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形容有一身本領卻不受重用的詩句
形容「有一身本領卻不受重用」的詩句有:
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英雄無用武之地。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⑵ 有一身本領卻無所作為的詩詞
可歸納為一句古話:英雄無用武之地。
比喻有才能卻沒地方或機會施展。
出處:西晉·陳壽·《三國志》卷35蜀書5《諸葛亮傳》。
⑶ 問大家一部電影的名字
樓住說的<企業戰士>
【企業戰士】原創意編導 朱利安賽里(Julien Seri)最新力作!
【企業戰士記事】-現代羅賓漢
不同於蜘蛛人的美國漫畫花招,迥異於中國武術的輕功內涵,
來自法國的「企業戰士」,使用獨一無二的方式,表現了脫離地心引力的震撼!
「企業戰士」是由法國七個年輕人所組成的團體,組織中每個人都身強體健、肢體靈活,就像是現代武林高手。他們最擅長在高樓大廈里攀梯翻牆,穿梭跳躍過一層又一層的屋頂;嚴格的訓練加上勤奮不懈的努力,他們將這飛天遁地的功夫轉變成一種藝術與可具體實踐的生命哲學,證明人類是能夠經由掌控身體與精神而脫離地心引力的作用。
「企業戰士」的原文YAMAKASI是非洲話,源自薩伊的班圖語,指的是一種探索人類潛能,激發身體與心靈極限的一種哲學。十年前「企業戰士」於巴黎郊區成軍,當初只為了一場游戲:往設定的目標前進,途中碰到的難關都得自行克服,無論是高樓、橋梁或擁擠的交通狀況,於是他們發現了自己的潛能……。他們每天至少練習6個小時以上,在都市叢林中面對各種不同的環境,進行超高難度的挑戰,這是極需要身心合一的訓練。由於這七個人各有其超強本領,且嚴守著組織的價值觀:「尊敬、忠誠、勇氣及信心」,在組織中不分彼此、互相扶持提攜,當時在法國即造成轟動,成為法國青少年的學習榜樣,多年來他們仍一直被廣泛討論著。
他們平常也演出舞台劇及接拍廣告,像法國著名運動品牌PUMA就是由這個團體擔任廣告代言人,所以在片中在巴黎高樓大廈間穿梭跳躍的動作場面,對他們而言絲毫沒有困難。盧貝松(Luc Besson)對這些能跑會跳的七人組極為贊賞,當下即邀請他們一起合作電影「TAXI 2」,飾演那些活蹦亂跳、專門跟法國警方作對的黑衣忍者。
2001年他們再度應盧貝松邀請主演電影【企業戰士】,該片由亞歷桑頓(Ariel Zeitoun)執導,立刻造成轟動,觀眾對這些真功夫的小子們印象深刻,好評不斷!這次在【企業戰士2-極限挑戰】里,導演朱利安賽里(Julien Seri)為觀眾帶來更令人眩目的奇招與更驚心動魄的場景;從倫敦到曼谷,這群來自法國郊區的「企業戰士」面臨了空前挑戰。
「企業戰士」也參與本片劇本的編制過程,提供更多關於他們的價值觀以及內在精神:榮譽感、袍澤情誼、責任感及勇氣……等等;經過數月的密集訓練和前置作業,「企業戰士」原班人馬再創高峰極限,勇闖都市叢林。
【企業戰士劇情】-極限挑戰
「企業戰士」是一群精通飛檐走壁騰空術的法國年輕人,他們接受裝備也自我訓練,常常聚在一起互相切磋;為了發揮所學及更上一層樓,他們決定去泰國曼谷闖天下。
在那兒,他們杠上了一個華裔幫派-「鬣狼幫」。「鬣狼幫」的成員都很年輕,卻將一身好本領盲目地出賣給日本黑道,做盡壞事。
在交手的過程中,「企業戰士」遇到了阿姿。阿姿是一個美貌與武功雙全的年輕華裔女子,可惜她是「鬣狼幫」幫主的妹妹;其實阿姿一心想脫離這種邊緣生活,她與「企業戰士」也因而處於亦敵亦友的局面。
「企業戰士」發現當地的人似乎都被一種葯物控制著,此時,阿姿及「企業戰士」其中一員被綁架,這群來自法國的戰士將憑著智慧與勇氣,冒著生命危險救出他們,同時也揭發一個天大的陰謀………。
【企業戰士演員】
◎威廉貝利(Willaimas Belle) 飾演 威廉(Williams)-中法混血兒,祖父是中國 人,一趟追本溯源的香港省親之旅,帶給他靈性上的重大成長。
◎邵貝利(Chau Belle Dinh) 飾演 阿肯(Kien)-身為中法混血兒,父母雙亡後遭中國社團遺棄,淪落街頭;為了在城市謀生並求得一席之地,因而加入了黑社會,專為日本黑道賣命的古惑仔頭頭。他的絕招:凌波微步,迅俗敏捷。
◎馬迪歐弗(Malik Diou) 飾演 健治(Kenjee)-胸襟開放且充滿好奇心,對武打技藝十分著迷,卻反對暴力。他對傳統的泰式搏擊很有興趣,且從中學習到自我控制。他的絕招:大肘滅頂,也就是正面搏擊的肘力。
◎揚哈努塔(Yann Hnautra) 飾演 盧卡斯(Lucas)-沉默寡言,行事端正。他在片中的角色比較特殊,他是為了跟隨一位朋友才展開這一趟的歷程。他的絕招:神來之手;當成員都被逼至絕境時,他總在適當時機解救夥伴脫離險境。
◎祁連(Guylain) 飾演 亞基(Yaguy)-重榮譽感,性格強烈,保持客觀。他致力追求生活中的歡樂,很能為其他人加油打氣。
◎查爾沛耶(Charles Perriere)飾演 洛公(Logan)-喜歡冒險,並期望找到伴侶;他遇到了阿姿………。
◎羅倫皮蒙泰西(Laurent Piemontesi)飾演 羅倫(Laurent)-個性友善好相處,喜歡與人分享。
◎艾洛蒂袁(Elodie Yung)飾演古惑妹阿姿(TSU)-住在曼谷的中法混血兒,和哥哥一樣,都是街頭混混;但阿姿想改變,她認識了願意冒險幫助她的洛公,但她的生活反而捲入一場大混亂。
⑷ 電影《身後事》到底想說明的是什麼
電影《身後事》想說明的是永遠不要放棄自己,告誡人們不要好高騖遠,要善於發現,幸福其實就在身邊,這部片說白了又回到了人生這個永恆的話題上,同時喚醒人們對人生的思考,探索人活的目的到底是什麼?人生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電影的結尾並沒有明確說明女主角安娜有沒有死,而是設置了許多懸念。從影片中設置的伏筆來說,安娜應該是沒有死。
影片中多次設了伏筆:
1、比如安娜醒來後摸不到自己的脈搏、也沒有痛感;電影到最後都沒讓人們發現殯儀師露出破綻,是個活埋人的兇手,就是一直讓我們相信他們其實已經死了,這並不矛盾,其實電影中尼會看到殯儀師一直在給安娜注射一些葯物,讓主角的心率變慢,脈搏變微軟,神經麻痹從而感覺不到痛。
2、殯儀師經常給安娜注射葯水,說是為了保持肌肉鬆弛、屍體柔軟,大家可以知道,人死之後心臟已經停止跳動,缺少了心臟的動力,身體內的血液循環自然也停止了,那麼從頸部注射的葯水怎麼能夠循環到全身呢?怎麼可能在全身起作用?能起作用就說明安娜沒死。
3、就是安娜第一次照鏡子時在鏡子上形成了呵氣,顯然只有活人才能呼出熱氣,從而在鏡子上凝結成水霧。 這部電影里被殯儀師掛在牆上並對他們說話的那些人都沒有死,都是殯儀師通過誘導逐漸讓他們接受自己已死的事實,為什麼這么做呢?
4、影片中也提到了,像主角那樣每天重復單調的生活,既不敢接受愛也不肯去愛,這樣活著與死了有什麼分別?沒有了追求,感受不到幸福,活著如同行屍走肉,倒不如死了的好。人人都怕死,而實際上卻更怕活殯儀師讓安娜明白了自己之前的生活多麼缺乏生氣,也給了她重新開開始的機會。
(4)一身本領卻無後人繼承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身後事》是美國Anchor Bay Films發行的恐怖片,由阿格尼茲卡·沃特維茲·沃斯洛執導,連姆·尼森、克里斯蒂娜·里奇、賈斯汀·朗等主演,於2010年4月9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一個徘徊在生死之間的年輕女子努力活下去的故事。
這是一部獨立製作的影片,阿格尼茲卡2003年從紐約大學影視藝術學院畢業之後就開始撰寫《身後事》的劇本,該片其實是從她2002年拍攝的一部30分鍾的短片《Pâté》演化而來的,不過只是把它擴充成了長片。
2005年劇本寫畢後交到了獨立電影製作人和投資者比爾·佩金斯的手中,他認為這是高質量的劇本,所以決定投資。
⑸ 一部電影講一個全身癱瘓,一個黑人照顧他是什麼電影
《無法觸碰》。
《無法觸碰》(Intouchables)是由奧利維·那卡什、艾力克·托蘭達聯合執導,弗朗索瓦·克魯塞、奧馬·希、安樂妮、奧黛麗·弗洛特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11年11月2日在法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一位生活無法自理的貴族菲利普與其幫佣黑人青年德瑞斯兩人相互幫助的故事。
劇情簡介
一個是行動不便、需要坐輪椅的大富豪菲利普(弗朗索瓦·克魯塞飾),另外一個則是刑滿釋放人員德瑞斯(奧馬·希飾),一個相當懂得察言觀色的黑人小夥子,如今他是菲利普的「保姆」,負責照顧他的一切飲食起居。
從表面上看,菲利普和德瑞斯之間可以說沒有一點相似之處,不論是他們的生活背景還是身份地位,基本上是兩個完全相反的極端。
(5)一身本領卻無後人繼承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該片改編自菲利普·波佐·迪·博爾戈的自傳《第二次呼吸》,這個真實故事在2004年被拍攝成了一部紀錄片。
兩位導演奧利維·那卡什和艾力克·托蘭達在2004年看到這部紀錄片時,就產生了想改編成劇情片的想法,但直到2008年才有機會付諸實施。奧利維·那卡什和艾力克·托蘭達通過自傳書後留下的電子郵件地址,聯繫上了身在摩洛哥索維拉的菲利普·波佐·迪·博爾戈從而拿到了該片的拍攝權
主演
弗朗索瓦·克魯塞(François Cluzet),1955年9月21日生於法國巴黎,法國著名男演員。
1984年憑借電影《一個死氣沉沉的夏天》( L'Été meurtrier,)獲得凱撒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1995年參演電影《學徒 》(Apprentis, Les)並首次提名凱撒獎最佳男演員獎並於2007年憑借電影《不可告人》(Tell No One)榮獲凱撒獎最佳男演員獎。
奧馬·希(Omar Sy),1978年1月22日出生於法國伊夫林省特拉普,塞內加爾裔演員。
2011年,參演電影《無法觸碰》,憑借片中表現獲得2011年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2012年法國電影凱撒獎、歐洲電影獎最佳男主角 。
⑹ 在電影《少林足球》中,周星馳的師兄弟都有一身的本領,為何都混的不好
每次無聊的時候就喜歡N刷周星馳的電影,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會去看。作為周星馳的經典之作《少林足球》,星粉們肯定很熟悉了,周星馳在拍攝這部電影之前就講過自己想拍一部講述中國足球的故事,後來他終於實現願望,還帶給無數觀眾希望和快樂。
最後是三師兄金鍾罩鐵布衫,三師兄的學習能力比四師兄強,沒花多少時間就住進高檔小區,他最大的缺點就是虛榮,動不動就說自己有直升機坦克這些。
⑺ 找比較老的一部國外喜劇電影,講一個年輕人要繼承家族財產,唯一的條件就是結婚。
億萬未婚夫
更多中文片名:
給我一口嫁
單身貴族
單身漢
影片類型: 愛情 / 喜劇
片長:101 min
國家/地區:美國
吉米-夏農是一個不滿三十歲,經營著有237名員工的夏農撞球公司的年青人。他信奉自由的單身生活,把自己比喻成一匹不羈的野馬。他認為一個男人應該過光棍自由自在的日子,而結婚就象被鎖鏈拴住一樣,因此,他的女友象走馬燈似地一個接一個離開了他。一天在咖啡館,他和年輕美麗的姑娘安-阿登邂逅,倆人初次見面就擦出了火花。融洽的交往,一切都那麼美好,不知不覺得三年過去了。在此期間,吉米周圍的夥伴相繼都套上了婚姻的鎖鏈。用他的話說就是:「光棍的隊伍在縮小,越來越小。」他們有個約定俗成的習慣,婚禮上,新娘都要向單身小姐們拋花,誰接到了新娘拋的花,誰就會成為下一婚禮的新娘。在馬可的婚禮上,當舉行新娘拋花儀式時,單身小姐的隊伍都是未成年的小姑娘,只有吉米的女友安是個成年人,結果是她接到了新娘拋的花。這意味著吉米的野馬歲將要成為一個遙遠的回憶,從那一刻起,吉米就好象換了一個人似的,常常會目光呆滯,精神恍惚……在星光餐廳他向安求婚時,結結巴巴,語不成句,對安說什麼「你贏了」「別占著毛坑不拉屎」等等,使安認為他的求婚沒有誠意。氣得安回家後對姐姐大發脾氣,連吉米的電話也不肯接。泄氣的吉米每天給安送一打玫瑰表示謙意,也無法打動安的心。
吉米的爺爺不幸辭世。吉米的父母早亡,因此爺爺的一億美元財產就留給了他,但是要繼承這筆遺產的先決條件是:吉米必須結婚,結婚的最後期限是吉米三十歲生日那天晚上六點零五分,否則一個子兒也拿不到。而遺囑宣讀的第二天,就是吉米的三十歲生日。為了這筆遺產,馬可和爺爺的遺囑執行律師格魯克曼,歐代爾在一個半小時內就為吉米辦好了結婚證書,還借了豪華轎車,找來了一個牧師,馬可開著豪華轎車,帶著吉米和牧師到安的家裡去求婚。正巧安剛離開家要乘直升機去雅典折新聞,馬可和吉米又帶著牧師趕到機場,可是這次求婚又失敗了,安又一次看到了吉米目光呆滯,精神恍惚的有情,知道他仍沉浸在單身漢的回憶中,並沒准備好結婚,而且認為他永遠都不會准備好。第二次遭到拒絕的吉米傷心極了,不是因為得不到遺產,而是為被自己真心愛著的女人拋棄而傷心。格魯克曼、歐代爾和馬可告訴他,如果他不能結婚,所有的財產就要被拍賣,包括夏農撞球公司,那麼237個員工將會失業。為了大家的利益,吉米必須在27小時內找到一個新娘結婚。無奈,吉米只好帶著馬可和牧師去找以前交往的女友。找到在證券公司工作的斯苔茜,遭到拒絕,因為她已訂了婚。找到在服裝店工作的佐伊,倆人談得挺好,忽然吉米好象聽到街上傳來了安的說話聲,就立刻追了出去,卻是一個誤會,氣得佐伊把一個假人當做吉米吊起來燒掉啦,這次又砸了。他又來到歌劇院找到演歌劇的伊拉娜,伊拉娜根本沒興趣,連吉米的名字都忘記了。找到在大學教心理學的凱洛琳,聽她講了套大道理後,也被她拒之門外。又接連找了在警察局工作的達芙妮,在飯店工作的莫妮克,在水族館工作的芭克莉,也都沒有成功。折騰了一整夜也沒找到一個新娘,疲憊的吉米在教堂里的椅子上睡著了。
吉米的兩次求婚,都使安非常生氣,但她卻真心地愛著吉米,離開吉米後,無論到哪兒,干什麼,心裡總是惦記著他。姐姐娜塔莉很理解妹妹的心思勸她原諒吉米,回舊金山去找他。在車站,安接通了吉米的手機,接電話的卻是馬可,安告訴馬可,她將乘一點十五分的火車回去,想約吉米吃晚飯,馬可立即通知了歐代爾和格魯克曼,他們商量好,等安乘坐的火車一到站,就把她接到教堂和吉米結婚。
在教堂里,當吉米一覺醒來,發現成千上萬個身穿婚紗的新娘把教堂擠得水泄不能。原來是馬可在接到安的電話之前在報上登了廣告為吉米尋找新娘,結果引來了成千上萬為一億美元要出嫁的新娘,這下可把吉米害苦了。幸虧格魯克曼、歐代爾、馬可趕來幫吉米脫了身。
吉米趕到車站,安正為看到報上的廣告而傷心落淚,吉米真心誠意地向安做了解釋,並鄭重地第三次向安求婚,終於得到了安的諒解,答應做他的新娘。火車站前的廣場上,在擠滿了身著婚紗的人的海洋中,吉米和安舉行了世間最美好、最壯觀的婚禮,當車站前大鍾的指針指向六點零五分時,牧師通過警車的喇叭宣布他們結為夫妻。
⑻ 剛剛看完電影《一代驕馬》 真是太經典了 不過故事中間女主角的父親死了 把農場留給她繼承
美國遺產稅的起征點較高,並按物價指數浮動。1999年的起征點為65萬美元,稅率實行超額累進制,最高稅率達55%。
中國尚未開征此稅種。
1916年,美國開始正式徵收聯邦遺產稅,後來又開征相關的贈予稅和隔代遺產轉讓稅,並且從1977年起,遺產稅和贈予稅使用統一的稅率。
一位美國公民或永久居民(即俗稱的綠卡持有人)死亡時,不管他的遺產位於地球上哪裡,其繼承人(除配偶之外)有義務申報遺產總額,並繳納遺產稅。非公民或非永久居民在美國的遺產,以當事人是否在美國正式居住(Domicile)來判定他們去世後是否必須交付美國的遺產稅和贈與稅。這里所謂正式居住的定義不是與移民局有無居留權的標准,也與所得稅法里居民的概念不同。所得稅法里的居民以當事人在美國居住的時間(大於31天)為標准,直截了當。而遺產稅里的正式居住其實界線模糊不清。例如當事人有意在美國長住,無意返回原居地,就成了正式居住人士。然而如果其人際關系等仍在原居地,則這類的人士在遺產稅及贈與稅上又不在美國聯邦政府的管轄之內。
遺產的定義,包括動產和不動產、有形和無形的個人財產。比如貨幣是有形資產,而公司股份、債券、保險單、退休金、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益等是無形資產。無形資產中的各項一般都按當時的公平市場價格來確定其價值,比如房產、股票等究竟值多少錢,按照當時的市價來確定。聯幫遺產稅使用超額累進制,稅率分成18個等級,從18 %到50 %,和遺產總值直接相關,遺產越多,稅率越高。
不過並不是遺產總額的每一分錢都必須繳納遺產稅,換言之,遺產的凈值並不等於可征稅遺產額。從遺產總值中扣除債務、喪葬費用、配偶繼承的數額,捐獻給慈善機構的數額,再扣除豁免額之後的數目,才是可征稅遺產。聯邦法律規定可以從每宗遺產或贈與的凈值里減掉一定數額,稱為豁免額。遺產或贈與的數額少於豁免額,則不用交稅。美國國會曾經兩度表決通過廢止遺產稅的法案,規定在10年內逐步廢除遺產稅及其相關的贈予稅、隔代遺產稅,用20%的資本利得稅取而代之,但兩次都被當時的柯林頓總統否決。布希總統上任之後,宣布1.6萬億美元的減稅計劃,其中就包括在2010年前逐步取消遺產稅。得益於這個計劃,在遺產稅方面,2002年的豁免額從原來的75萬元上調到100萬元,最高稅率則從55%減低到50%。今年的豁免額為150萬元,最高稅率是48%。贈與稅和遺產稅的稅率相同,但從2002年至今,豁免額都是100萬元。
在遺產的歸屬和分配的問題上,財產所有人的經過公證的遺囑,是的唯一憑據。如果財產所有人死前沒有遺囑,那麼他名下所有資產自動轉給配偶,不必繳納遺產稅;要是死者沒有遺囑也沒有配偶,遺產並不會自動被死者的子孫或親屬繼承,而是必須經由法院來判決。通常法院也會根據與死者血緣關系的親疏遠近來分配,只是這個過程的所有費用(約5萬-8萬美元),都由繼承人支付。所以大多數的美國人會及早訂立自己的遺囑,明確指定遺產分配方式,比如多少比例留給配偶或子女,多少比例捐給社會等等。
先課稅再分配,是美國遺產稅制度最顯著的特點。法律規定,遺產管理人或遺囑執行人必須在原財產所有者死亡後9個月內,負責以現金方式繳清稅款,然後才可以進行遺產分配。一時錢不湊手,申請延期繳付,也不得超過6個月。如果某人在2000年留下200多萬的可征稅遺產,按當時200萬-250萬美元區段的遺產稅率49%計算,他的繼承人必須先繳納近百萬的遺產稅,然後才能拿到這筆財產。可征稅遺產的總額越大,稅率越高,繼承人需要先繳納的稅款也越多。在紐約長島有一座美麗的庄園,原來是美國總統希思福家的豪宅。房子依山傍海,花木蔥蘢,現在變成公共博物館,就是因為希思福的子孫不爭氣,拿不出錢來繳納遺產稅,這種豪宅短期內又賣不出去,只好將祖宗辛苦建起的家園捐獻出去。
我們中國人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是天經地義的事。美國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其中以亞洲和歐洲傳統文化背景的人居多--反對繼續徵收遺產稅。他們認為,美國人在活著的時候,就必須應付所得稅,房產稅,消費稅……等等一系列名目繁多的稅務,結果辛苦了一輩子,好不容易攢下一點積蓄留給後人,卻還要交納什麼遺產稅!遺產稅一方面是對當事人私人財產的重復課稅,不公平;另一方面加重了繼承人的痛苦,不道德。而且,現在遺產的稅收中有一半來自遺產總價值在500萬美元以下的階層,這些人算不上大富翁,真正的大富豪死後的可征稅遺產只是他們財產的一小部分,因此徵收遺產稅對平均分配社會財富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再有,從繼承人的角度上來講,在繳納了遺產稅之後,其實際繼承的遺產已經大大縮水,而他同時還必須交納個人所得稅,兩稅相加,聯合稅率可以高達70%以上!私人財產的大部分被聯邦政府拿走,減少了國民資本,妨礙儲蓄、勞動力供應和經濟增長。據美國獨立商業聯合會的統計數據,因為高昂的遺產稅,有70%的農場主、家庭企業主無法將企業傳給下一代。
反對者自然就要逃避遺產稅。他們在美國這個金融、保險、信託業高度發達的國家裡,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竅門。比如,父母可以把大筆財產捐贈給醫院或某個福利基金會,條件是在兒子的有生之年,接受捐贈的一方必須以很高的利率定期支付利息,一直到兒子也死了,這個醫院或基金會才算真正擁有這筆錢。如此一來,政府一分錢遺產稅都收不到,兒子卻依然穩穩坐在金山銀山上。再比如,他們可以利用銀行的聯邦529大學儲蓄計劃。孩子一出生,就為他們開設一個529教育基金儲蓄戶口。戶口內逐年存入的錢交給有名的投資管理基金會去管理經營,直到將錢取出來繳學費時才繳稅。這樣開戶時父母或祖父母是資產的擁有人,利用這個計劃馬上可以省很多所得稅,到取錢繳交學費時,錢到子女名下,用子女的稅率報稅,而學生沒有收入,稅率要低得多得多。總之,合法地逃避遺產稅的辦法還有很多,堪稱花樣百出,本文不能一一詳述。
2001年,120名頂級富翁聯名在《紐約時報》的社論版以廣告方式刊登請願書,要求國會繼續保留遺產稅。他們的理由是:減掉豁免額之後,死亡後應當繳納遺產稅的人不足美國總人口的2%,表明遺產稅高度集中地針對富人徵收。徵收遺產稅不僅有利於促進向社會慈善機構捐贈,更有利於平均社會財富。取消遺產稅將導致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每年減少300億美元的稅收,迫使當局必須增加其他項目的稅率,或者削減醫療保健、社會保障、環保及其他計劃的開支。於是百萬富翁或億萬富翁的繼承人更加富有,但一般靠薪資收入為生的普通家庭的經濟利益,社會福利將受到很大的損害。
被譽為股神的美國著名投資家,大保險集團BerkshireHathaway的大股東沃倫·巴菲特,是簽署和支持這份請願書的人士之一。他擁有公司36%的股份,每年獲得巨額的投資回報,以305億美元個人資產的身價雄踞全球富豪排行第二名。他曾經在公司股東大會上公開地說:那種以為只要投對娘胎便可一世衣食無憂的想法,損害了我心中的公平觀念。他在請願書中更進一步表示:取消遺產稅是個大錯誤,是極其愚蠢的。取消遺產稅會造就一個貴族階級,等於挑選2000年奧運會金牌得主的最大兒子充當2020年的奧運選手。我們認為,就運動會的比賽而言,這是絕對愚蠢的做法。廢除了遺產稅,將使國家出現財富貴族,意味著某些人將根據世襲而不是根據才幹來掌握國家資源。 在自己的遺囑里,他准備將自己個人財產的99%捐獻給慈善事業,用於為貧困學生提供獎學金,以及為計劃生育方面的醫學研究提供資金。
和巴菲特一樣不近人情的,還有王牌金融家索羅斯,明確表示會將自己在投資基金會里的工作交給長子,但遺產則將捐給美國的公益機構和東歐的教育機構;建築工程界巨子約瑟夫·雅各布斯,宣布將來留給獨生女兒的只是自己公司價值100萬美元的股份,其餘大部分遺產捐給慈善事業;號稱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夫婦,名下的資產超過400億美元,迄今為止已經捐出了超過250億美元,他在遺囑中計劃將遺產的98%捐給自己創辦的、以他和妻子名字命名的比爾和梅林達基金會,用於研究艾滋病和瘧疾的疫苗,和為世界貧窮國家提供援助……
這些人大多都是基督教和天主教的背景,他們更信仰個人奮斗,更相信白手起家。因為他們中間的大多數人原本都不是富家子弟,前文提到的巴菲特就是在60年代靠13萬美元起家的,據統計,美國百萬富翁的財產只有10%來自繼承。富豪們普遍認為,真正的幸福來自於自己的努力,讓子孫不勞而獲,坐享其成,是一個人一生中能夠做的最愚蠢的一件事(約瑟夫·雅各布斯語)。兩年前歐洲金融世家羅斯柴爾德家族23歲的繼承人拉斐爾因吸毒暴死街頭,至今還是美國富人們教育子女的警訓。
不管主張廢除和保留遺產稅的兩派意見是如何站在自己的利益上據理力爭,相執不下,減免遺產稅的計劃已經在布希政府的減稅法案里,開始啟動。不過這個減稅法案只有十年期效,大部分的減稅項目將於2010年失效。最近有共和黨國人表示,准備在國會推動一項立法,使布希的減稅法案成為永久性。白宮也有官員指出,即使沒有新的立法,布希的減稅法案仍將持續,我們不認為,美國國會會再度徵收遺產稅。然而,遺產稅及其相關稅項在2010年後是否繼續徵收,或者是否恢復目前的稅率,仍有待下一屆新總統的進一步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