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香港電影為什麼場景很粗糙
因為大部分這些電影都是商業片,要以最少的成本達到最大的利潤,那麼布景,時間等就盡可能的簡單、少等。
而且香港電影不像歐美主要以場面的宏大、精美等獲得票房,香港更多的是靠出名的明星打出票房,明星的出場費很高,所以只能在其他方面節約。所以我們看時就覺得粗糙了
② 香港的電影以前怎麼都是那麼模糊不清啊而且影片顏色不是發紅就是發藍或者發綠,反正就是不清晰 怎麼解釋
那些存在後期保存的問題,以前都是vcd格式的,本身就不清晰,輾轉流到市面或者網上格式幾經壓縮,肯定就不清晰了。母帶估計會好些,只是沒地方找了~別拿國外跟中國比,電影本身就是人國外。
③ 為什麼在香港電影中,七八十年代的邵氏電影,要比九十年代的港片還要清晰呢
我們小時候看的是錄像帶,很模糊。90年代末邵氏和東南亞的一家數碼公司合作,讓他們修復以往的老片子。這就有了現在高清晰的邵氏老電影視頻。
④ 有部香港電影很模糊
你說的不會是萬梓良的江湖情吧
⑤ 為什麼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畫質那麼差,而同時期的
注意智商,連CCTV6高清都播了數不清的香港80和90年代的電影的高清版,你居然說畫面質量差?
⑥ 現在的香港電影為何越來越差,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1985-1996年。香港涌現大批優秀電影香港涌現大批優秀電影,票房冠軍成績上漲到5700萬元,達到了階段歷史的頂峰。這個時代可以說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強大的明星魅力,出色的商業片製作能力,相同的文化背景,使得香港電影在台灣、新馬泰等海外華人社會同樣獲得認同。同樣,出色的電影為香港電影帶來大量的資源。使得香港電影更加繁榮,但為什麼從97年開始,香港電影就開始沒落,鮮有優秀的電影出現呢。
內因:1.邵氏對香港電影業的壟斷,提及香港電影,必定跳不過邵氏。當時的邵氏電影可以說是獨大,有演員有片場有影院,全產業聯動。而且當時的演員全靠工資生活,任你的電影再火也不會有太多的額外收入。這些大量減少了電影拍攝的投入,所以縱然電影票房不好也不會有太多的回本壓力。但這也讓邵氏並沒有繼續加大電影的投資,盡管香港電影那時一片繁榮,但是成本的限制卻讓其沒有足夠的進步。雖然邵氏對香港電影做出了貢獻,但是以其體量,是否做的足夠多呢?
2.資金問題:粗製濫造的電影導致資金回本困難,無法盡快投入新電影的拍攝。本土經濟不景氣,外商開始撤資尋找新的市場。當時的年代,雖然大陸已經定下對西開放的基本政策,但是中西方在政策,貿易,法律上仍有很多問題出現,這時候,被英國統治一個多世紀的香港就成為大陸同西方及台灣的經貿中轉地。但是隨著大陸開發政策的逐漸實行和落實,香港的經濟也收到沖擊。3.演職人員:提起香港電影的衰落,估計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好演員好導演青黃不急,但為什麼我放在後邊說,因為這其中有這因果關系,正是因為香港市場受到沖擊,周潤發,成龍等投身好萊塢,但當時的香港環境卻沒法迅速造一匹新星出來。
香港電影的衰落,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外因:外因:1.國外電影業的崛起:1997年,《泰坦尼克號》獲得21億美元的票房。而同年的香港票房冠軍只有4500萬。從97年開始,香港的海外市場敗退,本土市場也受到擠壓。而在國外電影蓬勃發展的同時,香港電影卻仍是踏步不前,票房冠軍仍然在三四千萬左右徘徊。2.觀眾喜好的變化:經濟發展的同時,人們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加上美國大片的沖擊,觀眾開始追求更高製作,更新穎的電影。而香港電影仍是那幾樣,並沒有出現真正的創新。3.國際經濟局勢的影響:97後,國際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各國電影的發展,韓國,美國都出現了不少優秀的電影,而原先投資香港電影的台灣金主也開始撤資,香港電影的市場和資金供應都受到影響。
這些原因也形成了惡性循環,讓香港電影的崛起變得更難,也很難重現當初的繁榮景象,再涌現出往日的經典電影了。
⑦ 為什麼香港90年代初期的電影清晰度都很差而歐美大片的畫質那麼好
影片的質量與膠片的品牌有關,當然價錢也有所不同。
⑧ 為什麼香港電影好多80年代的畫質比90年代的清晰
80年代比較清晰的片基本上是邵氏的,原版電影資源保持的比較好而已,你覺得90年代的電影模糊是因為你看的是盜版的電影。或者一些小公司沒有好好保存原版電影就倒閉了,你沒辦法看到真正原版電影。
⑨ 為什麼許多香港老電影藍光畫質那麼差
修復的不是非常好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