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屈原》里的扮演者
電影《屈原》中的主角屈原是由鮑方飾演的。電影《屈原》是由鮑方,許先執導的歷史片,鮑方、張錚、朱虹參加演出。楚國大詩人、政治家屈原力主對外聯齊抗秦,對內改革變法,但遭到以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貴族集團反對。
屈原努力不懈,促使楚懷王接納其主張,並在弟子宋玉和嬋娟的協助下,撰修了限制貴族特權的新法令。靳尚拉攏懷王寵姬南後鄭袖出面與屈原對抗,更在秦國宰相張儀訪楚之際,對屈原大肆誹謗。
劇情簡介
戰國時期的楚懷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距秦始皇統一中國約百年前),在楚國某地,為楚國南後鄭袖(朱虹飾)修建行宮的奴隸們,不堪忍受官兵的欺壓和宰割,殺死監工的士兵,集體暴動逃跑。消息傳到王宮,南後和楚懷王(李清飾)暴跳如雷,下令緝拿、追殺逃跑的奴隸。
楚國大夫、左徒屈原(鮑方飾)出使齊國歸來,啟稟楚懷王:齊國已經同意與楚國結為聯盟,共同抵禦秦國。但王宮里的奴隸主貴族大臣們則對聯齊抗秦說三道四,甚至公開反對,主張與秦國媾和,以求得平安。屈原據理力爭,嚴厲駁斥了奸臣們的謬論,堅決反對向秦國卑躬屈膝。
㈡ 老電影《屈原》,導演是鮑方
我上次端午節在CCTV6看的,狂老哎
找了半天找了個地址,是這個沒錯,你試試吧,不一定行哦,這個很老了
http://58.251.57.206/down?cid=&t=4&fmt=&usrinput=屈原&dt=0&ps=320_240&rt=288kbs&plt=2281&spd=0
http://58.251.57.206/down?cid=&t=4&fmt=&usrinput=屈原&dt=0&ps=320_240&rt=296kbs&plt=2275&spd=0
http://58.251.57.206/down?cid=&t=4&fmt=&usrinput=屈原&dt=0&ps=320_240&rt=296kbs&plt=1872&spd=0
片子分3個,就這樣拉,不知道能不能幫到你
把全部地址復制鏈接,包括漢字
㈢ 電影屈原
在改編自郭沫若同名話劇的電影《屈原》中,鮑方先生擔任了編劇、導演和主演。《屈原》作為一部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彩色故事片,是文革後第一部在內地上映的香港電影,當年曾在內地引起強烈反響。
在這部影片中,鮑方先生的女兒鮑起靜扮演了屈原的學生嬋娟。這也是她與父親在電影方面唯一一次的合作。
我很有幸在2005年,在家裡看過這部電影,看慣了現代電影的我,看到這充滿了藝術造詣的精品,心靈的震撼著實了得。屈原的偉大人格,愛國精神,高尚情操,以及豐富的才華,早就讓我佩服得很緊。記得電影里有個鏡頭,嬋娟在橘樹下彈箏詠唱《橘頌》,聲調清幽,寄託深遠,讓我至今難忘。要說那部影片對我影響最大,屈原算是其一。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㈣ 屈原的作品有哪些
屈原的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漁父》等篇是否為屈原所作,學術界尚有爭議。
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天問》是古今罕見的奇特詩篇,它以問語一連向蒼天提出了172個問題,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學、哲學等許多領域,表現了詩人對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九歌》是在民間祭歌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一組祭神樂歌,詩中創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戀歌。
大體說來,《離騷》《天問》《九歌》可以作為屈原作品三種類型的代表。《九章》《遠游》《卜居》《漁父》《招魂》《大招》,其內容與風格可與《離騷》列為一組,大都是有事可據,有義可陳,重在表現作者內心的情愫。
《離騷》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宏偉詩篇,其中閃耀著鮮明的個性光輝,是屈原全部創作的重點。《天問》是屈原根據神話、傳說材料創作的詩篇,著重表現作者的學術造詣及其歷史觀和自然觀。
㈤ 香港電影"屈原"的男主角是誰
姓名:鮑方
鮑先生早年最著名的作品是《屈原》,他扮演男主角屈原,女兒鮑起靜扮演嬋娟,是一部製作精良的藝術電影~~~
http://image.mop.com/bbspic/xc/2007/0704/30-1-89255-1-8-140-20070704163354_w650.jpg
㈥ 電影《屈原》
電影《屈原》是由鮑方,許先執導的歷史片,鮑方、張錚、朱虹參加演出。楚國大詩人、政治家屈原力主對外聯齊抗秦,對內改革變法,但遭到以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貴族集團反對。屈原努力不懈,促使楚懷王接納其主張,並在弟子宋玉和嬋娟的協助下,撰修了限制貴族特權的新法令。
㈦ 屈原的主要四部作品是什麼
屈原的主要四部作品是:
1、天問:
《離騷》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此詩以詩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為中心。前半篇反復傾訴詩人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
表達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志;後半篇通過神遊天界、追求實現理想和失敗後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詩人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㈧ 屈原的作品有哪些
詩人屈原簡介
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
懷王十五年(前304),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後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於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頃襄王即位後繼續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沈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漁父》等篇是否為屈原所作,學術界尚有爭議.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天問》是古今罕見的奇特詩篇,它以問語一連向蒼天提出了172個問題,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學,哲學等許多領域,表現了詩人對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九歌》是在民間祭歌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一組祭神樂歌,詩中創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戀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堅持"美政"理想,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進行斗爭的實錄.他的"美政"理想表現在作品中,就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所謂"舉賢授能",就是不分貴賤,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選拔上來治理國家,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舊貴族對權位的壟斷.他還以奴隸傅說,屠夫呂望,商販寧戚的歷史事跡為例,說明了不拘身份選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謂"循繩墨而不頗",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貴,限制舊貴族的種種特權.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的尖銳對立,表達了他革除弊政的進步要求,而其最終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國危亡,使楚國走上富強的道路.與此相關,屈原的作品還深刻揭露了楚國政治的黑暗,楚國貴族集團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現了他堅持"美政"理想,堅持節操,"雖九死而猶未悔"的斗爭精神;同時表現了他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矢志獻身祖國的決心.屈原雖遭讒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奮發圖強,做個中興之主.他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但卻始終"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危險,在"楚材晉用"的時代完全可以去別國尋求出路,但他卻始終不肯離開楚國一步.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及其"可與日月爭光"的人格與意志.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浪漫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作為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志士,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來感召和哺育著無數中華兒女,尤其是當國家民族處於危難之際,這種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顯.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後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並稱為"風,騷"."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熱愛的詩人.據《續齊諧記》和《隋書·地理志》載,屈原於農歷五月五投江自盡.中國民間五月五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就源於人們對屈原的紀念.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