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造的黑洞是什麼
既然知道黑洞的引力和質量無限大,那我們能在地球上製造出它嗎?其實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有科學家提出人造黑洞的設想,他就是加拿大的昂魯教授。他認為聲波在流體中的表現與光在黑洞中的表現非常相似,如果使流體的速度超過聲速,那麼事實上就已經在該流體中建立了一個人造黑洞。
2005年3月18日,美國科學家在地球上製造出了第一個「人造黑洞」。
美國紐約布魯克海文實驗室利用相對重離子碰撞機,可以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把大型原子的核子(如金原子核子)相互碰撞,產生相當於太陽表面溫度3億倍的熱能。製造出來的灼熱火球具備天體黑洞的顯著特性:可以將周圍10倍於自身質量的粒子吸收,這比目前所有量力物理學所推測的火球可吸收的粒子數目還要多。這被認為是黑洞研究領域的重大突破。
2008年9月10日,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正式啟動。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是現在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是一種將質子加速對撞的高能物理設備,它位於瑞士日內瓦近郊,作為國際高能物理學研究之用。當比我們的太陽更大的特定恆星在生命最後階段發生爆炸時,自然界就會形成黑洞。它們將大量物質濃縮在非常小的空間內。假設在大型強子對撞機內的質子相撞產生粒子的過程中,形成了微小黑洞,每個質子擁有的能量可跟一隻飛行中的蚊子相當。
天文學上的黑洞比大型強子對撞機能產生的任何東西的質量更重。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描述的重力性質,大型強子對撞機內不可能產生微小黑洞。然而一些純理論預言大型強子對撞機能產生這種粒子產品。所有這些理論都預測大型強子對撞機產生的此類粒子會立刻分解。因此它產生的黑洞將沒有時間濃縮物質,產生肉眼可見的結果。
人造的黑洞
『貳』 關於人造黑洞
它有著「黑洞」之名,雖然尺寸「迷你」,但任何經過的電磁波或光,都不可能逃離它的引力。10月15 日,《科學》雜志宣布,世界上第一個「人造黑洞」在中國東南大學實驗室里誕生。不過,這個小型「黑洞」不僅不會毀滅世界,還能幫助人們更好地吸收太陽能。 在宇宙中,黑洞吞噬萬物,甚至包括光。人們樂意議論這種天體,因為它神秘、「性情」怪異:它身處宇宙最幽暗的地方,沒有人能直接觀測到它,而靠近它的任何物質,都會被無情地拖曳到它的深淵里,小行星、星塵、光波、時間,無一例外。 人們對黑洞這種天體感到好奇,但絕不會希望有任何一個黑洞接近自己,或我們的星球。然而現在卻有一些科學家在自己的實驗室里造出了「黑洞」,一個「迷你」黑洞。10 月15 日的《科學》雜志在介紹這種「人造黑洞」時建議,人們可以把這種「黑洞」裝進自己的大衣口袋裡。 製造出「人造黑洞」的是中國東南大學的一個研究組,崔鐵軍教授和程強教授是其中最主要的兩位研究者。「實際上,我們做的黑洞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黑洞。」在接受《外灘畫報》采訪時,程強教授對記者說。 實驗室里的「人工黑洞」,目的當然不是為了將一個吞噬一切的「惡魔」裝進口袋。據程強介紹,現在存在於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實驗室的「人造黑洞」,實際上是一個模擬裝置,這種模擬裝置目前可以吸收微波頻段的電磁波,在未來,它還可以吸收光。但是除此之外,它並不能吸收任何實質的東西。「它只吸收電磁波,不吸收能量。」程強對記者說。 這是一個不具有危險性的「黑洞」,不僅如此,這種裝置還能在未來用於收集太陽能。在這方面,「人造黑洞」將比世界上任何一種太陽能電池板都更高效。一些物理愛好者甚至為這種全新的裝置設計了一些新功能,比如將它裝置在航天器中的太陽帆上,或者用來吸收空氣中游散的電磁波——因為手機和無線網路的普及,這種看不見的電磁波據說侵害了我們的健康,成為一種新的污染。 不過,製造「黑洞」的研究者卻從來不想那麼多,現在崔鐵軍和程強正在繼續的,是如何把實驗室里的裝置變成樣機,「實現工程化」。面對關於「人造黑洞」的各式各樣的議論,程強認為, 「成果公布以後,被許多國際媒體轉載和評論,確實也大大出乎我們意料。從我們個人角度而言,只覺得這是一個比較有意義的工作。 實驗室里的「黑洞」 「我覺得很驚奇,崔和程這么快就做出了『人造黑洞』!」看到這個研究成果後,納瑞馬諾維說。 伊維根·納瑞馬諾維(EvgeniiNarimanov) 是美國印第安納州西拉斐特市普渡大學的一名教授。今年年初,他和合作者亞歷山大·基爾迪謝維(Alexander Kildishev) 一起,發表論文,提出了一種製造小型「黑洞」的理論和設計方案。他們的想法是通過模擬黑洞的一些性質,使在「人造黑洞」附近出現的放射性物質被吸引,然後螺旋式地進入「黑洞」中心。 「我們的確是受到他的論文的啟發,但研究本身是我們獨立完成的。」程強對記者說。之所以能這么快將之變成現實,是因為他們所在的實驗室也一直從事著這方面的研究,在理論和實驗兩方面都積累了很多年的經驗,實驗過程中也用到了很多他們自己的獨創性想法。 不過雖然名為「黑洞」,他們受納瑞馬諾維啟發而造的「黑洞」,和真正存在於宇宙中的黑洞還是有大差別的,這種差別並不僅僅體現在質量的大小上。兩種「黑洞」的原理其實並不一樣。宇宙間的黑洞之所以能吞噬一切,是因為它質量巨大,而實驗室里的「黑洞」,實際上是根據光波在被吸進宇宙黑洞時的性質,模擬出來的儀器,可以令光波接近時產生相似的扭曲,並被吸引。 也就是說,兩種「黑洞」可以讓附近的光波出現相似的「結局」,但是光波遇到的卻並不是同一回事。 不過目前東南大學實驗室里的「黑洞」,還只是適用於某些微波頻率,比如人們常用的通信頻率, 如GSM、CDMA 和藍牙等,吸引光波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因為光波的頻率更短,需要設計的「人造黑洞」尺寸也要更小些。 超強吸波裝置 這樣的「人造黑洞」,在未來可以用於發電。 「當電磁波遇到這台儀器,就會立刻被捕獲,並且立刻被引入到儀器里,一直被吸進黑洞中心。沒有電磁波可以逃離這個黑洞。」崔鐵軍向《科學美國人》雜志描述「人造黑洞」時說。在他們的儀器中,被吸入的電磁波在中心位置轉化為熱能。 根據《科學》雜志介紹,「人工黑洞」是一個直徑22 厘米的裝置。它有60 個同軸環,外層由40 個同心環組成。通過特別設計,研究組令同心環的從外到內的介電常數發生連續變化,而不同的介電常數,則能讓電磁波的方向發生相應改變。 程強把這台儀器描述成「一個超強吸波裝置」。可以這樣聯想,一台「人造黑洞」彷彿一台吸力強大的「吸塵器」,只要它所在的地方有電磁存在,那些電磁波或光波就會源源不斷地被它收入囊中,不受任何其他外界條件的限制。 用於獲取能源,這樣一個超強吸波裝置彷彿正在打開一座看不見卻內容豐厚的「寶藏」,用它來吸收太陽能,不僅可以在任何天氣里正常工作,甚至將之放入黑暗的宇宙里,它也能收集到同樣多的電磁波或光波,並將之轉化為熱能。
『叄』 人造黑洞
目前連黑洞是否存在都不能確定,怎麼可能製造出人造黑洞。
告訴你要製造一個1立方厘米也就是1毫升水體積大小的黑洞需要6*10^24kg的質量重的物體,也就是6萬億億噸重的物體。把地球上所有的海水都放進去也只有黑洞質量的的五十萬分之一,你覺得能製造出來嗎?
『肆』 忘了在哪兒看到過人造黑洞
人造黑洞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HadronCollider,簡稱LHC)被稱為世界規模最龐大的科學工程,它將利用高速粒子束相撞產生的巨大能量,重建「大爆炸」發生後的宇宙形態。然而歐洲和美國的反對人士分別向當地法院提出起訴,要求叫停或推遲這個項目,他們的理由是,LHC能產生危險的粒子或者微型黑洞,從而毀滅整個地球。
根據勒斯勒爾教授的估計,LHC在試驗中相當有可能產生微型黑洞,它將以指數倍的速度膨脹,並由內向外地吞噬地球,最壞的情況下,地球將在4年內消失。
但CERN科學家今年早些時候曾發布過一份LHC計劃的安全報告,並得到了外部專家評審團的認可。該報告指出,對撞機中產生微型黑洞的理論可能性微乎其微。比LHC高得多的能量碰撞在自然界也頻繁發生,以接近光速而來的宇宙射線粒子經常在地球表面相撞,但地球也沒有被哪個貪婪的黑洞吞噬。
這些微型黑洞不僅僅是一些小黑洞,它們實際上只有亞原子大小,也就是跟電子或質子差不多大。如果大型強子對撞機運行一百年,這些粒子產生的所有能量甚至還不能點亮一盞電燈。雖然大型強子對撞機產生的次原子粒子可達數萬億電子伏,但是大型強子對撞機產生微型黑洞的最大速率有可能是每秒一個,這么小的速率根本不能對任何人造成可以感知到的危害。
這些微型黑洞很不穩定,它們很快就會垮塌。事實上這些黑洞是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噴出放射物,所以最終會消失得無影無蹤,而不是不斷吞噬物質,變得越來越大,最後吃掉地球。
根據維爾納·海森貝格的「不確定原理」,任何事情都有些微發生的可能性,只不過發生這種情況的概率非常小,也許在宇宙的一生中都不會有這種事情發生。
『伍』 找一部關於人造黑洞的電影
虛無 The Void (2001)?
有兩位實驗室員工進入試驗區維修時域被吸進去的情節,有吞噬了整座實驗室的情節,但是沒有任何問題補充里的情節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5133513/
『陸』 誰幫忙介紹幾部關於宇宙黑洞的電影
《黑洞表面》 驚悚科幻片。。。大概內容是人類科學家研究了一艘帶人造黑洞的巨型飛船,第一次任務時離奇消失,過了好多年之後這艘飛船出現在了天王星(好像是)附近,科學家帶著一批人前往該飛船進行搜查,發現了。。。。(再說就劇透了自己看吧)
『柒』 求一部電影。恐怖科幻片,一個小團隊在太空發現一個巨大的飛船卻空無一人
黑洞表面 Event Horizon (1997)
西元2040年,政府秘密製造的「Event Horizon號」太空船,以新研發的重力驅動系統,製造出人造黑洞以進行時空重疊。但該船在啟動首次的重力跳躍後,便一去不回,直到2047年才重新現身於海王星附近。
太空總署派遣引力系統的設計者,跟隨一批救難隊前往了解。在Event Horizon上發生一連串離奇事件,最後得知Event Horizon當初意外突破宇宙的次元,到達地獄。原有的船員全部發瘋,互相殘殺……
『捌』 有部科幻電影講人造充洞的叫什麼名字
超時空接觸,朱迪·福斯特主演。
片 名: Contact
譯 名: 超時空接觸 | 接觸未來
導 演: ( 羅伯特·澤米基斯 Robert Zemeckis )
主 演: (耶娜·馬龍 Jena Malone) (大衛·摩斯 David Morse) (朱迪·福斯特 Jodie Foster) ( Geoffrey Blake) (威廉·菲德內爾 William Fichtner) ( Sami Chester)
上 映: 1997年07月11日
故事梗概:
科學家艾莉·愛羅薇從小就對外太空感興趣,並用無線電接收其他地域和空間的信號。長大後,她成了一名從事外太空生命搜索的專家。她對宇宙生命充滿探索慾望,尤其是對她產生深遠影響的父親去世後,她對科研的投入更加上了對父親的強烈懷念。她決心找到外太空生命跡象的努力,只得到少數人的理解,但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她的行為是瘋狂的。她和她的同事們為了尋找外太空生命而努力工作。終於有一天,愛羅薇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他們的工作站收到了一個以素數方式發送的奇怪信號,艾羅薇立即斷定這是智能生命向空間發送的尋求夥伴的信號。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更令人振奮,他們繼續收到了不太穩定的電視信號!奇怪的是,經過還原之後,居然是當年希特勒演講的畫面。愛羅薇不相信事情只是如此簡單,於是,繼續對其進行解碼。她發現電視信號中迭加著一行行的密碼文本,這一發現驚動了美國政府,官員們決定關注這一事件,這些文本的破譯工作成為全球的目標。但還是愛羅薇首先破譯了這些密碼,這些密碼居然是生產時空機器的圖紙和說明!時空機器製造出來後,由於原定的乘坐者在一起爆炸事件中身亡,艾羅薇作為替補者成為人類首位與外星生命接觸的使者,飛越宇宙,去與外太空的生命進行理智的接觸。
時空機器宛如一個原子的模型,艾羅薇的坐艙被慢慢放入中心,不可思議的事情出現了:愛羅薇發現自己的坐艙變得透明了,自己正在穿越一個光怪陸離的隧道,最終她來到了一個星球的沙灘上,發現歡迎她的是自己過世多年的父親!幾十個小時後,艾莉返回,地球上的人們無論如何不相信所發生的事:他們看到的是艾羅薇的坐艙徑直掉入了旁邊的海中,而一切只有幾分鍾的時間。但愛羅薇帶去的錄像錄下了幾十個小時的空信號,使人們相信了愛羅薇。
精彩視點:
本片由奧斯卡影後——茱迪·福斯特主演,童星出身的她可是位影壇奇才,迄今已獲得10項電影類大獎,包括兩項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桂冠,少年得志。影片中,茱迪演活了一位敬業、勇敢、堅強的女天文學家,尤其是時空旅行回來後在聽證會上的那場戲,她把愛羅薇面對民眾普遍誤解和官員咄咄逼人地詰問時的那種抗爭、委屈、無奈、進退兩難的神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接觸未來》是目前好萊塢所拍攝的科學含金量最高的真正意義上的科幻片之一,調查表明,美國有97%的民眾相信影片所述的內容。與之相比,那些全球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電影,如《星球大戰》系列、《未來戰士續集》及《駭客帝國》等,過於天馬行空,只能算是狂想片或者魔幻片。由於該片系當今好萊塢一群超級精英製作,劇情豐滿,表演精湛,視聽效果上乘,全球票房高達1.66億美元。
『玖』 請教一部電影的名字,國外拍攝的。
《世界末日》End Day 2005
中文名稱:世界末日
英文名稱:End Day
資源類型:TVRip
發行時間:2004年
電視台:BBC
主持人:N/A
地區:英國
語言:英語
簡介:
這個節目是從Discovery Channel上錄下來,廣告沒有剪,有繁體中文字幕。這個節目本身是BBC製作的,還是Horizon系列紀錄片,裡面設想了四種不同的世界末日,有大海嘯、隕石撞擊、疫症和人造黑洞。其中最有趣的是人造黑洞,大家不得不看一下。
http://www.verycd.com/groups/newsreel/234486.topic
youtube上有一段預告片,你說的畫面幾乎都出現過,鬧鍾,從火車車窗看火球劃過天空...... BBC在英國放這個片子時有五種末日,還有火山爆發,不知為何被刪了,現在只能看到4種的版本。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OZ-oXvwy1Q
『拾』 有人造黑洞了
沒有。黑洞目前無法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