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現在有倆孩子的父母很難一碗水端平
這位知友,家中一個孩子感覺多少有些孤單,而兩個孩子就多少會出現一碗水端不平的情況發生!
別說你對你家的兩個孩子能一碗水端平,誰家都一樣,只要是兩個孩子的家庭基本上都很難一碗水端平!其實原因很簡單,但很多的家長卻不能正確面對,最終導致兩個孩子都非常受傷!
其實這也是人之常情,當對你而言都非常重要的兩個人站在你的面前,你總能選擇出其中一個更讓你喜歡的一個!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有部電影叫《唐山大地震》,其中在危難時刻,作為媽媽的她即使很為難,但最終還是選擇了救兒子!
其實這樣的事情在我們身邊的生活中每天都在發生著!
那麼為什麼現在有倆孩子的父母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主要是因為這幾點原因
原因一:思想理念
家中要是有一個男孩跟一個女孩,如果是家中的父母還有原先的那種舊思想的話那麼勢必就會出現那種疼男孩不疼女孩的現象發生!
當然這樣的事情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這樣的思想也逐漸開始改善,已經比起之前少很多了!
原因二:性格
尤其是兩個孩子年齡相差不是很大的家庭來說,誰的性格更好,出門之後誰更給家長們長臉,讓家長覺得自己更有面子,這樣就會更加喜歡哪一個孩子!
而這樣一來註定另一個就會被忽略甚至是相對不喜歡!而這樣的現象對於現在更多的二胎家庭中來說還是比較常見的!
原因三:學習
很多家庭中的兩個孩子的年齡相仿,而這個時候就出現了這樣的一個尷尬事情!那就是兩個孩子學習成績不可能每次都考得一樣,肯定會出現一個孩子考的好一個孩子考得不好!
而按照正常的邏輯考慮的話,一般只有學習好的孩子才更會討得自己家長的歡心,而另一個學習相對不是很好的孩子就不吃香了,還經常會在家中被家長們比來比去!
原因四:身體健康
有些孩子相對來說,自從出生之後好像就總是非常容易生病,家中有兩個孩子,一個身體素質好一些的就經常會讓家長比較省心、放心,也就是這樣,家長幾乎不怎麼管這個孩子
而相對身體素質不好的那個雖然不讓家長們省心,但家長們會不由自主的去關心這個身體素質不好的孩子!
② 家裡弟兄倆的父母能把一碗水端平嗎
是有能做到一碗水端得平的父母的,但絕不是所有家長都可以。事實上,要做到這一點很難。
家長對子女的行為態度中,除了情感以外,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責任。
履行責任是應該做的事,表達情感是想做的事。
在幾個孩子中,有的孩子更符合父母的心目中對「孩子」的期盼,所以父母會在情感上表現出更偏愛那個孩子,這些其他的孩子就會感覺被冷落忽視了。
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主要責任在家長身上,唯有家長從「履行責任」中體驗到每個孩子作為獨立個體的生命價值,才有可能去嘗試「一碗水端平」。對於很多心懷自負感、認為自己永遠不會錯的家長來說,要做到這一點真很難。
我心裡有點不舒服,覺得不平衡,兩個兒子為什麼這么區別對待?他結婚什麼訂婚啊,房子啊,什麼都准備好,我們什麼都沒有,要靠自己奮斗,
③ 你怎麼把一碗水端平
我認為一兒一女的家庭是端不平的,中國的家庭,普遍都是小時候疼女兒,等長大了就疼兒子多。因為小時候女兒都比較乖巧懂事,兒子調皮搗蛋,天生因為導致女兒更招人疼愛,。等長大了以後女兒得嫁人,老話"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水",不要問我為什麼,這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思想,而兒子長大後繼承家產,就算是家裡並不富有,「家產」還是有一點的。比如很多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家庭,父母攢了一輩子的錢用來給兒子買房子娶媳婦。這個時候就會有一個問題,女兒就算是再豁達,其實心裡都還是會傷心的。嘴上對這件事沒有意見,但是心裡就會覺得,兒子和女兒在父母的心裡是不一樣的,無形間就拉開了女兒和父母和兄弟的距離。但是父母並不是不愛女兒,手背都是肉,只是傳統觀念導致的一碗水端不平!
④ 喜歡你和一碗水端平,你選哪個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許多家庭都不再是獨生子女了,很多的爸爸媽媽都希望能夠兒女雙全。但是,當家裡有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父母們真的能夠一碗水端平嗎?父母們會把自己的關心和愛護,甚至是財產,都沒有絲毫偏向的平分給兩個孩子嗎?
首先,世上本沒有絕對的公平,而且孩子眼中的公平與大人也有所不同。像大寶本來就比小寶出生得早,比小寶早享受了幾年父母的寵愛,這對小寶公平嗎?但小寶出生後,全家人不可避免地把本來集中在大寶身上的關注同時轉向了小寶,這對大寶又公平嗎?即使父母非常注意、極力平衡大小寶之間的關系,比如買玩具一定一人一個,買新衣一定一人一件,但在孩子眼中看來,有可能大寶會覺得父母是給小寶買東西時才順帶給我買,或者小寶會認為大寶的衣服為什麼比我的大比我的漂亮,等等,追求絕對的公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其次,兩個孩子之間的嫉妒、爭寵,是人之常情。它不會因為父母極力對兩個孩子公平而消減,父母對此要做的不是否定,也不是默認,而是正確引導。比如在孩子爭搶玩具時,父母與其幫孩子分出誰對誰錯,不如給孩子們制定一個需要共同遵守的游戲規則;在察覺到孩子們的嫉妒情緒時,肯定他們的感受,用身體語言表達你的愛,給孩子以安全感,更勝於責備。
你知道一碗水端不平會有什麼後果嗎?
自卑
這樣的媽媽只會養出來一個自卑的孩子。因為孩子的心裡是知道的,自己不受媽媽的喜歡,長此以往,這樣的概念就會深入孩子的內心,孩子先是自己看不起自己,然後導致身邊的朋友也會看不起他的。這一連串的效應,會導致以後孩子的交友,工作出現問題,更嚴重的可能是不適應社會。
容易多疑
這樣的孩子還會有多疑的性格,因為她的媽媽和她說的話,和實際做到的是不一樣的,那樣的話,孩子就會容易產生多疑。對身邊的人事物總是那樣的不信任。這也會導致身邊的人對這個孩子產生敵意,總感覺這是一個不可交的朋友。
有了二胎之後,家長們對老大的關注勢必會減少,但是不能缺乏必要的溝通,起碼,要知道孩子在想些什麼,了解孩子問題出在哪,然後有的放矢。
⑤ 為什麼大多數的父母都偏心,不能一碗水端平
說到父母偏心,我就想起了一個遠房的親戚。他們家大兒子在農村結婚生子,小兒子大學畢業後留在了城裡。轉眼間小兒子也到了該結婚的年紀,女方家要求有房。沒辦法,老兩口只能竭盡全力給小兒子買了房,因為小兒子剛上班,也沒多少積蓄。
為此大兒子一家鬧翻了天,說父母偏心,不給他們蓋新房,因為他們住的是以前的老房子。
現在老兩口已經掏空了積蓄,任憑大兒子一家再生氣,他們也無能為力。
我們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一想,其實他們希望每個孩子都幸福,他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想讓兩個孩子都能成家立業,他們並沒有有意偏向誰,只不過是他們已沒有能力一碗水端平了。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做父母的一般都偏向弱小的孩子,因為弱小的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關注才能健康成長,所以父母就會對他們傾注更多的愛。
再就是重男輕女的父母了,作為女孩,我們已經很幸運了,因為我們趕上了好時代。父母們思想陳舊,那也不是他們的錯,畢竟這種封建思想在咱們國家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隨著時間的流逝,因為重男輕女父母偏心的情況也會慢慢的消失。
⑥ 「一碗水端平我就偏心能怎樣!」心軟是一種病,誰心軟誰先輸,你認為呢
如果你認識原來的我,就會原諒現在的我。
有人說,多子女家庭,所謂的「一碗水端平」,只是一種理想狀態,根本無法做到。畢竟心臟本身就不是端坐正中間的,何況人還是感性的群體動物。可是,那些因父母的偏愛而受傷害的孩子,成年之後,雖然能理解父母,但卻很難從心底原諒。因為傷能癒合,但傷疤還在。但血脈與親情又在那裡牽扯,父母的偏心,你的委屈,真的很難三言兩語說得清。【口述實錄情感系列】
03.
被傷害的不止有女孩,還有男孩
@呆萌的喵
我是男生,85後。我們家裡沒有重男輕女,只有一個偏愛女兒忽略兒子的父親。
我比妹妹大6歲,妹妹沒出生前,我就不受父親待見,在他眼裡,我調皮,搗蛋,不體貼人,將來還需要負擔很大一筆錢為我娶妻……妹妹出生後,這種情感上的忽視甚至是虐待更加嚴重——基本上,我從小就被當作負擔,被全方位打擊,父親易爆躁,看我不爽了,或者我有一點點小錯誤就會打我,對我做的事情也總是挑三揀四,從來沒有誇過我,看不到我任何優點。
很感謝和爺爺奶奶在一起,有他們偶爾攔著,我被打得不是很重。可是,我卻是一直被嚇大的,所以我敏感,謹慎,走路喜歡低著頭,說話做事察言觀色小心翼翼,不敢要求任何人幫我做什麼事情,不敢為自己爭取,也不敢拒絕別人。我看上去好像有著超出同齡人的懂事成熟,但那隻不過是因為沒有得到過太多愛護罷了。
缺愛真的太可怕太可怕,你要用一生的時間開去修復,這個過程漫長而艱難,時常會因為幾十年都被迫分裂的自己,而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我以後不要重蹈覆轍,不管是男孩女孩,我都會努力給自己的小孩一個溫暖的家。如果做不到的話,就不要結婚。
⑦ 作為師傅很難一碗水端平,那郭德綱比較捧哪幾個徒弟
德綱一共收了八十多個徒弟,分成「雲鶴九霄」四科學研究院,包含早已離去德雲社的徒弟,如今最知名的有那麼幾個,分別是岳雲鵬,朱雲峰(油酥燒餅),他,張鶴倫,孟鶴堂,閆鶴翔和曹雲金,盡管曹雲金早已和郭德綱相聲破裂了,可是要論知名度和整體實力,還務必有他一號。自然知名度大不意味著整體實力強,在這種最知名的徒弟中,要論相聲小品整體實力的話,歸屬於德雲社的徒弟里,岳雲鵬算不上最強的,閆鶴翔的整體實力更強一些;而不屬於德雲社的徒弟里整體實力最強的肯定是曹雲金了!
但是應算上離去德雲社的曹雲金來較為的話,閆鶴翔也得悠著點了,不得不承認曹雲金肯定是郭德綱相聲全部徒弟中最有相聲小品技能,也是相聲小品功底最強的,遺憾曹雲金也恰好是由於自視功高震主,不願意再屈尊於郭德綱相聲門內,最後寧可身上唾罵還要離去德雲社而獨當一面!假如算不上曹雲金,德雲社的這種知名徒弟中,整體實力最強的便是閆鶴翔,算上曹雲金,整體實力最強的肯定是二師兄曹雲金了!
⑧ 2012電影影評
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在《2012》里化作「真海嘯」,國際社會的格局也因此洗牌。但我給高分的原因非常簡單,《2012》是一部很優秀的商業巨制,極適合發展到現階段的中國電影產業作為今後的遠大目標和經典範本,來參考、吸收、學習。這是一場繽紛絢爛的CG秀,一頓「災難無限量自助」的霸王餐;但更是一件流行潛力之強、適用范圍之廣令人驚嘆的優質商品。所謂電影工業,所謂流水線,看完本片,再回想上映之前以「趙本山斗雞眼」為賣點的貼片廣告,用不著拍它的人自慚形穢,我們這些看客又情何以堪!? 而《2012》的妙處,遠不止他的精良和豪快,災難在這部主打視覺效果的災難大片里居然只是前台的小角色,存在於背後的國際新秩序與ZF陰謀論,才是內在的看點。相信大家都已經聽說了「中國拯救全人類」的情節設置,其合理性在於「能在短時間內如此高度集中人力物力,非中國而不能」——這番感慨的來源其實是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金融危機又難傷中國的筋骨,中國在世界各地尤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心目中的形象劇變。……毫不客氣地說,《2012》已經是好萊塢大片所能做到的諂媚中國的底線;開個玩笑,連片子里表現最搶眼的狗都不是金毛獵犬,而是慈禧太後最愛的品種。 但不止是中國,影片中的各人種、各國家、各民族的角色形象及其命運,在表現不同個性與文化特色的同時,也反映出好萊塢或者說「自詡一號公民」的美國人眼裡當今世界的三六九等。義大利總統棄船祈禱,既是重視家族觀念的選擇,也是天主教徒虔誠的體現;女王在滅頂之災來臨前依舊優雅淡定,當然是在調侃英國佬的古板、自我、明哲保身;里約熱內盧在兩次地震後陷入無ZF的混亂狀態,多少有些諷刺當今南美政壇與經濟狀況的意味;而印度科學家雖然睿智超前,卻是最先被西方國家忽視乃至犧牲的薄弱一環;阿拉伯地區更慘,充當「印鈔機」容易,作為「共同生存發展的夥伴」難。 當然,四大主線,除了非裔學者和白人作家一黑一白兩條「美國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之外,另外兩根分別屬於俄羅斯和中國,還是能夠洞察電影製作者對國際新秩序的理解。先來看美帝的老對手俄羅斯:無論從角色「尤里」還是運輸機「安東諾夫」中,都能窺見老美怎樣看待如今的俄國——冷酷、強大、盡管衰敗、死而未僵,國家經濟的脆弱與在解體後抓住體制漏洞上位的巨賈暴富,形成鮮明對比。那個號稱「38戰34勝」卻在心理防線崩潰之後迅速被K.O.的拳擊手就很典型,雖然厲害但運行的系統很扭曲。而尤里身為人父的可敬結局以及雙胞胎與兄妹倆的相處融洽,又充滿了來自歐美陣營一廂情願的示好。 再來看有關中國的內容。技術工人「天欽」受傷後大難不死,寓意中華民族頑強的生命力;危難時刻小喇嘛的車拯救主角一家人,暗指中國經濟的增長是老美今後發展的重要機遇。中國人很容易有民族自豪感,因此《2012》絕對會讓咱大多數中國觀眾看得心花怒放;而我之所以「感動」,更重要的原因是影片在政治上竭盡全力的一碗水端平與友好。實話實說,好萊塢內部在西藏問題上不懷好意者大有人在,莎朗·斯通、理查·基爾之類不勝枚舉;而《2012》涉及中國的部分考據之細、表現之巧,可謂史無前例。 首先是非常驚艷的「黨和國家一定會給大家重建家園」,這是完全寫實的當代中國的講話格式。接著是「八國首腦會議」,雖然現實中的八國峰會是美、英、法、德、意、加、日、俄,但根據片中的「卓明谷計劃」,可以推測中國ZF可能劇中「八國」的一員。現實中,我國很早就聲明過在國際社會中不搞集團化,於是,這場「八國會議」有一個鏡頭:某國首腦的背影,旁邊的國旗虛焦,但旗子的顏色是一片紅,眾所周知,美、法、德、日、加、俄的國旗的紅,達不到這種效果。再次是領土完整的中國地圖,最後是「歡迎來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艾默里奇大師肯定沒想到這幾處在我國引發民族主義的掌聲吧? 所以《2012》容易把人代入,很簡單,因為人家尊重你,盡可能按你實際的狀態對你進行塑造和讀解,而不再是隨便拿個什麼唐人街的恐怖寵物店謊稱北京、或用比寶麗布噴繪還粗糙的「CG版東方明珠」充當上海,某種意義上堪稱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的比較直觀、可信的表現。有人認為這不過是為賺中國票房的需要,可縱使《2012》的內地票房達4億人民幣,也才5000多萬美元,而該片在北美首映三天的流水就有6500萬刀,所以並非要因。更有好事者說《2012》辱華,原因是「變相嘲諷我們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國」。一、難道不是么?二、是又怎樣?譬如《赤壁》,活生生的千軍萬馬讓好萊塢驚嘆不已——人口眾多本是實情,人海戰術也因此成為中國特色,但換個角度,駕馭海量的個體也是一門學問,目前掌握它的除了中國還有誰?說《2012》辱華的人,請對自己的國家有點信心! 角色們各講各國話,不到萬不得已不會突然蹦出英語,即使講也各帶口音,比起《特種部隊:眼鏡蛇崛起》里老和尚逼著少年白幽靈「說英語」的粗製濫造,比起《變形金剛2:卷土重來》無度炫耀武力之餘瘋狂破壞古文明國家的囂張狂躁,《2012》的細致嚴謹,以及剛剛談到的對各國各民族各文化盡可能寫實呈現的努力溢於言表。還是回到中國:漢族人講普通話,川邊和高原的藏民們說藏語,基本符合真實情況(這樣表現的另一個好處是:藏民們說藏語,同時可以讓那些西方的右翼分子無刺可挑)。……算了,越扯越遠,國際新秩序的部分就到這里,黑人總統遭遇世界末日諷刺奧巴馬ZF無能之類的解讀先不管,肯尼迪號撞翻白宮時流露出的反戰情緒也暫且不論,接下來不妨談談ZF陰謀論。 《X檔案》被追捧的一大原因即科幻和神秘往往覆蓋在ZF陰謀論的包裝之下。對於這一概念,艾默里奇本人顯然也深信不疑,《獨立日》和《哥斯拉》里都有ZF秘而不宣的情節,《2012》當然不能例外。世界末日的懸疑程度,可與黛安娜王妃的車禍、瑪麗蓮·夢露的暴斃、羅斯威爾事件的眾說紛紜相提並論,而篩選優秀DNA、向富商出售船票等機密事宜卻在暗地裡緊鑼密鼓地次第執行著;災難來臨時,平民百姓盡是精英的犧牲品。 ——這一點還牽扯出理性與人性的矛盾。如果沒有「放棄89歲高齡的母親的國務卿」這類理性過頭的人監控,整個「卓明谷計劃」不可能順利實施;反過來說,在三號方舟無法啟動時,導演的立場歸根到底還是人性,還是選擇了以人為本地敞開懷抱。正如皆大歡喜的結局,編繪了錯綜、大氣、暗藏ZF陰謀論與國際新秩序的群像故事,展示著高超、完美、全心造夢的電影技術,流露出認真、謹慎、著力寫實的創作態度,同時沒忘記歌頌雖然天真盲目、但始終單純美好的人性。……對中國的電影產業而言,前三個方面反而更動人、更具現實意義、更值得我們欣賞和學習(連賓利車的植入廣告都那麼討人喜歡)。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親眼看到中國拍出《2012》這樣精良、完備、自圓其說的優秀商業片。
⑨ 老人的「老無所依」,是因為年輕時,沒有一碗水端平,你怎麼看
季羨林先生說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講的是,作為子女的,有了能力,准備贍養老人的時候,自己的父母卻已經不在了。也有人說過:百善,孝為先。這也是在說,孝敬老人是最大的「善事」。
可是如今,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年代中,這個「最大的善事」,快已經成為「奢侈品」了。我們在新聞上經常看到關於子女不孝敬父母,不願意贍養老人的事,可以說,這都已經「屢見不鮮」了。
前幾天我回家給我父親過生日時,我媽告訴我,我們家對門的那個張奶奶,被送去鎮上的養老院了。
⑩ 一位72歲婆婆的悔恨,年輕時沒有一碗水端平,如今晚景凄涼,你怎麼看
03
後來大兒媳懷孕了,可是天意弄人就在她生孩子的前四個月,李婆婆的老公去世了。就這樣,李婆婆去醫院一看大兒媳生的是女兒,坐了不到十分鍾便走了。之後也以悲傷為名沒有伺候大兒媳月子,沒有幫大兒媳帶過一天孩子。
以老大一家的經濟水平,雇月嫂是想都不敢想的。無奈之下大兒媳只能從工廠辭職,做起了全職家庭主婦。
沒過半年小兒媳生了一個兒子,婆婆興高采烈的收拾行李,沒用小兒子開口就直接要求去給帶孩子。
李婆婆一走就是三年多,其實在兩個孫輩都上了幼兒園之後,大兒媳是想讓李婆婆回來幫她接送孩子的,李婆婆家的房子陰暗潮濕又狹小,大兒媳的心願是買一套自己的房,可是光憑老公自己的工資,又要養一個孩子,難度可想而知,所以她想盡快的出去工作。
但是好說歹說李婆婆都不肯回來,說是和孫子處出了感情,自己一走孫子又哭又鬧。沒辦法,大兒媳只好繼續做全職媽媽,但是她也自己接一些零散的或是兼職的工作。後來大兒媳的娘家看女兒女婿太辛苦,就出了首付給他們買了一套房。
大兒媳他們搬出去沒兩年,李婆婆就回自己家住了。你婆婆開始不願意說,後來她才不情不願的說自己其實想一直住在小兒子家養老的,可是孩子一上小學小兒媳就攛掇小兒子把她攆了回來。
又過了幾年,一向身體健壯的李婆婆可能是因為上了年紀,竟然中風了。兩個兒子把她送到了醫院,住院時卻誰也不願意把她接回自己家。
大兒子是因為自己的房是岳父母出的首付,現在偶爾還幫襯著還月供,再看李婆婆之前對大兒媳的態度,自己實在開不了口把媽媽接回家。
小兒子內心裡是怕著自己媳婦的,而且小兒媳一向嬌生慣養,也做不好伺候人的活。並且小兒媳說當初自己明明想好了要請月嫂的,李婆婆不請自來,把自己的計劃都打亂了。
就這樣,李婆婆被送回了自己那陰暗潮濕的家。
04
現在李婆婆卧床不起,不知道這種情況要持續多久。李婆婆本是將全部希望都寄託在小兒子身上,期望攀附著小兒子、小兒媳過上好日子,可是只能怪她自己眼拙選錯了依託的對象。
現在每天大兒子早上都會給李婆婆送上夠吃一天的飯,你婆婆就用自己那能動的左手,顫巍巍的放進嘴裡,時常撒的里一半外一半。
當李婆婆得知這飯是大兒媳做的,她又燃起了一絲希望,想搬去和大兒媳他們一起住。大兒子知道他這種想法後直接說,媽你就死了這條心,你知道你把我媳婦的心傷成什麼樣?她現在肯給你做一口飯,只是因為她善良,得寸進尺的想法你就別再有了。
的確,人與人之間都是相互的,婆媳關系也是需要經營的。一旦在人心中埋下了怨恨的種子,最終便只能自食其果。
李婆婆時常會想:如果時光能倒退20年,自己一定把握好分寸,對兩個媳婦一視同仁,不欺負不嬌縱。可是事到如今,說什麼都晚了。
年輕時做錯的事,種下的因果,晚年只能自己承受。婆媳相處,最怕不能將心比心;經營一個家庭,最怕處處厚此薄彼不公平。
人總是會老的,再強勢的人也逃不過衰老和疾病,人最重要的便是能夠往前看,在身體硬朗時對有需要的兒子兒媳,能幫就要幫,其實你這並不是在幫助他們,而是在幫助未來衰老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