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般電視劇和電影的刷新率是多少,每秒多少幀
24是電影幀率,25是NTSC美日等國家的電視播放標准幀數,24的素材放到25的項目每秒會自動重復一幀,25的素材放到24的項目每秒會被秒掉一幀,拋磚引玉僅供參考。
B. 下載的兩部不同的電影。它們格式,解析度,幀率都一樣,為什麼碼率高的反而沒碼率低的清楚
1、碼率高只能說更可能會清楚,不是絕對的,一個優秀的壓制組能夠做到用更小的體積實現比其它水平不濟的壓制組同等甚至更好的體積。
2、不同視頻不能比碼率來確定清晰度,因為它們所需要的碼率本身就不同,有時候可能會相差懸殊。
3、如果要靠碼率來比較視頻清晰度,必須滿足 同一個片源、同種對片源的處理方式,同樣的視頻編碼格式、除碼率外完全一樣的參數設置等眾多條件。
C. 為什麼電影25幀每秒 電視30幀每秒 影院動畫又是24幀每秒這個和pal制式和n制式有什麼關系沒
主要是因為所採用的制式不同,所以造成的每秒幀數的不同。
歐美、日本等電視制式是NTSC,每秒鍾29.97幀,也就是常說的30幀每秒。
亞洲等電視制式是PAL,每秒25幀。
影院動畫所用的是膠片,固定的是24幀每秒。
一些高清的游戲,製作水準達到60幀每秒。
這個和pal制式和n制式有關系。PAL和NTSC制式區別在於節目的彩色編、解碼方式和場掃描頻率不同。中國(含香港地區)、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採用PAL制式,美國、日本、韓國以及中國台灣地區等採用NTSC制式。
PAL與NTSC的區別電影放映的時候都是每秒24個膠片幀。而視頻圖像PAL制式每秒50場,NTSC制是每秒60場,由於現在的電視都是隔行場,所以可以大概認為PAL制每秒25個完整視頻幀,NTSC制30個完整視頻幀。
電影和PAL每秒只差1幀,所以以前一般來說就直接一幀對一幀進行製作,這樣PAL每秒會比電影多放一幀,也就是速度提高了1/24,而且聲音的音調會升高。這就是一些DVD愛好者不喜歡PAL制DVD的原因之一。
但是據說現在有些PAL制DVD採取了24+1的製作方法,就是把24幀中的一幀重復一次,從而獲得跟電影一樣的播放速度。
而NTSC因為每秒有30幀,不能直接一幀對一幀製作,所以要通過3-2 PULLDOWN等辦法把24個電影幀轉成30個視頻幀,這30個視頻幀里所包含的內容和24個電影幀是相等的,所以NTSC的播放速度和電影一樣。
PAL與NTSC制式的轉換問題:
1、 PAL制式是每秒記錄25幅畫面;
2、 NTSC制式是每秒記錄30幅畫面;(兩種制式的畫面的掃描線也不同);
3、 DV格式既不屬於PAL制式也不屬於NTSC制式,但它確實分為25幅畫面/秒和30幅畫面/秒兩種版本;
4、 透過鏡頭,PAL制的TRV-900記錄的是25幅畫面/秒,而NTSC制的TRV-900記錄的是30幅畫面/秒 ;
5、 從數字埠(1394埠),TRV-900(其它數字攝像機也相同)既可記錄25幅畫面/秒信號,也可記錄30幅畫面/秒;
6、 從模擬輸入口,TRV-900隻能記錄與攝像機制式相同的模擬信號(PAL制式或NTSC制式)
D. 電影的幀數比一般電視節目低,為什麼代入感更強
.....我只能說~這要看製作方是誰了~...電視類的製作比不上電影類是好正常的事~...電影拍出來的東西本來從各個方面都比較專業...不像電視類的因經費什麼等方面投入不足~.....要知道電影這是個吸人眼球又很賺錢的東西~,在處理視覺方面沒可口非的~......你所說的幀數在製作方面的人都考慮到了~但就如同出書一樣~大家都是同一出版社的~但作者不同的話,銷售量就自然不同了,如同這一道理~.......
再更好的回答的話~我就說不出了,這是我的見解~不知滿意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