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功夫電影的發展過程
功夫電影發源於香港50年代,此時以粵語片《黃飛鴻》系列為代表。1949年新加坡電影人投資,胡鵬導演,關德興主要。整個50年代拍攝了62部。第一代《黃飛鴻》系列改變了以往騰雲駕霧,神怪之風,開創了中國武術片的新路子。
六十到七十年代,香港社會和電影轉型時期。武俠片成為經典,影響波及日韓和西方。
六十年代代表有:
胡金銓,生於北平的書香門第,喜好武俠故事。作品不多,但慢工細活,質量很高,文雅優美,空靈深刻。《大醉俠》《龍門客棧》《俠女》
張徹,生於杭州,長於上海。片子注重男性之間的情義,肝膽相照,義薄雲天。《刺馬》《十三太保》《大刺客》《馬永貞》
楚原,改編的多為古龍的小說。電影情節撲朔迷離,布景華麗,追求小說中的意境。深刻地揭示友情與道義,批判人性的慾望。《天涯明月刀》《流星蝴蝶劍》《三少爺的劍》
此時演員的名氣往往不如導演,沒什麼代表。
七十年代,新派武打片出現,演變為世界知名的「功夫片」。多以愛國題材為內容,徒手拳腳功夫為載體。
代表(這個太熟悉,不用多介紹了):
李小龍,《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
成龍,《蛇形刁手》《醉拳》《新警察故事》
八十年代,新潮動作片分為兩種:
吸收好萊塢經驗,表現香港現實的槍戰片,包括警匪片,犯罪片,《第一類危險》《夜車》尤其是吳宇森導演的《英雄本色》《喋血雙雄》,在好萊塢樹立了香港槍戰片的傳統,融合了中國傳統價值觀念和現代動作元素,周潤發也成為一代人心中的偶像。
另一種是懸疑奇幻武俠片,徐克《蝶變》。
九十年代,香港電影逐漸衰落,功夫片內容開始尋找另外的突破口。
1.徐克《黃飛鴻》系列,更加註重人性的探討。
2.古惑子系列。劉偉強,王晶等導演為代表。
3.杜琪峰,韋家輝的黑幫片。
4.林嶺東的「風雲系列」和警匪片。
5.李連傑系列。不過個人覺得他在大陸的影響力會大一些。
至於在國外的發展情況,很多都是借鑒了香港功夫片中的動作元素,而輔以好萊塢的經典敘事模式,並且融合了本民族文化中的優秀特質,典型的有現在韓國和日本的片子。美國片就更不用說了,很多東西直接照搬過去的,比如《熊貓大俠》。但具體的流變情況,因各自的環境不同而不能類比,如果你要寫論文什麼的話,也可以不用做這方面的工作,因為資料相對比較少。
2. 周星馳的電影功夫到底想表達什麽
是導演對功夫片的致敬,仔細看片中的拳腳戲,從早期的硬橋硬馬的功夫到後來的高科技渲染,那就是一部港產武俠片的發展史。
比如說周星馳的《功夫》,他解釋了自己如何向大師致敬的:「一個就是鮮血從門口湧出來的畫面,當時我想要表現一種恐怖的感覺,自然而然就想到要借鑒恐怖片,第一個想起的就是史丹利·庫布里克在《閃靈》中的這個場景,所以就拿來用,也算是對大師的致敬吧;另外一個地方就是在影片最後我黑衫白褲的裝束,其實是來自於當年李小龍的電影《龍爭虎鬥》中的造型。」也就是說,《功夫》這部片子,周星馳是向史丹利·庫布里克和李小龍致了敬的。
3. 大家看過30年代的一部片子《72家房客》沒《功夫》抄了上面很多呢
我想糾正一下:香港電影《七十二家房客》不是三十年代拍的,是三十年前拍的。
這部黑白片由當時的香港邵氏電影公司出品,監制為邵逸夫和余經緯,導演就是大名鼎鼎的楚原。主演則由當時的邵氏公司紅星胡進、井莉、岳華以及現在依然很紅的沈殿霞。是在1973年上映的吧。
我看了電影後特意查了一下資料,了解到其實這部電影是採用了1963年王為一導演的同名影片的同名劇本,外加了部分外景。但由於陣容浩大,啟用了當紅影星的演出,觀眾反應十分強烈,還引發了當時香港粵語片的一個新的拍攝高潮。
其實抄襲是談不上的。包租婆只不過是一個常見的藝術形象,就像媒婆在影視劇里那樣。至於說封水龍頭,這本來也就是符合包租婆身份的一種行為嘛,如果演得是包租婆做出地主婆剝削農民的行為,那豈不不正常了。
本身包租婆就是與收租管房這些行為聯系在一起的啊。
即便周星馳在拍功夫時借鑒了這些,也不算抄襲啊。在影視創作中總會有借鑒的,特別是很多經典之作。香港很多僵屍鬼片都有異曲同工之處就是個例子。而且周星馳在功夫里將這個包租婆刻畫的很豐滿,她盡管小氣吝嗇,與任何一個房主一樣在水電房租上斤斤計較,但事實上卻是深藏不漏的高手,而且仗義有情。這個成功的人物形象跟《七十二房客》中的包租婆完全不同,盡管都是包租婆。
現在我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成龍的《神話》和當年張藝謀、鞏俐合演的《古今大戰秦俑情》在故事內容上有很多相似處:都發生於秦始皇陵,都是男女主人公的隔世愛戀...就如你所提到的《七十二房客》和《功夫》的關系一樣。個人認為,這些「純屬雷同」。「如有巧合,純屬意外」;即便不是巧合而成,也只是借鑒罷了。我們做觀眾的,只要能有精彩的好片子看就可以了。
再次說明一下,樓下的說《七十二房客》是彩色的是錯誤的。即便香港電影在1963年後轉為彩色,但也不一定非要所有的片子都是彩色的阿,這部片子我看了,是黑白的。眼見為實嘛。
4. 周星星的《功夫》向哪些經典電影片段致敬了
很多
去請火雲邪神時,紅色血是向電影《閃靈》致敬,汽車里,包租婆對斧頭幫幫主做的那幾個動作,跟李小龍電影《唐山大兄》里的動作一樣,等等.......
另外,特別強調,火雲邪神來到廟里找逃跑的三人時,是在模仿電影《英雄本色》裡面的橋段呢....
5. 你知道《功夫》成為經典,有哪些原因嗎
當年《功夫》幾乎提名了2005年香港金像獎和台灣金馬獎所有獎項。除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還有視覺、動作、特效,都稱得上年度最佳!
《功夫》有著太多的借鑒和致敬的地方,子彈時間致敬《黑客帝國》系列,終極殺招「如來神掌」致敬《如來神掌》,突如其來的血潮致敬庫布里克的《閃靈》,配樂也是六七十年代的經典戲曲,《功夫》有著太多不同的特質了,像極了一鍋雜燴,不同於導演以往的語言逗樂模式,這一次,《功夫》在橋段上下足了功夫,包租婆橫摔廣告牌的的場面已然成為經典畫面,如來神掌的摧枯拉朽,幽靈鬼兵的幽幽鬼氣,獅吼功的橫掃千軍。十年了,至今仍然歷歷在目。
意見粗糙,望採納
6. 請問大家看過電影「黑客帝國」和「功夫」的,你們覺不覺得周星馳的「功夫」好像都在模仿它
數數模仿了多少影片
無厘頭喜劇中歷來充斥對經典的模仿,中外影片概莫能外,如果一個經典第一次出現的時候是以正劇的面目,那麼它第二次出現的時候就一定是滑稽和可笑的了。不妨看看《功夫》究竟模仿了哪些影片。
《黑客帝國》
盡管星爺不承認自己模仿了渥卓斯基兄弟的創意,但是在這個冬天漫天飛舞的不僅有雪花,還有數不清的黑衣斧頭幫。
《七十二家房客》
作為一部被翻拍多次的經典話劇,我們可以在邵氏的版本中看到談戀愛時期的沈殿霞和鄭少秋。另外,如來神掌也是有來歷的,那是一部60年代風靡港島的神怪動作片,搞怪版的楊過和小龍女就是發軔於此。
《六指琴魔》
琴魔兄弟以琴聲殺人於無形,但是扮相實在不能和林青霞姐姐的正版「六指琴魔」相比啊。
《閃靈》
阿星去「不正常人研究中心」尋找火雲邪神時,地道里湧出鮮血的鏡頭來自庫布里克的《閃靈》,對於這一點星爺很自豪地承認了,看來他對大師素有好感。
《木乃伊》
琴魔兄弟放出的魔鬼和《木乃伊》《指環王》《加勒比海盜》應該都有點血緣關系,火雲邪神也和古魯姆也有幾分相似,為此,我們不得不佩服香港先濤數碼的技術水平。
《少林足球》
「還踢球?」阿星的開場動作還是利用足球耍寶,不知道這幾個華麗的顛球動作有沒有藉助電腦特技?
《超人》
「神鵰俠侶」的飛行動作不會是從超人那裡學來的吧,難道超人也在白駝山練過蛤蟆功?
《縱橫四海》
阿星不要跑得太帥啊!他從汽車下溜過的動作好像張國榮,當然,也許說他和包租婆那風火輪式的跑法像《貓和老鼠》可能更加合適。
《城市之光》
在星爺的想像中,愛情都是很凄美的吧。小人物的溫馨和浪漫,還有有殘疾的弱女子,都讓我們想起了那個卓別林的經典故事。
李小龍
這還用說嗎?拍這部影片不就是為了向偶像表達如滔滔江水一般的崇拜之情嗎?值得一提的是那白衫黑褲的造型來自《龍爭虎鬥》。
《蜘蛛俠》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絕對不是油炸鬼的首創。
《少林足球》
「我本身是一個公司職員,戴眼鏡是很合理的。」四眼仔的台詞讓人想起某場友誼賽開賽前的段落。
parity評論:
星仔的無厘頭風格大家是早就領教的了。就是因為模仿,才產生特別的喜劇效果。把正劇的點睛之筆置於小人物的生活背景之下,凸現滑稽搞笑之處。個人覺得,表面上是「模仿」,實質來說,是繼承和發揚。
7. 電影《功夫》中周星馳解救火雲邪神的片段模仿的是哪部電影
是不是大門冒出血那段? 模仿的是《閃靈》
8. 周星馳的《功夫》為什麼能在近幾年評分不斷反升
看看近些年出來的電影是啥樣就知道這部《功夫》是什麼樣的高度了。
現在只要一想起來,什麼包租公啊、包租婆啊、斧頭幫大哥、收保護費時睡著的林聰、被炮仗炸頭的斧頭幫小頭目,還有那個大喊「還有誰」馮小剛。這部電影中各種細節處理得也是極為傳神。
9. 周星馳的電影《功夫》致敬了哪些電影
1、功夫里從來沒說明故事發生在上海還是廣州還是香港。
如同金庸的笑傲江湖一樣沒有時代背景的
但不能不提一個人——張徹
他以民國時期的上海灘為背景拍攝了《馬永貞》
(這個是陳觀泰主演的,另一個版本是元奎與劉鎮偉導演金城武元彪主演)
和《大上海1937》(這個中央六台有放過)
周星馳的電影整體背景跟張徹的電影是最象的
說是對張徹的致敬並不為過
當初周星馳參演了《義膽群英》,這部電影就是紀念張徹從影40周年而拍攝的。
2、「豬籠城寨」近似於「九龍城寨」。
原型可能是邵氏公司的《七十二家房客》
也有《新難兄難弟》中春風街的影子。
豬籠城寨卧虎藏龍,就如同TVB劇集《圓月彎刀》丁鵬同青青開的無名酒店
周潤發的《和平飯店》
豬籠城寨雖然不是古龍筆下的惡人谷,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3、周星馳心目中浩氣長存的已故偉大武術家李小龍先生在功夫里當然更要致敬的。
包租婆在汽車里晃指握拳擰鼻子的動作已經被無數人用過一萬遍了
康康和周星馳用過就不用提了,楊千樺在《乾柴烈火》中擺的架勢也是十足十
元華曾經當過李小龍的替身,洪金寶跟李小龍過過招,
在《龍爭虎鬥》的開頭,他們兩個有一場頗為精彩的較量,
幾個回合過後身形健碩的洪金寶便被一代巨星輕易地制服在地,
而周星馳在功夫的最後穿傳統白色功夫衫和黑色練功褲,
就跟《龍爭虎鬥》里李小龍的扮相一樣(如果加上綁腿就更象了)。
4、斧頭幫,哇,這個厲害了,大話西遊裡面的斧頭幫再現江湖。
只不過大當家不再是周星馳,二當家雖然還是胖子,不過已經不是吳孟達了。
10. 周星馳電影功夫的武打是模仿哪部電影
模仿李小龍
李小龍(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原名李振藩,出生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祖籍中國廣東順德均安鎮,世界武道變革先驅者、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MMA之父、武術宗師、功夫片的開創者和截拳道創始人、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中國功夫首位全球推廣者、好萊塢首位華人主角。他在香港的四部半電影3次打破多項記錄,其中《猛龍過江》打破了亞洲電影票房記錄,與好萊塢合作的《龍爭虎鬥》全球總票房達2.3億美元。
1962年李小龍開辦「振藩國術館」,1967年自創截拳道,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在香港逝世,享年33歲。1979年美國洛杉磯市政府將補拍版《死亡游戲》的開映日6月8日定為「李小龍日」(7月8日為錯誤翻譯)。1993年美國發行李小龍逝世20周年紀念鈔票,好萊塢大道鋪上李小龍紀念星徽;同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頒發「終身成就獎」。1998年11月,獲中國武術協會頒發「武術電影巨星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