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後天》發生的機理是什麼
溫室效應並不僅僅等於氣候暖化,與此同時,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比如二氧化碳、水蒸氣和CH4等,吸收熱輻射造成氣溫下降。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發生得特別頻繁,造成冰川融化,一方面減低了海水鹽分濃度,使暖流攜帶熱量不足;另一方面使海平面上升,地表洪水肆虐。溫室效應促使全球溫度升高,必然帶來植物生長的極度繁盛,尤其是海藻等海洋植物的大量繁殖,由於植物的光合作用,會對環境引起急劇的影響,由於溫室氣體被大量繁殖的植物所消耗,最終會導致氣溫的降低。
㈡ 後天電影發生這類事件是什麼原因最好用7.8年級的知識來回答
就是常說的溫室效應。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會變的像玻璃一樣阻擋了地表的熱氣散出去。溫度就高,然後全球氣候變暖。冰川就會融化。
南極冰蓋的融化導致大量淡水注入海洋,海水濃度降低。「大洋輸送帶」因此而逐漸停止:暖流不能到達寒冷海域;寒流不能到達溫暖海域。全球溫度降低,另一個冰河時代來臨。北半球大部被冰封,一陣接著一陣的暴風雪和龍卷風將橫掃大陸。
㈢ 電影《後天》主要講了什麼
該內容涉及劇透,所以我還是簡略說一下好了。電影的精彩推薦還是親身去看比較好哦
《後天》是由20世紀福克斯公司製作的的科幻片,該片由羅蘭·艾默里奇執導,丹尼斯·奎德、傑克·吉倫哈爾、艾米·羅森、莎拉·沃德等主演。該片於2004年5月28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主要講述了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氣候異變,全球即將陷入第二次冰河紀的故事。北半球因溫室效應引起冰山融化,地球進入第二冰河期,龍卷風、海嘯、地震在全球肆虐,整個紐約陷入冰河的包圍中的故事
㈣ 電影《後天》說明了什麼道理
描述全球暖化和全球寒冷化後所帶來的災難。具有警示性,旨在環保
㈤ 電影《後天》的問題
後天2是假的,
爛片一部,
老生看過,建議還是不要下載了,否則看了有你後悔的。
㈥ 詳細描述電影《後天》反映的氣候現象(問題)以及影片中的基本科學原理
去看《難以忽視的真相》吧,把裡面的圖截下來,再上維基網路一下「全球氣候異常」什麼的下來就差不多了
http://video..com/s?f=1001&id=39374&url=http://www.56.com/u47/v_NDQ2MjM3MTQ.html&word=%C4%D1%D2%D4%BA%F6%CA%D3%B5%C4%D5%E6%CF%E0&fr=mi_mov
《後天》其實科學成分不多,他為了追求商業利潤採取了科學界爭議非常大的假說來呼籲保護環境
另:老師是讓你寫論文、800字短文、ppt還是別的?
㈦ 後天電影中為什麼會出現自然災害
《後天》[電影]
《後天》[游戲]
《後天》[電影]
點擊認領
開放分類:影視電影藝術
《後天》(英語:The Day After Tomorrow)為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年度科幻巨片,投資1.25億美元,由曾經執導《獨立日》、《愛國者》等片的導演羅蘭·艾默里奇執導,新生代偶像丹尼斯·奎德、傑克·吉倫哈爾、艾米·羅森、莎拉·沃德等主演。影片講述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氣候異變,全球即將陷入第二次冰河紀的故事。北半球因溫室效應引起冰山融化,地球進入第二冰河期,龍卷風、海嘯、地震在全球肆虐,整個紐約陷入冰河的包圍中。該片於2002年7月開機拍攝,2004年5月28日首映。
編輯摘要
編輯信息模塊
中文名:後天 英文名:The Day After Tomorrow
別名:末日浩劫/明日之後/明天過後/末日世界 主演:丹尼斯•奎德; 傑克·吉倫希爾 ;伊安·霍姆; 艾米·羅森; 塞拉·沃德
上映時間:2004年5月28日 類別:劇情 驚悚
導演:羅蘭·艾默里奇 Roland Emmerich 編劇:羅蘭•艾默里奇 ;傑夫利•納赫馬諾夫
製片人:馬克•戈登 ;羅蘭•艾默里奇 影片片長:124分鍾
上映地區:美國 語言版本:英語、法語、日語、義大利語
畫面顏色:彩色 主要獎項:第14屆MTV電影獎、最佳動作場面
imdb編碼:tt0319262 出品公司:二十世紀福克斯影片公司
其他:影片用超眩的特效強力打造出有史以來電影中最驚心動魄的災難,最震撼人心的特效。
目錄
1劇情梗概
2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3創作背景
4影片看點
5幕後製作
6影評
7中文譯製版
8榮譽記錄
9軼聞
《後天》[電影] - 劇情梗概
《後天》圖冊
《後天》描繪的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內突然急劇降溫,進入冰川期的科幻故事。故事中,氣候學家傑克·霍爾(丹尼斯·奎德飾演)在觀察史前氣候研究後指出,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將會引發地球空前災難。傑克博士曾警告政府官員採取預防行動,但警告顯然已經太晚。傑克·霍爾博士於是急告美國副總統宣布北緯30度以南全美民眾盡速向赤道方向撤離,該線以北民眾要盡量保暖。
而就在此時,霍爾博士得知兒子山姆(傑克·吉倫荷飾)正在紐約與自己心儀的女孩參加一個全國高中競賽,於是決定冒險前進紐約在冰天雪地中展開救援行動。這時候災難從紐約開始,曼哈頓摩天大樓遭到強烈旋風的襲擊,大部摧毀。突然間,巨大的海浪從海上撲入紐約城。大水吞噬了紐約,淹沒了美國,歐洲也在洪水之下不復存在。此後,冰層和白雪覆蓋了整個地球表面,冰期時代開始了。
當鏡頭再次回到美國時,那些僥幸生還的美國人都逃往墨西哥,請求進入那裡的難民營。影片末尾處美國總統不得不嘆息承認道,他所奉行的氣候政策是一次巨大的敗筆。[1]
《後天》[電影]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末日浩劫圖冊
山姆·霍爾|演員傑克·吉倫哈爾
是一名高中生,傑克的兒子。和同學一起前往紐約參加學術競賽,突發洪水被困在曼哈頓公共圖書館,隨後嘗試由電話聯絡父親,要守在室內並盡量保暖,等待父親的營救。
傑克·霍爾|演員丹尼斯·奎德
氣候學家,觀察史前氣候研究時指出,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將會引發地球空前災難。傑克曾警告政府官員採取預防行動,但警告顯然已經太晚。傑克得知兒子山姆身在紐約後,決定冒險前進紐約在冰天雪地中展開救援行動。
勞拉|演員埃米·羅森
山姆的同學,與山姆一同去紐約參加學術競賽,之後與山姆一行人在曼哈頓公共圖書館避難。
露西·霍爾|演員雪拉·渥德
傑克·霍爾的妻子,一名醫生,身處後方幫助傑克·霍爾去營救自己的兒子,與政府一起移至墨西哥。
J.D.|演員奧斯汀·尼可斯
山姆和勞拉在學術競賽上的對手,在海水進入紐約時,與山姆等人逃亡曼哈頓公共圖書館避難。
職員表
▪ 製作人:羅蘭·艾默里奇;馬克·戈登
▪ 導演:羅蘭·艾默里奇
▪ 副導演(助理):安娜·福斯特
▪ 編劇:羅蘭·艾默里奇;傑弗利·納赫馬諾夫
▪ 攝影:Ueli Steiger
▪ 配樂:哈洛德·克盧瑟 ;托馬斯·旺克
▪ 藝術指導:巴里·朱塞德
▪ 美術設計:克勞德·帕雷
▪ 服裝設計:蕾妮·愛普勒
▪ 視覺特效:埃里克·布雷維格
《後天》[電影] - 創作背景
《後天》圖冊
電影《後天》為喚起世界對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及理論上可能引起的新冰河世紀威脅,針對全球著名地標設計了一系列相關冰凍圖像,顯示氣候對人類的威脅的急迫性與全面性。由於影片中氣候異變是先由海水淹沒後因氣溫急速下降而驟然冰凍,因此包括自由女神、艾非爾鐵塔、倫敦大本鍾都將被凍成冰柱,橫向的冰柱突顯地球的急速降溫與急凍。選擇自由女神「濕身」和自由女神「雪糕」兩款圖像做為官方海報。
21世紀初,不管你在世界的哪個角落,都可以清楚感覺到地球氣候異變。大陸冰雹,歐洲水災、印度熱浪、美國一天16次龍卷風,2003年8月9日也創下百年最高溫38.7°C。世界衛生組織研究指出,溫室效應是地球氣候異變的元兇。氣候暖化使得兩極融冰、海水增溫、洋流改變,世衛組織表示每年將有16萬人因溫室效應外圍影響喪生,2020年死亡人數更會加倍。海平面上升更造成2500萬人遠離家園,第三世界將因洪水、飢荒、乾旱和農作物歉收大舉移民,歐洲老年人將死於熱浪。
注意到溫室效應所帶來的恐怖後果,《後天》導演羅蘭·艾默里奇決心讓《後天》成為全球首部完全「碳中和」(carbon-neutral)的A級製作:「拍片時大量使用的燈光、發電機和燃料,都讓溫室效應更加嚴重,我們努力讓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被中和吸收掉來彌補地球,由未來森林計算拍攝這部電影將會製造的二氧化碳總量,然後在加州跟不丹種植森林。不僅如此,導演還出資購買省電燈泡到牙買加以及協助美國低收入戶家庭省電計劃。真正做到不惡化溫室效應,證實賣座電影也能愛護地球。[2]
《後天》[電影] - 影片看點
自然災難的大集合
《後天》最大的看點就是那些精彩的自然災難畫面,它力圖展現和說明的是:如果溫室效應和全球變暖的趨勢繼續發展下去,勢必會引發全球范圍內的重大災難,這無疑是一個有著十分現實危機感的大背景。
羅蘭·艾默里奇幾乎把所有關於水的災難片里的元素都調動起來了,《天地大沖撞》中的洪水,在這次變成了冰川溶化後的滔天巨浪,狂湧入紐約市,《龍卷風》中的颶風,此次變得更加強大,掀起汽車和房屋已如家常便飯,它甚至把整個洛杉磯都撕裂殆盡。
㈧ 電影《後天》災害的原因是哪些
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然後引起的一系列災變,劇中對原因一帶而過,更多描述的是所帶來的後果!
讓人發省!
㈨ 電影《後天》描述了什麼想像這現象是怎麼發生的
電影《後天》:
本片描繪了溫室效應造成氣候異變,地球陷入第二次冰河世紀的故事。丹尼斯·奎德扮演研究氣候變化的科學家霍爾教授,他根據觀察和研究史前氣候的規律,提出嚴重的溫室效應將造成氣溫劇降,地球將再次進入冰河時候的假設。結果,這個預言變成了現實,龍卷風、海嘯和暴風雪接踵而至,人類陷入了一場空前的末日浩劫。哈爾教授告訴美國總統向全球宣布北緯30度以南的居民從赤道附近撤離,以北的居民要做好保暖。與此同時,哈爾得知他的兒子山姆不顧危險居然一個人前往天災侵襲中的紐約營救女友,他也奮不顧身地前往冰雪覆蓋下的北方地區進行救援,在救援與被救的過程中,電影細膩地交織了父子之間的動人情感和大災難下人們所表達出來的真摯感情。
㈩ 電影後天講的是什麼
影片鑒賞: 《後天》雖是一部科幻性的災難片,但題材源自美國國防部一份機密報告,報告中提到全球氣候變暖,在未來20年內將引發人類浩劫。2002年7月,「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力挫派拉蒙、環球和華納兄弟等大電影公司,奪得《後天》的攝制權,並重金聘請曾拍攝過影片《獨立日》的導演羅蘭。艾默里克執導。這位大牌導演擅長導演科幻災難片,使影片場景震撼人心、發人深省,真實地反映了溫室效應給大自然帶來的災難。艾默里克希望通過他的電影讓觀眾注意到地表升溫的現象,注意到溫室效應將會帶來怎樣的惡果。 全球變暖從而導致南北極冰塊融化,現在的氣候自然系統也迅速劇變,最後造成新冰河世紀的降臨,於是人類面臨了史無前例的災難。這是電影最初的構思來源,它所揭示的話題有一定的真實性,而且目前已經有一部分的症狀,到底有沒有那麼嚴重,也許我們現在還無法預料到。實際上,溫室效應並不僅僅等於氣候暖化,與此同時,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比如二氧化碳、水蒸氣和CH4等,吸收熱輻射造成氣溫下降。近年來,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發生得特別頻繁,造成冰川融化,一方面減低了海水鹽分濃度,使暖流攜帶熱量不足;另一方面使海平面上升,地表洪水肆虐,這都是生態系統崩潰的反應。地球現在持續在冰期與暖期間循環,已經運轉到了暖期尾聲,即將迎接冰河時期的到來. 電影《後天》結尾,山姆和其他幾個倖存者等到了前來營救他的爸爸傑克。紐約劫後餘生的人們等到了營救他們的直升機。一個光明的結尾,一個撫慰人心靈的結尾,一個人們期待得到的結尾。像無數部好萊塢災難大片一樣,《後天》總算讓我們吐出一口氣,帶著心有餘悸的心滿意足走出電影院。 看到這里,相信有人也會像我一樣,悲觀地在心裡默念:山姆等到了傑克,但是誰來拯救我們的未來? 對資深影迷來說,會習慣性地挑剔拷貝的質量;會嘲笑凍裂樓體的嚴寒竟然像追蹤獵物的猛獸一般,在爐火前停步不前;會詫異科考探險者居然能夠把臉單獨暴露在冰凍的天氣下而若無其事。苛求真實在這里沒有太大的意義。 因為這個光明的尾巴無非是一個象徵。包括傑克和山姆,包括「大人物」們,都無非是象徵。象徵著人類的理智,象徵著人類的未來,象徵人類的短視和反省。理智讓我們對災難保持警覺,未來命懸一線,而短視使我們對災難毫無戒備並且自食苦果。 在好萊塢大片里,每當地球和人類災難臨頭,不管是彗星撞地球,還是外星人入侵,或者是致命病毒襲擊,總會有一個凡人英雄,憑著超人的意志和九死一生的好運氣,拯救人類於生死邊緣。《後天》里沒有「救世主」,在巨大災難面前,誰也不能充當英雄,但卻不乏智者和勇士,傑克就是這樣一個主角。還有英國科學家萊遜。他們預見到了人類即將遭遇的悲劇性結局。在災難片里,英雄常常是這樣一些人物,他們所從事的職業在平時與「英雄」和「勇氣」毫不沾邊,比如傑克,一個古氣候學家。而現實恰恰如此,假如不是「非典」,誰會知道一個叫鍾南山的疾病防治中心的醫生? 自從「9·11」以後,美國的電影更加關心現實,也更加富於批判精神。《大象》如是,《華氏911》如是,《後天》亦復如是。批判現實主義正在成為新的主旋律。《華氏911》將矛頭毫不留情地直指布希政府,剝下他的外衣給世界人民看。《後天》同樣以災難預言的方式批判了美國政府的政策取向。影片結尾,幡然醒悟的繼任總結,向全世界公開懺悔,反省了過去的環境政策,感謝「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收留」了美國難民。這毫無疑問是針對美國拒絕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而做的最辛辣的嘲諷,或者,也可以看作是以極端的方式所給出的一個善意勸諫。 電影的主旨是提請每個人:關心我們的未來!片名「後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無疑是一個警示——別以為災難離我們很遠,它就在眼前。 山姆得到了來自父親的承諾,父親履行了自己的諾言,沒有棄自己的兒子不顧。可是,誰能給我們的後代以承諾,為他們的未來負責? 科幻小說和電影往往有著驚人的預見力,後世的現實往往就是曾經的想像。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事實。也許是因為人類的創造最初總是植根於想像之中。登月、飛天曾經存在於遙遠的傳說中,今天的電腦時代、網路時代當初也只存在我們的大腦皮層中。誰敢說,《終結者》和《黑客帝國》只存在於電影中?誰敢說《28天》《28周》永遠不會出現?未來的事情,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