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有個很大的問題,我無論是在豆瓣,imdb,時光網這些全國(全球)影響力很大的電影組織,還是在知乎
Ⅱ 近幾年好電影推薦知乎
《寄生蟲》,今年戛納金棕櫚及奧斯卡金像獎的獲獎作品。
電影圍繞居住在貧民窟與高檔別墅中的兩個家庭演繹了一出妙趣橫生卻又驚悚離奇的好戲。這個笑中帶淚的故事背後冷酷地折射出被金錢與慾望割裂成不同階層的韓國社會中苦悶壓抑的現實。
《狗十三》
李玩推倒了爺爺,遭到了爸爸的暴打;弟弟打了奶奶,爸爸卻反過來哄弟弟。弟弟挑釁新狗在先,爸爸卻去打新狗。李玩永遠是錯的,弟弟永遠是對的。於是,李玩變得「成熟懂事」了,「你看,這個孩子好懂事啊。」「可是你怎麼知道她是不是害怕、沉默、妥協呢?」
《布達佩斯大飯店》,色彩濃郁,畫面漂亮,表演有趣,故事也不錯。
《大佛plus》,社會底層人們無望、無助的生活,被「面會菜」洗腦了。
《健忘村》,太喜歡王千源的表演了,故事也很有深意。
《三塊廣告牌》,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的表演太棒啦,一度希望那個大兵就是真凶,因為太壓抑,需要宣洩,好在導演馬丁·麥克唐納在結尾翻轉了一下,感覺真是點睛之筆。
《地獄為何惡劣》,當劇情沖突發展到不可調和的時候怎麼辦?園子溫告訴你,沒有什麼是暴力血腥解決不了的,如果不行,就全乾掉。從這個片子喜歡上了堤真一。
《無恥混蛋》,昆丁依然是鬼才,克里斯托弗·瓦爾茨太驚艷了,開頭只用了幾分鍾,就完美展示了什麼叫制服惡棍,衣冠禽獸。
《七個神經病》,桑姆·洛克威爾就是個神經病。
Ⅲ 很多電影大陸根本就沒有上映,可是大家都還是看了,還在知乎等地方討論熱烈。大家都是在哪看的這些電影
有很多翻譯水平很厲害的電影愛好者們自發組成了字幕組,他們把一些沒有公開上映的優秀電影作品加上中文字幕發布到論壇或者其他雲盤之類的地方了。
Ⅳ 在哪裡可以看到美國最新的電影 知乎
你好,看澀
還 是 可 以 打 開
當平菇菌蓋基本展開,顏色由深灰色變為淡灰色或灰白色,
孢子即將彈射時,是平菇的最適收獲期。這時 平菇採收的平菇,
菇體肥厚,產量高且味道美。採收方法,要用左手按住培養料,
右手握住菌柄,輕輕旋扭下。也可用刀子在菌柄基部 緊貼料面處割下。
Ⅳ 偉大的知乎,誰能推薦一部非常非常恐怖的電影,不是鬼片,血腥恐怖...
有點難推薦哦。
《閃靈》:挺血腥的,很恐怖,但是是鬼片。
《驚魂記》:不是鬼片,有點恐怖,不血腥。
《迷魂記》:不是鬼片但是很像鬼片,很懸疑,不血腥。
Ⅵ 知乎推薦十大電影
推薦十大科幻電影: 1.《星球大戰》六部(三部正傳,三部前傳) 2.《黑客帝國》三部 3.《侏羅紀公園》三部 4.《終結者》三部 5.《超人》系列 6.《E.T》 7.《回到未來》三部 8.《獨立日》 9.《銀翼殺手》 10.《蜘蛛俠》三部 推薦十大魔幻電影: 1.《指環王》三部 2.《加勒比海盜》三部 3.《金剛》(新版) 4.《哈利.波特》系列 5.《地獄神探》 6.《火龍帝國》 7.《納尼亞傳奇》 8.《黑夜傳說》兩部
Ⅶ 如何評價電影八佰 知乎
800這部電影主要是講的是這個,在民國時期打仗的時候,這個電影還是比較好看的,我看過。
Ⅷ 知乎:被解放的姜戈電影中解放了什麼
主要表達的是一種逆襲 的 個性解放 思想,其次就是 懲惡揚善 的思想。
首先是「逆襲」。為什麼這么說你再去看昆丁的另一部作品《無恥的混蛋》,這部是寫猶太人如何屠殺納粹的,我們看到,昆丁的著眼點在於這些在歷史世俗眼光中往往是弱勢的群體。這些弱勢的群體卻在電影中反過頭來將惡人們施加到他們身上的一切加倍奉還,你比如《姜戈》里那句台詞:「付錢給我殺白人,好啊。」歷史上的非洲殖民地劃分,三角貿易,世界市場擴張,無不是白人雙手沾滿了黑人的血,用黑人生命換來罪惡的錢。可在電影中卻出現了一個以白人生命來換金錢的黑人,並且這錢換的正大光明,無可厚非。姜戈完全站在黑奴販子們對立的立場上,並且他是一個正義的形象。
再來說「個性解放」。你看有一個鏡頭,是姜戈在打死昆丁那幾個人扮演的押運者後,翻身騎上的那匹白馬。為什麼要挑這一匹馬?就算挑其他幾匹馬影響不也不大么?注意一下,這匹馬在姜戈騎走之前,是一匹拉車的馬,身上滿是枷鎖。姜戈過來,極其利落的解除了它一切的枷鎖。我認為作者在這里是想借這一匹馬表現出姜戈這個人物的完全解放,這匹馬剛開始渾身枷鎖,後來姜戈騎它走時練馬鞍都沒有,完全是盡情賓士,這暗示著姜戈這個人物追求個性完全解放和個人自由的完全勝利,這完全是姜戈的解放。
最後來說「懲惡揚善」。我覺得昆丁受大仲馬的影響很大。電影中表面上只提到了達達尼昂,但實際上我覺得整部電影跟像是《基督山伯爵》。你想想,首先,弗里茨在影片中扮演的角色不是和法利亞神甫一樣一樣的么?再者說,基督山受盡了各種侮辱後,拚死從孤島逃回,對他的每一個仇人,都進行了精準而完美的復仇打擊,影片最後姜戈不也是乾的是這樣的事么?只不過較基督山而言,姜戈的更加快速,更加利落,更加快意恩仇。我個人認為這是由於姜戈的憤怒與基督山的憤怒不一樣。基督山只能算是他個人的仇恨,而姜戈卻代表了黑人百年血淚史一個怒的集合。你看姜戈抽那個白人監工那一段,那鞭子不僅抽出了姜戈的憤怒,也抽出了這個黑人對於奴隸制度忍無可忍的憤怒。
總之,這部電影表達了很多。但我認為,這是我目前為止最喜歡的電影了,同時,這也是對於上百年黑奴制度的最好總結:腐朽的總是要滅亡的。(電影描繪世界兩年之後,南北戰爭不就爆發了么?《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發表了了么)
Ⅸ 如何評價八佰電影知乎
對於很少進影院和果粉這些非資深非主流觀眾來說,《八佰》前半段的激戰和中場的護旗,足以成為犒賞他們視覺和情緒的饕餮盛宴。
作為有一定藝術審美基礎,有個人獨立思考,和對歷史有一定知識儲備的觀眾,比如我,對影片則是感到失望。
工業化技術度方面是華語電影絕對一流水準,曹郁的攝影也完全有實力問鼎甚至是橫掃明年三金獎杯。
最糟的恰恰是導演編劇管虎,是他把一個難得的好題材拍成了一桶半熟的爆米花。將戰斗場面升級做誇大渲染,並不為過。射殺戰俘,也是華語電影里珍貴的一次血性飛揚,不必理會聖母婊的聒噪,這樣處理既真實也理所應當。你死我活的戰場,殺敵就該理直氣壯。
真正的錯誤是價值觀的混亂和缺失,沒有對歷史的尊重和負責之心,反而讓人看出其中有點卑劣的商業算計。
首先,珍惜生命不等於貪生怕死。對懦弱的逃兵新兵著墨太多,此類人物會有但絕非戰場主流,電影里對姜武、張譯、包括歐豪和那個小湖北的怯戰描寫太多太過,也是創作者人文意識的泛濫與意淫。
其次,八百壯士四行倉庫保衛戰的來龍去脈,被編導做了個人喜好化的騸割。以怯戰小兵視角,切入這個歷史事件也可以接受。但是,撤退到租界和其後孤軍營生活以及謝將軍的結局,不應該有個如實的表現嗎?這不是八佰這個集體和這場戰斗完完整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嗎?
這才是真實的歷史,這才是給觀眾負責任的講述自己要說的歷史。截取事件一段高光時刻,掐頭去尾誇大煽情之餘,又以畏死來曲解反戰的含義,離佳作和史詩的門檻實在是百步之遙。
第三,在藝術手法上總體寫意,局部寫實的比例,明顯不適合表現歷史戰爭題材,尤其是華語電影創作和觀賞環境,也與影片宣傳定位相悖。
銀幕上那匹白馬,就是管虎創作上的一顆私心。我不是講述歷史,是自己說書。謝將軍和日本將領騎白馬相見,說為各自的榮譽而戰時,這電影已經徹底垮了,那座四行倉庫已經轟然崩塌成廢墟了。
如果不做商業計算的煽情,樓頂護旗一場和前半段接近寫實的戰斗拍攝風格一樣,情緒的沖擊和情感的升華只會更真實深刻。而不是現在這般強行煽情無休無止,讓人感到疲勞尷尬。
可能導演只怕觀眾不知道,我這電影就因為這場戲而審查受阻的。毋庸諱言,審查真的不盡人意。但有些導演的本事和腦子,還真不一定是審查這口鍋給砸壞的。
自己屁股坐歪了,摔倒了不能怨椅子。
《八佰》電影最大的價值和意義就是它的上映,能讓一些年輕人知道了哪怕是十分輕淺的歷史事件和愛國感情,也是一件功德之舉。至於電影的藝術品質,那就另當別論,真的不談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