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有誰知道,FM103.9 北京交通台的一路暢通的節目…
北京交通廣播 103.9《一路暢通》欄目
一路暢通 如今在北京開車的人,可能沒有一個不知道北京交通廣播《一路暢通》的,就連不開車的主兒,到了節目時間也想找個能聽廣播的地兒,聽主持人叨嘮叨嘮。 「你好,收音前的朋友們,這里是快樂的《一路暢通》!」隨著小鴨子的一聲噴嚏,李莉、楊洋充滿快樂的聲音,給每個行使在路上的司機帶去問候。下午5點,正是街上晚高峰的時間,李莉、楊洋的直播也開始了。 除了李莉、楊洋之外,還有王佳一、顧峰、園園、郭煒等主持人。 播出時間: 每天上午7:30~9:30 下午5:00~7:00 主持人介紹 顧峰: 喜愛的格言:所謂才能,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 對主持工作的理解:全心服務。 想對聽眾朋友說的話:不要在意過去,從現在開始相信自己,你就會有非同尋常的感覺。 王佳一: 信息節目及時准確地傳播路況信息,交通信息,服務市民出行,架起管理運營部門與出行者之間的信息高速路,充分體現交通台專業優勢。以信息發布為主,以歌曲音樂串聯,一檔實用輕松的節目…… 羅兵: 我們的笑其實對於在路上的人來說是杯水車薪,但是,真誠的說,無論是羅兵還是他的搭檔,我們都希望能夠用聲音感染城市。 對於我來說,和任何的朋友交談是需要一個媒介的,那就是手中的水。甭管這水中是否有一種溶質,我需要這樣的一杯水,它讓我安心,讓我能從一種品嘗或大口的吞咽中定下自己的神兒。 劉思伽: 1997年從北京廣播學院廣播電視文學系畢業後進入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工作;喜歡的格言:讓花開在花開時;對主持工作的理解:投入的說事兒,真誠的聊天兒。 楊洋: 1973年生,1995年介入廣播圈。做過《演藝圈》、《早安北京》曾經做過公務員、軟體工程師,但最終還是選擇了與自已專業毫不相關的主持人。 李莉: 喜愛的格言:別讓你的舌頭搶先於你的思考。 對主持工作的理解:點亮自己,照亮別人。 朋友好,我是北京交通台一路暢通節目的主持人李莉。在生活中我應該屬於比較「隨意」的人,追求無拘無束奔放自由的生活方式。從我的愛好中,大家就可以了解,比如我喜歡越野,曾駕車到過西藏珠峰,穿越了新疆羅布泊,還參加了兩屆全國場地越野比賽,目前的最好成績是全國賽亞軍。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3107141.htm
『貳』 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北京城市管理廣播收聽率分別是多少啊急!非常感謝
北京城市管理廣播是北京人民廣播電台的頻率啊。
北京城市管理廣播收聽率大概在0.07--0.12左右
北京新聞廣播大概在0.46--0.56左右
北京電台收聽率最好,也是北京地區收聽率最高的還是北京交通廣播平均在1.6--1.8之間
當然這個數據不一定非常准,只是一個大概的,具體統計數據得咨詢北京電台自己或者找調查公司的數據
『叄』 2005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特等獎名單什麼時候在網上公布
2005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評卷工作已經結束,現將獲獎同學和考試成績在60分以上的名單
『肆』 跪求請問這是什麼電影或電視劇!一個男的在酒吧,看到女的推開酒吧的門,然後想起曾經給女主角傘。
這是《請你先說你好》歌曲的MV吧
『伍』 一路暢通 是什麼意思
1、北京交通廣播欄目
一路暢通( go smoothly all the way)是北京交通廣播欄目。除了李莉、楊洋之外,還有王佳一、顧峰、園園、郭煒等主持人。播出時間: 每天上午7:30~9:30 下午5:00~7:00
2、陝西交通廣播欄目
《一路暢通》是交通廣播精心打造的一檔新聞資訊節目。廣播時間為:周一到周五 7:00——9:00,主持人:劉凱 岳磊。
3、河北移動電視欄目
《一路暢通》欄目是河北移動電視一檔民生類公共交通電視新聞欄目。將以宣傳交通安全知識為准則,提供權威的交通資訊和及時、實用的出行、生活信息;
最周到的出行幫助、最快捷的實時路況及最關心的交通話題,建立起交通管理部門與百姓的紐帶。欄目致力於普及交通法律法規,提高百姓交通安全意識,倡導公眾遵章守法文明出行,服務河北經濟發展。
4、網友共享信息分享生活平台
一路暢通網CT1039是CaoTa1039暢通網的簡稱。
5、華藝出版社出版圖書
《一路暢通》是2010年華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獻給北京交通廣播成立十六周年,獻給《一路暢通》開播十周年,獻給與我們快樂走過八年的朋友們。
『陸』 暢路對什麼詞語
一路暢通( go smoothly all the way)是北京交通廣播欄目。除了李莉、楊洋之外,還有王佳一、顧峰、園園、郭煒等主持人。播出時間: 每天上午7:30~9:30 下午5:00~7:00
『柒』 誰有河南豫劇《樊梨花》的電影下載資源啊。要李莉演唱的。
李莉沒有唱過電影《樊梨花》,其它不知道。豫劇電影《樊梨花》是孫映雪唱的,李莉配像。
『捌』 一部電影 酒吧服務員叫揚子,大學生叫王佳,她閨蜜李莉
酒吧那些事
『玖』 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口語是人們日常交際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現代社會,人與人的交往越來越密切,口語交際能力有助於人們增進理解,加強合作,對於個人發展、事業成功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而,培養有口才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就成為新世紀社會發展的需要,成為當今中學教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新編高中語文教材在這一點也給予了充分的考慮,安排了專門的章節,為廣大中學教師日常口語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參考。那麼,中學口語教學,怎樣進行才能既不佔很多時間,又能獲得顯著的成效呢?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9/view-3883269.htm
1.樹立正確認識
許多學生在公眾面前不敢或不願講話。他們認為,語文學習就是掌握好字、詞、句,寫好文章,在考試時能得高分。至於敢不敢講話,能不能講好話並不重要,高考又不考口語表達能力。針對這種情況,首先要讓學生明白,口語訓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語文學習,不只是能在考試時取得高成績,還要學習如何與人交流。因為,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任何一個不會與別人交流的人,要成功就非常難。而走入社會後,口頭表達就成為交流的重要方式,別人也會從你的語言中了解到你的基本素質。而且所謂語文,即「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有文無語」是片面的。其次,鼓勵學生突破「是金子總會發光」,「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舊觀念,在思想上對口語表達持正確的認識,對口語訓練有足夠的重視。
2.消除緊張情緒
許多人在公眾面前發表意見,常有心慌的感覺,即使面對很熟悉的同學、老師,也會面紅耳赤,半天說不出話。這主要是自信心不強,害怕說錯,遭到別人的嘲笑。為了消除學生的這種情緒,我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一步一個台階地走下去。首先,讓學生在課堂上朗讀課文。先在自己的座位上讀,要求字音準確,吐字清晰,要有一定的感情。學生讀完後,從正面給予表揚,使其產生成功的喜悅,從而減輕畏懼公開講話的心理。然後,在自習或課堂上,利用三至五分鍾時間,讓他們從座位走到講台上,朗誦自選或自寫的文章,同樣給予鼓勵和表揚。經過多次重復,那種"面紅耳赤"、半天不能開口的情形就會越來越少。再次,由讀別人的作品到表達自己的思想。學生在讀別人作品時,可能還能稍微放開,但要他表達自己的思想時,又會緊張起來。解決這個難題,我主要採用課前或課後的五分鍾 ,內容由淺入深,由無限制到有一定限制,人數也由少到多。如開始同桌互相介紹自己,談對對方學習作的感受,交流對某一電視劇、電影的感受等等,然後再擴展到與周圍的同學交談,再到本組,人數逐步增多。通過交流,使學生首先敢於在小范圍內講話,發表自己的對社會生活的看法,逐步消除口語表達中的種種心理障礙,為進一步提高墊定了基礎。
3.有的放矢的訓練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們已不再害怕開口,可以自由流暢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了。但是,能開口並不能保證交際成功,因此,還要進行整體思維訓練。語文課堂是很好的訓練場。在課堂上,教師通過提問題,使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思考,准確地表達自己的看法。當然,設計問題和選擇答題學生是十分重要的。否則,不但沒有效果,反而會打擊一些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重新回到害怕開口的境地。設計問題應該考慮深淺適宜,既能開闊學生的思路,又能給學生以充分發揮自己見解的天地,然後根據題的難易程度,請不同水平的學生來回答。如講《荷塘月色》,我設計了這樣一些問題:其一,誰去過附近的荷塘?荷塘給你的印象是什麼?請說說與荷花有關的詩句。荷花有什麼象徵意義?顯然,前者易,適於一般學生,後者難,適於分析能力較強、口頭表達能力較好的學生。這些問題不論難易,都有共同點,即系列化,具有啟發性,能激發學生思考,學生也樂於回答,回答時能言之有理,有發揮餘地。在教師有意識的啟發引導下,有時還能引起觀點碰撞,甚至展開辯論。把這種訓練貫穿在教學中,堅持不懈,日積月累,既完成了課文教學,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加強了他們的思維,又提高了學生口語表達的水平。
4.提高與普及相結合的訓練
經過一段時間有的放矢的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要使這一能力得到再提高,並且不留「死角」,還必需再採取措施。我的做法是,按座位順序,每天兩人上台(自習一個人,課堂一個人),時間為3--5分鍾,內容為對學過的課文中的某一點談談自己的感受,可寫提綱,但不能念稿子。進行師生打分評定,按一定比例計入期末考試小作文成績。因為有了前一段訓練的基礎,還計成績,學生都做得很認真,有的在前幾天就在不斷地練習,不斷地改進,甚至還錄了音。經過這個階段的訓練,不但鞏固和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而且在全體同學的帶動下,形成了一股愛思考,善表達的學風。
5.舉辦班級演講賽
經過兩學期的基礎訓練和鞏固提高,學生都有一股勇於表達的慾望。在第三學期開學不久,我們舉行了一次演講賽。
為了使比賽成功,我發動學生進行了充分的醞釀和准備。為了公平和不脫離學生實際,要求學生自擬題目,每人至少一個,多者不限。由於題目來自學生現實生活,多數是大家關注的"熱點",有時代氣息,有啟發性,參賽者有話可講,聽眾也樂於傾聽。另外,題目是大家出的,也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他們想聽聽自己的題目由誰來講,自己又將講誰的題目。這種興趣給比賽創造了良好的基礎。
比賽進行得緊張有序,參賽有二十多人,先抓號,每個同學在前一個同學開始演講時才領取題目。評委是全班同學,以十分制評分。這次演講多數同學發揮了正常水平,少數有超水平的發揮。通過演講賽,不但鍛煉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而且使學生聽到了同齡人對大家共同關心的一些問題的看法,起到了較好的引導作用。比如,王佳同學的《如何正確認識早戀》,陳輝同學的《珍惜父母的勞動》等,獲得了同學一陣陣的掌聲。
6.將學習和實踐相結合
前邊所做的工作可以說都是學習 ,與現實生活中的交際還有一定距離。到了高二下半期,在組織學生看了幾場「大專辯論賽」之後,班上的學生都積極要求舉行一次辯論賽,以檢驗兩年來的口語訓練成果。看到學生們高漲的激情,我也想對兩年來的教學進行一次大檢閱,於是就同意了他們的要求。經過充分的准備,辯論賽正式開始。賽題為「上大學是否是成才的唯一出路」。由於賽題由學生醞釀而成,雙方在賽前也進行了充分的准備,因而賽場上唇槍舌戰,妙語連珠,不斷贏得師生們贊揚的笑聲和掌聲。
如正方的李莉同學發言:現代社會是一個知識與技術飛速發展的社會,而新的知識和技術的連接點是大學。如果沒有上大學,很多新知識、新技術可能一時就難以掌握,畢竟社會上的學習環境和大學里的環境是無法相比的,因此,只有上了大學,才能成為人才。
反方的美鵬同學發言:這要看「人才」的定義是怎樣定的。過去,只要上了大學,獲得了大學畢業證,或是得到了碩士、博士稱號的人 ,國家就將其列入人才庫。但是,有識之士早已認識到了「唯學歷論」的危害。十年前在北京召開的全國人才會議上,國家就提出: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准,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由此可見,即使是北大、清華的高才生,如果在社會上無所事事,也稱不上人才(熱烈的掌聲)。
辯論賽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賽場上學生機敏的對答,嚴密的邏輯,雄辯的語言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學生也余興未消,要求以後再舉辦此類活動。
通過兩年的鍛煉和學習,學生們在口語表達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課堂上老師一提出問題,學生一下子都舉起了手,再也沒有剛入校時那種問半天無人應,站起來腿打顫、汗流滿面的景象了。由於學生在平時勇於思考,課堂上勇於發言,課外勇於交流,各科的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口語訓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總之,要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首先要使學生對口語表達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並逐步克服畏懼,與人交流的心理。其次,要注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再次,要和課堂教學緊密結合。最後,要注意口語訓練方式的多樣化,使學生都有參與和提高的機會,並以此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