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的電影為什麼都那麼爛
具體原因如下:
1、中國審核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2、中國在特技水平上不如美國也是一個原因
3、中國演藝屆功利化。中國90年代以前,拍攝的都是經典,因為那時候,中國電影、電視都是藝術,最近這些年,電影效果提升了,電影質量卻沒有了。而且整個演藝圈都被香港給帶歪了。
4、中國體制上的原因。美國的電影有一個獨立的劇本審核制度,很多爛劇本,在劇本階段就被咔嚓掉了;所以,美國絕大多數片子,至少不至於賠錢。而中國,我們只能說制度還不成熟......
5、中國還有人情上的原因,我跟某演員關系不錯,指名道姓就要他演男(女)一號....(或者,我是演員,我跟某某關系不錯,脫不開懇求,要我出演某個爛片的男一號)(或者,我讓你演某某片子,就是給你面子,你如果不演——封殺)。還有投資方.....某老闆之類的,我們就是一點都不懂電影,我們就是有錢,我們就是要某某某當男一號、女一號.......
6、中國還有演員的高片酬,據說佔了電影投資的一半甚至更高....
7、美國電影就是流水線生產,套路都一樣,劇情差不多,結果都賺錢......
中國電影是偶有精品,大多爛片,跟一個人寫的作品差不多.....
8、中國市場太大了,只要有辦法,就能賺錢。典型就是《天機.富春》,沒開機就知道是爛片,但是就是評價2.9的片子,通過合理營銷,最終收獲頗豐。
㈡ 國內電影為什麼總那麼不尊重觀眾
我覺得是有一些明星和導演太自以為是了,總是不把觀眾放到眼裡,其實他們不明白,要是沒有這些觀眾,他們拍的電影再好也是沒有用的,只有得到了觀眾的認可,才能證明他們拍的電影質量,也是這些觀眾給予他們的評價才是最真誠的。
㈢ 為什麼國內這么保守,不可以拍鬼片
神魔妖鬼怪題材目前都是被嚴格審查的對象。這個在影視行業和廣電相關的人士里已經得到求證了:
嚴禁鬼片是因為封建迷信。這事兒比較嚴格,連《尋龍訣》的官方宣傳都不能用《鬼吹燈》,也就是用「鬼」字都是禁止的。同時僵屍吸血鬼狼人這些涉嫌封建迷信的一律都在封禁之列;
妖也是要禁的,但多少有得商量。來自《西遊記》《山海經》等著名經典的怪物且有出處,算是弘揚民族文化,可以;或像《捉妖記》萌化處理,也是一個出路。但總體來說,神魔妖怪都是在打壓之列,只是比鬼好一點而已。
㈣ 為什麼香港的影視這么開放而內地大陸卻這么保守呢
這是有歷史原因的,大家都知道,香港以前是英國的殖民地,作為殖民地,本身就是東西方世界文化的聚集地,西方的開放思想深深地影響了香港社會,而香港作為亞洲四小龍,其經濟的高度發達必然會帶來文化的高度開放。希望能幫助你。
㈤ 為什麼80年代的電影都很開放,而現在的電影那麼保守
你好,現在的電影不能說保守,只不過尺度變小了。
不再跟以前一樣毫無底線,單純的為了觀影快感而拍的片,現在為了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人為本,不能過於反人類。
㈥ 為什麼中國電影這么爛
外國片子是一季一季賣給電視台的,中國是一整部,不能退貨。
馮小剛不是說了嗎,中國的電影好好似中國的足球。中國導演就喜歡翻拍以前已經拍爛的片子,不管演員有多好,人人都能背得出的故事,我就沒明白幹嘛要拍來拍去的?
你說中國為什麼電視劇爛?因為觀眾沒有發言權。人家美劇都是一季一季的,如果收視率不高就立馬砍掉,管你啊?外國人演技那叫一個好,《lie to me》看過伐?不感嘆主角怎麼樣,每一集出現的各式各樣撒謊的人,怎麼就能把撒謊時的眨眼聳肩,表情不對稱表現得那麼到位,我真是服了。
算了,不指望演技,劇本來個好一點的吧,少得可憐。中國的後宮戲,鄉村戲還是可以的,現代的,要麼是生活片。《越獄》其實不是很好看,逃出來抓進去再逃,你不煩我也煩了,第一季還不錯,題材還蠻有新鮮感,主要是這個主角蠻帥。《暮光》說實在的,劇情實在不能和《吸血鬼日記》比,除了那個帥哥,別的實在沒看頭。
說中國沒有好劇本,那不可能,人家作家還怎麼養活自己啊?導演喜歡炒冷飯,都想用現成的,人家要講排場,要大製作,要用大明星,誰有空去看看現在的作家都有什麼好故事呀?只有馮小剛還有點創新精神。
㈦ 中國公映的電影為什麼要刪減某些畫面啊
如果是色情暴力鏡頭,那就是為了公映的時候不引起騷亂,或是給群眾造成負面的情緒影響。
如果是牽扯到政治問題,那就是沒得談的了~為了國家的穩定和團結,不能暗示,影射顛覆政權的內容。
不是不同階級的人看不同級別的電影,是某些電影的內容放了之後有可能造成不良後果~比如說,血腥暴力的鏡頭不適合兒童觀看,劃分為成人級別。可是如果動畫片里運用卡通人物的形象表達迷信思想,誤導兒童的價值取向,那就不是畫面效果的問題了~當然,這只是打個比方,具體性質上會有更詳細的標准。
㈧ 中國電影為什麼那麼爛5
並不是投資和人才的問題,是政治制度和思想開放的落後,中國人拍電影就不能和政治和我們「這么美好的生活」對立,哪怕一點點都不行,私底下說說還行,你敢正面的拍一部電影、類似《越獄》《肖香克的救贖》之類的嗎?你拍這個什麼意思?你是說我們中國的監獄不好嗎?吃的不好嗎?為什麼越獄呢?反之《建國大業》《建黨偉業》是缺投資還是缺人才?縱觀電視劇就不一樣了,中國最好的電視劇為歷史劇,為什麼?我不多說了!
㈨ 中國電影為什麼這么爛
推介的最多的是《傾城之淚》(自然有人又把日本的《情書》拿出來)。說實在的,傾城之淚真的是只有其名沒有其實,很沒有生活氣息,在我眼裡,已經爛到和小學生的舞台劇沒得兩樣了。 一件事情發生在豆瓣上,我寫了一篇關於《青蜂俠》的影評,一個標注只看過兩部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不能說的秘密》)的豆瓣小子上來就大罵我,提爹提媽的罵,因為在他眼裡,那是一部可以打滿分,超過《肖申克的救贖》之類電影的電影。 想來想去,大家都會想到市場這個詞。的確如此,如果一部電影不能帶來經濟效益,投資者是不會去冒險的。 可問題是,好電影和市場有很大沖突嗎?當然不會,一部好電影,自然會熱賣?於是大家猜測,也許是中國電影實力不夠,尤其是和美國這樣真正的電影大國相比。的確如此,在電影技術方面,中國的實力確實無法與之抗衡。 但是,我想說的是,中國目前擁有的電影實力,無論是硬實力,電影設備、電影技術等等,還是軟實力,電影製作者、電影文化等等,中國的實力還是可以的,每年產生幾部優秀電影一點問題也沒有。 於是,這樣一個笑話產生了。中國電影的發展依賴於電影市場,可是,中國電影根本不管中國觀眾的輿論。似乎脫節了一般。 優秀的電影導演編劇跑去拿威尼斯各種各種獎去了,他們也不在乎自己的電影中國觀眾是否有看到。而為了掙錢的電影製作者們表面上會拿市場來說事,說希望大家都喜歡他們的電影。實際上,他們一點不在乎你們咋看。你罵得再凶,也沒人看到。而所謂的專業影評,也不過是炒作的工具。臭評也好,佳評也好,無所謂,只要它擁有足夠的噱頭,讓電影的名字被人們所熟識。 這樣的中國電影事業,簡直就是不管觀眾的死活。他們掙錢,我們使勁罵。
㈩ 為什麼中國電影質量遠遠不及外國
伊朗的《一次離別》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獎著實給中國電影人響亮的一耳光,你沒錢拍好電影?人家只投資的20萬美元還不夠你們雇水軍吧?《十三釵》沒獲獎時因為政治原因?不是!想來美國人連滅了伊朗的心都有。歸根是中國太拘泥於自己的感知,曬出來的東西不是小腳就是被日本傷害的8年,其實這種傷痛我們自己記住就好,美必要一而再地曬出來博取什麼。外國人張藝謀的小腳電影已經不再感興趣了。拍出點大愛的片子可能會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