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院放的電影還用膠卷嗎
到目前為止電影院放電影還是大型座機,膠卷的影片,不過每盤的播放時間擴大到半小時。(過去是十分鍾)。
『貳』 現在的電影院里播的電影還是用膠片的嗎
大部分是膠片放映,一般一個發行院線要買下一個拷貝,在中國,一部電影能賣出上百個拷貝,就算是十分熱賣了。
隨著中國開使建立數字化院線,數字電影離我們也是不遠了,具體的內容可以看看下面給的這個連接
『叄』 現在電影院放映影片還是用膠卷放映的嗎還是投影機
要看片源 樓下有的亂說 膠片效果比很多數碼的都好 很多數字片最後還是要磁轉膠放映
個人感覺高檔的地方不應該放棄膠片 反而有的價格低廉的影院明明能找到膠片卻放碟 甚至盜版的
『肆』 現在電影院放映電影的方式還是用膠片嗎
寫了數字影院的就是用數字信號的。3D IMAX都是膠片的。
『伍』 現在的電影還用膠片嗎
很少了,現在一般都是數字拍攝、數字放映,除非是像《刺客聶隱娘》那種特意追求膠片質感、效果會採用膠片。
『陸』 現在電影院還放映膠片電影嗎
現在營業性的電影院不放映膠片電影,現在電影院上映的影片都是數字放映,通過節目硬碟上傳到數字伺服器中,由數字放映機通過密鑰解碼播放,膠片電影,目前只存在於一些學術放映等。新上映的電影基本上全是數字了,中國電影資料館偶爾會有老電影的膠片放映。
數字傳輸技術的保障,使整部電影在傳輸過程中不會出現質量損失,從而使觀眾可以與影片的導演看到「相同」的電影。也就是說,一旦數字電影信號發出,無論多少家數字影院,也不管它位於地球的什麼位置,都可以同時映出同一個節目。同時數字放映設備還可以為影院提供增值服務。
露天電影早已成了歷史,但有些農村地區每年依然能看到原汁原味的膠片電影,對大多數中老年人來說,看的不是電影,而是回憶,雖然看老式電影的人不多了,但只要放,總會有人來的。
從發展史來看,膠片也是目前為止最可靠的視頻存儲格式,沒有之一。數字視頻只有幾十年的歷史,但已經經歷過數次更新換代,格式多達上百種,早期的數字視頻早已無法播放,就算是二十年前的也因為視頻壓縮技術不夠,與今天的畫質無法相比。
『柒』 放映電影為何要用膠片,為何不放映數字電影,像電腦上看電影不用膠片
膠片的清晰度非其他介質可比。
『捌』 膠片電影什麼時候淘汰的
第一款商業透明膠卷在伊士曼先生和他的研發化學工程師的完善下推向市場。這款柔韌性好的膠片的出現促使托馬斯愛迪生在1891年發明電影攝影機成為可能。新的公司—伊士曼公司成立,並接管了伊士曼干板和膠片公司的資產。
1909
根據醋酸纖維片基與硝酸鹽片基成功的易燃對比試驗,伊士曼公司首次對外公布安全醋酸纖維片基。
1910
首款的22mm安全電影膠片(醋酸纖維片基)問世投入市場。
1912
伊士曼向新澤西州奧林奇郡的托馬斯-愛迪生公司提供以醋酸纖維為片基的電影膠片, 應用於家用活動電影
柯達供應市場的22mm電影膠片:包括膠片上的3條有齒孔線性排列的影像。
1916
柯達推出E型 正色性電影底片。
1917
柯達推出F型 正色性電影底片。
1921
有色電影正片產品問世,有:淡紫色,紅色,綠色,藍色,粉色,淡黃色,黃色,橙色 和深褐色。
1922
柯達推出超感光度正色性電影底片
柯達全色性電影膠片問世
1923
為配合(雙色)彩色染印沖洗而生產的浮雕片,以及正片(Kalmus正片)
柯達為業余電影拍攝,而推出了以醋酸纖維(安全)片基的16mm反轉片,首台16mm柯達電影攝影機,以及Kodascope放映機。立即流行起來的16mm電影導致了形成全球柯達電影洗印廠網路的局面。
1926
柯達推出電影翻底片
1928
推出型號II和型號III全色電影底片
Kodacolor是一款專為拍攝16mm電影而設計的柱鏡彩色電影底片。伴隨著16mm Kodacolor膠片的推出,彩色電影對於電影愛好者成為現實。
1929
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專為新的電影聲音設計的電影底片。
1930 - 1931
超感光度全色性電影底片-與DuPont電影膠片生產廠共同贏得了第四屆奧斯卡科學/技術一等獎
正色性電影底片停產
福克斯影業公司試用了正處於測試階段的Kodachrome彩色電影膠片(2色)
1932
首款3色彩色染印法電影膠片問世
柯達2B型號感光儀贏得了第五屆奧斯卡科學/技術三等獎。
第一款8mm 業余電影膠片,攝影機,和放映機問世。
『玖』 現在影院放電影是不是還用膠片
現在電影院放映電影一般都有膠片和數字版本,很明顯就可以看出來。你看的時候,屏幕上有時有小顆粒的那種感覺,就是膠片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