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民族志
「民族志」的英文為Ethnography,其中ethno意指「一個民族」,「一群人」或「一個文化群體」(陳向明,民91,頁33);而graphy是繪圖,畫像的意思,所以,Ethnography的意涵便是「人類畫像」,並且是一種同一族群當中人們「方向或生活」的畫像(Wolcott,1997,頁328).
Ethnography 原為社會人類學者以參與觀察的方法,對特定文化及社會搜集製作資料,紀錄,評價,並以社會或人類學的理論,來解釋此類觀察結果的一種研究方法(劉仲冬,民85,頁173).在質化研究中,民族志研究成為社會研究的一種普遍的途徑,它被許多學科或應用領域所採用,如社會與文化人類學,社會學,人類地理學,組織研究,教育研究與文化研究等(Hammersley &Atkinson,1995,頁129).其源自於對量化研究方法長期支配大多數社會科學的立場及應用社會研究領域的幻滅.而民族志研究普遍上又被稱為「人種志研究」或「俗民志研究」.
民族志寫作:
確定報道人—〉訪談報道人—〉民族志記錄—〉描述性問題(領域分析)—〉結構性總問題(分類分析)—〉對照性問題(成分分析)—〉文化主題分析—〉民族志寫作
『貳』 什麼是民族志學
民族志(Ethnography)通常指描述社群文化的、文字或影像。其作為人類學家或社會學家的紀錄資料,
其又通常可分為研究復雜社會、多樣社區、多樣社會機構或含有多樣生活型態「單一社區」的「鉅觀民族志」與單單描繪某個異國小部落、中產階級社區中一小群人的單一社會情境或單一社會機構卻含有多樣社會情境的「微觀民族志」。(Spradley, J. P. (1980).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p. 29).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歷史
書寫方式
民族志內容主要為相關人的訪問內容、檔案記錄的檢視、與衡量與訪問內容的可信度,從此內容,可找出特定團體與組織之間的關聯,並為關心大眾以及專業的同行撰寫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而民族志學家則記錄人們的日常生活。研究的焦點放在人類思想和行為中較可預測的型態上。為了真實紀錄,1930年代後,民族志的產生通常需要相當冗長時間的實際體驗。
特色
民族志特色在於研究的族群或文化內容的開放心靈(open mind)。然而,這種特色並不代表其內容不嚴謹。而這些開放的特色散見於被訪問族群或團體的理論形式、範例研究設計、資料搜集技巧、分析工具及一個特定撰寫的形式。
偏見的避免
20世紀之前的「前殖民時期」,以西方世界(含日本)為主的民族志研究活動及內容多少都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或偏見。事實上,研究的問題、地區或人群的選擇本身就是含有偏見的。後殖民世界中的民族志工作除了控制偏見,將偏見集中焦點外,也經由多方檢證(triangulation),脈絡化(contextualization)及非主觀的方向(nonjudgemental orientation)降低這些該學問偏見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後殖民時期的民族志研究重點
後殖民時期的民族志其重點於
民族志為實際的體認與實行,花費時間可能長達一年半載,甚至數年,數十年。
民族志不是他者生活方式文獻化而是是具有主觀起源的一種呈述。
民族志化的研究方式或對待主體的方式起源必須為深入的「被注視性」。
民族志雖為人類學一旁支,但並非光只是人類學的附庸。
『叄』 民族志的簡介
民族志是人類學獨一無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礎下第一手觀察和參與之上的關於習俗的撰寫。或者通常說是關於文化的描述,以此來理解和解釋社會並提出理論的見解。民族志既是一種研究方法,也是一種文化展示的過程與結果。
民族志,是一種寫作文本,它運用田野工作來提供對人類社會的描述研究。民族志呈現一個整體論研究方法的成果,這套方法建立在一個概念上:一套體系的各種特質未必能被彼此個別地准確理解。這種寫作風格在形式上與歷史上,均與旅行家書寫與殖民地官員報告有所關聯。某些學術傳統,特別是建構論與相對論的理論典範,運用民族志研究做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方法。許多文化人類學家認為,民族志是文化人類學的本質。
民族志往往指稱描述社群文化的文字或影像。其做為人類學家或社會學家的記錄資料,可區分為「巨觀民族志」;研究復雜社會、多樣社區、多樣社會機構或含有多樣生活型態「單一社區」;「微觀民族志」,單單描繪某個異國小部落、中產階級社區中一小群人的單一社會情境,或單一社會制度卻含有多樣社會情境者。
『肆』 心靈點滴電影是否屬於民族志類作品
《妙手情真》是由湯姆·沙迪亞克執導,羅賓·威廉斯、莫妮卡·波特、菲利普·西摩爾·霍夫曼、艾爾瑪·霍爾主演的喜劇電影,於1998年10月21日在美國上映。
『伍』 歐洲民族志電影
《勇敢的心》
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義和政治內涵的史詩巨片
一段纏綿而令人盪氣回腸的鐵血柔情
一部悲壯的血淚傳奇
『陸』 請問民族志是什麼
志:就是歷史記載,志書
如地方誌、縣志等
還有動物志、植物志等
民族志就是一個民族的歷史、嚴格、文化、風俗等等所有一切最全面准確的全書
『柒』 民族志主要有哪些主要特點
民族志是人類學獨一無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田野工作中第一手觀察和參與之上的關於習俗的撰寫.或者通常說是關於文化的描述,以此來理解和解釋社會並提出理論的見解.民族志既是一種研究方法,也是一種文化展示的過程與結果.
「民族志」的英文為Ethnography,其中ethno意指「一個民族」,「一群人」或「一個文化群體」(陳向明,民91,頁33);而graphy是繪圖,畫像的意思,所以,Ethnography的意涵便是「人類畫像」,並且是一種同一族群當中人們「方向或生活」的畫像(Wolcott,1997,頁328).
Ethnography 原為社會人類學者以參與觀察的方法,對特定文化及社會搜集製作資料,紀錄,評價,並以社會或人類學的理論,來解釋此類觀察結果的一種研究方法(劉仲冬,民85,頁173).在質化研究中,民族志研究成為社會研究的一種普遍的途徑,它被許多學科或應用領域所採用,如社會與文化人類學,社會學,人類地理學,組織研究,教育研究與文化研究等(Hammersley &Atkinson,1995,頁129).其源自於對量化研究方法長期支配大多數社會科學的立場及應用社會研究領域的幻滅.而民族志研究普遍上又被稱為「人種志研究」或「俗民志研究」.
民族志寫作:
確定報道人—〉訪談報道人—〉民族志記錄—〉描述性問題(領域分析)—〉結構性總問題(分類分析)—〉對照性問題(成分分析)—〉文化主題分析—〉民族志寫作
民族志發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1.最早的業余民族志:
如二十四史中的"蠻夷傳"
2.專業民族志:
民族志專著的寫作方式,將自己的描述和分析規定在單一的社會和時空.它的優點在於使人類學研究注意到文化元素所處的社會場合和時空的重要性,以及人類學者能採用被研究者的觀念分析他們的文化.
3.經典民族志模式
人類學家到一個田野點上進行調查,把觀察到的地方的人民的生活方式記錄下來;透過對部落社會的細部刻畫,如經濟交換關系,家族制度,宗教儀式過程,來說明社會整體和文化全貌.
馬林諾夫斯基主張民族志的調查必須包容三大類的素材:
有關制度和風俗的整體概觀;對觀察到的社會行動的現實情況的記錄;民族志的說明
『捌』 民族志的介紹
民族志,是一種寫作文本,是人類學獨一無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礎下第一手觀察和參與之上的關於習俗的撰寫。或者通常說是關於文化的描述,以此來理解和解釋社會並提出理論的見解。
『玖』 誰知道民族志是什麼用干什麼的
民族志,是一種寫作文本,是人類學獨一無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礎下第一手觀察和參與之上的關於習俗的撰寫。或者通常說是關於文化的描述,以此來理解和解釋社會並提出理論的見解。
民族志既是一種研究方法,也是一種文化展示的過程與結果。
民族志,是一種寫作文本,它運用田野工作來提供對人類社會的描述研究。民族志呈現一個整體論研究方法的成果,這套方法建立在一個概念上:一套體系的各種特質未必能被彼此個別地准確理解。這種寫作風格在形式上與歷史上,均與旅行家書寫與殖民地官員報告有所關聯。某些學術傳統,特別是建構論與相對論的理論典範,運用民族志研究做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方法。許多文化人類學家認為,民族志是文化人類學的本質。
民族志往往指稱描述社群文化的文字或影像。其做為人類學家或社會學家的記錄資料,可區分為「巨觀民族志」;研究復雜社會、多樣社區、多樣社會機構或含有多樣生活型態「單一社區」;「微觀民族志」,單單描繪某個異國小部落、中產階級社區中一小群人的單一社會情境,或單一社會制度卻含有多樣社會情境者。
(具體可查看網路)
『拾』 什麼叫電影紀錄片啊
我剛拍完發哥《孔子》的電影紀錄片。 其實跟好萊塢,香港一樣,電影紀錄片包含所有的紀錄片所存在的元素,真實,全面,這是不可少的。電影是一個藝術集合的東西,所以在創作電影紀錄片時,可以加入藝術的效果,比如加入電影的拍攝方式和結構,再者就是信息的全面了,所有發生前後的事情你都的事先想好和准備記錄下來,隨時保持一個隨機開機的狀態,前後的鏡頭內容要能連接上。 在結構方面呢,根據電影本身內容的情況來處理,或者根據紀錄片導演的思路處理。 本質上,都屬於紀錄片,性質是一樣的,電視和電影都是影像,一定要區分的話,那就類似於電影和電視的區別,鏡頭手法,剪輯手法,藝術方式方面不太一樣而已。你知道,電視劇很羅嗦的,一個小故事可以講很多集,而電影卻很細致的講一小段。 不知道你問的和我說的是否對上,如有疑問,可以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