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部黑白電影為什麼也要3D
《鋼刀》:一部偽黑白電影卻還要拍成3D的,是不是在告訴我們在這個商業電影時代,電影可以沒有色彩但是不能不3D,又或是導演想借極端的個人風格來提高電影的逼格,套用攝影界的一句話就是:意境不夠黑白來湊。二來還能掩飾電影的低成本製作,其實不難發現全片大部分場景都是綠幕拍攝後期合成出來的。
再來說說情節方面(我就直接劇透了)
電影想為我們講的就是一個兩兄弟從小成長環境差異導致性格不同,後來命運安排下走到了國共對立的陣營之中,在弟弟執行任務的時候兩人重逢,但又由於身份的差異不得不站在各自的立場上相互殘殺的故事。其實是個不錯的劇情設定,但是影片在情節安排上還是有所欠缺。首先影片用極短的篇幅描述了兄弟二人的人物關系,使得他們之間的血緣關系並不是那麼明顯,就突出不了最後兄弟之間為了各自立場自相殘殺的矛盾沖突,戲劇性大打折扣。然後是弟弟的人物設定是一個會彈鋼琴的有點娘的男孩,在從軍五年之後成長成一個有膽識的硬漢連長形象,而這之間的轉變導演只用了三個字做出解釋:五年後。太缺乏說服力了!時間~時間會給我答案是嗎?再然後就是弟弟在殺死俘虜接受懲罰後接受了護送幾個文藝女青年去高城開新年音樂會的任務!你開什麼玩笑!那個戰火風飛的年代竟然就為了完成幾個文藝咖女青年的血色浪漫的行為藝術不惜派出一個連的人專門護送。不得不說我們在那個年代對藝術的傳承與保護真的是不惜代價,再看看如今我們社會對文化保護的缺失,真的是應該好好跟人家學學!回到正題,說了這么久這部電影不是叫《鋼刀》么,鋼刀呢?最後兄弟倆的最終對決鋼刀來了!不得不說最後鋼刀拼殺的戲碼在動作設計上還是很有看點的,就是拼殺到兩敗俱傷時鈍器的打鬥顯得坑長了點,在結尾劇情安排了一個小兵開槍結束了反派哥哥的生命,大概是導演不想讓弟弟這一主角背負弒兄之名
② 既然歐美有種族歧視,為什麼還要拍那種黑白電影
因為沒有黑人會被認為是種族主義者,因為電影里沒有黑人,所以有一場停止看電影的運動,從那時起,每部電影里都有一個黑人,即使只有一秒鍾,也有一部惡搞電影使用了這個。叫洋蔥電影
③ 關於彩色與黑白電影的問題
有了有聲電影以後也沒有很快廣泛運用呀
一個是成本問題,一個是接受的時間問題吧
④ 《影》拍攝手法高超,色調採用黑白主調,為什麼好多人不知道《影》想表達的是什麼
《影》講述的是在戰亂時局年代,一個替身不甘於做他人的替身,想要通過各種手段找回自由的故事。
這部劇是由張藝謀導演,孫儷,鄧超和鄭愷主演的國慶檔電影作品。這部電影在播出之前就造出了聲勢,大家都為孫儷神乎其神的演技為之喝彩,並且鄧超在這部劇中也一人分飾兩角,除了渾身解數。在加之張藝謀的以往的實力與作品的成績,大家對這部作品可謂是非常期待。
此外前期的宣傳也是十分到位,在電影上映之前就已經奠定下了不錯的票房基礎。
張藝謀的拍攝與剪輯十分有特色,並且表現形式也是十分的特殊,所以這部劇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以至於很多觀眾都說看不懂。
根據劇評人的分析,這部劇實際是基於三國的原型上進行改編的故事。可謂是舊瓶裝新酒,但張藝謀的神奇之處就是將新酒釀的非常讓人神往,這也就給這部電影帶來了很多的神秘色彩,讓這部電影獲得了很高的評價。
⑤ 拍攝黑白電影
這些效果用普通的視頻處理軟體《繪聲繪影》就可以做出來。
裡面有仿電影的濾鏡,效果不錯。
還需要細致的解釋,用hi聯系我。
⑥ 黑白膠片電影為什麼都是快放的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你說看到的老電影片子,好像是放快了似的,人走起路來都是快速擺動,像木偶似的。
這是因為,當時由於技術落後,拍片的速度是每秒12張、18張,放映機的速度也是每秒12張或18張,這樣,當時拍的電影,用當時的放映機放映,是同步的,也不回出現你現在看到的怪怪的影像。
但是,現在的拍片速度是每秒24張片子,現在的放映機也是每秒放24張。
這樣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以前的老式放映機是找不到了,如果用現代的放映機(24張/秒)放以前拍的片子(18張/秒),就等於加快了放片速度,看到的影像出現你所說的情況了。
⑦ 為什麼現在仍有新拍的黑白電影,主要出於什麼目的
黑白灰 配色 體現懷念,記實效果。。
⑧ 為什麼現在還有人拍黑白電影
值得懷念吧
⑨ 為什麼一些黑白電影沒有重新翻拍
有的黑白電影是經典,翻拍演員達不到過去演員的高度。比如《羅馬假日》。
⑩ 黑白電影的價值
黑白電影和彩色電影的表現力不同啊 黑白電影可以說一種冷色調,呈現出與眾不同的懷舊,陰暗,甚至晦澀的情調。記得一部恐怖片就是前面都用的黑白拍攝手法,直到結尾真相大白所有謎團都解開了,一切都恢復平靜了,才轉為彩色片。在黑白基調上就是給人一種壓抑感,然後色差對比就讓人又覺得心情重新放鬆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