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劉鄧在大別山分開的電影叫什麼

劉鄧在大別山分開的電影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1-08-17 06:32:34

① 求一部電影名字 講的是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的故事,但好像不是《大轉折-千里挺進大別山》

《挺進中原》

②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對全國解放戰這的戰局產生了什麼影響

大別山雄峙於國民黨首都南京與長江中游重鎮武漢之間的鄂、豫、皖3省交界處,是敵人戰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區,那裡崇山峻嶺,綿延不絕,是革命老根據地,群眾基礎好,解放軍容易立足生根。占據大別山,可以東懾南京,西逼武漢,南扼長沙,瞰制中原。毛澤東提出,進軍大別山應採取躍進的方式,下決心不要後方,長驅直入,一舉插進敵人的戰略縱深,先佔領廣大鄉村,建立革命根據地,以鄉村包圍城市,然後再奪取城市。

當時軍委的戰略意圖是:以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由陳賡、謝富治率領太岳兵團主力為右後軍,趁胡宗南陷在陝北,豫西敵軍處境不利的時機,以雷霆萬鈞之勢,從晉南渡過黃河挺進豫西,依託伏牛山作戰,創建豫陝鄂根據地;由陳毅、粟裕率領華東野戰軍主力為左後軍,挺進蘇魯豫皖地區;兩翼牽制是:彭德懷率領陝北野戰軍出擊榆林地區,調動進攻陝北的胡宗南集團北上;山東解放軍在膠東展開攻勢,把進攻山東的國民黨軍引向海邊。中共中央一再要求做到:兩翼配合中間,三軍確保主力。周恩來曾說:「劉鄧直插大別山,朝蔣介石的胸膛刺進一刀!陳賡、謝富治兵團南渡黃河,挺進豫西,再砍他一刀!陳毅、粟裕大軍進入魯西南,挺進豫西,再扎他一刀!這三路大軍,在戰略上就布成了『品』字陣勢,互為犄角,協力配合,在南起長江,北至黃河,西從漢水,東到黃海的中原大地上,向敵人展開大規模的進攻。」 劉鄧大軍與隨後挺進豫西、豫皖蘇的陳謝、陳粟兩路大軍,形成「品」字形陣勢,它們互為犄角,以鼎足之勢,直逼國民黨長江防線,使廣大中原地區成為奪取全面勝利的前進基地

解放戰爭期間,黨中央、毛主席決定戰略上從內線轉向外線時,首先選擇的就是劉鄧大軍。此次展覽上有1947年7月中央軍委指示劉鄧挺進大別山時的電報,上面說:「下決心不要後方,以半個月行程,直出大別山。」

1947年8月7日,劉伯承、鄧小平遵照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把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的指示,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突然甩開敵軍,分兵三路,向南疾馳,開始了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壯舉。

千里躍進大別山,說起來容易,可是讓一支大軍孤軍深入到國民黨統治區,沒有後方,沒有補給,的確是很危險的一著棋。毛主席對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估計了三個前途:一是付出了代價站不住腳退回來;一是付出了代價站不穩腳,在周圍堅持斗爭;一是付出了代價,站穩了腳。這著棋顯示了毛澤東作為一個戰略家的巨大氣魄,但實現這個戰略意圖,要有劉鄧這樣既有軍事才能,同時又顧全大局的指揮員。

魯西南戰役後,劉鄧大軍需要休整,但接到毛澤東「陝北情況甚為困難」的電報後,劉鄧二話沒說,不到10天,即率部千里躍進大別山。劉鄧當時面臨的困難是絕對難於想像的。前面有強大的敵人在堵,和黃泛區等等障礙,後有敵軍在追,天上飛機轟炸,彈葯給養也供給不上,劉鄧大軍被迫放棄了所有重武器和輜重,以「走到大別山就是勝利」「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氣魄,堅決貫徹黨中央的戰略意圖。克服重重困難挺進大別山。80年代電影《挺進中原》描寫的就是劉鄧進軍大別山的壯舉,當時,因要跋涉黃泛區,部隊不得不將大炮和輜重炸毀。焚毀機密文件。

從開始進軍大別山,到在大別山立足至建立起根據地,劉鄧面臨著極其殘酷的困難,因為大別山原是紅四方面軍根據地,大別山是紅四方面軍的發源地。劉鄧所帶部隊的老底子,就是徐向前元帥多年培養的紅四方面軍,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部隊。現在老紅軍老部隊回了家鄉,誰不想打好仗,做好群眾工作,站穩腳跟呢?可大別山在國民黨統治下已搞得貧困不堪,加之歷史上有我們部隊的四齣大別山(一是紅四方面軍西征,二是徐海東到陝北,三是高敬亭東進,四是李先念突圍),有點年紀的人都很懂革命理論,當我們給群眾做工作,講到分配土地時,群眾說:「不用你分,我們1927年就分好了。」「在我們大別山,你們有過四次走出,沒有一次不是搞到籮里精光(羅山、禮山、經扶、光山),最後還要到剝皮(陂皮河)才走的。鬼才相信你們旱鴨子(北方人)不走。」

在革命的歷史上就有這樣的巧合、這樣的創痛!說來,大別山人民也真夠苦的。四方面軍撤離後,國民黨對其進行了極為殘酷的鎮壓圍剿,常常是十里無人煙,到處無雞鳴.老百姓生活已經無法維持,劉鄧進入後,老百姓不敢接近,怕國民黨報復,劉伯承、鄧小平指揮部隊一面作戰,一面開展地方工作,發動黨員骨幹群眾進行土改,鎮壓地主,打擊土匪.嚴明軍紀。。

至11月,共殲敵3萬餘人,發動群眾建立了33個縣的民主政權,一部分青年開始參軍,壯大了自己的力量。初步完成了大別山區的戰略展開。

因為這里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劉鄧就帶頭紡紗織布製作軍衣、冬裝。經過幾個月的艱苦鬥爭,劉鄧在大別山終於站穩了腳跟,實現了黨中央指出的最理想的前途。劉鄧曾說:我們在大別山背重些,其他戰場可以減輕些,更多地消滅敵人。劉鄧這種勇挑重擔、顧全大局的觀念,在千里躍進大別山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為了要在大別山站穩腳,劉鄧把高度集中的大部隊撒開,變成麻雀滿天飛,准備在半年裡同蜂擁而來的敵人周旋它幾個回合。在威嚴的大別山,這對我們的部隊是何等復雜何等嚴峻的考驗!當這種周旋進行到第三個回合時,蔣介石動用4個整編師、33個旅的絕對優勢兵力,命令國防部長白崇禧坐鎮九江統一指揮,採取強大縱隊尋找我主力決戰的戰法,企圖將我軍一網打盡。堅守大別山的關鍵時刻到了。

劉鄧部隊此時吸引了國民黨大批軍力,大大減輕了陝北的軍事壓力。

這時在外線,有陳粟、陳謝兩軍在鄭州至信陽段發起攻擊戰役支援劉鄧,以調動大別山的敵人。大別山的部隊,一方面繼續堅持內線作戰,同時決定在外線再開辟三個戰場,以求徹底撕破敵人的陣勢。劉鄧命令南下的後續部隊十縱和十二縱分別向桐柏區(大洪山、桐柏山)和江漢區挺進,同時命一縱由大別山內線向北轉出,前進500里,北渡淮河,在淮西展開。

在這最關鍵的時刻,劉鄧二人又分開了。鄧小平同李先念、李達組成前線指揮所,指揮大別山內線開展游擊戰爭。劉伯承、張際春率後方指揮部隨一縱轉移至淮河以北,指揮外線各縱。

12月10日夜晚,劉鄧二人在王家灣(黃陂站西北)分別。鄧小平說:我到底比你年輕,留在大別山指揮,你到淮西去指揮全局。劉伯承說:警衛團都給你留下,我只帶一個排就行了;你在大別山行動頻繁,我帶電台在淮西給你提供敵情。

當天夜晚宿營,劉伯承率領的野戰軍直屬機關、中共中央中原局機關,即與敵軍混住在一起。真巧,劉伯承住的是一個沒有敵人的小村莊叫何小岩。這時敵我都沒有發現對方,因為雙方都疲勞不堪了。當敵人電話兵把線架到野戰軍機關二局電台時,大家聽到了北面的零星槍聲,於是各個機關分隊立即閃電般地集合起來,迅速向南走。此時已聽到北面擔任掩護任務的一縱方向機槍聲、炮聲大作,敵機也很快來到我軍上空盤旋。天亮了,只因雲低霧大,敵機才始終未發現我軍。

鄧小平那裡,當晚聽到北面的槍炮時擔心得很,估計劉伯承遇到了敵情,馬上令六縱派一支部隊向北策應,以吸引敵人到南面來。直至不久以後接到報平安的電報,他才完全放下心來。

這以後,敵人在大別山處處圍攻,處處撲空,處處受到鄧小平在內線指揮的或集中或分散的部隊的打擊,駐廣濟的敵青年軍一部被我殲滅。在外線,一縱卡住了淮河,在淮西十幾個縣展開。進入江漢區的部隊越過漢水直抵潛江、石,威脅了武漢,威脅了敵人的長江防線和大巴山防線。十縱和十二縱先後創建了桐柏軍區和江漢軍區,吸引大別山的敵軍向外擴散。

在敵情這樣緊張的時候,劉鄧分成兩個指揮部,但在上報下發的電報中,這一點從未露出來,一切電報仍是簽署「劉鄧」二字。這時留在大別山的鄧小平政委,發了不少關於戰略戰術的指示電報,都是簽署「劉鄧」二字。直到他們快要重新會合的時候,劉、鄧才分別向中央、軍委發了一份個人署名的電報。

經過我軍劉鄧、陳粟、陳謝三路大軍內外配合,積極作戰,四個月殲敵19.5萬餘人,解放縣城近百座,創建了長江、淮河、漢水之間的新的中原解放區,把南線敵軍總兵力160多個旅中的90個旅,調動和吸引到中原戰場,取得了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勝利。

至此,劉鄧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戰略任務已屆完成。

一支浴血千里的勇猛之師———冀魯豫野戰軍(即劉鄧大軍)主力12萬餘人千里躍進大別山,直插國民黨統治區心臟,在中國革命解放戰爭史上創造了一個軍事奇跡。消息傳到陝北,毛澤東欣喜地說:「我們終於熬出來了!」稱此舉為「一個歷史的轉折點」。

挺進大別山,劉鄧大軍12萬人,一路遭遇敵人圍追堵截,戰斗任務極其頻繁,到大別山後戰斗仍在繼續部隊已銳減到不足7萬人,傷亡嚴重。

在堅持大別山斗爭期間,劉鄧在陳毅、粟裕和陳賡、謝富治兩路大軍配合下,共殲敵12萬餘人。

1947年7月躍進大別山,晉冀魯豫野戰軍出征實力統計如下:
一縱32357人。
二縱31000人
三縱26468人
6縱26322人
野戰軍直屬隊6370人。
總計南下122517餘人。

主力轉出大別山,留下一批軍區部隊和地方工作人員,野戰軍兵力不足7萬。
當時未經補充時的實力:
1縱15363人
2縱11627人
3縱15384人
6縱14280人
野戰軍直屬隊3000人。

從浩浩盪盪的12萬人馬減到不足7萬,如此冰冷的數字,足使人體味到劉鄧付出的艱辛、困苦、英勇和犧牲。
劉鄧大軍的指戰員用鮮血染紅了中原大地。
從此,全國戰局由被動防禦轉入戰略進攻。

大別山戰略大事記

1947年6月為減輕陝北和山東解放區在國民黨重點進攻下的壓力,劉鄧大軍實施南下戰略轉移,吸引蔣軍「追殲」。

7月23日中央軍委建議劉鄧直趨大別山。

7月30日劉鄧收到毛澤東AAA級極秘電報:「現陝北情況甚為困難」。劉鄧即回電「直趨大別山」,千里躍進大別山戰略最終確定。

8月7日劉鄧大軍主力12萬餘人從魯西南揮師南下,開始千里躍進。

8月19日劉鄧率部渡過沙河,蔣介石方悟劉鄧戰略意圖。

8月27日劉鄧勝利到達大別山。

8月31日毛澤東提出劉鄧在大別山的「最好前途」———站穩腳跟,小平分析創建根據地的有利條件。

10月初劉鄧率司令部和中原局機關進入湖北黃岡地區,輾轉於紅安、麻城、蘄春等地。

10月底劉鄧在大別山建起33個民主縣政府和軍區、行署機構,基本實現戰略展開。

12月10日劉鄧分兵,劉伯承率後方指揮所北上,小平率前指留在大別山。

1948年2月24日劉鄧在安徽臨泉勝利會師。

3月劉鄧主力轉出大別山。

該回答在2005-11-16 13:52:51由回答者修改過
該回答在2005-11-17 08:29:09由回答者修改過

③ 電影《挺進大別山》後面劉鄧大軍唱的那首歌是什麼

世界歌

④ 電影《挺進大別山》內容簡介

劇情簡介:

1947年3月18日,國民黨軍隊佔領中共中央政府所在地延安,中國革命處於危急關頭。為粉碎國民黨軍隊對我陝北和山東解放區空前規模的重點進攻,扭轉戰局,毛澤東從戰略高度出發,提出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以劉鄧、陳粟、陳謝三路大軍相互配合,形成「品」字形戰略格局,經略中原,徹底改變敵我戰略態勢,為奪取全國勝利邁出了堅定而關鍵的一步。
為實現這一戰略思想,劉鄧大軍南渡黃河,在魯西南與敵人鏖戰,先後取得鄆城、定陶、六營集戰役的勝利。接著,又攻克敵重兵把守的羊山集。此時,頗感不妙的國民黨當局緊急調集35萬大軍日夜兼程撲向羊山集,並企圖利用當地連降暴雨洪水猛漲之機,襲擊我軍。面對嚴重的敵情、水情和黨中央發來的「陝北情況甚為困難」的電報,劉鄧徹夜未眠,毅然決定立即南下。部隊在連續作戰、疲憊不堪未及休整的情況下,冒著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過黃泛區,渡沙河、汝河、淮河,向大別山英勇挺進,並勝利到達目的地。在大別山區,我軍不僅與國民黨軍隊周旋戰斗,還要與革命隊伍內部的錯誤思想進行不懈斗爭。在極為艱難的戰爭環境中,劉伯承與鄧小平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希望讓給對方,表現了極為真誠與珍貴的戰友情誼。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堅持戰斗,經歷了極其艱苦和令人難忘的戰斗歲月,最後以傷亡近半的代價,實現了中央的戰略意圖,使解放戰爭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轉折,人民解放軍提前進入了戰略進攻。
該片分為上、下集《鏖戰魯西南》和《挺進大別山》,是繼《大決戰》之後又一弘篇巨制。這部紀實性的故事片,規模宏大,場面壯觀,多角度、多層面,戰爭場面激烈、緊張。毛澤東、劉伯承、鄧小平等領袖人物扮演者都是為觀眾熟悉的演員。在拍攝羊山集戰役時,撇開對戰爭場面的描繪,選擇指揮部中劉鄧飲咖啡時的談笑風生,戰場的狀況則通過無線電傳達給觀眾,這種表現手法可謂匠心獨具,創造了獨特的情境和氛圍,凸現了劉鄧成竹在胸、運籌帷幄的大將風范。影片展示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思想和精神風貌,昭示出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這一戰略行動的歷史意義。

⑤ 反映了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電影是

答案C
導解: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解放軍戰略反攻的序幕,是國民黨走向衰落的轉折點。

⑥ 求一部電視劇:演的是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

大轉折——鏖戰魯西南

⑦ 劉鄧到大別山之後又打了什麼戰役

大的戰役即參加了淮海戰役,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後,在西線的運動作戰,攻佔宿縣,完成對徐州集結的國軍重兵的包抄…

⑧ 關於劉鄧大軍解放汝南戰役的電影有哪些

記述解放戰爭的電影《大轉折之挺進大別山》中,汝南戰役只是淮海戰役的一個序幕。汝南城也沒有國民黨的正規軍守衛,沒有大書特書的必要。

閱讀全文

與劉鄧在大別山分開的電影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東邪西毒終極版是什麼 瀏覽:246
大橋未久拍了多少部電影 瀏覽:657
英文電影都有哪些適合小學同學看的 瀏覽:88
電影節榮譽都有哪些 瀏覽:454
有個過橋的電影什麼村 瀏覽:139
英文無字幕電影軟體是什麼格式 瀏覽:475
電影暴雨將至結局什麼意思 瀏覽:770
免費的英文狙擊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65
貓眼電影票晚了多久能取 瀏覽:747
電視盒子免費看電影的應用 瀏覽:468
不好看的電影怎麼形容 瀏覽:113
以前有哪些電影好看的 瀏覽:870
抖音剪輯電影怎麼避免侵權 瀏覽:999
騰訊視頻如何截取電影片段 瀏覽:690
李易峰是以多少分考入四川電影電視學院的 瀏覽:732
比較好看男同電影 瀏覽:324
好看的英文電影球隊名字大全 瀏覽:262
草房子電影完整版免費 瀏覽:865
電影打字幕的軟體有哪些 瀏覽:821
抖音上如何看完整的電影 瀏覽: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