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最早應用電腦特技的電影是什麼
1895
歷史上第一次,米埃兄弟將移動影像技術和放映機帶入了人們的視線中。在法國巴黎為觀眾放映了第一部電影。
1895
電影史上的第一個特技效果,出現在《瑪麗皇後的處決》中。劇中女主角的軟首鏡頭是用一種"替換拍攝法"完成的。
1898
喬治·米勒被認為是"第一個銀幕藝術家",他引用了各種各樣的攝影技巧拍攝短片。包括消失的時間,停頓的攝影技術,以及巧錄的燈光布置。
1902
米勒拍攝出了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電影,(之前的不過是些只有幾分鍾的科幻短片),《月球之旅》片長14分鍾。
1903
《火車大劫案》第一次使用了實踐的畫面復合技術,令飛馳的火車與狂飆的奔馬兩個畫面相得益彰。
1906
愛德溫·波特製作出了第一部完全使用停頓技術的動作電影。片中用了一分多鍾時間刻畫的泰迪熊能為了當時玩具店中最受歡迎的玩具。
1907
諾曼·道恩在他的《加州任務》中最先使用了玻璃接景法,這是以畫在透明玻璃上的部分場景配合實景或搭制布景來合成一個畫面的攝影方法。
1916
移動式掩碼技術被引用,這使得一個正在運動的畫面可以與另一個圖象相結合,用來補強合成影像的疏漏,以製造出更震撼的畫面。
1925
動畫片導演威利斯·歐布賴恩在《失落的世界》中創造出了49個動畫恐龍形象。
1927
影片中出現了巨型城市的效果,一種新技術使演員們可以在一個微縮景觀中完成拍攝。
1933
金剛上映,當中的動畫技術場面花費了55個星期才完成。
1939
第一項奧斯卡特效獎被授予了《雨季來臨》,由於片中精彩的洪水特效。擊敗了當年的強敵《綠野仙蹤》。
1942
伊斯門柯達公司由於軍隊作戰用光學反射鏡的需要,與RKO公司的林伍德特效部接觸。製片人杜恩為其創造了"杜恩視覺光學鏡",戰後便一直被電影公司用於特效拍攝用途,一直到90年代的數碼光學鏡出現才被取代。
1956
據估計,塞西爾·德米勒導演的重拍片《十戒》當中的紅海場面的拍攝花費了製作公司兩百萬美元,這也成了當時史上最為昂貴的特效。
1961
伊凡·薩瑟蘭發明了"幾何畫板",第一個電腦制圖程序。當時年僅17歲的喬治盧卡就看好了這項新技術的潛力,他的聖誕禮物清單上就包括了這個電腦程序。
1968
《太空漫遊》的出現為當時的特效樹立了新的參考標准,早期的動畫控制也是在這部電影中形成的。
1973
《未來世界》是第一部使用電腦制圖的影片,盡管當時的技術僅限於2D。
1977
約翰·戴克斯特拉在《星球大戰》中使用了電子動畫控制,這讓我們看到了之前從未見過的宇宙戰爭場面。他還第一次在影片中第一次使用了3D成像技術。
1981
《窺視者》的上映讓我們第一次看到了以假亂真的「影子」數碼特效,還有第一個「數碼成像人」。
1982
「影子」數碼技術在《星際迷航記之復仇女神Ⅱ》和《電子世界爭霸戰》中開始被大量使用。
1985
電腦編程人像第一次出現在《年輕的夏洛克·福爾摩斯》中。雖然這個鏡頭只有短短的30秒時間,卻花費了製作公司6個月的時間來完成它。
1988
《風雲際會》第一次實現了電腦影像變異技術在電影中的運用。
1991
《終結者Ⅱ》不僅標志著數碼成形技術的里程碑,它還是第一批所有特效都由數碼技術完成的電影中的一個。
1993
CG技術創造的第一批生物就是《侏羅紀公園》中的那些恐龍。
1995
《玩具總動員》是第一部動畫人物全部由CG技術完成的動畫影片。
1999
《星球大戰》中的加加是第一個能夠與其它真人演員對戲的CG人物。
2002
而後來彼得傑克遜創作的怪物古魯姆要比加加表現得好得多。
2003
《指環王3》的順利竣工,昭示著電影特效已經到達了全新的高度。
2004
《范海辛》糟糕透頂的表現讓觀眾都希望特效這東西從未被發明過。
2005
兩位電影大師相繼以兩部翻拍《世界大戰》作品和《金剛》再次讓人們在現代的技術條件下深深懷念了一把往日的經典。
2006
《海神號》的如期傾覆,雖未能在北美票房的大火堆中填上一把柴,卻也讓人們見識了電影特效的無所不能。
B. 好萊塢大片中的特效究竟有多燒錢
我們都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特別燒錢的東西,就是前期投資非常的大,後期回報也非常的高,我們就先來看看特效應該花哪些錢,主要是人工成本,時間成本,還有軟體成本,硬體成本以及各方面的投入,雖然說我不是專業人士,但是我也有所了解。電影的特效一般都是通過美術原畫來製作的,並且都是需要一步一步往下走,假如說我們要弄一部電影的話,光人工費就要好幾千萬,特效也需要好幾千萬,基本上一部好萊塢大片就需要上億的資金。
許多的地區也都拍不出這種效果,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對於沒有高端設備和硬體設備的支持,就不能做出那些讓我們嘆為觀止的電影特效,有時候高度精細的特效光渲染就要許多時間。對你們沒有看錯,就是一秒鍾就需要好幾百個小時。對於這些頂級特效的公司都是有著上千台高配置的計算機來縮短時間的。就這些硬體設備我們就要花上成千上百萬,雖然說設備可以重復利用,但是我們不計較這些就是為了說明特效是多麼的燒錢。
C. 舊年代的電影鏡頭還有特效怎麼做到
你可以去看一些講電影特效或者電影發展史的電影,會有很大的收獲。這個東西一下子也說不清楚。
至於你說的特效是指哪種,60年代絕對沒有如今好萊塢的那種特效。很多做出來的效果都有很明顯的比例問題等等。
當然也有當初電影依賴的特效技術,而在今天看來都是基本的攝影技巧,例如停機、疊印、兩次曝光。也比方說如今摳象的技術,在那個時候很多都是用膠片投影或者畫出來的,叫景片兒。
鏡頭切換的話,在非線性編輯沒有出現的時候都是用傳統線性編輯,用膠卷編輯的,哪會做什麼現場切換,都是後期一個個重新編的。所以現在看60年代的電影都很粗糙。
你說的字母是什麼東西?
最後建議你去搜一下一個:電影特效史里程碑 的文章。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D. 電影上面的特效是用什麼軟體做的
1、Houdini
Houdini (電影特效魔術師) Side Effects Software的旗艦級產品,是創建高級視覺效果的有效工具,因為它有橫跨公司的整個產品線的能力,為那些想讓電腦動畫更加精彩的動畫製作家們提供了空前的能力和工作效率。
Houdini是一款三維計算機圖形軟體,由加拿大Side Effects Software Inc.(簡稱SESI)公司開發,SESI公司由Kim Davidson和Greg Hermanovic創建於1987年。
Houdini是在Prisms基礎上重新開發而來,可運行於Linux, Windows, Mac OS等操作系統,是完全基於節點模式設計的產物,其結構、操作方式等和其它的三維軟體有很大的差異。
Houdini自帶的渲染器是Mantra,基於Reyes渲染架構,因此也能夠快速的渲染運動模糊、景深和置換效果。 Mantra是經過產品驗證的成熟渲染器,可以滿足電影級別的渲染要求。
當然,Houdini也有第三方渲染器的介面,比如:RenderMan、Mental ray、Vray、Arnold和Torque等,可以把場景導出到這些渲染引擎進行渲染。
2、Illusion
particleIllusion(官方簡稱為pIllusion;中文直譯為粒子幻覺),是一個主要以Windows為平台獨立運作的電腦動畫軟體。pIllusion的唯一主力范疇是以粒子系統的技術創作諸如火、爆炸、煙霧及煙花等動畫效果。
pIllusion的前身為由Impulse Inc. 代理的Illusion 2(1999~2001),由於主程序員與該公司意見不合而離開及創立新公司Wondertouch,將Illusion 2功能升級及更新商標為particleIllusion 3.0。
3、Adobe After Effects
Adobe After Effects簡稱「AE」是Adobe公司推出的一款圖形視頻處理軟體,適用於從事設計和視頻特技的機構,包括電視台、動畫製作公司、個人後期製作工作室以及多媒體工作室。屬於層類型後期軟體。
Adobe After Effects軟體可以幫助您高效且精確地創建無數種引人注目的動態圖形和震撼人心的視覺效果。
利用與其他Adobe軟體無與倫比的緊密集成和高度靈活的2D和3D合成,以及數百種預設的效果和動畫,為您的電影、視頻、DVD和Macromedia Flash作品增添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4、Autodesk Maya
Autodesk Maya是美國Autodesk公司出品的世界頂級的三維動畫軟體,應用對象是專業的影視廣告,角色動畫,電影特技等。Maya功能完善,工作靈活,易學易用,製作效率極高,渲染真實感極強,是電影級別的高端製作軟體.
Maya售價高昂,聲名顯赫,是製作者夢寐以求的製作工具,掌握了Maya,會極大的提高製作效率和品質,調節出模擬的角色動畫,渲染出電影一般的真實效果,向世界頂級動畫師邁進。
Maya 集成了Alias、Wavefront 最先進的動畫及數字效果技術。它不僅包括一般三維和視覺效果製作的功能,而且還與最先進的建模、數字化布料模擬、毛發渲染、運動匹配技術相結合。Maya 可在Windows NT與 SGI IRIX 操作系統上運行。在目前市場上用來進行數字和三維製作的工具中,Maya 是首選解決方案。
5、Inferno
inferno是業界領先的在線視覺效果製作系統,可最有效地進行電影,數字影院,HDTV/DTV,高解析度廣告和視頻項目(NTSC/PAL)的製作。inferno為在更高色深和空間圖像解析度上工作,提供了直觀有效的工作流程和工具。
從Action直觀的三維設計環境到批處理工作流,inferno處理著世界上最復雜的生產製作。此外,它提供了一個更加改進了的功能選項板,包括三維和二維運動跟蹤,顏色變形Colour Warper ,運動估算時間變形,模塊化摳像,跟蹤器,繪畫,文字,24p通用主控格式編輯。
E. 電影特效介紹
在影視中,人工製造出來的假象和幻覺,被稱為影視特效(也被稱為特技效果)。電影攝制者利用它們來避免讓演員處於危險的境地、減少電影的製作成本,或者理由更簡單,只是利用它們來讓電影更扣人心弦。 微型模型:人、妖怪、建築物以及交通工具的模型都被用來製作電影特效。當模型必須被移動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中的任意一種來移動它們:用手、機械,或者電來使它們移動。運用手工來移動它們需要很長時間,因為模型在銀幕上一秒種內的活動,至少需要有24個動作。 編輯本段影視特效概覽影視特效做為電影產業中或不可缺的元素之一,為電影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電影電視作品中為什麼要出現特效? 1 影視作品的內容及片中生物/場景有的完全是虛構的,現實中不存在的,比如說怪物,以及特定星球等。既然不存在,但是需要在影視中呈現出來,所以需要這方面的專業人士為創造和解決。 2 現實在可以存在,但是不可能做出某種特定效果,同樣也需要特效來解決。比如說,某人從三十層樓跳下來,現實中不可能讓演員這么做,這就需要電腦合成。另外就是現實中完全可以呈現,但由於成本太高或效果不好,就必須用特效來解決。比如戰爭片中常見的飛機爆炸等。 影視特效怎麼實現從製作手段來說,大致可分為二種: 1 傳統特效。 傳統特效又可細分為:化妝、搭景、煙火特效、早期膠片特效等。 在電腦出現之前所有特效都依賴傳統特效完成。大家熟知的就是八十年代的西遊記,裡面妖魔鬼怪全部由傳統特效的化妝完成。專業人士製作妖怪的面具,演員再套在頭上進行拍攝。搭景體現為天宮的場景,建造一些類似於天宮的建築,再放一些煙,就營造出天宮雲霧繚繞的情景。孫悟空跳上天空的鏡頭由膠片特效完成,不過電腦出現後,這種手段已淘汰。 2 CG特效 CG的意思可以理解為電腦創作。當傳統特效手段無法滿足影片要求的時候,就需要CG特效來實現,CG特效幾乎可以實現所有人類能想像出來的效果。 代表世界頂尖水平的公司有:工業光魔/Digital Domain/紐西蘭維塔公司等,近二十年中無數震撼人心的大片大都由這幾家公司完成。下面簡要介紹一下這三家公司。 工業光魔由喬治盧卡斯1975年創立,代表作:阿凡達、變形金剛、加勒比海盜、終結者、侏羅紀公園、星球大戰等。最為經典的作品是侏羅紀公園的史前恐龍、加勒比海盜的章魚臉等。 紐西蘭維塔由彼得傑克遜創立,代表作有指環王系列、阿凡達(諸如此類特效大片基本由很多特效公司共同完成)、金剛等。咕嚕姆和金剛基本代表了業內最高水準形神俱備的CG生物。還有一個影響非常大的成就,就是開發了群組動畫工具MASSIVE,通過MASSIVE這個軟體創造了指環王中千軍萬馬史詩般的混戰。這個軟體國內研究了幾年,限於成本和人員水平,鮮有成果出現。 Digital Domain為變形金剛的導演邁克爾貝創立,是美國僅次於工業光魔的電影特效公司,他的主要代表作有:泰坦尼克號 2012 後天 加勒比海盜III 等。 影視特效創造的真實感受:真實是藝術創作的基本原則,「它既不像生活真實那樣與生活本身是同一的,又不想科學真實那樣能夠驗證和還原」。電影讓人們做夢,好的電影讓觀眾不願醒來,但沒有人願意夢到自己司空見慣的人景物。影視特效讓這個夢更加精彩,通過影視特效,電影創造出觀眾沒見過,也沒有想過的夢境。作為電影創作手段之一,影視特效的創作也遵循藝術創作的基本規律——真實。 1、人景物、聲光色逼真 人景物、聲光色是視聽語言最重要的元素,他們是構成畫面信息的主要成份,影視特效處理這些視聽元素的原則是復原他們相互間的整體關系,不論是虛擬生成,還是摳像生成,都應結合所處場景的環境光線情況,統一影調、色彩,恢復質感,才能達到逼真的效果。這一點做不好,會讓觀眾察覺到哪些是影視特效的結果,從而產生漸離感。 2、鏡頭的視點、運動和物體的運動軌跡合理 鏡頭的視點就是觀眾的視點,其合理的位置仍然要遵循真實感受的原則,其合理性是圍繞人的視覺習慣有一定的拓展。鏡頭的運動也有其規律的,傳統的攝影機運動有著非常嚴謹、成熟的規范,在數字特效中仍然不能打破,如果隨心所欲地讓攝影機運動,會造成形式脫離內容的結果。物體的運動軌跡在自然界中早已形成,影視特效只有嚴格地復原,才能體驗到真實。如果稍有偏差,立刻會改變人們認識事物的整體關系,造成不真實。 CG特效由功能來分,大致可分為三類:1 三維特效。絕大多數有立體透視變化的角色和場景都由三維特效創造。三維特效幾乎是整個特效裡面技術最難,但也最能解決問題的一環。比如說影片中各種逼真的怪物、2012中淹沒全城的洪水、摩天大樓轟然倒塌等。一般製作流程為:模型-材質燈光-綁定-動畫-渲染。 具體實施的軟體:國內以MAYA平台為主,MAX、realflow、huodini、C4D、XSI、LIGHTWAVE等數十種軟體為輔。 2 合成特效。合成特效最常見的體現為古裝片中的大俠施展輕功在天空飛來飛去。具體實施方法:演員打鬥和天空分開拍攝,其中演員打鬥部分由演員吊著鋼絲在藍幕或綠幕背景中拍攝,然後在電腦中利用後期軟體將藍幕和鋼絲去掉,光留下演員部分再貼到實拍天空前面。這樣看起來演員就像在天空中打鬥。當然,具體合成比這個復雜得多,很多後期軟體也能做出三維特效的部分效果,但只作為輔助,不太可能替代三維軟體。 常用軟體:nuke/fusion為主流,也有部分公司用AE/COMBUSION/SHAKE/flame/smoke等平台。 3 數字繪景和概念設計。數字繪景和概念設計可以理解為繪畫。 數字繪景:比如說某影片中出現遠古城市的全景,涉及到數千幢古民居或宮殿花草樹木小橋流水等等,如果要求三維軟體做出來,成本將非常大,通常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但有了數字繪影師,他一個人就可以把這些全部畫成一張圖。 概念設計:概念設計通常用於前期製作參考。比如說影片中要出現一個怪物,但怪物長什麼樣子?導演用語言說來出,概念設計師根據導演要求以圖片的形式畫出來,確定形象後,再交給三維特效做出栩栩如生的各種怪物。 影視特效改變電影製作的方式:在當前的電影製作流程中,從分鏡頭劇本開始,特效的思想就已經體現出來了,影視特效改變了原有傳統的電影製作的流程和方式。劇本策劃時,敘事的安排中,影視特效讓創作者跳出了傳統的線性的思維模式,完全打破了時空的概念,因此一些局限於拍攝技術的畫面可以被實現了,創作者放開了手腳,充分發揮了想像力。在傳統的劇本、分鏡頭劇本以外,影視特效還需要自己的特效劇本。 前期拍攝時,除了實地拍攝外,搭景、藍幕、模型、數字天光畫等鏡頭越來越多。為了滿足摳像的要求,演員被要求在藍幕的攝影棚內拍攝,因為在藍幕棚內,沒有場景,全靠演員想像,還要求表演的情緒動作與合成的畫面中場景相符合,這無疑是對演員的經歷和表演功底的一個挑戰。 而且對照明、道具的要求與傳統的拍攝的要求不一樣:燈光人員要結合將要合成的背景光線、環境變化包括風雨雷電,設計攝影棚內的燈光,道具的某些部分也會隱藏在藍布中,在製作中也需要和要合成的道具天衣無縫的結合在一起。對置景和道具人員的要求並不僅僅是做一些實物的模型了,而是要在計算機中畫出所需場景和道具,以便後期合成使用。 前期工作完成後,後期合成處理,完全使用了計算機技術,原有的遮片、疊影等傳統方式的特效方法被計算機軟體的某些功能所取代。 表現手法:電影是表現的藝術,創作者通過視聽語言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表現人物的情感,感染觀眾。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影視特效把許多原來電影表現不了的題材搬上了銀幕,建立了全新的電影語言樣式和風格。為創作者提供了無限的想像空間,電影人的思想從技術的束縛中解放了出來。通過影視特效,導演能夠創造出原本沒有的人、景、物,能復原龐大的古代建築,能讓現代人和歷史人物對話。還能根據風格和劇情的需要調整攝影機的視點和運動軌跡。 數字特效將與人景物、聲光色、鏡頭運動等一起被歸為視聽語言的元素,可以想像,沒有數字特效就沒有《駭客帝國》,也沒有《駭客帝國》式的敘事結構和哲學,也沒有被視為典範的靜止旋轉視角的影像。因為在創作者沃卓斯基兄弟在編寫劇本的時候就開始以影視特效的思維來敘述故事,渲染畫面了。他們不僅創造了許多新的拍攝製作技術,也創造了利用特效才能實現的畫面語言、敘事語言。 編輯本段國內特效行業現狀近幾年國內CG特效進步明顯,比較有名的公司有中影集團的華龍公司,打著美國旗號的BASEFX公司等,還有一些國外特效公司在中國的分部,比方說多特蒙德、視點特藝等。但總體來說,國內CG特效水平與前述三家公司差了幾個等級。如果說工業光魔是博士生,那麼國內最好的公司也就高中或中專生的水平。 香港特效公司代表有萬寬和先濤數碼等,近年FATFACE也不錯,主要作品有周星馳的功夫/風雲決/長江七號/機器俠等,水平介乎與大專與本科生之間。 近年國內電影投資較大而特效比較復雜的電影如唐山地震、赤壁等,主要部分都交給香港或國外特效公司完成。除去華龍等少數幾家公司,國內絕大多數影視特效製作公司靠一些相對初級的電視劇特效和低成本電影生存,特點是製作費用低,要求也不高,從業者勉強生存。 由於近年近千家大學開設了動畫等相關專業,以及北京上海深圳林林總總數百家MAYA培訓機構,初級人才已遠遠超過市場需求,動畫畢業生平均動畫就業率估計不超過百分之三十,剛就業的工資也大都800-3000左右(北上廣)。無數學生花掉高額學費和培訓費,卻無法在行業立足;而院校及絕大多數培訓機構為了自身利益,不遺餘力鼓吹CG行業及影視特效行業等缺口十萬十五萬,一聲嘆息。 國內電影業種,從投資人、製片人,到導演,對影視特效的認識還處在很緩慢的發展階段,盡管人們都看到了美國影片帶來的沖擊。在我們已經具備了影視製作的能力的今天,大眾和媒體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但這種興趣並不是關注整個行業,而是關注美國電影中影視特效的同時,兼顧國內影視特效行業的一種關心。除了從業人員本身,並沒有很多關心影視特效工作。 在這種大環境下,影視特效的運用基本上有以下三種情況:(1)導演對影視特效感興趣,想做些嘗試。但嘗試的規模很小,不是子啊電影生產的全過程中,所以不能達到很深刻的效果。(2)在不考慮回報的影片中,影視特效的到了比較充分的應用。如:《沖天飛豹》、《驚濤駭浪》。(3)影片創作者希望影視特效給影片增添些亮點和賣點。在《致命一擊》中,用計算機輔助完成了一些很難實現或根本不能實現的鏡頭。 總而言之,影視特效尚未形成一種很規范的商業操作。真正處於商業目的的實用影視特效的影片很少,所以影視特效製作行業並沒有形成。缺乏專業人員的窘境也困擾著這個尚未成型的行業,從事影視特效製作的人員很少是電影行業出身,多是計算機專業和美術專業的人員。對活動影像的理解還不夠,用視聽語言講故事的本領還不強。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影視特效的本質和作用逐漸被我國的電影人認可,並加以使用。 編輯本段電影特效製作軟體1、Houdini 特效方面非常強大的軟體。許多電影特效都是由它完成:指環王中「甘道夫」放的那些「魔法禮花」還有「水馬」沖垮「戒靈」的場面......後天中的龍卷風...... 2、Illusion Avid公司的Illusion是集電影特技、合成、繪畫和變形軟體於一身的合成軟體。它是基於SGI全系列平台非壓縮數字非線性後期編輯及特技製作系統,具有高效率的製作環境、製作質量和集成化的功能模塊。 3、Inferno*系統 運行於SGI 超級工作站上的Inferno*系統是一個多次獲獎的世界公認的最優秀的影視特技效果製作系統,從《侏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龍卷風》、《獨立日》、《天地大沖撞》、《星河戰隊》、《哥斯拉》、《木乃伊》到電影歷史上最成功的影片《泰坦尼克號》 4、Alias|Wavefront 軟體的前身是Alias,該系統最初由加拿大多倫多的Alias公司開發,主要運行於各類SGI圖形工作站和IBM R60000系列的圖形工作站上,該系統的產品分為許多等級,從低至高依次為:Designer、Animator、Power Animator、Studio和Auto Studio。 5、Softimage 1986年,計算機動畫電影「Tony de Peltrie」的導演之一Daniel Langlois於加拿大蒙特利爾創建了Softimage公司,並於1988年推出了Softimage 3D動畫軟體。Softimage 3D系統支持很多領域的應用,如影視製作、產品和工業設計、建築和科學計算可視化等。 6、Digital Fusion/Maya Fusion: 由加拿大Eyeon公司開發的基於PC平台的專業合成軟體。這個軟體是目前PC平台上最好的合成軟體之一。而與Maya聯手,更使它如虎添翼。它可以和Maya等三維軟體密切協作,在二維環境中修改三維物體的材質、紋理、燈光等性質。Maya Fusion對素材的解析度沒有規定,用戶可以在任意解析度的畫面上工作,並把它們合成在一起。在《烏龍博士》、《精靈鼠小弟》、《世紀風暴》、《極度深寒》等大量特技影片中承擔了合成任務。 7、Edit/Effect/Paint Discreet Logic公司在PC平台上推出的系列軟體,其中,Edit是專業的非線性編輯軟體,Effect則是基於層的合成軟體,用戶可以為各層畫面設置運動,進行較色、摳像、跟蹤等操作,也可以設置燈光。Effect的一大優點在於可以直接利用為Adobe After Effect設計的種類濾鏡,大大地補充了Effect的功能。
F. 電影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特效
應該一直都有,但是彩色電影才會比較明顯。
只不過早期由於思維和技術限制,特效不明顯罷了。
G. 中國最早的運用特效的電影是什麼
特效的定義不一樣,加個字幕也算特效的。那麼,西遊記等一批老藝術電影就都算用特效的了
H. 耗資三億的電影《征途》,特效有多牛
近日,中國網游里程碑之作《征途》,由游戲改編自同名電影即將上映。這部已經歷史15年之久網游,被拍成電影相信對許多在征途上征戰玩家來說,都是一個回憶滿滿經典重溫。
《征途》改編電影也同樣光環加身,電影投資高達3億元,耗時四年打造,光特效之作就耗時兩年,並且是由票房冠軍《流浪地球》特效團隊打造,主演也是我們熟悉影視巨星何潤東,劉憲華,讓人不禁馬上去電影院體驗。
三億的電影大部分都用於特性製作,相信不會讓我們失望,具體如何還是需要我們去體驗。
I. 電影的特效是用什麼軟體製作的
電影特效製作軟體有以下幾種:
1、Houdini
Houdini特效方面非常強大的軟體。許多電影特效都是由它完成,指環王中「甘道夫」放的那些「魔法禮花」還有「水馬」沖垮「戒靈」的場面,後天中的龍卷風。
2、Illusion
Avid公司的Illusion是集電影特技、合成、繪畫和變形軟體於一身的合成軟體。它是基於SGI全系列平台非壓縮數字非線性後期編輯及特技製作系統,具有高效率的製作環境、製作質量和集成化的功能模塊。
3、Inferno
運行於SGI超級工作站上的Inferno系統是一個多次獲獎的世界公認的最優秀的影視特技效果製作系統,《失落的世界》、《龍卷風》、《獨立日》、《天地大沖撞》、《星河戰隊》、《哥斯拉》、《木乃伊》到電影歷史上最成功的影片《泰坦尼克號》。
4、Alias / Wavefront
軟體的前身是Alias,該系統最初由加拿大多倫多的Alias公司開發,主要運行於各類SGI圖形工作站和IBM R60000系列的圖形工作站上,該系統的產品分為許多等級,從低至高依次為:Designer、Animator、Power Animator、Studio和Auto Studio。
5、Softimage
1986年,計算機動畫電影「Tony de Peltrie」的導演之一Daniel Langlois於加拿大蒙特利爾創建了Softimage公司,並於1988年推出了Softimage 3D動畫軟體。Softimage 3D系統支持很多領域的應用,如影視製作、產品和工業設計、建築和科學計算可視化等。
6、Digital Fusion/Maya Fusion
由加拿大Eyeon公司開發的基於PC平台的專業合成軟體。這個軟體是目前PC平台上最好的合成軟體之一。而與Maya聯手,更使它如虎添翼。 它可以和Maya等三維軟體密切協作,在二維環境中修改三維物體的材質、 紋理、燈光等性質。
7、Edit/Effect/Paint
Discreet Logic公司在PC平台上推出的系列軟體,其中,Edit是專業的非線性編輯軟體,Effect則是基於層的合成軟體,用戶可以為各層畫面設置運動,進行較色、摳像、跟蹤等操作,也可以設置燈光。
8、Final Cut Pro
Final Cut Pro是一個復雜的視頻編輯程序由蘋果製成。這是蘋果電腦使用的多媒體新聞編輯軟體的選擇,是媲美Adobe的Premiere視頻編輯程序。 Final Cut Pro中並不能使一個Windows版本。
9、Adobe Premiere
Adobe Premiere是一款常用的視頻編輯軟體,由Adobe公司推出。有較好的兼容性,且可以與adobe公司推出的其他軟體相互協作。
10、Avid
Avid(愛維德)技術公司提供從節目製作、管理到播出的全方位數字媒體解決方案。作為業界公認的專業化數字化標准,Avid可以為媒體製作方面的專業人提供從視頻、音頻、電影動畫、特技到流媒體製作等多方面世界領先的技術手段。
11、AUTODESK MAYA
Autodesk旗下的著名三維建模和動畫軟體。Autodesk稱,Maya 2016可以大大提高電影、電視、游戲等領域開發、設計、創作的工作流效率,同時改善了多邊形建模,通過新的運演算法則提高了性能,多線程支持可以充分利用多核心處理器的優勢。
J. 好萊塢製作的魔幻電影類的特效製作周期是幾年
平均一年左右唄,具體還是看電影特效體量。阿凡達那種幾乎每一個鏡頭都要做補景甚至三維替身的肯定比鋼鐵俠那種大部分鏡頭都是現代城市環境的花的時間多的多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