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電影革命之路的理解
夫妻2人在婚後對夢想保持的態度,
本來是為達夢想,努力工作,
而且因為孩子,而阻礙了通往夢想的道路,
但是到後來,明明一切都不再是問題,
整裝待發的時候,
丈夫確諷刺地因為瞎編亂講得到了老闆的器重。
丈夫可以在事業中得到滿足,
便不願放棄,
並且剛好遇到妻子隱瞞以外懷孕的消息這件事,
更加被當成是一個借口。
到最後,妻子冷靜地決定,要把孩子打掉,
但在自行墮胎過程中死去。
B. 影片《革命之路》內容概要
劇情介紹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美國,正經歷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經濟復甦與冷戰的漸起,與歐洲的漸漸親密,也使得很多美國人萌發了到歐洲淘金的熱潮。1955年的美國康涅狄格州,有一個名為「革命山莊」的住宅小區,這個小區坐落在城市的近郊,小區內的居民生活安穩,經濟富裕,正是標準的「美國之夢」的象徵。其中住著一對中產階級夫婦,家庭中的妻子愛普莉(凱特·溫絲萊特飾)是一個追逐時尚的女人,在她眼裡,這里的生活顯得陳腐和毫無生趣,她渴望到更遠的地方,在全新的環境中享受生活;而她的丈夫弗蘭克(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每天早出晚歸的工作,到家就是酗酒和睡覺,彷彿對外面的世事毫不關心,對自己的妻子更是不放在心上,這一切都讓愛普莉心灰意冷。
兩人還在戀愛的時候,弗蘭克曾經向愛普莉炫耀自己精通的法文,這使得愛普莉對法國產生了種種幻想,她渴望遷居到巴黎,在那裡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於是她向弗蘭克表明了自己的想法,但弗蘭克卻告訴她,那不過是一個求偶時的謊言罷了。借酒消愁的弗蘭克其實也早已對這份平庸的職員工作厭倦,他渴望改變,尋找刺激,結果除了一場邋遢不堪的婚外戀之外,根本也沒有改善自己的生活。
終於在一次大吵之後,兩人都意識到,這樣的生活不應該繼續下去了,而他們的確深愛著對方。於是弗蘭克接受了愛普莉的想法,經歷了重重的困難,兩人終於踏上了前往法國的旅途。但是,很多他們意想不到的狀況接連而來,當離開了自己生活了數十年的環境,兩個人無論是從生活還是內心都受到了極大的震動,而爭吵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婚姻關系處於崩潰的邊緣。愛普莉與弗蘭克,究竟能否在終點站法國巴黎,重新找回最開始戀愛時的你情我儂呢?
轉一篇非常好的影評:革命之路
清高而死
(偶爾也來[假]正經一下……)
《革命之路》是部非常直白的電影,如果不從愛情、婚姻、或者中產階級生存狀況的
角度去解讀。Jack與Rose的熒屏重聚是個巨大的,引人誤入歧途的噱頭——愛情與婚姻只
是這部電影的外衣,內核里,它講的是個人生存的夢想以及幻滅。
在這方面,它直白得讓我心驚。
我想我們都是到了特定的年紀,才開始真正體會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那變成了成
長中最沉重的一部分。把你從無數幻覺中拉出來,看清這個世界真實的嘴臉,以及自己真
實的樣貌。
就像你一直認為自己絕不平庸,直到某一天,你開始要做一切事情來否認自己的平庸
。
就像April要去巴黎。她是清高的夢想者,她不能忍受碌碌無為的生活,她痛恨麻木
的平庸。她生活在她的幻覺里。
她的幻覺之一就是Frank,她相信她的男人是特別的。一個能夠說出「I want to fe
el things」的男人或許真的能和她組成一對鄰居眼中「特別」的夫婦——但是他們那些
高於現實的心,在充滿挫敗感的現實面前,只能造就夜晚的公路上那段如火山爆發般激烈
,卻又連主題都談不上的爭吵。那隻是兩個人長久以來壓抑情緒的爆發。
在April找到巴黎夢想的那一天,Frank在公司找了個女孩子上床。他也需要幻覺,哪
怕是逗一逗純潔無知的小女同事。忘了誰說過,愛情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Frank用
一個雄性生物的征服和佔有,在自己疲憊的生活中做一次三十歲的英雄。他馬上就要淪為
典型的中產家庭丈夫,他自己在夜路那場爭吵里所極力否認的那種人。
幸或不幸,那晚的April重新點燃了他那些清高的希望。April從來沒有放棄過的她高
於現實的心,她對「特別」的渴求。
「Our whole existence here is based on this great promise that we are spe
cial, superior to the whole thing. But we are not. We are just like everyone
else. 」April這樣對Frank說。她不要「resign from life」,不要「settle down」,
她要走,要脫離庸庸碌碌的現實,她要他們「special」。
那是無可厚非的夢想,是我們或多或少都存在心底的渴盼,只是大多數的我們終會妥
協,妥協於那些安全的,也是庸碌的日子。
那一對夫婦朋友Milly & Shep,是最典型的大多數的我們。庸碌生活的痛苦,對大多
她的幻覺之一就是Frank,她相信她的男人是特別的。一個能夠說出「I want to fe
el things」的男人或許真的能和她組成一對鄰居眼中「特別」的夫婦——但是他們那些
高於現實的心,在充滿挫敗感的現實面前,只能造就夜晚的公路上那段如火山爆發般激烈
,卻又連主題都談不上的爭吵。那隻是兩個人長久以來壓抑情緒的爆發。
在April找到巴黎夢想的那一天,Frank在公司找了個女孩子上床。他也需要幻覺,哪
怕是逗一逗純潔無知的小女同事。忘了誰說過,愛情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Frank用
一個雄性生物的征服和佔有,在自己疲憊的生活中做一次三十歲的英雄。他馬上就要淪為
典型的中產家庭丈夫,他自己在夜路那場爭吵里所極力否認的那種人。
幸或不幸,那晚的April重新點燃了他那些清高的希望。April從來沒有放棄過的她高
於現實的心,她對「特別」的渴求。
「Our whole existence here is based on this great promise that we are spe
cial, superior to the whole thing. But we are not. We are just like everyone
else. 」April這樣對Frank說。她不要「resign from life」,不要「settle down」,
她要走,要脫離庸庸碌碌的現實,她要他們「special」。
那是無可厚非的夢想,是我們或多或少都存在心底的渴盼,只是大多數的我們終會妥
協,妥協於那些安全的,也是庸碌的日子。
那一對夫婦朋友Milly & Shep,是最典型的大多數的我們。庸碌生活的痛苦,對大多
活的夢來生存。
April太清高了,清高的人總是悲哀的,女人尤甚。可是清高的女人能給男人帶來夢
想,脫離疲憊庸俗生活的夢想。所以男人愛她們。就像Shep。他愛那樣一個高於瑣碎生活
的清高女子,可一旦擁有她,他會是第二個Frank。抱怨著工作,卻又不敢脫離社會主流
的,說著責任的丈夫。
Frank工作的轉機,April的懷孕,都是拉遠巴黎之行的因素,也都不是。就像劇中那
個最清醒、最口無遮攔直刺核心的瘋子數學博士John說的,錢從來不是理由。內心的膽怯
才是。
我們寧可敗在那些自己痛恨的事物上,也不願敗在自己真正愛的事物上。那會讓我們
失去借口,原諒自己失敗的借口。
我們不敢捅破那層紙,承認自己是個真正的loser太痛苦。而事實上,April正是在逼
Frank去冒這層風險,去巴黎,去探尋真正的自己,他有百分之多少的可能發現,他根本
不是妻子眼中那個the most beautiful and wonderful thing in the world?對Frank來
講,這樣的探尋太沉重,太冒險。或許他內心有那麼一些清高和夢想,可那些抵不過他對
失敗的恐懼。
後來發生了什麼不再重要。「革命」的失敗是註定的,只是看它以什麼形式發生而已
。April為她清高的理想主義獻出了生命。而能夠甘心於庸碌的小人物們,安穩而痛苦地
生活著。渺小的Milly可以在新朋友面前甜甜地笑,講著清高而毀滅的Wheeler夫婦的故事
,她的丈夫卻從這樣的故事中再次體會到自己苦痛的內在,所以他說,我再也不想提Whe
eler夫婦了。
我們知道Wheeler的革命之路註定要失敗的,可是我們同樣也不願聽他們的壞話。他
們那些清高的夢想也是我們的,是無可苛責的,是我們疲憊生活中總有的那一點希望的亮
光,只可保有不可實現。我們要夢想,但不要冒險。
最後庸俗的房產經紀人大媽絮絮叨叨地念著瑣碎無聊的俗世經,嘮嘮叨叨說起Wheel
er夫婦的不是,那時她是個很徹底的俗碌之輩,可她的老頭子丈夫不是。他關掉助聽器,
把那些雞毛蒜皮的指責關在耳外。
那或許是他也有過的,高於生活的夢想。
我很喜歡這部片子,它很立體,毫不生硬地包容諸多主題。男人、女人、愛情、婚姻
,很多角度都可以有不同的解讀。但從個人生存夢想的角度,我認為是最直白和直入核心
的。
不甘庸碌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我完全說不清。
我還沒有走到完全settle down的年紀,可我清楚地看見,我在一步步走向那裡。Gr
owing up is just a process of losing possibilities. 順理成章。無可奈何。那麼等
數。
那時,我們還是否會像April那樣,要為自己清高的specialness,進行一場魚死網破
的掙扎?
C. 有關革命之路這部電影
首先,我不清楚您對此片的理解!不過我先談下我看完的感受!
在影片快結束前,鏡頭給了 薛波夫婦 和 John父親母親 化解矛盾的方法。一種是妻子體諒丈夫能為丈夫而改變自己,John父親是寬容與忍耐 (在這里解釋下你的不解,你可以再回放下影片,John父親有聽力問題,在他妻子嘮叨沒完沒了時他沒有選擇粗魯的讓他妻子閉嘴,而是關掉了助聽器,我想導演這里也想說明,婚姻的維持也是需要乙方作出讓步的,而不是像法蘭克夫婦那樣雙方給為自己的夢想,而不考慮對方的意願!)
D. 如何理解電影《革命之路》
Sam Mendes在經歷了不太成功的懷舊黑幫和中東版全金屬外殼之後,再一次直面中年危機和婚姻問題。有人說《革命之路》就好比《泰坦尼克》中的Jack和Rose在現實中生活,從而將曾經美好的愛情和夢想一點一點的摧毀的過程。
然而,故事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也並不是關於夢想被現實泯滅的悲劇。《革命之路》中的悲劇並不是現實的問題,而恰恰是夫妻兩人內在的對夢想的一種幻想。
然而,當Leonard飾演的丈夫在現實工作用漸漸將夢想轉變成事業上的成功的時候,困在生活中的Kate飾演的Hosewife卻希望能夠掙脫所有的束縛展開另外一種生活。
小李子的《革命之路》便是一部以悲收尾卻觸人心扉的電影。我們總是在故事裡聽到王子和公主最終幸福快樂的生活在一起,卻不知道或許幸福快樂的日子才是故事的開始,而《革命之路》正是講王子公主一起生活之後的故事。
《革命之路》會在我的腦海里不斷的盤旋是因為它引起了我的共鳴,讓我不斷的臆想,想著如果我跟她真的走到一起,後面的情節會如何發展呢。
或許這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更多的是,我要去深思,在我遇到下一個她時,我要責罵去處理兩個人的感情,如何去溝通,還有,我應該要去快速的提升自己,讓自己成長。即使生活不能近乎完美,那也總該不留遺憾!
E. 有什麼關於革命的電影嗎
1、《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由張黎和成龍執導,趙文瑄、李冰冰、陳沖、孫淳、房祖名、胡歌、余少群、杜宇航等主演的革命戰爭片。該片講述了晚清末年,內憂外患,中華民族到了危亡之際。改良派維新變法運動的失敗,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決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體制的故事。該片於2011年9月23日在中國內地公映。
2、《建黨偉業》
《建黨偉業》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而製作的獻禮影片。該片由韓三平、黃建新執導(海外部分由李少紅執導,五四時期部分由陸川執導,戰爭場面由沈東執導),由劉燁、陳坤、張嘉譯、馮遠征等108位明星出演。
該片從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開始一直敘述至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為止共10年間中國所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大體上由民初動亂、五四運動及中共建黨三部分劇情組成。該片於2011年6月15日在中國大陸正式公映。最終票房約為4.12億元人民幣。
3、《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是由貴州省委宣傳部等單位聯合出品的革命題材電影。由劉星執導,佟瑞欣、郭偉華、趙濱主演。該片於2016年10月1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講述了1935年1月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了遵義會議,確立實際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的歷史史實。
4、《大轉折》
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於上世紀末的《大轉折》《大決戰》《大進軍》系列革命歷史題材電影,是中國電影史上規模最為宏大的戰爭題材電影,可以與蘇聯的《解放》、《莫斯科保衛戰》,美國的《最長的一日》等同類型電影媲美。
影片全景式地展現了解放戰爭中後期,中原野戰軍挺進大別山至全國大部分解放的那一段歷史。其中,《大轉折》講述的就是劉鄧大軍建立大別山根據地的艱苦歷程。
5、《大決戰之遼沈戰役》
《大決戰之遼沈戰役》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李俊、楊光遠等聯合執導,古月、趙恆多、蘇林、劉懷正、馬紹信、魯繼先、張衛國等主演的劇情片,於1991年在中國上映。
該片講述解放戰爭時期,以毛澤東主席為首的統帥部領導、林彪指揮的解放軍為打敗以蔣介石為首統帥的國民黨軍隊而進行遼沈戰役,攻克錦州,全殲廖耀湘兵團,最後攻克沈陽,解放了全東北的故事。
F. 什麼是革命之路
2008年的一部電影,由《泰坦尼克號》的男女主角再度攜手。但主角是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女主角是凱特·溫絲萊特。電影是由凱特的丈夫薩姆·門德斯導演的。
電影名為革命之路,實際上與戰爭和革命毫無關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美國,正經歷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經濟復甦與冷戰的漸起,與歐洲的漸漸親密,也使得很多美國人萌發了到歐洲淘金的熱潮。1955年的美國康涅狄格州,有一處名為「革命路」的住宅小區,這個小區坐落在城市的近郊,小區內的居民生活安穩,經濟富裕,正是標準的「美國之夢」的象徵。其中住著一對中產階級夫婦,家庭中的妻子愛普莉(凱特·溫絲萊特飾)是一個追求個人表演事業的女人,在她眼裡,這里的生活顯得陳腐和毫無生趣,她渴望到更遠的地方,在全新的環境中享受生活;而她的丈夫弗蘭克(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每天早出晚歸,對自己的工作也毫無興趣。
兩人還在戀愛的時候,弗蘭克曾經向愛普莉炫耀自己在巴黎的奇妙旅行,這使得愛普莉對法國產生了種種幻想,她渴望遷居到巴黎,在那裡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於是她向弗蘭克表明了自己的想法,但弗蘭克卻告訴她,那不過是一個求偶時的謊言罷了。但弗蘭克其實也早已厭倦自己這份平庸的職員工作,他渴望改變,尋找刺激,結果除了一場邋遢不堪的婚外戀之外,根本也沒有改善自己的生活。
終於在一次大吵之後,兩人都意識到,這樣的生活不應該繼續下去了,而他們的確深愛著對方。於是弗蘭克接受了愛普莉的想法,經歷了重重的困難,但因為弗蘭克的升職和愛普莉的懷孕,使弗蘭克又動搖了。他們的矛盾升到極點。第二天早晨,愛普莉像往常一樣做早餐給弗蘭克吃,但這反常的平靜預示著愛普莉生命的終決,她讓自己自殘般地流產,最後死在了醫院。弗蘭克陷入無限的痛苦中。然而世界仍進行著它殘酷的輪回,不管有多少人在痛苦中掙扎著——他們的房子在等著另一個租住的人。
G. 電影革命之路怎麼樣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037012/ 這里有革命之路的影評 希望可以幫到你 下拉
H. 如何理解電影《革命之路》
一直以為只有經歷過,才有資格感同身受。
這部電影先不說是不是《泰坦尼克號》的後續,光是生活的壓抑,對夢想欲罷不能的折磨,和現實生活的不甘取捨……還有被蓋以「精神病」的人在不斷地撕開真實的面目。都不會是一杯咖啡,一首音樂,一下午的悠閑能夠體會的。大學裡面看完也只是對結局抱有遺憾,現在工作了再來看卻覺得處處都像抓住了脖子,快要窒息前很多鏡頭都成了過去的片段——嘶吼,狂喜,痛哭,還有被現實收買。
不管你如何成為別人口中津津樂道墊腳仰望的人,終究都要邁過現實的火盆,內心的考量,他人的揭穿。如果真的跨過了,祝福你,夢想不死。如果承受不來,用肉體祭祀,也算是對這個龐大世界你最終淪為塵埃的抗衡。
I. 關於電影革命之路
不經過大起大落的人生不是真正的人生。有時我會偏激的想,那些身處戰火中的人們,雖然遭受了難以名狀的痛苦,可是正是這種痛苦讓他們的人生擁有我們永遠無法體會的重大意義。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說,為了這意義,就要用戰爭實現。就來我現在的生活來說,說好聽點叫簡單平靜,說的刻薄就是:這日子都過乾的了。是,的確是這樣。沒有任何可以日後回憶的點點滴滴,日復一日,每天都是重復昨日的軌跡。如果你是求穩的人,會滿足這樣的狀態,可是我相信很多人不願意這樣的庸庸碌碌一輩子吧,像我,像愛波,我們都無法忍受自己的光陰就這么悄無聲息的溜走,死前回想自己這輩子,除了搖頭無語沒有任何可以回憶的東西。對於生活的強者,我們不敢有多大的奢望,他們每一項成就都夠我們窮極一生去實現,我們想要的只是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實現自己心底那份沉寂已久的願望, 對於愛波,她曾一廂情願的以為自己跟其他夫婦不通,他們是「維勒夫婦」。可是事實呢,他們跟其他人沒有任何區別,她把一切希望寄託在了一個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基礎上,很可悲不是嗎。我想到了自己,我何不是這樣呢。總是把所有希望放在未來,一味的逃避現在,殊不知等走到了未來,什麼又都照舊,繼續把希望推到未來的未來。於是愛波想去改變,這個普通的女人,再次把希望寄託了一個不靠譜的基礎上,這個基礎是她男人。或許萊昂不是不靠譜,像現實中絕大數的人一樣,求穩,當一份薪水不錯的工作擺在他面前是,他沒能抵擋祝誘惑,朝著自己最初的夢想繼續前行。 對於愛波來說,她希望自己的生活能有所改變,不要再浪費生命了。這一切需要一個契機,這個契機是她們婚前的巴黎夢,她希望通過實現他們的巴黎夢,能讓他們的生活有所起色。讓每天的生活都有意義。 可是。。。現實是強大的。不是每個人都能逆生活的慣性,逆流而上,沖破藩籬,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片末愛波自己動手墮胎致死,可能是她對現在的生活已經絕望了,已經無力改變什麼了,於是放手了。實話說,我很佩服她。如果自己的生活已經沒有什麼意義,只是為了生活而生活,了斷無可厚非。這跟《廊橋遺夢》里的斯特里普不一樣,因為斯特里普有那夠她珍藏永生的四天回憶,縱使後來的生活跟愛波一樣,整體生活在無盡瑣事里,可是心底總有那四天的美好,那是她的精神支柱。人有了精神支柱,生活才有意義,才能繼續下去。 女房東的話是說,其實經過這些事情後,她也意識到,其實他們跟住在革命之路上的其他夫婦一樣,沒有任何區別。 這革命之路,是不歸路。
J. 革命之路電影
革命之路_hd.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