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是怎麼看待《南京!南京!》這部電影(南京人優先回答)
電影裡面的有很多跟真實的很不符合。如拉貝吧:因為拉貝1882年11.23-1950年1.5.1937年拉貝來中國享年是56歲,電影里的拉貝看上去六七十多歲。②妓女小江,真實的沒有小江這個人物。③日本軍官角川,在南京大屠殺中有松井石根、向井敏明、野田毅等等這些人物都沒有刻造出來,不像陶澤如、劉若英版的《南京大屠殺》有點像真實的。其實這部電影有好多爭議。
一、拉貝給中國人民下跪過嗎?
答案:沒有。這個情節是虛構的,毫無事實根據。拉貝沒有給中國人民下跪過,倒是中國難民處於感激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拉貝是拋下難民逃離難民嗎
答:子虛烏有,拉貝是懷著內疚之情走的。
三、國際安全區誰建立的?
陸川:安全區不是拉貝建立的,而只是被委任為主席,發起人是中國教授。而之後,安全區建立起來的,拉貝也抽身回國去了,剩下是中國國人自己的事。
湯道鑾回應:陸川說的都是極為不負責人的。說道拉貝回國,那是他不得不走。此前,德國人已經好多次要他回去,他拒絕了,甚至把詔書給撕掉。但他因為對日軍不斷施壓,激怒了日軍界要員們,強行把他驅逐南京,德國政府接到日本方面通報後,決定對拉貝發出最後召回。當時,他看到大屠殺六周後局勢趨於平穩,各國大使也都開始相繼回來,才將難民營安排妥當回國。
四、拉貝秘書是漢奸嗎?
拉貝的秘書韓湘琳為原型的,就和辛德勒比較相似,和辛德勒的意義比較接近。
五、大屠殺事期間存在過良心未泯的日軍嗎?
像角川這樣有良心的日本軍官,也許存在,但都沒遇到過。大屠殺紀念館負責人也說。看了這么多資料,沒有角川這個日軍。而東史郎等在二戰後認真反思歷史的侵華老兵則說道,他們是在戰後得到了反思,二戰時期他們幾乎喪失了理性。像東史郎爺爺,每年到中國謝罪,我們都諒解他,可惜逝世了。
2. 電影南京南京中,唐先生為什麼會被槍斃呢
因為唐先生用自己的生命換下的是一位中國軍官,日本人也知道,所以要殺唐先生。
《南京!南京!》是一部歷史題材的電影,由陸川執導,劉燁、高圓圓、范偉、秦嵐、中泉英雄等主演。
影片通過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國士兵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經歷,揭示了戰爭對人性的摧殘。2009年4月22日,該片在中國內地公映;同年該片獲得第57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金貝殼獎等獎項 。
幕後花絮
當劇組發展到五六十人的時候,卻得知外交部否掉了劇本。
原本陸川為高圓圓飾演的姜淑雲設計了強奸的戲,但高圓圓在拍攝的時候崩潰了,她沖著陸川喊怎麼能這么拍,最終陸川沒能說服高圓圓。
劇組里的日本演員,除了三個是第一次來中國,一句中文都不會外,其餘大多是在中國留學的日本留學生。
中泉英雄是陸川在輪番看了200多個日本演員之後選中的。
拍日軍祭祀那一段的鼓是在河南做的山寨鼓,這個鼓如果從日本定做的話得花好幾十萬。拍這一段時,原本兩位日本鼓手開始覺得鼓皮太軟聲音不正,最終用燈照了2個小時使鼓皮都綳了起來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拍祭司這場戲的時候,由於日本鼓手不滿於在場的一位中國群眾演員在拍這么嚴肅的戲的時候說笑,於是揮手就給了一拳,那批中國群眾演員都是武校的,立馬圍上去,幸好工作人員及時勸阻,不然差點演變成群架。
有一場戲是伊田殺了唐小妹之後走到大街上,突然有一個人大喊自己要回日本,這段不是劇本里有的情節,而是日本演員小黑自己演出來的。
3. 南京南京電影意義
影片警醒人們一定要珍惜和平,熱愛生命呼籲人們以史為鑒、珍愛和平、面向未來電影完全突破了舊的南京大屠殺歷史觀對中國人的錯誤描述;為世界觀眾了解這段歷史,提供了一種嶄新的視角。同時也是對南京災難中的國人民族形象的全新書寫。在新的層面上為中國歷史上這一段慘痛的往事提供了全新的歷史思考
4. 如何評價《南京!南京!》這部電影
《南京!南京!》塑造了一系列個性鮮明的中國女性形象,和所有優秀戰爭片一樣,柔美的女性和法西斯的刺刀形成強烈的對比。
江一燕飾演的妓女小江也是影片中的焦點人物;而江一燕也把妓女的妖媚和放縱表現得入木三分,但是並沒有遺失女性的愛心和寬容,當日本人包圍了難民營,勒令難民營的領導人交出一百名中國女性,江一燕和其他幾十個中國女孩子勇敢地站了出來,用一種接受恥辱的形式捍衛尊嚴。
創作背景
《南京!南京!》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講述故事。陸川決定拍這部電影前徵求過不少前輩的意見,其中吳宇森建議說這樣的題材應該再等一段時間再拍。促使陸川快刀斬亂麻下定決心拍攝的是呂克·貝松。
2006年6月,陸川與呂克·貝松吃午餐,呂克·貝松告訴他,《南京!南京!》是正餐必須先拍,其他都是點心。
5. 電影《南京南京》的劇情是什麼
是從1937年的12月,南京城破開始。盡管有大批的國民黨士兵潰逃出城,但與此同時,也仍然有大量不願意投降的士兵留了下來,在這座城市的街頭巷尾展開了無望而慘烈的抵抗。其中就有國民黨精銳部隊一員的陸劍雄。
在抵抗最終失敗之後,在數十萬中國人的鮮血終於染紅長江之後,南京全城淪為一片死地。唯一尚有生機存留的,就是位於金陵女子學院的「安全區」......
看後很憤怒,真想多殺幾個日本兵
6. 南京南京為什麼是爛片
個人觀點這部影片整體還行但是和歷史有些偏一點作為中國人南京腳下有著三十多萬同胞忘靈!!!!
7. 南京南京電影深度解析
有一個片段,當10多名日本士兵沖進教堂時,他們看到許多中國人聚集在裡面。都是老人、弱者、病人和殘疾人。有些人甚至手裡拿著槍。在日本士兵沒有任何指示的情況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舉起了手。然後一大群人跟著他。最後,一個天真的小女孩也舉起了手。
我們應該從當時人們的思想開始。在當時的滿清政府時期,中國是一個封建社會。許多人不知道一個人物,但他們的思想相當無知,許多人習慣了被壓榨。作為第一個舉手的老人,他經歷了從滿清到中華民國的變化。
在當時的侵華戰爭中,老人可能認為這些都是想成為皇帝的主人,只要他投降,就不會傷害平民。那些拿著槍的傷號早就害怕了。
現如今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中國發展迅速。沒有人會踐踏它。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永遠不會回來。每個人都可以學習文化知識,不再是無知和無知。讓我們記住歷史,展望未來......
8. 觀眾為什麼罵南京南京
觀眾罵南京南京這部影片較大的問題,就是電影導演沒有態度。南京暴行是一個很比較敏感的主題,在立場問題上電影導演不可以沒有態度。
那類角度是陸川的一廂情願而已,是一種妄想。徹底欠缺分毫的客觀事實根據和概率。而且整部影片在主要表現上 讓大部分受眾群體覺得壓抑感、恥辱、惱怒與此同時也有疑惑。由於陸川最少在表現手法上 讓觀眾沒法意會他的那麼點小心思。何況邏輯思維能力尚淺的青少年兒童。
雖然通過異議贏來啦電影票房 卻不容置疑地輸掉社會道德。說白了走入國外市場,最少在日本那樣的影片公映的概率為零。為何只需了解日本電影院方式的人 就很明白了。那樣的影片壓根不太可能取悅日本觀眾。寫作可以講人性,但更應當重視歷史故事。人民的情感是敏銳的,尤其是應對那麼激烈的一段歷史時間。
9. 關於電影《南京!南京!》的疑問
坐在星美的電影院里,我承認,我遭受到一場心靈的殺戮。
雖然在周四的晚上,但仍然有接近五成的上座率。說明大家對這部電影的關注度,確實很高。
雖然觀看的過程中,有哭泣,有嘆息,有憤怒,有最後字幕時對於至今活著的小豆子表達了欣慰的掌聲,但我仍然難以掩蓋自己的憤怒。
這是一部被認為有著某種精神特質的電影作品。
也被認為是今年以來最重要的電影之一。
關於它,有太多的形容詞和修飾語:充滿誠意,記錄中國人的抵抗,尋找日本人的角度,最棒的中國標簽的特技……
但是,我要說,我看到的,與聽到的,似乎是兩條難以相交的平行線。
我沒有看到抵抗。我只看到了死亡。
去看這部電影之前,我被打動的原因,就是因為陸川的話。因為他要記錄一段中國人在南京大屠殺中的抵抗史。
但是,很遺憾,我沒有看到抵抗——如果那短短的幾分鍾的巷戰算是抵抗的話,我無語。我只看到了死亡:成百上千人的死亡,被機槍掃射,被趕進長江,被關押後澆上汽油扔進手雷,那個看起來英勇赴死的劉燁,完全是具有諷刺意味的蒼白「英雄形象」。
那六七個日本兵,就可以把滿滿一屋子數百上千的人俘獲,要知道一人咬他們一口都不夠分的。
幾乎沒有一次抵抗是成功的,是有成效的。這就是抵抗嗎?
我沒有看到譴責。我只看到了歌頌。
用長長的篇幅,記錄征服者的慶典,讓我有把銀幕撕碎的沖動。在此,也許陸川本人的原話更具有說服力:
那場祭祀舞蹈,可以說我有一個特別巨大的慾望想把這舞蹈拍出來,但為什麼想拍這個舞蹈,我覺得這事有特別大的意義在裡面,這個意義會讓我睡不著覺……就覺得這件事做得特別值得。我們必須把這段鼓和這段祭祀帶到所有中國人面前。因為這種威脅,這種被征服的威脅從來就沒有消失過,而且人家一直在那兒繼承著呢。他們可能不沖中國,就隨時的。現在讓我們漢族,或讓我們中國人拿出一段震懾人心的代代相承的文化的東西,我覺得已經沒了,我們就剩秧歌了,我們真正的東西在哪兒呢?戰爭的本質說到底是精神的折磨,它是一種文化在你的廢墟上舞蹈。
中國的文化只剩下秧歌,日本的文化就是震憾人心的精神。所以這種真正的精神這種文化,是有資格在你被征服和損毀的廢墟上舞蹈的!
殺戮者的本質,是殘暴和獸性,那是應該被譴責的繼承,而不是歌頌的膜拜。
一段殺戮的文化,也值得如此的歌頌?這是什麼樣的奴性心理?
也因為這種歌頌的心態,所以「南京!南京!」這個當時在日本以戰勝國姿態傳播的閃電戰勝利口號,才成為陸川這部重要電影作品的篇名《南京!南京!》?
我沒有看到正常的日本兵。我只看到了異常的陸川導演。
一個有人性的日本兵的視角,能代替侵華戰爭中那些日本兵滅絕人性的群體行為?
一個虛構出來的自殺的角川,能夠代表一個永遠不肯承認自己罪行的民族?如果他們都是有人性的,那為何迄今為止出來懺悔的侵華老兵屈指可數?
如果他們是有人性的,那麼活活地剖開孕婦的肚子取出嬰兒把玩的都是誰?那些英國和美國記者記錄的圖片影像中刺刀上的中國孩子,又是誰?那三十萬慘死的靈魂,又都緣於哪個魔鬼的雙手?
陸川也許自己很喜歡吹蒲公英,所以在一張慘烈的畫卷之後,他簡單地表達了未來的美好,可是,生的種子,不是在被一個良心發現的日本人放生之後種下的,是應該對歷史的永遠銘記和對彼岸的時時警惕,同時自己不斷強大壯大,才能生長的。
我沒有看到愛國情。我只看到了功利心。
一部掛著愛國旗號的電影,巧妙地用了多個片斷、多個場景來記錄慰安婦與士兵的「獸與欲」,那些不斷穿插於故事中間的強奸、多次閃現的完全的赤裸、多次直接呈現於鏡頭之下乳房……
為何用四五個段落、總長超過五分鍾的時間來表現日本人強奸中國女同胞?
用一個日本慰安婦以及無數慰安婦的聲音、動作、畫面,是為了要襯托出一個有良知的日本人,是他的思考,還是他動了情?
是因為劇情的需要?還是因為票房、話題的需要?
在這部影片中,大腿、乳房、全裸、慰安畫面竟然上升到如此重要的地位,令人發指!
在第一天的首映之後,我們看到了不同的媒體反映:友好媒體繼續歌功頌德,中立媒體客觀報道,惡意媒體負面連牘,但至少都無法避免地記錄到相同的事情——觀眾感受殊議,爭議很大。。
觀眾不是傻子。
有時候,販賣愛國熱情換取財富,有投機取巧的可能。但是,在「南京大屠殺」的題材上,中國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你在記錄什麼,你在歌頌什麼,你在表達什麼,在公眾的聚光燈下,你無可遁形。
所以,在影院你能聽到帶著憤怒情緒的嘆息,也能聽到「XX神經病」的責罵,還有更深了解導演訴求目的的人,會直斥為「功利心太強」,或者稱之為「想拿獎想瘋了」。
我想,日本人應該會感謝陸川的寬容。
所以,靖國神社是依然可以去拜的,既然南京屠城之後的勝利慶典都可以在中國得到如此淋漓盡致的表現。
所以,屠殺也是應該的,因為有中國兵,因為有抵抗的存在。
所以,不承認南京大屠殺也是可以的,《南京!南京!》裡面沒有任何數據去記錄日本人所犯下的罪行。
如果,這部影片成為惟一一部表現南京大屠殺而終於在日本公映的先例,我不知道,中國人是應該為之驕傲,還是為之憤怒。
1937年,南京大屠殺成為中國人的國難國恥;2009年,《南京!南京!》讓中國電影有新國恥的感覺!
是以為記!是以為祭!是以為忌!
10. 為什麼日本人願意拍南京南京這部電影
南京!南京!》這部影片在主題上的迷途。電影主題究竟是什麼呢?應該不會是抵抗,影片之中的抵抗早已在四十分鍾之處戛然而止,被俘的士兵面如死灰,早早失去了民族精神和個人信仰,蛻化成一群僅靠直覺存在的動物;影片也不是在頌揚「人性光輝」,無論女人自告奮勇去做慰安婦的那份堅毅,還是姜淑雲冒死救人的那份頑強,在日寇的槍火洗禮中實在是那樣的無力,「人性」的最後一點光芒在姜淑雲倒地的一瞬已經熄滅,實際上是導演自己已經將其拋棄了;除去這些,我們驚訝的發現電影講述的竟然是日軍的一份良知
不得不說這真是諷刺,用中國歷史上最悲慘的事件,用30萬中國人的生命,數萬中國婦女屈辱的眼淚來襯托出日軍(角川)的良知
換我是日本人我也願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