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戛納電影節和奧斯卡什麼意思
國籍不同,奧斯卡主要是頒獎給好電影,奧斯卡在電影藝術成就方面是最高的。柏林電影節則同過影片展播的形式,目的在於加強世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提高。戛納國際電影節(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或坎城電影節,是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
威尼斯電影節,是每年8月至9月間於義大利威尼斯利多島所舉辦的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是金獅獎。
威尼斯電影節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與德國的柏林電影節、法國的戛納電影節、加拿大的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認可的國際五大電影節,也是世界四大藝術電影節之一(德國柏林電影節、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俄羅斯莫斯科電影節)。
Ⅱ 關於「戛納」的問題!
戛納概況
也有譯為康城或者坎城,是法國南部著名的地中海海濱旅遊城市。在19世紀以前這里只是個漁村。後來歐洲的王室把這里作為度假地使的戛納成為歐洲著名的度假勝地。
小城戛納,只有7萬居民,但卻因每年5月份舉行的國際電影節(Ie Festival international Film)而蜚聲世界。這個一年一度的影壇盛事,使世界各國的電影工作者、影商和影迷,還有記者如潮水般涌到此地聚會。
一時,影星薈萃,影片如潮,介紹新片的招貼畫和五光十色的廣告貼滿大街小巷,使這里成為全球矚目的國際影城。一來到戛納,你就會明白:挑選這樣精巧、典雅、迷人的小城舉辦電影節真是一個絕好的選擇。它偎依在青山腳下,地中海之濱。白色的樓房與藍色的大海及一排排高大翠綠的棕櫚樹構成一派絢麗的南國風光。
難怪人們把授予最佳影片的大獎起名「金棕櫚獎」(Palmes d』or)。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和台灣電影《喜宴》就曾獲得這項殊榮,讓世界對中國電影刮目相看。
這樣一個美如畫卷的地方,古代卻是「養在深閨人未識」。雖然1815年拿破崙帶一支小部隊從厄爾巴島流放地逃回法國時在此地登陸,但此時此刻的君王哪有心情欣賞這里的美景。
直到1834年一位英國大臣的來臨,才為這個漁村帶來了出頭的機遇。那年布魯厄姆勛爵路經戛納前往義大利,但因霍亂流行邊界被封鎖而暫留此地。誰知這一小住卻使他愛上了此地景緻的倩麗,於是就在這里蓋起了一棟別墅。
隨後來做寓公的達官貴人越來越多,甚至維多利亞女皇也前來避寒。等到她兒子愛德華七世的時候,戛納更進入全盛時期,山麓海隅,新築相望,時髦社會,群趨若鶩,有說不盡的繁華富貴,紙醉金迷。
有人說,戛納是過冬的勝地,也有人說,戛納是避暑的天堂,其實都沒錯。因為這里冬天有暖和的陽光,夏季有涼爽的海風,風景優美的長沙灘,視野甚廣,是日光浴者的天堂,也是弄湖兒和劃船的樂園。
美麗的海濱大道(Boulevard ed la Croisette)寬寬闊闊,相當整潔。一邊是沙灘海灣,另一邊盡是雅緻的酒店建築,有上一世紀的古董,也有非常現代化的樓房。其中戛納最豪華的五星級酒店,外貌美侖美奐,說它是皇宮大殿也不為過。此外,還有很多咖啡館、酒吧和名牌專賣店。在綠色地帶,全年皆有繁花盛開,沐浴在明亮陽光下的棕櫚樹,常使來訪的遊客陶醉不已。
戛納以國際電影節聞名。其實,戛納同樣位於天藍海岸之畔,是法國一個重要的國際城市。這里一年到頭都舉行各種重要的國際會議及文化活動。
Ⅲ 戛納國際電影節的由來為什麼叫戛納
20世紀30年代末,法國有感於當時德國、義大利高漲的法西斯主義氣焰,特別是德國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在1936年大力運作萊尼·里芬斯塔爾(Leni Riefenstahl)拍攝當年的柏林奧運,之後便成為1938年的紀錄片《奧林匹亞》(Olympia),強勢入圍1938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並還奪下最佳外國影片「穆索里尼獎」。
於是法國公共行政及藝術部長尚·傑伊(Jean Zay)接受菲利普·艾藍傑(Philippe Erlanger)的建議,決定在戛納創立新的國際電影節;第一屆電影節全名為「國際電影節」(Festival international film)。
選擇戛納是因為那邊氣候舒適。
1939年6月,路易·盧米埃爾(Louis Lumière)擔任第一屆「國際電影節」主席,第一屆電影節自9月1日進行到9月30日。
Ⅳ 法國電影節那個城市是叫戛納還是叫康城
答案:戛納
法國電影節那個城市原名叫cannes, 中英牛津詞典法國城市cannes翻譯為戛納。雖然戛納和康城法語、英語都寫作Cannes,但是其中明確指出cannes(法國)翻譯戛納。
例句一:
Many stars appeared at the cannes film festival
在戛納電影節上出現許多明星。
例句二:
chinese star fan bingbing atends the cannes film festival
中國明星范冰冰出席戛納電影節。
(4)法國戛納為什麼被稱為電影城擴展閱讀:
戛納(Cannes),是法國南部的一個市鎮,位在濱海阿爾卑斯省的蔚藍海岸地區,鄰近地中海。戛納以其優美的沙灘及每年5月舉辦的戛納電影節聞名。戛納的周邊區域已發展成一個高科技的重地,Sophia-Antipolis的科技園區就位在戛納後方的山丘上。
戛納位於尼斯西南約26千米處,瀕地中海,是濱海阿爾卑斯省省會。人口7.1萬(1975)。這裏海水蔚藍,氣候溫和,陽光明媚,與尼斯和蒙特卡洛並稱為南歐三大游覽中心。戛納電影節一年一次,它頒發的金棕櫚大獎被公認為電影最高榮譽之一。
Ⅳ 戛納的歷史背景
戛納在七八十年前只是個平凡無奇的海濱小鎮,並非天生就是有錢人俱樂部。市政廳絞盡腦汁也想不出拿什麼特色來吸引更多遊客來這里度假。
戛納在公元5世紀被雷漢島修道院中的僧侶們控制。1530年左右脫離了僧侶數百年來的控制。1834年英國勛爵布魯厄姆途經法國南部蔚藍海岸到義大利度假,不巧因霍亂流行邊界封鎖,只能滯留於當時還只是一個漁村的戛納。卻意外發現景物豐美,於是決定建造別墅。而後引起歐洲上流社會名人們的關注。
戛納在1899年啟用電車,1863年啟用車站,在19世紀末修建完成了一些鐵路。到了20世紀,戛納有了自己的豪華酒店,現代化的體育中心、汽車、郵局和學校。後來,1939年,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而創辦了「戛納國際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聚集了全世界最優秀的電影創作者、明星、電影從業人員、記者、影評人以及無數影迷,每個人都以「電影」的名義在這座南法海濱小城參加一場關於電影的盛大聚會。越來越多女明星跑到戛納的海灘擺造型,由攝影師紀錄下她們的倩影,早期的麥當娜、約翰·列儂和大野洋子等巨星的到來更是在當地掀起了轟動。直到現在「戛納國際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已成為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
Ⅵ 戛納電影節是什麼
戛納國際電影節也叫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是一個電影人的節日,一般的舉辦方會為電影創作者頒發電影獎項。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一周的星期天閉幕。
戛納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6)法國戛納為什麼被稱為電影城擴展閱讀:
戛納電影節發展歷程:
1930年代戛納電影節末,法國有感於當時德國、義大利高漲的法西斯主義氣焰,於是法國公共行政及藝術部長尚·傑伊(Jean Zay)接受菲利普·艾藍傑(Philippe Erlanger)的建議,決定在戛納創立新的國際電影節。
1939年六月,路易·盧米埃(Louis Lumière)接受擔任第一屆「國際電影節」主席,第一屆電影節預計自9月1日進行到9月30日。
戛納電影節法國外交部、教育部、電影聯合會支持下由法國藝術行動協會再辦戛納電影節,這是實實在在的第一屆。第一屆戛納電影節是在戛納的一家舊賭場舉辦。後由法國工業部和商業部共同組織。
自1946年第一屆以來,1948年跟1950年因財政困難停止舉辦。但是在1949年,電影節在新的大樓「電影節大樓」(Palais des festivals)舉辦;法國人亦稱之為「紅地毯大樓」。
自創辦以來,除1948年、1950年停辦和1968年中途停辦外,每年舉行一次,為期兩周左右。原來每年9月舉行。1951年起,為了在時間上爭取早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改在5月舉行。
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此外,歷年來還先後頒發過愛情心理電影、冒險偵探電影、音樂電影、傳記片、娛樂片、處女作、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剪輯等獎。
Ⅶ 戛納國際電影節的由來為什麼叫戛納
因為是在法國城市戛納開辦的電影節,所以叫戛納。戛納國際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開始於1946年,她旨在展示和提高將電影作為藝術的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電影作品的質量。
Ⅷ 法國電影之城的嘎納簡介
戛納(Cannes),是法國南部的一個市鎮,位在濱海阿爾卑斯省的蔚藍海岸地區,鄰近地中海。戛納以其優美的沙灘及每年5月舉辦的戛納電影節聞名。戛納的周邊區域已發展成一個高科技的重地,Sophia-Antipolis的科技園區就位在戛納後方的山丘上。
Ⅸ 戛納什麼意思
戛納(Cannes),是法國南部的一個市鎮,位在濱海阿爾卑斯省的蔚藍海岸地區,鄰近地中海。戛納以其優美的沙灘及每年5月舉辦的戛納電影節聞名。
戛納的周邊區域已發展成一個高科技的重地,Sophia-Antipolis的科技園區就位在戛納後方的山丘上。戛納是歐洲有名的旅遊勝地和國際名流社交集會場所,因國際電影節而聞名。
戛納,法文是Cannes;香港稱 "康城";台灣稱 "坎城"。戛納的讀音是gā nà,由Cannes音譯。
擴展材料:
娛樂圈這最熱門的事件要數在在法國戛納舉行的戛納國際電影節了,戛納電影節也有中國的影星受邀參加。
戛納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國際電影節之一。
上世紀三十年代,法國因為德國著名的納粹宣傳負責人戈培爾因拍攝的《奧林匹亞》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並獲得大獎,於是法國負責文化藝術的部長尚·傑伊不甘落後與法西斯的氣焰,決定在法國戛納創立屬於法國的國際電影節;
於是1939年第一屆戛納電影節應運而生,隨後德國閃擊波蘭,法國對德宣戰,電影節被迫停止。
二戰後的1946年,法國多部門再次聯合啟動戛納電影節,但是隨後由於法國財政資金困難,電影節一度停辦,歷經波折,戛納電影節還是延續了下來,直到2002年主辦發才正式將電影節確認為「戛納電影節」。
目前戛納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國際電影界內頗具影響力,以助於很多網紅明星都前往戛納電影節蹭熱度。
Ⅹ 戛納國際電影節的介紹
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或坎城電影節,是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1939年,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於是創辦了自己的國際電影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使籌備工作停頓下來,大戰結束後,1946年戛納舉辦了首屆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其最高獎是「棕櫚獎」。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5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
為了在時間上爭取早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從1951年開始戛納國際電影節改在5月舉行。1956年最高獎的「金鴨獎」在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歷年來還先後頒發過愛情心理電影、冒險偵探電影、音樂電影、傳記片、娛樂片、處女作、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剪輯等獎。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