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印象派
印象派通俗說就是繪畫藝術的一個流派。比如音樂分流行、古典、民謠、搖滾等等。
印象派繪畫是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19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其影響遍及歐洲,並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國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法國涌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大師,他們創作出了大量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巨制。
(1)印象派電影是什麼擴展閱讀:
1、印象派既不是粗糙,也不是前衛,更不是抽象,他是將科學的色彩學理論運用於繪畫,中國高考藝術專業的色彩考試,也是以這種色彩規律作為標准。
2、印象派畫家們是抓住一個具有特點的側面去作畫,所以他們必須疾飛畫筆把顏色直接塗在畫布上,他們只能多考慮畫的總體效果,較少的顧及枝節細部。印象主義的以粗放的筆法作畫,作品缺乏修飾,是一種對筆法較草率的畫法。
3、印象主義採取在戶外陽光下直接描繪景物,追求以思維來揣摩光與色的變化,並將瞬間的光感依據自己腦海中的處理附之於畫布之上,這種對光線和色彩的揣摩也是達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極致。
『貳』 什麼是印象派印象派的起源
誕生於法國19世紀後期的印象主義畫派是西方繪畫史上一個劃時代的藝術流派。代表畫家馬奈、雷諾阿和莫奈等都把「光」和「色彩」作為繪畫追求的主要目的,他們倡導走出畫室,描繪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間的印象,使畫面呈現出新鮮生動的感覺。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
什麼是印象派?
印象派繪畫是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19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其影響遍及歐洲,並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國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法國涌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大師,他們創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巨制,除了這次來華展出的著名畫作外,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印象派畫家走出畫室,深入原野、鄉村、街頭寫生,力求真實地刻畫自然。借用「物體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產生的,物體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這一最新的光學理論,印象派畫家認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有不同的顏色,他們的使命便是忠實地刻畫在變動不居的光照條件下的景物的「真實」,這種瞬間的真實不恰恰就是一種轉瞬即逝的「印象」嗎?而印象派畫家把這種「瞬間」永恆地記錄在了畫布上。
印象派:發現戶外陽光下的色彩
從展覽開幕的盛況和媒體的關注程度看,法國的印象派繪畫在中國極受歡迎。從20世紀初開始,中國有學者專門撰文介紹和評價印象派繪畫,印象派一詞也見於各種文章,他們從不同角度分析了印象派藝術的特點,印象派繪畫對現代中國油畫產生了深刻影響。一些學者和藝術家把印象派藝術與中國藝術作比較,認為印象派的審美趨向與中國傳統繪畫之間有著相互呼應的東西。徐悲鴻很重視印象派畫家的寫生,並對印象派畫家運用色彩予以肯定,說他們的畫重神韻。林風眠則從繪畫革新的途徑上對印象派的貢獻加以肯定。黃賓虹認識到印象派風景畫與中國山水畫有相通之處。
印象派繪畫的最重要成就,就是發現和表現戶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間變化。為了捕捉瞬間的「印象」,印象派繪畫在構圖上往往較為隨意,力求突出畫面的偶然性,增加畫面的生動和生活氣氛,凸顯對內心主觀意象的表達。需要提醒觀眾特別是小觀眾,欣賞印象派繪畫最好不要距畫太近,若貼近看則會感覺色彩支離沒有混合。
印象派:引起世界藝術形式大變革
印象派是19世紀中葉歐洲藝術從現實主義向現代主義過渡的重要階段,印象派畫家以創新的姿態登上法國畫壇,其鋒芒針對陳陳相因的古典畫派和矯揉造作的浪漫主義。印象派畫家吸收了寫實主義繪畫的營養,在繪畫中開始對室外自然光的研究和表現。根據「物體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產生,物體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這一當時最新的光學理論,印象派畫家認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有不同的顏色。印象派畫家倡導走出畫室、去戶外寫生,力求真實地刻畫自然,直接描繪陽光下的風景和日常生活,摒棄16世紀以來狹隘的褐色調。印象派的代表畫家有馬奈、莫奈、雷諾阿、德加、西斯萊、畢沙羅等。在印象派之後,塞尚、高更和凡·高都認為繪畫不能僅僅像印象主義那樣去模仿自然光中的客觀世界,而應該更多地表現畫家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感受,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後印象主義」三劍客。此後,現代主義的藝術潮流層出不窮,世界藝術形式的大變革開始了。
印象派:誕生在嘲諷之中
1863年,與官方沙龍畫展唱反調的「沙龍落選作品展」在巴黎舉行。馬奈展出了他的《草地上的午餐》,畫一裸婦與紳士們在草地上午餐。此畫被認為有傷風化而受到激烈批評和嘲罵。而富有創新意識的莫奈、雷諾阿、德加、西斯萊、畢沙羅、塞尚等畫家卻樂意與馬奈結盟。1874年4月在巴黎卡普辛大街借用攝影師那達爾的工作室舉辦了題為「畫家、雕塑家和版畫家等無名藝術家展覽會」。「瘋狂、怪誕、反胃、不堪入目!」這是巴黎一位藝術批評家的怒斥,畫展迅即成為巴黎街談巷議的話題,觀眾不但前往訕笑,甚至向畫布唾啐。其中莫奈所繪的一小幅海景,受譏嘲最多,畫的是哈佛港晨景,題名為《日出·印象》,藝術觀點保守的記者勒魯瓦藉此畫名嘲諷畫展
『叄』 印象派作品都有什麼
無論是傳統的繪畫還是印象派繪畫都有其獨特的審美特徵,傳統的繪畫更注重科學和理性,繪畫技法嚴謹,畫面內容與形式統一,不管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三傑」的作品,還是歐洲現實主義繪畫,都在畫面的內容與形式上進行反復的修改完善,人和物的造型嚴謹、寫實;而印象派繪畫強調對自然光和色的表現,打破了最傳統固有色描繪的觀點,從此強調畫家視覺的直覺性,描繪大自然千變萬化的瞬間景象。印象派繪畫進一步擴大了繪畫的表現體材,豐富了繪畫表現的形式,同時印象派繪畫也存在其局限性。正因為這樣,之後又出現了反印象派的後印象派繪畫。印象派注重客觀對象的表現,其藝術理論源於光學原理。莫奈、畢沙羅等的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忠實於自然的光色變化,對大自然的光色進行准確細致的描繪,如莫奈的《乾草垛》系列、《魯昂大教堂》系列、《白楊》系列等作品,再如畢沙羅《菜園和花樹·蓬特瓦茲的春天》。而後印象派則強調主觀感受的表現。梵谷、高更、塞尚的作品,更多的是通過色彩、構圖、造型等因素表達作者內心的感情或傳達某種象徵意味。梵谷的《星月夜》、高更的《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要到那裡去?》都帶有很強的象徵主義色彩。反高在給弟弟提奧的信中寫道:「……色彩要包辦一切了,通過色彩的單純化給予事物更為宏偉的風格,這里色彩要給人休息或睡眠的總體感覺。」塞尚的作品通過對畫面結構的研究使其作品超越了再現自然的層面,從而具有了某種形而上的意味。
『肆』 什麼是印象派
印象派繪畫是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19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其影響遍及歐洲,並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國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法國涌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大師,他們創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巨制,除了這次來華展出的著名畫作外,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可以看一下這里,有詳細的介紹.
『伍』 印象派電影的代表作品
杜拉克的《西班牙的節日》(1919)
路易·德呂克的《狂熱》(1921)
阿貝爾·岡斯的《車輪》(1922)
萊皮埃的《黃金國》(1922)
德呂克的《狂熱》(1921)
愛浦斯坦的《忠實的心》(1923)
這些影片都有故事情節,有的還不乏庸俗的趣味,但其中往往有某些場面在造型風格上較有特色,並明顯地表現了印象主義畫家對光的處理方法的影響。最著名的例子有《車輪》中火車向懸崖疾駛最後發生翻車慘劇的場面和《忠實的心》中描寫節日市場的富於詩意的鏡頭。
『陸』 印象派的印象派電影
1920年代法國的電影創作者路易·狄呂克團結一批有才氣的導演,如亞伯·岡斯、哲敏·杜拉克等與一些在商業電影上已取得成就的電影導演,想在影片公司老闆出於商業考量而拍攝的影片中進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漸衰微的法國電影。但其努力沒有得到製片們支持,1924年狄呂剋死後運動即告失敗。一些人走向商業片,另一部份則走向前衛派道路。由於狄呂克的一些理論與創作概念與後來法國前衛電影運動有緊密聯系,所以印像派電影大都被認為是前衛電影的前奏或直接歸入前衛電影。重要作品有岡斯的《車輪》(1922)、狄呂克的《狂熱》(1921)杜拉克的《西班牙節日》(1919)等。
『柒』 印象派電影的作品特點
印象派電影的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淡化敘事性「和」強化視覺性「。他們明確地提出」電影不是戲劇「,認為」戲劇動作在電影中出現是一種錯誤「。他們堅持認為情感表現是電影藝術的基礎,而非講述故事。因此,印象派電影一般不進行戲劇或小說式的敘事,他們的影片故事簡單,卻追求畫面的詩意效果或者說」視覺的韻律「。德呂克曾把電影定義為:」光和影的繪畫;光和影的造型「。
『捌』 什麼是法國印象派電影
按我的理解法國印象派就是指有法國特色,能夠代表法國的,充分反映法國的電影,就是法國印象派電影。
『玖』 法國印象派電影的介紹
法國印象派電影即印象主義(Impressionism)。這類電影主要有作品有阿貝爾·岡斯的《車輪》(1922),萊皮埃的《黃金國》(1922),杜拉克的《西班牙的節日》(1919)。德呂克的《狂熱》(1921)和愛浦斯坦的《忠實的心》(192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