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奧斯卡是什麼意思
奧斯卡一般指奧斯卡金像獎。
奧斯卡金像獎,正式名稱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Academy Awards,簡稱學院獎),世界著名電影獎項。
奧斯卡金像獎是美國一項表彰電影業成就的年度獎項,旨在鼓勵優秀電影的創作與發展,囊括了各種電影類型,有20多個不同的獎項,也是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媒體獎項,已成為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獎項。
(1)什麼是奧斯卡電影擴展閱讀:
名稱來歷
1、說法一
「奧斯卡」這個名稱的來歷說法不一,較為可信的是,1931年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圖書館的女管理員瑪格麗特·赫里奇在仔細端詳了金像獎之後,驚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奧斯卡!」隔壁的新聞記者聽後寫道:「藝術與科學院的工作人員深情地稱呼他們的金塑像為「奧斯卡。」
2、說法二
「著名演員貝蒂·戴維斯申述,是她最早命名奧斯卡的。她說自己首次領金像獎時,無意中叫了聲丈夫海蒙·奧斯卡·奈爾遜的名字「奧斯卡」,被現場采訪的記者聽到,於是一下子傳開來了。
名稱修改
2019年4月24日,奧斯卡主辦方學院表示對奧斯卡規則作出修改,把「外語片(Foreign Language Film)」類目改名為「國際電影長片(International Feature Film)」,最佳外語片獎隨之將更名為最佳國際電影獎。
學院方稱:「foreign(外國的)」這個說法在如今全球電影業中已經過時了,「我們相信國際電影長片的說法更能代表這個類目,宣傳積極和包容的電影觀念、全球性的電影藝術」。
㈡ 有什麼奧斯卡電影
奧斯卡金像獎(英語:The Oscars,簡稱:奧斯卡獎)全名: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是美國一項表彰電影業成就的年度獎項,旨在鼓勵優秀電影的創作與發展。如今的學院獎有20多個不同的獎項,囊括了各種電影類型。作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獎項,其每年的頒獎典禮都會在超過100個國家進行電視直播。學院獎也是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媒體獎項,其在美國電影界的地位與針對音樂的格萊美獎、針對電視的艾美獎、針對戲劇的托尼獎相當,而這些獎也都是以學院獎為榜樣而建立的。
㈢ 什麼叫奧斯卡
奧斯卡金像獎(Oscars),又名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Academy Awards,中文簡稱學院獎),是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主辦的電影類獎項,創辦於1929年。該獎項是美國歷史最為悠久、最具權威性和專業性的電影類獎項,也是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類獎項。奧斯卡金像獎是美國電影界的最高獎項,與艾美獎(電視類獎項)、格萊美獎(音樂類獎項)、托尼獎(戲劇類獎項)並稱為美國演藝界四大獎(EGOT)。
奧斯卡金像獎共設置22個常設獎項和3個非常設獎項,此外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還設置獨立於奧斯卡金像獎的3個榮譽獎項,合稱為奧斯卡理事會獎。
奧斯卡金像獎每年舉辦一屆,一般於每年2月至4月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杜比劇院舉行頒獎典禮,全球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電視或網路直播。
2020年3月20日,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發布聲明稱,奧斯卡正在從各角度評估如今難以預料的形勢以及可能要作出的改變,未來會公布評估結果。
㈣ 什麼是奧斯卡
奧斯卡獎是學院獎的同義詞。那麼," 奧斯卡" 這個名稱是怎麼來的呢?這有著各種不同的說法:
據載,學院獎有奧斯卡獎的別名是在一九三一年。當時,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圖書館的女管理員瑪麗特.赫里奇(後來當上圖書館長)在仔細端詳了金像獎座之後,驚呼道:" 啊- - 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奧斯卡!" 隔壁的辦公室里正好坐著一位新聞記者,他事後寫道:" 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工作人員深情地稱呼他們的金塑像為奧斯卡" 。這樣,這一別名就不脛而走了。(赫里奇的叔叔奧斯卡.皮爾斯在得克薩斯州務農)
還有,著名演員蓓蒂.台維絲申述,是她最早命名奧斯卡的。她說自己首次領金像獎時,無意中叫了聲丈夫海蒙.奧斯卡.奈爾遜的名字" 奧斯卡" ,被現場采訪的記者聽到,於是一下子傳開來了。
此外,另有一種說法是:好萊塢專欄作家史柯爾斯基在第六屆頒獎儀式結束的當晚用打字機寫一篇報導時,竟忘了小金像(Statuette)的拼法,他突然想起自己過去看過的某歌舞劇里的一場戲。那是一群喜劇演員走到樂池跟前,打趣地對指揮說:" 奧斯卡,要香煙么?" 指揮伸出手欲取,哪知這些喜劇演員不給香煙而躲開了。這引起了鬨堂大笑。史柯爾斯基認為金像獎座象徵著慾望,應該具有喜劇性色彩。於是他在報導中寫道 :" 凱瑟琳.赫本以《驚才絕艷 》里艾娃一角贏得了奧斯卡。"
據各方面的分析來看,上述第一種說法較為可信。因為蓓蒂.台維絲首次獲最佳女主角獎是在一九三五年,而那時奧斯卡這一別名早已家喻戶曉了。到於史柯爾斯基認為金像座應具有喜劇性色彩,這樣的看法未必為廣大電影界人士所接受。
現在,奧斯卡獎是越叫越響了,而學院獎本名反倒不大有人叫。
㈤ 什麼是奧斯卡獎
Academy Award
「奧斯卡金像獎」的正式名稱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1927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舉行。半個多世紀來一直享有盛譽。它不令反映美國電影藝術的發展進程和就而且對世界許多國家的電影藝術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1927年5月,美國電影界知名人士在好萊塢發起組織一個「非贏利組織」,定名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縮寫為A.M.P.A.S.)它的宗旨是促進電影藝術和技術的進步。學院決定對優秀電影工作者的突出成就給予表彰,創立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Academy Award),1931年後「學院獎」逐漸被其通俗叫法「奧斯卡金像獎」所代替,現在其正式名稱已鮮為人知。
[編輯本段]名稱來歷
「奧斯卡」這個名稱的來歷說法不一,較為可信的是,1931年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圖書館的女管理員瑪格麗特·赫里奇在仔細端詳了金像獎之後,驚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奧斯卡!」隔壁的新聞記者聽後寫道:「藝術與科學院的工作人員深情地稱呼他們的金塑像為「奧斯卡。」從此,這一別名不脛而走。
還有,著名演員蓓蒂·台維絲申述,是她最早命名奧斯卡的。她說自己首次領金像獎時,無意中叫了聲丈夫海蒙·奧斯卡·奈爾遜的名字「奧斯卡」 ,被現場采訪的記者聽到,於是一下子傳開來了。
此外,另有一種說法是:好萊塢專欄作家史柯爾斯基在第六屆頒獎儀式結束的當晚用打字機寫一篇報導時,竟忘了小金像(Statuette)的拼法,他突然想起自己過去看過的某歌舞劇里的一場戲。那是一群喜劇演員走到樂池跟前,打趣地對指揮說:「奧斯卡,要香煙么?」指揮伸出手欲取,哪知這些喜劇演員不給香煙而躲開了。這引起了鬨堂大笑。史柯爾斯基認為金像獎座象徵著慾望,應該具有喜劇性色彩。於是他在報導中寫道 :「 凱瑟琳·赫本以《驚才絕艷》里艾娃一角贏得了奧斯卡。」
據各方面的分析來看,上述第一種說法較為可信。因為蓓蒂·台維絲首次獲最佳女主角獎是在一九三五年,而那時奧斯卡這一別名早已家喻戶曉了。到於史柯爾斯基認為金像座應具有喜劇性色彩,這樣的看法未必為廣大電影界人士所接受。
[編輯本段]金像獎座
奧斯卡獎杯的主體為一座13.5英寸重3.9千克的鍍金男像,由美國著名的雕塑家喬治·斯坦利設計。按照奧斯卡獎有關的評選規則,一項獎的獲得者只能領取一個金像獎座,如果一項獎有兩個人共獲,則應分別授予他們每人一個金像獎座。
金像獎的樣子是裸體男子,雙手交叉於胸前,握著一把長劍,站在一個五環片盤上,每一個環代表影藝學院的一項重要工作部門:製片、導演、編劇、演員、技術人員。最初的獎座由梅耶撥出五百美金交給喬治·史丹利製作,獎座高十三寸半,重六又四分之三磅,內里是合金,外表銀上一層金色薄片,看起來閃閃發光,所以稱為金像獎。金像獎圖樣的設計是出自賽贅克·吉朋斯,當時在米高梅公司擔任美術師,上司梅耶指定由他擔任這項工作,而吉朋斯是影史上最傑出的美術設計之一,他不僅設計了金像獎,日後更得到了金像獎,從第二屆開始到第廿九屆為止,28年間級共獲得了三十九次提名,其個人獨得了十一次金像獎,由米高梅公司出品的優秀影片,吉朋斯幾乎都參加美術設計工作。
結構:早期為錫銅合金(錫佔92.5%,銅佔7.5%),外敷金箔;現在為錫、銨合金,磨光後敷10K金箔,然後精磨,外面再敷24K金箔,最外層塗發光漆。
價格:早期每個獎座價值30美元,現在價值350美元。
一九四一年九月二日,頒布了奧斯卡獎的所有權法,規定金像獎座不得買賣或抵押,如有發生,學院本部將向出售者索回相當於獎座價格的賠金。還有,如果一項獎有數人獲得,那麼一個以外的獎座均按原價收錢。
自一九四三年開始,由於錫、銅等金屬系重要的戰略物資,奧斯卡獎的塑像在連續四年內均由石膏製成,外而塗金。到戰後,這些石膏塑像都用金屬塑像換回。
凡獲獎者,均可得到一條金像項鏈,送給自己的親人。這項鏈上面鐫刻著該親人的名字,項鏈懸著一枚有3.5公分長的奧斯卡金像。
㈥ 奧斯卡是什麼
奧斯卡獎的由來
1927年1月4日,已成為好萊塢巨頭的米高梅電影製片公司總經理路易斯·梅耶頭腦中萌發了一個想法,那就是成立一個團體,把好萊塢的精英們組織起來。這天,他在一個小型聚會上提出了這個想法,得到了另外幾個好萊塢實權人物的贊同。一個星期後,美國電影界36位權威人士聚到了一起,一致同意梅耶等人的提議,於是,一個叫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機構誕生了。
開始,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只是一個架子,並沒有多大凝聚力和權威性,甚至一度面臨癱瘓。又是梅耶,他提出建議——用授獎的方式表彰電影成就。這一提議獲得贊同,1929年5月16日,第一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即奧斯卡獎)頒獎典禮在好萊塢的羅斯福飯店隆重舉行。從即時起,奧斯卡頒獎典禮就成了全世界電影人的節日。
院獎(Academy Awards),別稱奧斯卡(Oscars),每年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旨在鼓勵優秀電影的創作與發展,是美國影視界最重要的獎項,也是美國國內最受世界矚目的獎項。1927年5月4日,在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成立的宴會上,由與會者提議發起。並於1929年5月16日在好萊塢羅斯福飯店舉行了第一次授獎典禮。學院是一個職業榮譽會員組織,2003年時有5816名投票會員,其中演員會員有1131名。最近的一次是2005年2月的第77屆典禮。
奧斯卡獎在一開始是沒有這個名字的,當人們在苦思為這個獎項命名時,一個在組委會工作的人看到了一副相片,突然說到:「怎麼這么像我的叔叔奧斯卡」在門開守候的記者只聽到奧斯卡這名字,後來就以為這個獎叫奧斯卡,然後大肆報道。後來組委會只好用這個名字來為這個獎項命名
㈦ 什麼叫奧斯卡獎
亦稱「金像獎」、「學院獎」。1928年起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獎品為一尊雙手緊握長劍,站在電影膠片盤上的男性人體青銅塑像。設最佳影片、導演、男女主角等二十餘個獎項。是世界上最有影響的電影獎。
名稱來歷
說法一
「奧斯卡」這個名稱的來歷說法不一,較為可信的是,1931年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圖書館的女管理員瑪格麗特·赫里奇在仔細端詳了金像獎之後,驚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奧斯卡!」隔壁的新聞記者聽後寫道:「藝術與科學院的工作人員深情地稱呼他們的金塑像為「奧斯卡。」從此,這一別名不脛而走。
說法二
「著名演員貝蒂·戴維斯申述,是她最早命名奧斯卡的。她說自己首次領金像獎時,無意中叫了聲丈夫海蒙·奧斯卡·奈爾遜的名字「奧斯卡」,被現場采訪的記者聽到,於是一下子傳開來了。
說法三
好萊塢專欄作家史柯爾斯基在第六屆頒獎儀式結束的當晚用打字機寫一篇報導時,竟忘了小金像(Statuette)的拼法,他突然想起自己過去看過的某歌舞劇里的一場戲。那是一群喜劇演員走到樂池跟前,打趣地對指揮說:「奧斯卡,要香煙么?」指揮伸出手欲取,哪知這些喜劇演員不給香煙而躲開了。這引起了鬨堂大笑。史柯爾斯基認為金像獎座象徵著慾望,應該具有喜劇性色彩。於是他在報導中寫道:「凱瑟琳·赫本以《驚才絕艷》里艾娃一角贏得了奧斯卡。」
據各方面的分析來看,上述第一種說法較為可信。因為蓓蒂·台維絲首次獲最佳女主角獎是在一九三五年,而那時奧斯卡這一別名早已家喻戶曉了。至於史柯爾斯基認為金像獎座應具有喜劇性色彩,這樣的看法未必為廣大電影界人士所接受。
㈧ 什麼叫奧斯卡
1奧斯卡的來歷
「奧斯卡金像獎」的正式名稱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1927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舉行。半個多世紀來一直享有盛譽。它不令反映美國電影藝術的發展進程和就而且對世界許多國家 的電影藝術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1927年5月, 美國電影界知名人士在 好萊塢發起組織一個「非贏利組織」,定名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cademy of mo 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縮寫為A.M.P.A.S.)它的宗旨是促進電影藝術和技術的進步。學院決定對優秀電影工作者的顯著成就給予表彰立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Academy Award),1931年後「學院獎」逐漸被其通俗叫法「奧斯 卡金像獎」所代替,現在其正式名稱已鮮為人知。
「奧斯卡」這個名稱的來歷說法不一,較為可信的是,1931年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圖書館的女管理員瑪格麗特-赫里奇在仔細端詳了金像獎之後,驚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奧斯卡!」隔壁的新聞記者聽後寫道:「藝術與科學院的工作人員深情地稱呼他們的金塑像為「奧斯卡。」從此,這一別名不脛而走。
2 奧斯卡獎杯的樣子
奧斯卡獎杯的主體為一座13.5英寸重3.9千克的鍍金男像,由美國著名的雕塑家喬治·斯坦利設計。按照奧斯卡獎有關的評選規則,一項獎的獲得者只能領取一個金像獎座,如果一項獎有兩個人共獲,則應分別授予他們每人一個金像獎座。
金像獎的樣子是裸體男子,雙手交*於胸前,握著一把長劍,站在一個五環片盤上,每一個環代表影藝學院的一項重要工作部門:製片、導演、編劇、演員、技術人員。最初的獎座由梅耶撥出五百美金交給喬治.史丹利製作,獎座高十三寸半,重六又四分之三磅,內里是合金,外表銀上一層金色薄片,看起來閃閃發光,所以稱為金像獎。金像獎圖樣的設計是出自賽贅克.吉朋斯,當時在米高梅公司擔任美術師,上司梅耶指定由他擔任這項工作,而吉朋斯是影史上最傑出的美術設計之一,他不僅設計了金像獎,日後更得到了金像獎,從第二屆開始到第廿九屆為止,28年間級共獲得了三十九次提名,其個人獨得了十一次金像獎,由米高梅公司出品的優秀影片,吉朋斯幾乎都參加美術設計工作。
3奧斯卡金像獎的評選
奧斯卡金像獎從一九二九年開始,每年評選、頒發一次,從未間斷過。凡上一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上演的影片均可參加評選。金像獎的評選經過兩輪投票,第一輪是提名投票,先由學院下屬各部門負責提名(採用記名方式),獲得提名的影片,將在學院本部輪流放映,觀後學院的所有會員再進行第二輪投票(採用不記名方式),最後以得票的多少決定影片的獲獎。
獲獎名單是高度保密的。學院會員投票後,選票全交美國的普萊斯一沃特豪斯會計事務所加以統計。選票放在保險箱內,荷槍實彈的警衛人員日夜守護。統計後的用紙則全部燒毀,絕對保密
各項獲獎名單,分別裝入密封的各個信袋,直到頒獎當日當刻,由司儀當眾拆封宣布。
4 奧斯卡金像獎簡介
最佳影片獎(BEST FILM AWARD)
最佳表演獎(BEST PERFOMANCE AWARD)
最佳導演獎(BEST DIRECTOR AWARD)
最佳劇本獎(BEST SCREENPLAY AWARD)
最佳攝影獎(BEST CINEAMATOGAPHY AWARD)
最佳音響獎(BEST SOUND AWARD)
最佳音樂獎(BEST SCORE AWARD)
最佳美工獎(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AWARD)
最佳視覺效果獎(BEST VISUAL EFFECTS AWARD)
最佳服裝設計獎(BEST COSTUME DESIGN AWARD)
最佳剪輯獎(BEST EDITING AWARD)
最佳化妝獎(BEST MAKE-UP AWARD ,該獎項從第54屆開始設置。
最佳外語片獎(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AWARD)
最佳短片獎(BEST SHORT SUBJECTS AWARD)
最佳記錄片獎(BEST DOCUMENTARY AWARD)
榮譽獎(HONORARY AWARD)
歐文*撒爾伯格紀念獎(IRVING G*THALBERG MEMORIAL AWARD)
瓊*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JEAN HERSHOLT HUMANITARIAN AWARD
特別成就獎(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
科技成果獎(SCIENTIFIC OR TECHNICAL AWARD)
5 奧斯卡獎項的設置
屆奧斯卡頒獎的項目跟現在不同,只有七項:①最佳影片②最佳男演員③最佳女演員④最佳導演⑤最佳編劇⑥最佳攝影⑦最佳美術設計。以及另外兩項特別獎:藝術品質獎及技術效果獎,但這兩項只頒了一次,第二屆就取消了。首屆的金像獎得主在一九二九年二月十八日產生,於五月十六日在好萊塢羅斯福大飯店頒獎,出席人數約二百五十位。
奧斯卡獎可分成就獎和特別獎及科學技術獎三大類。成就獎主要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劇本、最佳導演、最佳表演(男女主、配角)、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音樂、最佳剪輯、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化妝、最佳短片、最佳紀錄片、最佳外國語影片等。特別獎則有榮譽獎、歐文·撒爾伯格紀念獎、瓊·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科技成果獎和特別成就獎。在上述眾多獎之中,最具影響的為最佳影片獎,而最佳男女角獎屬表演主獎,獲獎人有「影帝」與「影後」之稱,是男女演員們凱覦的殊榮。
前十九屆奧斯卡獎只評美國影片,從第二十屆起,才在特別獎中設最佳外語片獎。其參選影片必須是上一年十一月一日至下一年十月三十一日在某國商業性影院公映的大型故事片。每個國家只選送一部影片,這部影片由該國的電影組織或審查委員會推薦,且須加蓋英文字幕,送交學院外國片委員會審查。然後進行秘密投票選出五部提名影片。觀摩完五部影片後,再由四千名美國影界權威人士組成的評審委員會,選出一部最佳外國語片。該項獎只授予作品,而不授予個人。從一九四七年起至一九九三年,義大利獲獎十次,法國獲獎七次,瑞典獲獎四次,日本,前蘇聯和聯邦德國各獲獎三次。
㈨ 奧斯卡是什麼
奧斯卡金像獎,電影的一種評判和獎勵(一種獎項設置)
奧斯卡金像獎杯第82屆奧斯卡提名名單於北京時間2月2日晚21點30分(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點30分)在比弗利山揭曉,而本屆奧斯卡獎的海報也在官網曝光。第82屆奧斯卡頒獎禮定於3月7日在洛杉磯的柯達劇院舉行。 由美國喜劇演員史蒂夫·馬丁將聯合《喜劇狂人》男星亞歷克·鮑德溫共同主持。這也是自1987年以後,奧斯卡首次啟用兩位主持人。
㈩ 什麼叫奧斯卡電影
奧斯卡金像獎」的正式名稱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1927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舉行。半個多世紀來一直享有盛譽。它不令反映美國電影藝術的發展進程和就而且對世界許多國家的電影藝術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1927年5月,美國電影界知名人士在好萊塢發起組織一個「非贏利組織」,定名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cademy of mo 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縮寫為A.M.P.A.S.)它的宗旨是促進電影藝術和技術的進步。學院決定對優秀電影工作者的顯著成就給予表彰立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Academy Award),1931年後「學院獎」逐漸被其通俗叫法「奧斯卡金像獎」所代替,現在其正式名稱已鮮為人知。 奧斯卡」這個名稱的來歷說法不一,較為可信的是,1931年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圖書館的女管理員瑪格麗特·赫里奇在仔細端詳了金像獎之後,驚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奧斯卡!」隔壁的新聞記者聽後寫道:「藝術與科學院的工作人員深情地稱呼他們的金塑像為「奧斯卡。」從此,這一別名不脛而走。 還有,著名演員蓓蒂·台維絲申述,是她最早命名奧斯卡的。她說自己首次領金像獎時,無意中叫了聲丈夫海蒙·奧斯卡·奈爾遜的名字「奧斯卡」 ,被現場采訪的記者聽到,於是一下子傳開來了。 此外,另有一種說法是:好萊塢專欄作家史柯爾斯基在第六屆頒獎儀式結束的當晚用打字機寫一篇報導時,竟忘了小金像(Statuette)的拼法,他突然想起自己過去看過的某歌舞劇里的一場戲。那是一群喜劇演員走到樂池跟前,打趣地對指揮說:「奧斯卡,要香煙么?」指揮伸出手欲取,哪知這些喜劇演員不給香煙而躲開了。這引起了鬨堂大笑。史柯爾斯基認為金像獎座象徵著慾望,應該具有喜劇性色彩。於是他在報導中寫道 :「 凱瑟琳·赫本以《驚才絕艷》里艾娃一角贏得了奧斯卡。」 據各方面的分析來看,上述第一種說法較為可信。因為蓓蒂·台維絲首次獲最佳女主角獎是在一九三五年,而那時奧斯卡這一別名早已家喻戶曉了。到於史柯爾斯基認為金像座應具有喜劇性色彩,這樣的看法未必為廣大電影界人士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