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廣東人不會普通話
有的廣東人不會說普通話,是因為他們從小沒有受過正規的國民教育,也沒有走出過廣東,尤其是沒有到過普通話比較普及的北方地區。就像有的北方人沒有到過廣東,沒有在廣東生活過,而不會說粵語一樣。語言是交流的工具,普通話是當代中國人之間交流的工具。廣東人常到北方出差的,不會普通話就像啞巴一樣。同樣,北方人常到廣東出差的,只會普通話不會粵語,有時也會交流不暢。
『貳』 中國七大方言中,為什麼粵語差點成為「國語」
是因為,粵語是語音不是方言,這是世界認可的。粵語傳承自唐代雅言,以漢語來說比普通話正宗得多,唐詩用粵語讀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另外沒有差點成為「國語」,因為根本沒有過所謂的選「國語」投票。
但國父孫中山認為,粵語與北方漢語的語音差異太大,不利於全國的推廣,為了團結全國人民,最後,廣東人以一票之差輸掉了比賽,粵語是宋朝以後稱為「官話」,而粵語是保持雅言元素最多的方言。
『叄』 是不是有些香港電影只有粵語版的,而沒有國語配音的,好多電影都找不到國語的
不是沒有 但是 國語配音的 都是 正版的 dvd 還得是 在 大陸發行的 但是 如果你看多了電影 就會喜歡看原聲的 原聲 和 配音的 感覺差很多 一般上傳到網上的 都是原聲dvd 要找國語的 恐怕只有去 音像店 買碟了
『肆』 為什麼電影有粵語和國語 卻沒其他方言的語言
首先,ZF不是鼓勵說要使用普通話的么
另外,就目前來說,生產國產電影也就大陸、香港和台灣,大陸和台灣用普通話很正常而且因為港片當年創造出巨大的輝煌,在國產片中影響很大,所以香港電影的地位很特殊,當然香港電影也相當強大(雖然說從九十年代中後期開始蕭條)。另,港片自然是講粵語的。再說,想用少數民族語言拍攝電影起碼要找投資,當今這世道投資商是要賺錢的,不想賺錢的投資商不叫投資商,而想賺錢,就要擴大電影的消費市場,國語的普及率當然得高且還要有大明星
方言太小眾,哪來的市場。不過也有例外,比如《瘋狂的石頭》之類的,但那隻是涉及方言而已,算不上真正的方言電影。
另,如果是強行進行方言配音會顯得很不倫不類,直接拍個方言電影不容易,主要是利益當道,沒什麼人去干,單純追求電影藝術的電影人越來越少。
國產片也不是就只有這兩種語言,《賽德克.巴萊》拍的是台灣歷史事件,貌似用的是原住民語吧,反正不是國語也不是粵語
『伍』 為什麼粵人堅定地認為粵語才是廣東的國語
粵語,又稱白話,還有人叫做廣州話或者香港話,粵是廣東省簡稱。其實在早些年,廣東省講粵語人口比例不算高,廣東省內還有其他客家話,潮汕話,等等其他地方俚語。後來隨著電視的普及,後生仔都愛看港劇,所以現在大部分人都識講。
『陸』 廣東省哪個地方的人說國語
湛江那邊的徐聞和雷州說國語的,梅州那邊
韶關那邊
粵東那邊很多都是說國語的,不過說得不怎麼標準的!
『柒』 為什麼很多香港電影在內地都沒有粵語版
有的,看在哪裡播出,像是我們這邊廣東地區播出,一般港片都是用的粵語版,北方地區可能為了照顧大多數觀眾就不會用粵語版,而是採用大多數觀眾都可以聽得懂的國語版
『捌』 為什麼電視劇和電影很少在廣東拍戲
因為廣東較熱,車輛很多,人流量大所以在廣東拍戲的很少。
『玖』 為什麼有很多電影是說廣東話的,外省人聽不懂,那廣東話電影怎麼傳播啊為什麼不使用國語啊
我是廣東人,覺得粵語的電影之所以能夠廣泛的流傳是和香港電影的發展密切相關的。而且廣東人口比較多,即使在潮汕地區也基本能夠聽懂粵語。廣東話是一種地域文化,有些電影只有通過廣東話這種很本土的語言才能表現它的意蘊,比如說前陣子上映的《麥兜響當當》,像我還有很多人從一開始都是期待粵語版的,因為麥兜就是香港的,香港就是講粵語的。要讓麥兜講國語在我們看來似乎就遜色了。而且電影也是有字幕的,所以個人覺得傳播倒不是個問題。至於什麼時候會出潮汕話貨客家話為主的電影,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只能看有沒有優秀的題材這些。其實汕頭最近幾年也有推出潮汕話的情景短劇《瘄邊頭尾》,但我一般都不看的覺得實在是不敢恭維。如果單單以潮汕話為噱頭而本身沒有好的劇情好的演繹的話我覺得那還是不要做了。
『拾』 為什麼廣東人不喜歡講國語
像
廣東潮州
人,自己的方言對普通話的影響很大,講國語時很不準。其他地區的人也有這種弊端~~~
即使是標準的粵語也會影響國語發音,因此
廣東人
不喜歡講粵語咯!但也有例外啊
我是廣東人,但我的普通話也很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