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的誕生過程是什麼樣的
第一部真正的電影攝影機和放映機是在新澤西州愛迪生的實驗室里製作出來的。
人類的視覺具有暫留性。比如夜間揮動點著的煙頭,就會看到一個完整的圓圈。電影的原理也在這里。
19世紀30年代,在歐洲有一種娛樂游戲,經常放置在客廳里的一種裝置,叫做「魔盤」。轉動其中一個圓盤,透過另一個固定圓盤的縫隙往裡看,就會覺得排在活動圓盤邊緣上的小畫似乎活動起來。
經過改進,人們又利用反光鏡和「幻燈」——一種特製燈箱,把繪制的圖像投射到銀幕上。
最先把這種攝影新技術同轉動的魔盤聯系在一起的人是費城工程師科曼·賽勒斯。在1860年的時候,他曾經做過一個娛樂項目,即把六張照片貼在轉輪的輪葉上,這六張照片是一個動作的前後相連的分段。
賽勒斯把兩個兒子釘鐵釘時的活動連續拍了六張照片,貼在輪葉上後,開始旋轉輪子,結果人們看了,就跟看見一個連續釘鐵釘的動作一樣,活靈活現。
10年過去了,費城人亨利利用動作的分節靜態照片,把一對翩翩起舞的男女形象投射到銀幕上。在同一時期,埃維德·梅布里奇利用24架拉線快門照像機拍攝活動中的動物和人的靜態照片。
1882年,法國艾蒂安·馬雷用一枝帶有槍托、扳機和速射快門的單筒「攝影槍」在一卷轉動的像紙上拍下鳥兒飛翔的靜態照片。英國的威廉·弗里斯格林試驗了記錄動作的攝影機和銀幕上再現動作的放映機。
愛迪生發明了電燈泡和留聲機。他想增加銷路,於是決定聯系起圖像與聲音,這樣肯定會使他研製的聲像設備銷路大增。
在影像與聲音的配合研究上,愛迪生投資了24000美元。1889年,他的助手威廉·肯尼迪·狄克遜終於設計成功一種鏈輪系統,可利用一條50英尺長、由伊斯曼發明的賽璐珞膠卷進行拍攝。
1891年,愛迪生申請了發明專利——窺扎式「動畫鏡」,這就是各種各樣攝影機的前身。這種動畫鏡的膠片寬度成為直到現在仍通行的國際標准寬度35毫米。可是聲音與圖像難以同步配合,因此愛迪生中斷了這項發明,並且也沒有申請國際專利。而申請國際專利只需150美元手續費。
正是這150美元的「手續費」,結果使愛迪生失去了數萬倍的巨額錢財。因為他斷言這項發明無用,放棄了申請專利,結果歐洲人免費競相模仿,開始發展並生產、製作。
動畫館就是這樣誕生的。過往行人只需花上幾個零錢,就可以透過一個小孔,觀看15秒鍾的生動動作節目。這樣的游戲傳到我國,人稱「西洋景」,直到20世紀80年代還可在街頭見到。
人們特別對一個節目注意:愛迪生研究所的工人弗雷德·奧特張開大嘴打噴嚏。繼而,攝影師們創作各種節目,比如雜技過程等等,也吸引了很多觀眾。
Ⅱ 第一次看電影是什麼樣的感覺
我第一次看電影是看的宮崎駿的《龍貓》,是一種美好的體驗,這部電影對我來說是童年的美好回憶。
終於等到在大陸公開上映的《龍貓》,為了一睹她的芳容,我走進了電影院。沒想到周末大中午的電影院里,卻空空如也,只有我一個觀眾,瞬間幾多歡樂幾多愁。快樂的是終於做了一回有錢人,體驗了一回包場看電影的感覺。
我一個人坐在諾大的電影院里,看著宮崎駿眼中的童年,回想著我自己的童年,眼淚不知不覺就流了下來。感謝宮崎駿,感謝《龍貓》,讓我彷彿又回到了那個無憂無慮,卻又有很多遺憾的童年。讓我沐浴在童年的時光里,再一次肆無忌憚的享受著童年的溫暖。
Ⅲ 你看過最尷尬的一部電影,是什麼樣子的
我覺得最尷尬的一部電影就是《赤狐書生》了,沖著捉妖記班底來看的,只能說無論從劇情、特效還是演技上都只能是失望。看前三分鍾就已經預知到的結局也配叫反轉?前半段勉強有會心一笑的笑料,到後期感情線強行加入簡直是把尷尬值拉滿。兩位男主演技十分堪憂,尤其是灣人的台詞不說情緒起伏,就說語調標准都是極為難得的。
我覺得王子進真是人間值得,王子進和十三直接願意付出生命的友誼,子進對英蓮也是願意付出生命的愛情,世間真摯的感情太多種類了,愛情親情友情同情甚至是萍水相逢的情意,世間值得,願用真心換真心。
Ⅳ 電影是什麼樣發明的
1924年,英國人貝爾德發明了最原始的電視機,用電傳輸了圖像。
美國RCA193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電視機,到1953年設定全美彩電標准以及1954年推出RCA彩色電視機。
由於射頻信號在空中傳輸的過程中要混入一些干擾信號並隨著傳輸距離的增大而衰減,電視機從有線或天線(RF-IN)接收到微弱的射頻電視信號後,首先要通過調諧器對它進行解調,經過放大、混頻和檢波,濾掉高頻載波分量,得到PAL、NTSC或SECAM制式的復合全電視信號。
從全電視信號中分離伴音信號和視頻信號。音頻信號經音頻電路處理後送揚聲器輸出。
視頻信號經視頻放大,並把亮度、色度信號分離開,得到YC分量信號。最後,把YC分量信號轉換成YUV、進而轉換成RGB分量信號並送顯象管顯示。
在全電視信號中,由於色度信號佔用了2.6MHz的帶寬,電視機的電子電路在亮度、色度信號分離處理時有的直接截取亮度低端約3MHz的信號。在這種情況下,雖然電視機的熒光屏可以達到水平約500線的分解率,實際從天線輸入的電視信號其水平分解率只有約260線。另外,不同頻道的信號強弱不同,最終反映到熒光屏上的圖像分解率也不同。
發明者:約翰·貝爾德
1929年的一天,當英國人第一次看到電視圖像時,無不興高采烈,奔走相告。在他們中間的電
視發明者貝爾德(1888—1946),激動地流下了熱淚。
貝爾德出生在英國,從小體弱多病,好多次差一點被病魔奪去生命。然而,身體的脆弱磨煉了他克
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大學畢業後,他在電氣公司工作。他對工作一絲不苟,很短時間就修好了幾
台幾乎淘汰的機器,深受公司器重。
無情的病魔纏住了他,只好辭職養病。1923年的一天,一個朋友告訴他:「既然馬可尼能夠遠距離
發射和接收無線電波,那麼發射圖像也應該是可能的。」這使他受到很大啟發。貝爾德決心要完成
「用電傳送圖像」的任務。他將自己僅有的一點財產賣掉,收集了大量資料,並把所有時間都投入
到研製電視機上,最後,完成了電視機的設計工作。
要把設計圖紙變成實物樣機,不是容易的事。一間小小的屋子,既是卧室又是工作室。雖然疾病折
磨著他,但他仍頑強地工作著,常常是日以繼夜,連夜戰斗,餓了吃麵包,困了和衣睡一會兒,沒
有錢買實驗器材就以舊茶葉箱、舊帽子盒蓋、編織針等代替。
經過長時間的艱苦奮斗和無數次失敗之後,貝爾德終於用電信號將人的形像搬上了屏幕。1929年,
英國廣播公司允許貝爾德公司開展公共電視廣播業務。30年代以後,貝爾德又轉向了彩色電視的研
究,並有所成就。
電視機的誕生
上世紀初期,無線電技術廣泛運用於通訊和廣播以後。人們希望有一種能夠傳播「現場實況」的電視機。世界上許多科學家都在著手研究。
1906年,18歲的英國青年貝爾德雄心勃勃,開始研究電視機。貝爾德家境貧寒,沒錢購置研究器材,只得就地取材,把一隻盥洗盆與從舊貨攤覓來的茶葉箱相連,作為實驗的基礎設備。箱子上安放著一台舊馬達,用它來轉動「掃描圓盤」。這掃描圓盤是用馬糞紙做成的,四周戳著一個個小孔,可以把場景分成許多明暗程度不同的小光點發射出去。這樣,一台最原始的、只值幾英鎊的電視機便問世了。
經過18年夜以繼日的努力,他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1924年春天,他把一朵「十字花」發射到3米遠的屏幕上,雖然圖像忽隱忽現、十分不穩定,但是,它卻是世界上第一套電視發射機和接收器。
接著,他想到應該把圖像發射得遠一點、清晰一點。他把幾百節干電池串聯起來,使電壓達到了兩千伏,這樣,馬達就會轉動得更快,使「掃描」圖像的速度加快,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可是,他在操作時太大意了,不當心左手觸到了一根裸露的電線上。他只覺得渾身一麻,就被彈了出去,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幸虧被人及時發現,對他進行了搶救,貝爾德才大難不死。
第二天,倫敦《每日快報》用「發明家觸電倒地」的大標題報道了他觸電的新聞,也介紹了他不懈努力研究的情況。
在這之後,貝爾德的實驗毫無進展,甚至連吃飯都成了問題,更無錢付房租,他只得把設備上的一些零件賣掉,換錢糊口。
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斷探索並在親友的資助下,1925年10月2日,貝爾德的實驗有了突破,他將一個人的圖像發射到了屏幕上,而且十分逼真,眼睛、嘴巴甚至眉毛和頭發都清晰可見。一架有實用意義的電視機宣告誕生了。
1941年,貝爾德又研究成功了彩色電視機,可是,當英國廣播公司1946年6月第一次播送彩色電視節目時,他沒能看到,不久,他便與世長辭了。
貝爾德(1888-1946),電視機的發明者。他的發明成功後,申請在英國開創電視廣播事業,英國廣播公司不願意,後經議會決定才獲准。1936年秋天,英國廣播公司開始在倫敦播放電視節目。
他發明的第一架電視機,現被陳列在英國南肯辛頓科學博物館中。
Ⅳ 什麼樣的電影算是成功的電影
什麼樣的電影算是成功的電影?我認為一部成功的電影它具備普世性、批判性、反應社會和反應人性的程度,以及題材的思想是否深刻,是衡量是不是佳片的一個綜合標准。一部成功的電影它是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一部成功的電影它不只是需要畫面精美、情節流暢,它更需要是內涵,它能夠讓人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人生感受,能讓人感動。
Ⅵ 之前看過一部電影,一開始是像壁畫一樣,然後有火把照著的,有誰知道是什麼片子
《壁畫》開始和這很像,是個仙女圖。
Ⅶ 你看過最驚艷的電影開場是什麼樣的
偉大的開場戲體現了電影最純粹、最直觀的水準,將整部影片的概念轉化為簡潔、詩意的影像。是什麼讓這一切變得卓爾不群?大膽的設計風格、令人印象深刻的攝影,又或特立獨行的震撼對白……它們將震撼傳達至我們的大腦與靈魂,把我們帶入「電影開場的聖殿」之中。來看看由網友評選出的心目中20個經典電影開場吧~
10《獅子王》
導演:昆汀·塔倫蒂諾
「我很抱歉不是世界上最大的麥當娜粉絲。」一幫劫匪在餐廳里坐著,然後一個大下巴的人開始聊天,談及一首著名流行歌曲。當然可能隨後發生的經典慢動作鏡頭更好玩。昆汀的才氣在這個場景里一覽無余,眾人絮絮叨叨的言語不僅不讓人厭煩,還感覺頗有趣味
6《好傢伙》
導演:馬丁·斯科塞斯
《好傢伙》以令人沉醉的音樂和靜止鏡頭開場,雷利奧塔所扮演的黑幫老大的殘忍手段被簡單而又有(cu)效(bao)地被展現在銀幕上。這種開場也許現在司空見慣(參見《美國毒梟》),但是雷利奧塔和喬佩西迅速樹立他們的反英雄的形象讓這一版本很特殊
5《社交網路》
導演:大衛·芬奇
雖說大衛芬奇擔起了電影的棟梁,但是《社交網路》更像是編劇阿倫索金的電影,因為這裡面的台詞都是他的風格。魯尼瑪拉和傑西艾森伯格的表演都值得贊賞,如果沒有他倆這兩分鍾的表演,整部電影都建立不起來風格。
4《人類之子》
導演:阿方索
科幻電影需要很快構建一個世界,一個對於我們來說很陌生的世界。《人類之子》在前90秒就提供了夠一部電影的內含。雖說沒有孩子,但是克萊夫歐文有酒與咖啡可以喝;2027年倫敦到處在爆炸,但他很清閑。阿方索的一鏡到底是《人類之子》的招牌元素,這些元素以美麗的方式呈現在觀眾眼前。
3《現代啟示錄》
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
伴隨著直升飛機、黃煙和吉米莫里森陰森的聲音,然後《現代啟示錄》開始。這是美國天真的結束,這是高尚戰爭的結束,科波拉的戰火與硝煙,消除了所有讓這一切清晰的可能。我們看到維拉德隊長的眼睛和他的香煙,樹木在不停燃燒,直升飛機在死亡的幻覺里穿過銀幕,維拉德的床上有把左輪手槍。很難判斷片中這些孩子玩了啥電子游戲讓他們這么瘋狂(GTA么?)
2《七武士》
導演:黑澤明
對於一部接近四個小時的(終極版)電影來說,《七武士》簡直是敘事經濟的模板。影片的開場並非特別酷炫,強盜騎到山坡頂俯瞰一個小村莊,最終決定幾個月後把這個村莊搶光。一個村裡人竊聽到了這些對話,然後聚集一群村民到小鎮中心,詢問上天為什麼拋棄我們。黑澤明通過這一2分鍾場景鋪墊了下面發生的206分鍾。我們能看到絕望,但是我們也記得同情。
1《飛屋環游記》
導演:彼特·道格特
你可以將《飛屋環游記》的開場看成是個「石蕊測試」。如果你拉上你好朋友、好基友去看, 然後他們不想哭,那麼他們有些無情。這一場景很關鍵,因為它將卡爾設定為富有同情心、但心裡也有傷痕的主角。我第一次看感覺很驚艷,為何能夠在動畫里看到這么專業地捕捉到愛情的美麗和悲傷?但也許這就是《飛屋環游記》和它的開場的魅力。
Ⅷ 未來的電影什麼樣子
1. 立體電影。幾年前曾經風靡過一段時間的立體電影將隨著科技的進步全面的市場化。觀眾將全面的置身於通過特殊眼鏡製造的「真實場景」中。觀眾可以選擇觀看角度。
2. 同步的氣味。目前已經有電影院開始採用電影嗅覺技術。只是這項科技並沒有成熟。只能通過影院的特殊裝置釋放一些簡單的氣味。在將來,隨著這項技術的完善,將會與立體電影配合,將觀眾引進更為真實的電影世界。氣味可能不會是傳統的真實氣味,可能是模擬的,虛構的,通過特殊科技傳輸給人的神經而造成。並且能達到和字模一樣的同步效果。
3. 物理感知。通過椅子或其他設備來實現的科技。電影中的小幅度的物理現象將通過椅子或其他設備傳達給觀眾。比如風吹過皮膚,太空失重,車輛行駛等等。
總的來推測,電影在高清的風潮過後,將會像更真實,更完美進軍。在高科技的基礎上將觀眾引如更真實更清晰的空間。不再只是視覺的享受。而是所有感官。
當然。未來是不可知的。
Ⅸ 你認為最有意義的電影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必須是《當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了,這部電影是根據現實的生活事件而改編的。一部很經典的勵志電影。喜歡看電影的人應該都看過。電影中主要是講賈文紅不斷的。為了自己的目標去奔跑,去奮斗。當面臨困難與挫折的時候。選擇了勇敢的去挑戰。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在面對。困難與挫折的時候。都選擇了放棄。如果勇敢地去面對困難與挫折,還有一定的希望。如果直接選擇放棄,就一丁點的希望也沒有。希望大家沒有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去看一下。去感受下電影中的。平凡的故事帶給我們不平凡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