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白蒲文峰電影院從哪兒上去的
有電梯可以上的呀
B. 4個月的寶寶吃白蒲黃片會不會太重
病情分析: 你好,擅自用葯會引起嚴重的不良後果, 指導意見: 為做到安全用葯,建議在當地臨床醫生指導下使用.
C. 白蒲的概述
一、交通
白鋪鎮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白蒲距上海僅122公里,具有通江達海、承南啟北的區位交通優勢,隨著蘇通大橋的建設成功,白蒲將進一步縮短予蘇南地區的距離,現在從白蒲到上海僅需一個小時的車程,這必將給白蒲帶來巨大的商機。沿海高速公路貫穿南北,與寧通高速、蘇嘉杭高速、滬寧高速相連,從白蒲出口可快捷到達各大中城市。
新長鐵路穿境而過,與隴海鐵路、滬寧鐵路、寧啟鐵路相連,貨運、客運可從白蒲火車站到達全國各地。白蒲距南通機場僅20公里,從南通機場可直達北京、廣州。白蒲距國家一級對外開放口岸南通港、如皋港僅30公里,連接長江沿岸各大港口,出江入海通達世界各地。通揚(南通—揚州)運河從鎮中心穿過,2010年前將建成三級航道。這種江海河聯運、水陸空一體的立體交通格局,為「長三角」的產業轉移、拓展延伸提供了前沿陣地,為白蒲經濟快速融入國際國內大市場創造了最佳通道。白蒲在蒲西有火車客運站與物流站,大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和貨物流通。
二、氣候
白鋪鎮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白蒲鎮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日照充分,無霜期較長,光、熱、水高峰基本同期,氣候條件比較優越。全年平均氣溫為14.6℃,月平均以1月份最低,為1.8℃;7月份最高為27.2℃。年平均日照2041.5小時,8月份日照最多,為229.8小時;2月份最少,130.7小時。年平均降水數為121.3天,年平均降水量1055.5毫米。年平均無霜期為215.6天。鎮境內在歷史上未出現過MS>4.0級的地震記載。鎮境內無環境污染源,無沙塵暴天氣。
三、土壤
白鋪鎮的土壤乃含硒寶土,天香馥壽。白蒲鎮境內土壤質量高,適合各種作物種植。值得稱奇的是白蒲土壤中含有硒等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直接影響了人體健康。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黃標主持了對白蒲土壤的採集和研究,發現白蒲土壤中含有效態硒、鋅、硼、鎳等微量元素,硒有抗衰老、防癌變的作用;鋅能維持細胞膜穩定性,並參與酶的代謝,提高免疫功能;硼影響人體鈣、維生素D、氨基酸或蛋白質等營養成分的代謝。土壤中的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組合正好適合人體,通過食物鏈吸收,提高了白蒲鎮居民的搞衰老能力。根據最新統計,白蒲8.2萬人中百歲老人多達23位,總數位居全國鄉鎮之首,百歲老人的比例為2.8人/萬人,而聯合國確定的長壽之鄉的主要指標中百歲老人比例為0.75人/萬人。此外,白蒲95歲以上的老人有116人,90歲以上的老人425人,80歲以上的老人有3221人。在世人為之贊嘆稱奇的「太平盛世萬歲宴」上,103歲的白蒲人瑞劉鏡寰揮毫頌黨,欣然寫下「共產黨好」四個大字,如今這幅撒金條幅已作為珍貴禮物獻給了黨的「十六大」,給古鎮白蒲又添一段佳話。
四、特產
名產紛呈,享譽中外。黃酒、茶干、魚圓、黃芽菜是白蒲鎮四大傳統特色長壽食品。鮮味是黃酒區別於其它酒種的一大特點,它具有增進食飲的功能。黃酒具有馥郁芬芳的香氣和滋味萬千的味感。白蒲黃酒距今有幾千年的歷史,素有「液體麵包」的美名,有「南紹興、北白蒲」之稱。白蒲黃酒採用純稻米釀造,工藝獨特,富有二十幾種人體內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白蒲黃酒曾獲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白蒲茶干,古名醬乳干,為白蒲一絕。清乾隆皇帝巡視江南,途經白蒲,品嘗白蒲茶干後,拍案叫絕,欣然提筆,御題「只此一家」,以此褒揚。白蒲茶干曾獲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白蒲魚圓以「香」、「嫩」、「鮮」成為遠近聞名的美味佳餚,讓人百食不厭,回味無窮。白蒲黃芽菜種植已有240年以上的歷史,白蒲黃芽菜煮則湯若奶汁,炒則嫩脆鮮美。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曾把白蒲黃芽菜拍攝成電影在全國放映,2005年「白蒲」牌黃芽菜被國家命名為無公害蔬菜。
五、學校
江蘇省白蒲高級中學系江蘇省教育廳 2001 年確認的「國家級示範高中」、 2004 年確認的「江蘇省四星級高中」,始建於 1950 年春。學校座落在「全國體育先進鎮」、「江蘇京劇之鄉」、「江蘇百家名鎮」如皋市白蒲鎮南首。校址系唐宋維揚八大叢林之一法寶禪寺故址,集現代氣魄與園林風韻於一體,到處樹環水繞、橋塔相映,被譽為「鍾靈毓秀」之地、讀書成材的「絕佳勝境」。學校是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首批「模範中學」、國家級示範高中、江蘇省首屆四星級高中,江蘇省首屆綠色學校、南通市首批十佳校園、如皋市紅旗學校、國家級德育課題先進實驗學校、中國瑞典合作環境教育小碩士( YMP )項目實驗學校。
如皋市白蒲小學,始建於1903年(清光緒30年)。白蒲紳董沈來寬(號廣庭)在著名實業家張謇的影響下,得風氣之先,集各界之力,選址白蒲鎮南泰山北側,創辦「白蒲鎮小學校」,俗稱「南校」。現在的白蒲小學系「江蘇省實驗小學」。目前,學校佔地面積3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444平方米。全校32個教學班,學生1944名。學校音樂室、美術室、微機室、科學室、舞蹈室、圖書室等功能室齊全,體衛設施到位,師生用計算機198台。
D. 南通好玩的地方
游覽南通,可以名城、名山、名寺、名園為線索。南通有「中國近代第一城」之稱。環繞著老城區的濠河,是國內保留最為完整且位居城市中心的古護城河。春風和煦,濠河碧波盪漾,花草樹木間,掩映著亭台軒榭。濠河兩岸,有中國人自己創辦的國內最早的博物館、圖書館和師范學校,也有近年來建造的紡織博物館、給水博物館、建築博物館、風箏博物館和韜奮紀念園、沈壽紀念館、趙丹紀念亭、個簃藝術館等。泛舟濠河,或者漫步湖濱,猶如閱讀著一部近代史。位於濠河之東的文峰塔,建於明萬曆年間,高39米,五層六角,外飾青筒古瓦,飛檐背上飾以獸物,下懸風鈴而聞清越之聲,古樸優美,莊重華麗,登塔可盡覽古城風貌。
城南的狼山,是南通最值得一去的地方。在一馬平川的江海平原上,狼山、劍山、軍山、馬鞍山、黃泥山臨江而立,綿延3.6公里,秀麗旖旎,組成了狼山旅遊度假區的整體風貌。狼山風光素有「南暢北爽」之說。位於狼山北坡峭壁之下的北麓園,巧借山石、岩壁、洞穴、溪水等自然風光,以花卉、樹木構築小亭軒閣,雅靜閑適。依山而築的狼山廣教禪寺,始建於唐代,為全國佛教八小名山之首。五山下,還有鑒真東渡紀念館、駱賓王墓、嗇園等景點。
位於如皋縣城東北隅的水繪園,南鄰中禪寺,西倚碧霞山,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明末清初江南才子冒辟疆與秦淮佳麗董小宛曾在此棲隱,重整舊園,以洗缽池為中心,池水四方分流,把園分為數塊。園中構築有「妙隱香林」、「壹默齋」、「枕煙亭」、「寒碧堂」、「洗缽池」、「小語溪」和「小三吾」等十餘處佳境。水繪園是我國眾多名園中的佼佼者,饒有書卷氣。
美食:
南通餐飲以江鮮、海鮮和農家菜最有特色。江鮮有長江「三鮮」:鰣魚、(魚+回)魚、刀魚,海鮮有文蛤、呂四海蟄等。其他名菜還有狼山雞、海門羊肉和白蒲茶乾等。
給你個南通旅遊網:http://www.ntlyw.com/
南通的特產:
海鮮珍品-文蛤
南通東瀕黃海,在13萬公頃的灘塗上盛產數百種淺水貝類,尤以送文蛤最為豐富,佔中國出口量的三分之一。
文蛤雅稱「天下第一鮮」,屬於腮綱兼蛤綱的海產貝類。明代李時珍雲:「還中諸蛤之利有餘人者,統稱蛤蜊,白殼紫唇,或殼上有花紋故稱文蛤或花蛤。」宋朝詩人梅堯臣也曾有過「車蝥與月蛤,寄自海陵郡」的詩句。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在姑蘇吃到文蛤,便御封它為「天下第一鮮」。
文蛤,生活在淺海鹽度較低的沙灘上,雌雄異體,性腺成熟期在6月至7月,產出的精、卵子在海水中受精、孵化,幼蛤經三周後進入沙底棲息。從幼蛤到長成采捕需二三年。幼蛤由海潮帶到十幾米深的灘塗地帶活動,最適宜的水溫為15-25度,以藻類、浮游生物為食,長大後逐漸向潮下帶遷移,平時常露出沙面,冬季潛入沙底的約二三十厘米處越冬,但留有氣孔可以通氣。
文蛤其殼如彩色扇狀,其肉鮮嫩無比,且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10%,脂肪11.2%、碳水化合物2.5%以及人體所必需的鈣、磷、氨基酸、其味鮮而不俗,食而不厭。食用文蛤,能開胃、催乳、健身,且有清熱、化痰、利濕、散蛤等功能。色彩斑斕的貝克可以作蛤蜊油的精美包裝盒,也可製作成大雅之堂上的工藝品。
文蛤的食法頗多,可將其作為主菜,以旺火速炒;或作為配菜,調色提味;或佐料腌制,生熗生吃;或斬成肉泥,煎成餅。特別是近年來,如東制葯廠將其開發成粉劑精品,冠名為「天下第一鮮」,蜚聲海內外。
生於海邊長於海邊的人們,習慣了現熗現吃,他們將文蛤肉洗凈後,用鹽腌制少時,在洗凈,佐以燒酒、麻油、醬油、醋、生薑、白糖、便成了最好的下酒菜。可異鄉人看後無不瞠目結舌、唯恐避之不及,但來久了,也經不住誘惑,大有「唯有犧牲多戇直」的「英雄氣概」。在閉上眼睛吞上幾只後,頓覺眼界大開,相見恨晚。海邊人還有制文蛤醬的好手藝。把鮮文蛤裝進罐或瓶,放上鹽、姜、蔥、酒等佐料,在將口封上,置於陰涼通風處,過上一段時間,揭開蓋子,泌出的香味,使你垂涎三尺,食慾徒增。此醬可饋贈親友,或作為沿海人在內地工作期間早晚下飯的主菜。難怪沿海人的鄉情如此濃烈,從中可窺一斑。
在廣闊無垠的南黃海灘上,隨著潮水的落去,趕海人有的肩扛著鐵刨子,有的手拎著網兜,湧向這一天出一頭「金牛」的大海。他們有的用鐵刨子倚在肩上,麻利地拖著後退,憑著沙中傳出的聲感,將一隻只文蛤又迅疾勾入網兜里。有的人只用雙腳踩文蛤,將海灘上的沙泥踩活後,文蛤就自然露出沙面,然後用手一隻只地拾進網兜。人們邊踩文蛤邊說著、。笑著、唱著、充滿著詩情畫意。改革開放為南黃海人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注入了新的「活力」。南通人把文蛤打進了國際市場,使其真正成為了名副其實地「天下第一鮮」。僅以全國著名地文蛤產區如東為例,全縣除天然文蛤繁殖海面外,人工養殖面積達50多萬畝,年出口6000多萬噸,成為我國最大地文蛤生產基地。近年來,南通市旅遊部門將灘塗踩文蛤作為專項旅遊活動推出,美其名「海上迪斯科」,為國內外獨有,融觀賞、運動、風味平常於一體,已吸引了大批國內外遊客,成為南黃海上一道亮麗地風景線
白蒲「三香齋」茶干
簡稱白蒲茶干)
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了,是南通地方久負盛名的傳統風味土特產。「白蒲茶干」選用優質大豆,多種香料精製而成。內含易於人體消化的優質蛋白質及人體所必須的維生素 B1、B2 和鈣、磷、鐵等,還含有動物性食品所缺乏的不飽和脂肪酸,能彌補動物菜餚的缺陷,對增補人體和營養極為有利。茶干又味美香芳,富有韌性,色澤美觀,形狀方且薄,別具一格,經濟實惠,馳名四方,極受群眾歡迎。
南通嵌桃麻糕
選用芝麻粉、白糖、炒米粉及核桃仁等原料,精工細作而成。每斤兩條,每條五十片上下,片片色澤金黃,嵌桃均勻,香、甜、松、酥。干吃,酥而甜,有一股濃郁的芝麻清香,泡食,香味四溢,爽口而不膩,且芝麻,桃仁等原料中,含有17.7%蛋白質15.8%脂肪,百分之37.1%蔗糖,可謂之色、香、味俱全,營養豐富。嵌桃麻糕,相傳有百餘年歷史,當時,通州城內,有一姓許,名松甫者,於東門設一「鼎泰」號雜貨店,以產茶食糕點為主,在外埠亦有店鋪經營。後來,許氏於清朝府內捐得一官,常有上等茶點進貢。唯獨通幫老師傅所作之嵌桃麻糕,選料精細,加工講究,味美可口,頗有特色,最為著稱。從此,南通「鼎泰」麻糕被譽為「官禮茶點」,揚名於天下,脆餅問世後,麻糕、脆餅媲美,為南通兩大聞名特色產品,越來越引起中外人士、海外僑胞濃厚的興趣。
西亭脆餅
原名復隆茂白脆,始產於清光緒年間,已有100多年歷史, 產地為通州市西亭鎮。曾獲95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這種脆餅選料講究、加工精細、形態別致、層次分明、香甜鬆脆、富有營養,是家庭食用、旅遊攜帶、饋贈親友的優質食品。
石港乳腐
產品色澤黃亮,滋味鮮美,醇香爽口,外層皮面嚴實,肉質酥鬆細嫩,一向是傳統家常風味佐餐食品。
盆景
南通盆景分為如派盆景和通派盆景.南通盆景的顯著特色,是選用尖短小葉羅漢松(俗稱雀舌羅漢松)為材料,攀紮成「二彎半」的格局,即主幹攀成二彎半,每個彎上有三個主枝,每枝又紮成扁平如雲的片干。看上去形象如獅,端莊穩重,像是一幅立體的畫,深得人民喜愛。
如皋火腿
如皋火腿的生產始於清咸豐初年,與浙江金華火腿、雲南宣威火腿齊名,為全國三大名腿之一。如皋火腿薄皮細爪,形如瑟瑟,色紅似火,風味獨特,以色、香、味、形、「四絕」聞名中外。可常年貯存,供四季食用。烹飪可蒸、煮、燉、煨、炒、燜、燒一般清燉和煮食為佳。
如皋香腸
如式香腸是具有100多年歷史的如皋香腸,產品譽滿全國, 被評為商業部和江蘇省的優質名特產品。其特色是:條形整齊、肉質緊密、色澤鮮艷、咸甜適度、香味濃郁、營養豐富、精肉嚼而不老、肥肉油而不膩,深受群眾喜愛。
如皋香腸歷史悠久,是聞名全國的品種之一。其生產始於清同治年間, 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清末獲「南洋勸業會」二等獎。可與「廣式」香腸媲美, 被稱為「如式」香腸。如皋肉聯廠繼承和發揚了傳統工藝,精心研製新配方,產品質量享譽國內外。所產「如皋牌」香腸1982年起連續被評為商業部名特優質產品,1985年獲國家銀質獎,1988年獲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1992年獲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
如皋肉鬆
如皋肉鬆的生產始建於1914年,建國後由如皋肉聯廠生產。原為「太倉式」肉鬆,由於不斷改進生產工藝,研製最佳配方,已形成了如皋肉鬆自己特有的風味。1982年起「金梅牌」肉鬆連續被評為商業部名特優質產品;1985年在巴黎榮獲國際美食學會與旅遊觀光委員會授予的金質榮譽獎章,這是我國在國際上獲得第一枚肉食品金牌;1988年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牌。
林梓潮糕
林梓潮糕創於清雍正壬子年(公元1732年),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 為江蘇特產、蘇北名點,名傾大江南北,《江蘇名菜名點》一書曾作介紹。林梓潮糕選料講究,以當年產優質糯米、粳米舂成米粉,拌各綿白糖、金桂花、松仁及紅綠瓜絲,用荷葉墊底,製成圓形糕坯,精工刀切,水蒸而成。剛出籠時不粘手,彈性如海綿,米香、桂香、荷香,沁人心脾,香而不濁,甜而不膩,柔潤爽口,風味純正。既是可口的點心,又是饋贈親友的上乘禮品。
董糖
董糖系明末如皋愛國名士冒辟疆的愛妾董小宛親制而成,故稱董糖。其特色是入口易化,酥鬆香甜,食之口齒留香,回味久長,營養豐富,老少咸宜,300 余年來譽滿大江南北。
薄荷腦
以薄荷為原料的薄荷產品,是醫葯衛生、日用化工、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南通薄荷油廠生產的白熊牌薄荷腦,多年來一直以穩定的質量壓倒巴西、美國、日本等國的天然或合成薄荷腦,因而連續榮獲國家產品金質獎
鳳尾魚罐頭
產品系南通罐頭廠生產的名牌產品,曾在全國質量評比中獲第一名,暢銷港、澳、美國等地。這種罐頭魚體帶子飽滿,大小均勻,排列整齊,色澤光亮,香氣撲鼻,營養豐富,為佐餐佳品。
藍印花布
中國民間傳統的工藝印染品,宋代稱為葯斑布,明代稱為澆花布,傳說為嘉定一歸姓者發明。南通為中國藍印花布的主要產地,土布與天然蘭草為農家平常之物,故前庄後坊的藍印花布染作坊曾遍布農村集鎮。藍印花布主要用來製作日常的衣服、被面、蚊帳、枕套、包袱布等。藍印花布圖案樸素優美、吉祥如意,大多取材於飛禽走獸、花草樹木與神話傳說,如:五福(蝙蝠)捧壽、吉慶有餘(魚)、獅子滾綉球、鯉魚跳龍門等。如今藍印花布面料已由原來的單面印花發展成雙面印花,由單色發展成復色,由小布發展到寬幅布,由土布發展到精棉坯布和棉麻混紡布。花色品種也日益增多,出現了藍印門簾、壁掛、檯布、鞋帽、拎包、玩具等多種工藝品,尤其是藍印花布時裝,成為都市裡一道亮麗風景線
扎染
扎染古稱絞纈染,是一種古老的手工藝品,初見於魏晉、南北朝,盛行於唐代,至北宋仁宗皇帝,因扎染服裝奢侈費工,下令禁絕,使扎染工藝一度失傳。七十年代初,南通首先恢復扎染生產,並不斷創新,使扎染技藝更臻完善。扎染分扎絞和縫絞兩大類,扎絞又稱魚子纈,用線在米粒大的小點上順序環繞打四道線結,工藝要求高,產品富有立體感和彈性;縫絞是用針線按設計好的圖案造型穿行,抽緊而染,紋飾活潑大方,韻味生動自然。扎染產品豐富多樣,既有時裝、領帶、圍巾、拎包等日用品,也有和服、腰帶、壁掛等珍貴工藝品;既有絲綢產品,也有棉麻織物
勾針衣
南通的傳統手工產品之一,有東方珍品之譽。勾結技藝源於古時沿海婦女的漁網勾結,後來勾結童襪、發罩、煙袋套一類簡易日用品,如今融勾、綉、鑲、嵌、補、綴等各種技法於一體,人物、山水、花卉、翎毛,各種花紋圖飾,均可勾結。勾針及花型清秀,立體感強,既有傳統工藝的莊重、典雅,又有現代藝術的華麗和飄逸。現海安、如東一帶有幾萬婦女從事針編織,海安美樂牌勾針衣有省、部優質產品證書,暢銷日、美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刺綉
1914年,著名刺綉藝術家沈壽來通舉辦女紅傳習所,為南通培養了一大批刺綉藝人。南通刺綉繼承了沈壽模擬綉的優秀傳統,以肖像刺綉聞名,具有形神兼備、膚色逼真、運針勻齊細密、綉面光亮平整等特點。南通工藝美術研究所還在古代民間點彩和納錦針法的基礎上,創制了刺綉新品新錦綉,它與現代畫稿相結合,更具裝飾性和實用性。該所為北京長城飯店製作的《長城萬里圖》彩錦大型壁掛,成為飯店重要一景。
白蒲黃酒
白蒲黃酒距今已有幾千年歷史,素有「液體麵包」美稱。白蒲黃酒採用純稻米釀造,工藝獨特,取千年釀造之精髓,其中富含二十餘種人體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人體所必需的職能從事物中攝取的8中氨基酸黃酒中就高達2550毫克,其酒精度低,常飲能壯神醒氣,有舒筋活血,保脾強身之效。「水明樓」牌白蒲黃酒為江蘇省優質產品,重點保護產品、出口免檢產品。曾獲1993年東京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1995年北京國際食品及加工技術博覽會金獎,「如通」牌白蒲黃酒為南通市名牌產品、重點保護產品、江蘇省名牌產品、用戶滿意產品。白蒲黃酒現暢銷國內10多個省市,部分出口,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
南通風箏
南通是中國四大風箏產地之一,南通風箏保存了古代「弦響碧空稱風箏」的特點,以獨特的音響效果著稱,與北方的造型風箏分為南北兩派。南通風箏俗稱「板鷂」,以平板六角或六角的變形「七連星」至「十九連星」居多,一般大小都在一米以上,最大的豎起有四、五米高,需卡車運載。「板鷂」上綴滿哨口,大小不一,下部的特大哨口選用葫蘆、毛竹、白果、龍眼、乒乓球等製成。鷂面上並繪有神話傳說等民間繪畫,下部系兩根幾十米長的尾繩,一隻精緻的板鷂,便是珍貴的民間工藝品,當地群眾家中都有珍藏,代代相傳。大板鷂需多人拉放飛,升空後大中小哨口分別發出低中高音,五音和諧,悅耳動人,聲及數里,婉似「空中交響樂」。
其他:如皋絲毯,紅木雕刻,頤生酒,海安糯米陳酒,文峰雙竹,白汁鮰魚,清燉狼山,烹籽魚,烤鰻,海門提湯羊肉,香芋燒竹雞,糖醋黃魚,紫菜,長江四鮮,文蛤
經濟型酒店:
南通百樂門大酒店
地址 南通崇川區躍龍路48號
電話 0513-85351111
南通文峰飯店
地址 江蘇省南通市青年東路5號
電話 0513-5011888
南通0513商務酒店
電話: 0513-85289999
地址: 江蘇 南通市工農路351號
漢庭連鎖酒店--南通店
地址 南通市人民中路20號
電話 0513-85596666
給你網址,上面的地址和電話號碼,還有價格都有!
http://www.ah-laser.com.cn/6/a/nantong/
E. 白蒲的特產是什麼
黃酒、茶干、魚圓、黃芽菜是白蒲鎮四大傳統特色長壽食品。白蒲黃酒距今有幾千年的歷史,素有「液體麵包」的美名,有「南紹興、北白蒲」之稱。白蒲黃酒採用純稻米釀造,工藝獨特,富有二十幾種人體內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白蒲黃酒曾獲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白蒲茶干,古名醬乳干,為白蒲一絕。清乾隆皇帝巡視江南,途經白蒲,品嘗白蒲茶干後,拍案叫絕,欣然提筆,御題「只此一家」,以此褒揚。白蒲茶干曾獲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白蒲魚圓以「香」、「嫩」、「鮮」成為遠近聞名的美味佳餚,讓人百食不厭,回味無窮。白蒲黃芽菜種植已有240年以上的歷史,白蒲黃芽菜煮則湯若奶汁,炒則嫩脆鮮美。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曾把白蒲黃芽菜拍攝成電影在全國放映,2005年「白蒲」牌黃芽菜被國家命名為無公害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