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團購的電影票,到電影院為什麼還要補差價
電影院觀影方式不同,價格也不同,詳細如下:
1,如果團購了普通場的電影票,要觀看3D電影或者IMAX電影,就需要補足兩種電影票之間的差價。
2,如果購買的就是所觀看的電影票的話,是不需要補差價的,可以直接換票進行觀看。
㈡ 淘寶電影票需要補差價嗎(就是花了29到現場還用加錢嗎)
不用了,不用擔心,相當於淘寶商家已經用手段把這張票買斷了,你買了就直接到電影院的取票機輸入號碼取票
㈢ 電影票過年瘋狂漲價,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伴隨著春節檔預售的開啟,很多期待已久的影迷卻猛然發現,今年春節檔的票價貴到離譜,二線城市動輒百元起步,很多三四線城市、小縣城的中小影城都賣到了七八十元/張。
受春節期間客流量較大、黃金場經常滿場、春節影院加班人工費上漲等影響,往年春節的票價基本上都會較平時有所提升。尤其是在大年初一,因為是人流量的高峰,所以最近幾年每一年的大年初一,票價都會創歷史新高,往後幾天則會有所下降。嫌票價貴的消費者,可以選擇後幾日購票觀看,票價會下降不少。
㈣ 電影票補差價是什麼意思
一般我都是在美團上團購的,票價在20-25 之間,一般不補,只有大型的特定片會要求補
,比如:看3D電影加10元,你訂票時候應該有說明的,
㈤ 如有最低限價電影,請補交差價(12月21/22/23三天不可使用)什麼意思啊
因為有些國產的電影規定了最低票價,比如規定了35元,你買的票是30元的話就要補5元。
12月21/22/23號可能是假期就不能用,一般人多的節日就不給用的,比如聖誕
㈥ 2021年春節,你們那的電影院漲價了嗎
在2021年春節檔接連破紀錄的同時,今年極高的票價,也成為了大多數觀眾抱怨的對象之一!
都說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大環境不好,處處面臨著消費降級。
但電影平均票價以及觀影人次的雙雙破紀錄,也助力電影票房大盤成績接連拔高。
據統計,北京不少非黃金地段電影院,竟然所有場次票價都是100元以上!
根據資料顯示北京地區的平均票價已經飆升到了74元,而2019年同期北京市的平均票價只有52元!
前北美的票價是逐年上漲的,2008年北美的平均票價在7.18美元,這十餘年,每年均有0.2-0.4美元增長的幅度,好在於整體的價格仍然是穩定的,今年已經達到9.03美元,伴隨《復聯4》的上映,北美平均票價也會再次提升。
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等沿海省份,已經進入了中等發達地區,或許未來平均票價有向歐美發達國家8-9美元(51-58元)靠近的趨勢。而三四線城市的票價,還是最好與各地的居民消費指數掛靠,盲目增長票價而不顧影片質量的提升,只會導致剛被開發出的觀影受眾,重新流回其他娛樂方式。未來中國不同城市之間,因為不同的消費水平、不同的房租、已經不同的觀影受眾,或許會出現2倍以上的平均票價差。
在春節檔結束之後,我們或許又會重新回歸平均票價38-39元的時代,但平均票價的提升幅度大於CPI,已經成為了行業的趨勢。電影院是一個具備社交功能的場所,過低的價格會降低社交的檔次。甚至,我們可以將目前院線的電影徹底做全面的分離,夠檔次和質量上乘的才有機會到院線,但其要求有較高的入門門檻和較高的價格壁壘。低端和質量差的電影,則要退卻到網路和手機端,自己多找出路,因為你的質量是不足以進入到院線來全國公映,那是一種全方位的資源浪費。
另外,伴隨著AI技術和區塊鏈技術的不斷成熟,未來票價的精細程度或許也會進一步提高,一家電影院不同的影片、不同的場次或許也都能在一定范圍內智能化定價,提高影城和片方的利潤。
不過,電影平均價格急劇的提升,勢必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和反彈情緒,這是中國電影目前必須要想清楚的事情,和我們國家近些年的發展一樣,總想去依靠低價競爭是不足矣立足的,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產品利潤,才會讓中國和中國電影變得更好。
㈦ 團購的是31元的電影票,到影院後補差價5元,但是電影票列印出來的價格卻是33元,請問是怎麼回事
這就是個商業利益的處理方式。你36塊買的,他們打票33元,這33元是給工商和稅務看的,那3元錢被各個利益方分配了。其實以你的描述,本應該是31元的,不知道為什麼要補差價5元。
㈧ 電影院什麼情況要補差價
票價低於院線出品方等的共同決定的票價時,不過這一般不可能。一般是中間商,也就是一些訂票網站,賣超低價票的會。
㈨ 美團上網購電影票後現場補差價什麼意思,是在取票前還是取票後,如果是自助取票還要補么
市民程先生向本報新聞熱線反映,在團購網站上購買的電影票,在兌換時卻被要求補差價,而在網站上並沒有明確標明此項,朱先生覺得有點上當的感覺。
據程先生介紹,他在「美團網」上以25元的價格購買了橫店影城價值110元的電影票。「價格是很便宜,我買下以後就去電影院准備看電影了。」可是讓程先生感到意外的是,到電影院兌換電影票時,竟然被告知還需要補齊差價,每張票15元。程先生無奈,只得補齊差價看完了電影。回到家,程先生越想越別扭,他表示,團購網站既然標明25元一張電影票,那麼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理解為一張票就是這個價格,現在非節日期間還要補差價的做法,讓他覺得低價團購電影票有誤導消費者的嫌疑。
記者登錄美團網的橫店電影院的頁面,在頁面小圖標上,多數沒有標明需要補差價,只有個別圖標有明顯說明。記者打開其中一個上面顯示「僅售31元!價值110元的橫店電影城電影票1張,2D/3D可兌」的團購圖標,仔細閱讀後綴說明,才發現需要補差價的文字。記者隨後咨詢了美團網的客服人員,對方表示,在美團網花31元錢團購的不是價值110元的電影,而是只能看橫店王府井(600859,股吧)店和貴都店的60元至70元的電影,超過70元的電影都需要另外補差價。記者在網頁的「本單詳情」中看到:80元的影片需要補10元的差價,100元的影片需要補15元的差價,110元的影片需要補20元的差價。頁面下方的購買須知最後一條是:限價片補差價規則以影院公告為准。
究竟什麼是限價片?一位業內人士介紹,現在在網路上看電影越來越流行,很多人為了省錢和省時間而在網上搜索自己喜歡的電影觀看。為了拉來客源,保證影院的利潤,現在各影院一般都發行一種普通電影票(電影通票)。這種通票價格低廉,使用范圍廣,因而受到廣泛歡迎。但是,有的熱門影片因為製作精良,影響力大,影院放映這種影片時的成本也較高,這種影片一般都會被規定一個最低價格,而電影通票是不能直接用於觀看這種電影的,需要補足差價才可以觀看,該影片就是通常所稱的限價片。
對此,天億國際影城的客服人員介紹,最近比較熱門的《小時代》、《不二神探》和剛上映的《盲探》等都需要補差價;太原解放數碼影城的客服人員說,在電影院的掛牌價50元以上的電影,都需要補差價,60元影片補5元的差價,70元補10元的差價,3D影片也要補15元的差價。
有網站工作人員表示,因為網站有聲明,消費者需要看清團購券信息,如果看到了仍選擇購買,那就是買賣雙方自願,不存在爭議。而消費者則對這項規定表示不理解,一位王姓的女士表示:「既然新上映的影片有最低限價,為什麼不直接在團購網站上標明?而是要以低於最低限價的虛假價格來吸引觀眾,然後再補差價,並且把相關說明放在購買須知中。其實人們在實際操作中,能詳細約定購買須知的少之又少。這樣看來,團購網上的虛假價格豈不是個"誘餌"?」
記者就此向12315進行了咨詢,工作人員表示,盡管網站此舉不屬於欺詐消費者,但某種程度上確實存在誤導消費者。該工作人員提示,消費者在進行消費時,務必仔細閱讀相關規定,而網站也應該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本報記者申波實習生潘瑞冬
㈩ 電影的春節檔時間怎麼算
春節檔具體指從除夕夜開始到正月十五左右這段時間;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盡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 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