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黑白電影,我看不懂
只有黑色和白色的電影
Ⅱ 電影畢業生有沒有黑白的版本
原版是彩色的。
金剛狼3黑白版表示懷舊,和對羅根的悲情告別
Ⅳ 好萊塢最後一部黑白影片和第一部彩色影片分別是什麼
1935年,歷史上第一部彩色電影問世:馬摩里安在他執導的《浮華世界》中首次使用了彩色技術。
不好說最後的黑白影片,因為每年都還有很多黑白影片出現
近些年經典的有:
《缺席的人》2001年
《瘋狂店員》1995年
《天使A》2005年
《晚安,好運》2005年
《罪惡之城》2005年
《復活》2006年
《咖啡與香煙》2003年
還有陸川的《南京、南京》2009年
今年還有一部黑白片問世,但是我不記得名字了,但我相信這一定不是最後一部
Ⅳ 為什麼現在仍有新拍的黑白電影,主要出於什麼目的
黑白灰 配色 體現懷念,記實效果。。
Ⅵ 黑白的電影,誰知道叫什麼
情節有些像《劉巧兒》,不過是平民版。
Ⅶ 什麼叫黑色或灰色電影
黑色電影不是一種類型(正如雷蒙·達格納特在針對海漢姆和格林貝格的《四十年代的好萊塢》一書發表的異議中有益地指出的那樣)。它不像西部片和歹徒片類型那樣由環境和沖突來界定,而是由更微妙的調子和情緒特點來界定。與灰色影片或非白色影片的可能變體相對的,就是黑色影片。
黑色電影也是電影史上的一個特定時期,就像德國表現主義或法國新浪潮那樣。黑色電影大體是指描繪陰暗的危機四伏的城市街道,犯罪與墮落的天地的那些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初期的好萊塢影片。
黑色電影是一個很難掌握的時期。它可以追根溯源回到若干過去的時期:三十年代華那公司的歹徒片,卡爾內(Marcel Carné)和杜威維埃(Julien Duvivier)的法國「詩意寫實主義」,斯登堡(Josef von Sternberg)式的情節劇和最遠的德國表現主義犯罪片(朗格的那組《馬布斯》(Mabuse)影片)。黑色電影可以一面將其外限延伸到《馬爾他黑鷹》(1941,約翰·休斯頓導演),另一面延伸到《罪惡的接觸》(1958,奧遜·威爾斯導演),而從1941年到1953年間幾乎每部好萊塢戲劇性影片,都帶有一些黑色因素。黑色電影還有外國支脈,如英國的《第三個人》(1949,卡洛爾·里德導演),法國的《筋疲力盡》(1960,讓-呂克·戈達爾導演)和《告密者》(1963,讓-彼埃爾·梅爾維爾導演)。
幾乎每位批評家都有自己對黑色電影的定義,而且各有支持自己定義德片目和時間表。可是,個人的描述性定義總會有不盡適當之處。一部關於城市夜生活的影片未必就是黑色片,黑色電影也未必就是關於犯罪和墮落。由於黑色電影是按情調而不是按類型界定的,所以幾乎不可能用某一位批評家的描述性定義去同另一位的定義爭議。那麼,構成一部黑色影片的黑色因素有多少呢?
我不想在定義上爭論,我想還黑色電影以其本來的色彩(各種濃度的黑色),歸納那些文化因素和風格因素,這是做出任何定義都要回答的問題。
我寧願擔著風險用阿瑟奈特的口吻講話,我想指出,在四十年代的好萊塢有四種產生黑色電影的條件(奈特在《最生動的藝術》一書中所應用的危險性在於使電影史與其說是一宗結構分析的工作,還不如說是藝術與社會力量神奇的相互作用和結合的案例)。下列四種催化因素中的每一種,都能對黑色電影作出定義,黑色調性的特性就是從這些因素的每一種中引申出來的。
Ⅷ 黑白的是什麼電影
老式電影。
Ⅸ 新中國第一部黑白電影和第一部彩色電影各是什麼
1949年4月,新中國第一部黑白電影《橋》攝制完成,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1953年,新中國拍攝了第一部彩色越劇影片《梁山伯與祝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