀樂。莊周則是從藝術規律上來說,人樂魚亦樂。
從認知規律上來說,莊周的人樂魚亦樂的邏輯推理純屬詭辯,但這種詭辯並不使人反感,因為莊周完全是以藝術心態去看待世界的,典型的「移情」作用,莊周是把自己的快樂移栽到魚的情緒上,反過來更襯托出莊周的快樂。
2、作者簡介
莊子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皈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莊子曾作過漆園吏,生活貧窮困頓,卻鄙棄榮華富貴、權勢名利,力圖在亂世保持獨立的人格,追求逍遙無恃的精神自由。對於莊子在中國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貢獻,封建帝王尤為重視,在唐開元二十五年莊子被詔號為「南華真人」。
莊子一生著書十餘萬言,書名《莊子》。《莊子》一書也被稱為《南華真經》。其文章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對後世文學有很大影響。這部文獻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莊子的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莊子主張是"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
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無為」,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為「道」是「先天生地」的,從「道未始有封」,莊子主要認為自然的比人為的要好,提倡無用,認為大無用就是有用。
就像「一棵難看的樹被認為無用,有一個木匠要找一棵樹作房梁,但這棵樹太彎了,沒法做房梁;第二個木匠找樹做磨的握柄,要彎的,但這棵樹太難看了,又沒辦法;第三個木匠要做車軲轆,但這棵樹長得不行,從某方面講是無用的。
但從莊子的角度看,無用就是有用,大無用就是大有作為,正是因為它的「無用」,這棵樹才逃脫了被砍倒的命運。所以莊子提倡無用精神(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屬主觀唯心主義體系。「道」也是其哲學的基礎和最高范疇,即關於世界起源和本質的觀念,又是之人認識境界。
主張「無為」,放棄一切妄為。又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因此他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質區別,極力否定現實,安時處順,逍遙自得,倒向了相對主義和宿命論。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文化知識。
莊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強,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採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其超常的想像和變幻莫測的寓言故事,構成了莊子特有的奇特的形象世界。
⑺ 莊子的《子非魚》篇內容跟大概意思是怎麼講的
出自莊子《莊子.秋水》
【原文】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譯文】
莊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橋上遊玩。莊子說:「白儵魚游得多麼悠閑自在,這就是魚兒的快樂。」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兒的快樂?」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莊子說:「還是讓我們順著先前的話來說。你剛才所說的『你從哪裡知道魚的快樂』的話,就是已經知道了我知道魚兒的快樂而問我,而我則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魚兒快樂的。」
說明了不要總是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人,也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意味在其中。二人的辯論言辭有詭辯之疑。
惠子好辯,重分析。對於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度,重在知識的探討;莊子智辯,重觀賞。對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度,將主觀的情意發揮到外物上而產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莊子與惠子,由於性格的差異導致了不同的基本立場,進而導致兩種對立的思路──一個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來觀賞其美;一個走向獨我論,即每個人無論如何不會知道第三者的心靈狀態。
兩人的辯論不在同一境界上,莊子對於外界的認識,常帶著觀賞的態度。他往往將主觀的情意發揮到外物上,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惠子則不同,他只站在分析的立場,來分析事理意義下的實在性。因此,他會很自然地懷疑到莊子的所謂「真」。
⑻ 莊子 子非魚那個故事叫什麼來著說得什麼來著作孽阿我全忘了,謝謝大家!
出自《莊子·秋水·子非魚》
莊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橋上遊玩。莊子說:「白儵魚游得多麼悠閑自在,這就是魚兒的快樂。」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兒的快樂?」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莊子說:「還是讓我們順著先前的話來說。你剛才所說的『你怎麼知道魚的快樂』的話,就是已經知道了我知道魚兒的快樂而問我,而我則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魚兒快樂的。」
⑼ 如何評價子非魚
「濠梁之辯」記載於《莊子﹒秋水》篇中。講述的是是指春秋戰國時期的兩名思想家莊子和惠子的一次辯論。這次辯論以河中的魚是否快樂以及雙方怎麼知道魚是否快樂為主題。
作品名稱
濠梁之辯
作品出處
莊子
文學體裁
文言文
人 物
莊子、惠子
地 點
濠水
惠施是先秦名家的代表人物,和莊子既是朋友,又是論敵。《莊子》一書,記載了他們之間的許多辯論,這只是其中的一次。這個故事是很有名的,受到古今中外讀者的欣賞。他們的辯論究竟誰是誰非,誰輸誰贏,歷來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名家是研究邏輯的,從邏輯上說,似乎惠施佔了上風,因為人和魚是不同類的,人怎麼知道魚的心理呢?但從審美體驗上說,莊子也是有道理的,任何動物的動作、表情,痛苦或快樂,人是可以憑觀察體驗到的。
⑽ 子非魚 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你不是魚,怎麼會知道魚的快樂呢?
《子非魚》出自莊子《莊子。秋水》。
原文: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白話文:莊周和惠施在濠水橋上散步。莊子隨口說道:「河裡那些魚兒游動得從容自在,它們真是快樂啊!」一旁惠施問道:「你不是魚,怎麼會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回答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了解魚的快樂?」惠施又問道:「我不是你,自然不了解你;但你也不是魚,一定也是不能了解魚的快樂的!」
莊子安閑的回答道:「我請求回到談話的開頭,剛才你問我說:『你是在哪裡知道魚是快樂的?』,這說明你是在已經知道我了解魚的快樂的情況下才問我的。那麼我來告訴你,我是在濠水的岸邊知道魚是快樂的。」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這句話原本有三重的意思。
本來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異類之間無法相通,彼此之間並沒有辦法交流感情,只因為青菜蘿卜各有所好,很難強求,當然就是說,魚有魚的歡樂,你有你的悲傷。
古人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用的是諧音字,所以就變成了「子非余,焉知余之樂」,意思很平實,人心隔肚皮,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心願,你不可能完全理解,所以,你的悲傷,你的歡樂都屬於你自己,是別人奪不走要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