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航母的戰爭電影有哪些
有《珍珠港》、《虎,虎,虎》、《中途島海戰》、《男人們的大和》、《壯志凌雲》和《絕密飛行》等等。
B. 現代尼米茲航母遇上二戰日本航母(電影)
英文名: The Final Countdown
中文名: 碧血長天/核子航母歷險記/核子母艦遇險記
劇情介紹
美國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在進行維修時,突然穿過時光隧道,回到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艦上官兵目睹日本飛機正要對珍珠港發動攻擊啟發戰端,他們怎麼面對這場戰爭呢?唐.泰勒導演本片的最大特色是在尼米茲號上實地拍攝,所以映象壯闊,為這個科幻故事增加了不少說服力。柯克.道格拉斯和馬丁.希恩扮演海軍軍官,演出都相當精彩,成功地用劇情和細節的戲劇張力彌補了本片在特技上的不足。
C. 求二戰美國航母電影,就片面
珍珠港,硫磺島戰役 ,父輩的旗幟
D. 有那部電影是美國二戰的。。我要看得是海戰。。最後有美國的航母
《中途島大海戰》。
E. 二戰中最強的航母是那艘什麼型號的性能
中途島級航母,踩著二戰的尾巴勉勉強強能算是二戰航母了,標排4w5,滿載6w,最大航速33節,巡航速度15節,巡航航程11520海里,因為是45年3月下水,但9月才入役,算是美國航母現代化實驗先驅先後改裝了彈射和斜角甲板,服役時間太長載機量各個時期不同,二戰時設計載機量為138。
其次估計該是埃塞克斯級,標排3w,滿載3w6,最大航速32.7節,巡航15節/15000海里,載機編制103架。可能算是二戰有實戰的最強航母了,日本改裝後的赤城加賀雖然排量更大,但是思路落後,單艦體本身完全比不上艾塞克斯級,即使這樣,簡單通過公式排水量與標排比例就能知道,艾塞克斯級的浮力儲備遠低於中途島。
再往後排就是列剋星敦與翔鶴瑞鶴對比了,五航戰的船優於一航戰的赤城加賀是沒什麼疑問的,問題在於列剋星敦到底排在什麼位置就不好說了,就好像在數據在赤城加賀面前不堪一提的企業硬是抗了日本幾條航母的揍。。至於信濃,根據日本人造吃撐的技術儲備,如果能完全舾裝,應該是有可能對抗剛入役時的中途島的,畢竟這船比遼寧號排量還大,二戰最高排量的航母,直到50年代福萊斯特級下水才被趕超,不過,這種下水17小時,還沒裝配就沉的船就沒啥說的意義了
F. 求有航母的戰爭電影!海戰。海戰
二戰:
追殲諀斯麥號(英國)*
燃燒的零戰(日)
太平洋之嵐 日
虎虎虎 日美*
中途島戰役 美*
山本五十六 日*
啊 海軍*
珍珠港*
打得比較熱鬧的是小鬼子和美國拍攝的。*號的可以下載,其他能看視頻。
現代的除了《壯志凌雲》和《絕密飛行》別的航母鏡頭很少。大都不值一提。如果都算上那就太多了,甚至《我是傳奇》中男主角還在航空母艦上打球的鏡頭呢。
G. 求一部美國航母穿越到二戰時的電影!快把日本打敗有回到了現代
《碧血長天》。劇情如下:
美國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在例行維修時,遭遇奇怪的風暴,突然與美國太平洋艦隊失去聯系。在遭遇日本「0」式偵察機和發現珍珠港泊滿了二戰前的戰艦後,艦上官兵們才意識到,自己所在的航空母艦穿過時光隧道,回到了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的珍珠港。
艦上官兵進一步發現正要對珍珠港發動攻擊、啟發戰端的日本航空母艦艦群,要麼憑借自己先進的戰斗機和導彈對日本艦隊搶先發動進攻,進而避免珍珠港慘遭浩劫,同時改變歷史;要麼遠離珍珠港讓歷史順其自然地發展。更令眾人煩惱的是,他們救起的參議員在日本對珍珠港發動襲擊前瞬間消失了。襲擊迫在眉睫,他們不得不做出抉擇。
(7)二戰時最強航母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影片的幕後製作:
影片中,當一架F-14戰斗機做出一個懸崖跳水動作後在即將要撞到水面時拉起,戲耍了尾隨在後的日本「0」式偵察機。該鏡頭中F-14飛行時產生的音效並不僅僅有實錄的F-14聲音,還混入了飛行員的妻子頭一次看到這一素材時發出的犀利尖叫,在影院里的效果十分震撼。
在拍攝第一場鏡頭CAG 的雄貓戰斗機從珍珠港起飛時,整個劇組對雄貓戰斗機尾氣噴射威力的半徑估計不足,一個攝影機被戰斗機噴出的氣流吹倒,導演不得不修改劇本,將原來的移動鏡頭全部改成固定機位拍攝。
H. 有一部電影美國現代航母和日本二戰打仗的,叫啥名
《核子航母歷險記》(《碧血長天》)。
一艘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穿越到二戰時期的珍珠港阻止日軍進攻的故事。
I. 關於一部美國的二戰海戰電影
關於二戰時期的海戰電影本來就很少,畢竟軍艦這玩意不那麼好拍的,而且值得一拍的戰役也不多。
美日戰場方面主要就2大戰役(值得拍成電影的):珍珠港事件以及中途島戰役。很明顯你描述的是後者,因為珍珠港事件中沒有日艦被擊沉。珊瑚海戰役是木有電影的,很明顯雖然從戰略上其對於中途島戰役有著不小的影響從而最終影響了整個太平洋的戰局;但畢竟單就這次戰斗來說是美軍失禮,不適合作為電影題材,尤其是後面有個中途島那麼好的題材去拍~~~
關於中途島的電影總共也就一部,就是1976年的中途島之戰/中途島戰役(Midway,中文翻譯比較亂,問題不大)。
J. 日本二戰時那艘航母最牛》
如果說最牛的話應該是日本的信濃號。
信濃號航空母艦是當時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信濃」號是1960年美國小鷹級航空母艦服役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 「信濃」號服役後不久就被美軍潛艇的魚雷擊沉,在第一正式出航僅僅20小時就被擊沉更是創造了世界艦船史最短命的航空母艦的記錄。
「信濃」號原本是作為大和級戰列艦的三號艦(改進型)建造,1940年5月開始動工,在橫須賀海軍工廠六號船塢建造。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10號艦的建造計劃停滯後被取消。1942年6月日本海軍由於中途島海戰的慘敗,損失四艘主力航空母艦,航空母艦機動力量大大減少。由於決定優先建造航空母艦,日本將已經完成50%進度的「信濃」號,改建成航空母艦。 「信濃」號改建為航空母艦的「信濃」號在1942年9月恢復施工,預計期1945年2月竣工。在爭奪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日軍聯合艦隊大量艦艇受損,需要在橫須賀船廠進行大修,之後1943年3月下令優先「修理損傷艦」,導致「信濃號」建造工作中斷了數月。1944年馬里亞納海戰(菲律賓海海戰),日本聯合艦隊大敗而歸,隨後日本海軍嚴令「信濃號」必須在1944年內建成(日軍戰前軍令嚴格,如果沒有完成任務從最高負責的指揮官到造船工人都會遭受嚴厲的處罰)。造船廠方面只得不分日夜趕工並盡量忽視次要的流程,在1944年11月19日勉強宣布建成(其實該艦仍然有大量細節部分沒有完工)。 「信濃」號對船體進行改裝,曾提出過兩個方案:其一,改裝成除了戰斗機之外不裝載任何防禦設備的航空母艦,這需要進行全面改裝;其二,改裝裝甲飛行甲板,與大鳳號航空母艦相類似,准備在艦隊中承當支援其他航空母艦作戰,而且,這只需進行部分改裝。 日本海軍設想, 讓信濃號航空母艦在艦隊其他航空母艦的前方,讓出擊的的飛機在「信濃」號上降落,加油掛彈修理後再次出擊,可以延長其作戰半徑,或返回各自母艦。信濃號航空母艦還可裝載多餘的飛機用來進行補充。 信濃號航空母艦於1944年11月19日完工,整個改裝過程中,加裝的防護裝甲就消耗鋼材1.7萬噸,滿載排水量竟然高達71890噸(標准排水量62000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噸位最大的航空母艦。也是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服役以前,歷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艦。 110號艦的艦名是採用了戰列艦命名方式,取名自日本古代番國當中的信濃國。信濃號的艦籍編入橫須賀鎮守府。
性能
太平洋戰爭前日本的航空母艦過於強調進攻能力,強調艦載飛機的裝載數量,航空母艦的防禦能力不是優先指標。在中途島海戰中,美軍俯沖轟炸機一舉摧毀四艘日本海軍主力航空母艦,其防禦力薄弱的弱點顯而易見。根據戰後的調查,美軍俯沖轟炸機飛機的炸彈穿透日本航空母艦的甲板,在航母內部爆炸,造成航母的嚴重損傷。 「信濃」號機庫只有一層是因為當時的110號艦中央部分正進行工程,無法加設下層寬庫。但如此一來重心不會升高,整塊飛行甲板都可以裝甲化。為了有效防禦高空和俯沖轟炸,「信濃」號的飛行甲板鋪裝了甲板裝甲,當初設計方案要求「能承受800公斤炸彈的垂直撞擊」,但因為會增加甲板重量與製造能力的限制,改為500公斤炸彈。為滿足該要求,裝甲板厚達95毫米,由20毫米特殊甲板與75毫米CNC甲板所組成。材質與厚度均與大鳳號的沒有太大分別,但全長256米,最大寬度40米的飛行甲板都全部鋪上相同材質裝甲(比大鳳號鋪裝范圍更大)。再加上採用了大鳳號沒有用上的設計,在飛行甲板前部與後部附近兩處的13米正方型升降機上都鋪上同樣厚度的裝甲,重量達180噸。與大風號採用封閉式的機庫以及艦艏不同,「信濃」號採用了通風能力很好的開放式機庫設計。信濃號的機庫前部份三份之二(搭載攻擊機用)是開放型,而後部是密閉型(搭載戰斗機用)。前部採用開放型設計是為了當受到攻擊引發火災時,可以從那兒清除炸彈與魚雷。 大型的島型艦橋設置於右舷中央部上。艦橋的後部有向上排煙的煙囪往外側傾斜23度。這是日本海軍繼大鳳號又一次在航空母艦使用此類的煙囪。 「信濃」號艦體原始設計作為戰列艦,水線上的舷側裝甲則從410毫米減為200毫米。戰艦的主炮彈葯庫就直接用作航空母艦的高射炮彈、機槍彈、炸彈、魚雷等倉庫。飛機用燃料庫則以常用的25毫米裝甲板加強。艦體底部從大和級戰列艦的雙重底部強化為三重底部。全長266m,飛行甲板長256m,全寬36.3 m,吃水10m 信濃號航空母艦動力裝置為主鍋爐12座,4台蒸汽輪機,主機輸出功率150000馬力,最大航速28節,續航力18節時10000海里。信濃號航空母艦的動力和大和級戰列艦相當,比一般艦隊航空母艦的速度低,而續航能力超過大和級很多,可以滿足實戰需要。 信濃號航空母艦的艦載火炮用於防空自衛為主,雙聯裝127mm大口徑的高平炮8座還有三聯25mm小口徑高射炮37座另外還有13mm口徑高射機槍22座。 127mm口徑高平炮,可以作為艦炮平射攻擊地方艦船,也可以作為高炮使用,射速每分鍾超過15發,最大仰角十90度到-10度,採用半自動裝填,主要用來對付中高空的敵機,威力較大,但是實戰中作用一般。 25mm口徑高射炮主要對來對付低空目標,射速很快。缺點在於威力較小,因使用15發固定彈匣供彈,每次換彈葯時必須停止射擊,使防空效率大打折扣。各方面性能都不如美軍20mm口徑以及40mm口徑高射炮。 13mm口徑高射機槍主要對付貼近戰艦的敵人飛機。雖然射速高,但是威力很弱,加上美軍飛機一般有裝甲以及其他的保護措施,殺傷力明顯不足。 艦載機,最初設計為搭載38架「烈風」式戰斗機,18架「流星」式攻擊機,9架「彩雲」式偵察機,一共65架,這個數量偏小,低於同時代的美國建造的航空母艦,而日本早期的大型航空母艦也超過這個數字。 後來因為信濃號的設計需求發生改變,改為20架戰斗機和27架攻擊機機,一共47架。為了提高整艦的防禦能力造成艦載機數量較少。這些飛機的性能已經有大幅度的進步,一定程度彌補了數量的不足。但是,新型艦載機數量的不足,更嚴重的是飛行員的匱乏限制飛機性能的發揮。 在信濃號航空母艦第一次試航之前,日本航空母艦已經損失了幾乎全部大型航空母艦,而且有經驗的飛行員嚴重匱乏。而單靠信濃號航空母艦,是無法形成戰鬥力的。而且難逃最終覆滅的命運。 信濃號航空母艦工程再三延誤,由於海軍方面嚴令「信濃」號必須在1944年完成,竣工日期卻要比最初預計的提早五個月,熟練的工人更被徵召服兵役,為補人手不足,除了動員民間造船廠的工人與海軍學校的學生,就連其它工種的學生都招攬過來趕工。工人都深信「完成信濃號則能挽救日本」。因為工程一再趕工,艦內設備都只配備最低限度,只進行了最低限度的測試甚至省略。 信濃號航空母艦雖然在11月19日加入現役。但是仍然有很多重要的細節沒有完成,還需要建造和調整。「信濃」號的水兵基本都是新兵,素質很差,要他們能夠成功的熟練操縱這艘軍艦也需要數月的時間。
但是沒參加過戰斗的航母畢竟沒法說他的性能
美國的埃塞克斯級航母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最牛航母
基本參數
標准排水量27200噸,滿載排水量34880噸。艦長(全長)265.79米,飛行甲板長262.13米;艦寬28.35米,飛行甲板寬29.26米;平均吃水7米。機庫長174米、寬21米、高5.4米。
推進裝置:8台鍋爐,4部齒輪傳動式蒸汽輪機,主機輸出功率15萬軸馬力,4軸,航速32.7節。燃料載量6300噸,續航力15000海里/15節。
裝甲
水線裝甲帶厚63毫米-101毫米,炮塔裝甲厚127毫米,炮塔底座裝甲厚28毫米,飛行甲板裝甲38毫米,機庫甲板裝甲厚76毫米,主甲板裝甲厚為38毫米。
武備
12門雙聯裝127毫米口徑高平兩用炮,用以對付遠距離目標。高射炮數量,在整個戰爭期間變動較大,各艦不一。第一批埃塞克斯級航母建成時,每艦裝有8座四聯裝40毫米「博福斯」炮,共32門;並裝有46門單管20毫米「厄利孔」高炮。到戰爭後期,埃塞克斯級上的40毫米「博幅斯」高炮增至68門,20毫米「厄利孔」高炮增至55門。
艦載機
二戰未結束時美軍又建造了中途島級航空母艦,但建成時大戰已經結束,所以不能算是二戰時期最牛的航母
中途島首艦
「中途島」級航空母艦曾是美國海軍航空母艦中的「三朝元老」。它的首制艦「中途島」號和第二艘「珊瑚海」號在歷經近半個世紀的海上風風雨雨之後,陸續退出現代海上舞台。然而,這兩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產物及其戰後的英姿風采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名稱:中途島級航空母艦
國家/地區:美國
武器分類:航空母艦
軍種分類:海軍
排水量:59,901噸(滿載);
尺度:274.3x34.4x10米;
最大尺度:295x41.5x10米;
動力:蒸氣輪機,12台鍋爐,4軸,212,000馬力,33節;
編制:3,583人(這是1943年的計劃,完工後編制超過4000人);
武器:18門單管5英寸炮,21門雙40mm 防空炮,28門20mm單管防空炮(計劃);
飛機:137架。
設計
該級艦是一種全新的,大得多的航母,修正了艾塞克斯級航母的問題。該級航母有裝甲甲板,有更大的艦體和更低的干舷。裝備更強的火力,原來還打算用裝上巡洋艦上裝備的203mm炮,後發現焦點應當是防禦飛機的攻擊而增強了防空火力。該級艦在二戰結束後服役。
該級艦是一種全新的設計,但設計存在較大問題。如:潮濕,擁擠,過於復雜化,這些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這種設計使得該級艦很難進行改裝和升級。在後來的數年裡,該級艦的使用由於低干舷,裝備和人員空間過分擁擠,機庫高度太低,抗浪性太差而受到限制。最新和最大的飛機都不能在該級艦上使用。總體來說,該級艦的設計不能令人滿意,但出於對大型航母的迫切需求,他們在美國海軍中服役了很長的時間。
現代化改裝
在1950~1960年間進行了主要的改裝工作。改裝等價於艾塞克斯級的SCB 27C/125改裝。改裝計劃包括:
相關資料:
根據英國航空母艦的作戰經驗和太平洋戰爭初期美國航空母艦受損的情況,美國海軍決定建造加強的防護(特別是飛行甲板的防護),增載入機數量的大型航空母艦。1942年8月,「中途島」號登記注冊。盡管該級艦沒有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作戰活動,但卻作為主力參加了侵朝戰爭、中東危機以及海灣戰爭。「中途島」號一直服役到1991年8月,為美國海軍歷史上服役時間最長的航空母艦之一。
SCB 110(中途島號和羅斯福號):對該級航母的第一次改裝,大體上等同於SCB 27C/125 改裝。此外,還包括斜角甲板,新的彈射器和阻攔器以及新的電子系統。減少了排炮的數量。排水量為63,500噸。
SCB 110A(珊瑚海號):更復雜的SCB 110改裝,適合於所有該級艦的改裝。在航空特徵和電子系統上有更多的改進,大幅減少了艦炮的數量。
SCB 101(中途島) 適合於所有該級艦的第二次改裝。包括:更長的飛行甲板,新的彈射器,以及其他的改進。出於對費用的考慮,只有一艘該級艦接受了這種改裝。
SCB 110A 改裝後,珊瑚海號在該級航母中性能最好。但中途島號進行SCB 101改裝後性能超過了它。除了SCB系列裝外,該級航母的每艘還進行了不止一次的大修/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