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電影《特洛伊》的影評。
有的時候,神話與歷史的界限不是很分明。在特洛伊城遺址被施里曼發現之前,特洛伊和木馬記在西方世界就已人盡皆知,但沒有人認為這些是曾經真實存在過的歷史。直到1873年6月15日,被歲月塵埃掩埋了幾千年的特洛伊城終於在施里曼的執著追尋里與世人見面。一直以來,我對神秘的古代文明有著強烈的興趣,很小的時候就看伊阿宋智取金羊毛,提修斯魔宮屠牛的故事,讓我對希臘神話和英雄故事有著非比尋常的熱情。凡是有關古希臘的書籍或者是電影,我都愛看。沃爾夫岡·彼德森的《Troy》自然不容錯過。
特洛伊的故事,已被多次搬上屏幕,如果說以前的都以神話傳說的形式講述的話,這次的電影則更象是在重現那個人神共處、英雄輩出的年代。去年的夏天,看了美國拍的電視電影《Helen of Troy》,那是為帕里斯王子的純潔愛情而拍,並且把伊利亞特里英俊、勇猛又不失良善的大英雄阿喀琉斯拍成了一個以殺人為樂的嗜血狂人。《Troy》還了英雄本來面目,可以讓阿喀琉斯看著腳後跟上的箭倒下時無悔此生。
我無意拿電影故事與荷馬的原著相比較,可畢竟還是不喜歡改編得太離譜的電影。沃爾夫岡·彼德森還是讓阿喀琉斯做了主角,讓我們看到了這位傳奇英雄豐富的內心。阿喀琉斯就是為了特洛伊戰爭而生,因為他是海神之女忒提斯與人類英雄佩琉斯的兒子。正是在他父母的婚禮上發生了"金蘋果之爭",導致了特洛伊戰爭的爆發。影片中,他對於戰爭和生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不求財富,不求美女,為的只是榮譽。這種榮譽,也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說的「雁過留聲,人過留名」的抱負。阿喀琉斯的參戰,更多是無奈和使命感。他是刀槍不入的勇士、心氣高傲的將領,也是情感豐富的血性男兒。否則,就不會在普里阿摩向他討還赫克托爾屍體時憐憫心。荷馬歌謠里的寵兒,彼德森一樣眷顧。
電影的情節比較簡單,荷馬史詩里把十多年的戰爭濃縮到了最後的53天里,彼德森顯然也是只想著眼於戰爭最精彩的場面、最緊張的時刻。所以,我們看不到帕里斯引誘海倫的浪漫、希臘人十年攻城而不入的沮喪。雖說情節緊湊是電影的優點,但遺憾的是,時間跨度太不明顯,好象戰爭只是持續了幾十天,而且其中還包括因赫克托爾的葬禮而休戰的12天。還有,為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而被刪剪掉的許多鏡頭,都讓情節發展的很多脈絡中斷,許多轉折過於突兀。關於這些,我不知道該怪審片的剪刀手還是彼德森。基於這些原因,我不得不又對大碟版的DVD心懷期待。
再來說說影片人物和相關演員。布拉德·彼特確是阿喀琉斯的不二人選,把《Legends Of The Fall》里的狂放不羈和《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里憂郁深沉做里子,再加上布拉德·彼特頗具古典氣質的俊朗與健康挺拔的身材,幾乎就是阿喀琉斯這個悲劇英雄形象的翻版。奧蘭多·布魯姆無論走到哪裡,都是不折不扣的弓箭手,說句笑話,是可以套用武俠世界裡的一句話,那就是:箭在人在,人箭合一。只是帕里斯王子抱著赫克托爾的腿時,一掃精靈射手的威風與英勇。赫克托爾是所有女子心目中的完美男人,正直、無私、忠誠、仁愛。無論哪個版本,我都為赫克托爾的死而落淚。艾瑞克·巴納整體形象比較適合這個人物,雖然是個我還比較陌生的演員,但我想,我會對他越來越熟悉。奧德修斯,他畢竟是屬於奧德塞的主角,西恩·賓演的這位希臘軍團智囊的風頭全被彼特搶光。海倫不得不說,客觀得說,她雖然不是特洛伊戰爭的爆發原因,好歹是個堂而皇之借口,總得有傾國傾城之姿。對於黛安·克魯格以及之前任何版本的海倫,我只想說:沒有什麼現實比想像更美好。而且,斯巴達人從來不吝惜自己的妻子,彼此間可以互相借用,居然就為了海倫開戰了。阿伽門農,不管他是否用他的女兒獻祭,不管他是否好大喜功,我不喜歡發動戰爭的人。因為戰爭的起因總是為掠奪資源或財富而起的貪欲,而戰爭的結果是生命的無情摧毀、對文明的粗魯踐踏。
電影的服裝與發型等細節處理都比較好,基本都是古希臘人的標准打扮,包括盔甲和靴子的樣式,幾乎都是從歷史書上搬來的。只有,有個讓我疑惑的地方,古希臘的勇士為何都是光膀子穿盔甲。按理,應該是裡面要穿衣服的。或許,是為了吸引女影迷的眼球,才讓所有的Mr. Muscle都赤膊上陣。
好萊塢的電影,在推陳出新的同時,總是不忘幾道招牌菜:英雄主義、自由意志、榮譽、人權、愛、激情等等。幾十年如一日,以將一切情感推向至高點為己任,煸情是手段,票房是目的。《Troy》當然也未能例外。
② 急求一篇電影《特洛伊》觀後感,非常急
一向對大製作的史詩巨片感興趣,昨天實在抵擋不住誘惑,去看了在網上被罵作超級大爛片的特洛伊。與冷山相反,這次看了太多的影評,對這片子沒有抱太大的希望,就是沖著場面和帥哥去的。結果反而覺得不錯,雖然有不少毛病,但還是值得一看、能給人不少視覺享受的。影片總長兩個半小時,應該是被剪掉了不少。
影片開始,第一個場景挺抓人的,彌漫著肅殺氣氛的古戰場,兩軍對壘,劍拔弩張。背景音樂是一個女聲的吟唱,婉轉悠揚,一種空曠遼遠的味道。
緊接著主要人物一個個登場,首先是男主角阿喀琉斯。我覺得總的來說布拉德·皮特對這個角色的塑造還是比較成功的。十分喜歡他的造型,特別是身著戰甲的樣子真的很酷。這部片子的服裝設計很出色,厚重的鐵甲和飄逸的古希臘式的白衣帶來了強烈的視覺反差。阿喀琉斯的性格感覺有點象楚霸王,英雄蓋世卻又意氣用事剛愎自用,對心愛的女人柔情似水,總之是個挺豐滿的英雄形象。
第一女主角海倫是遭到最多非議的人物,我倒覺得還好。一眼看去絕對稱不上驚艷,但頗有些紅顏薄命楚楚動人的味道,這樣一個並不妖冶的女子能夠贏得特洛伊國王慈父般的愛憐還是合乎情理的。特洛伊為一個值得同情的女子傾城被賦予了帶有溫情的悲壯。不過妝實在化得差了些,兩個大黑眼圈絕對是可以避免的。
赫克托爾是本片中絕對正面的形象了,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孝子、慈父、溫柔的丈夫、友愛的兄長、睿智冷靜的統帥、講義氣的朋友、阿波羅的虔誠信徒等等完美的男子漢形象。赫克托爾的三條人生准則也頗為動人。盡管知道他一定會死,但他死去的時候我還是很難過揪心的。艾瑞克·巴納的表演也中規中矩,不過演好這樣一個高大全的人物應該不是難事。
特洛伊國王是我覺得最出彩的角色。最初的打動是在海倫返回特洛伊時,老國王用春風般的笑容迎接了這個他明知將會給特洛伊帶來巨大災難的被兒子引誘到走投無路的可憐女人,只是淡淡說了一句:「這是神的旨意。」那份善良和篤定實在讓人欽佩。在小兒子帕里斯不顧尊嚴從海倫丈夫的刀下逃生時,他表現出的是一種焦慮,他渴望的是兒子站著死去,而不是跪著求生,人的尊嚴和特洛伊的榮譽比生命更值得捍衛,這時他是一個國家偉大的君主。而在深夜跪在阿喀琉斯面前祈求要回赫克托爾的屍體時,他卻只是一個風燭殘年的父親,平靜的話語讓人更能真切體會到他的肝腸寸斷,這種外表平靜和內心痛苦的巨大反差製造出了很強烈的悲劇效果。而給人留下最深印象還是在特洛伊覆滅時,他目光中噴射出的絕望、悲憤和自責,這樣一個戲劇化的眼神似乎比火海中正遭受希臘人屠戮的特洛伊更讓人心碎。我覺得哪怕只憑這位特洛伊國王,這部電影就不能算是一部爛片。
這部電影確實不能算是一部爛片,還有不少值得稱道的地方。愛琴海的湛藍海水中,希臘人波瀾壯闊的遠征場面;特洛伊城下,慘烈得遮天蔽日的廝殺;特洛伊人對希臘的偷襲時無比逼真的火戰場景;壯麗的神廟和恢宏的宮殿,固若金湯的特洛伊城,美麗的古代服飾,巨大的富有傳奇色彩的木馬;還有纏綿哀婉的配樂,等等等等。
說起來,這部片子的最大敗筆就是編劇。一個延綿了十年的戰爭被濃縮在十幾天中,其本身的史詩感也就打了相應的折扣,這么短的時間如何能承載如此厚重的一段歷史?史詩片子似乎不需要太強烈的情節,但本片好像還沒怎麼展開就結束了,電影院燈亮的時候我都覺得有點驚訝了,真的完了?這就完了?呵呵。這絕對是一個致命的硬傷。赫克托爾和阿喀琉斯的單挑已經被批駁無數次了,太做作太假了,這本來應該是本片的高潮之一,卻被編劇自作聰明地改造成了愚蠢又可笑的英雄慷慨赴死程式。呵呵,看看赫克托爾很凜然地一個個道別的樣子,簡直就象烈士就義臨上刑場前一樣,不掛都說不過去了。
因為這些問題,這部片子不可能成為指環王那樣的經典,但敢於挑戰這樣一個極高難度的題材是很值得敬佩的。而且片中的大場面絕對是值得一看的,演員的表演也是可圈可點。所以我覺得不要太多的責難,帶著平常心和休閑的心態去欣賞它似乎更合適一些。就像看完指環王想重溫原著一樣,這部片子使我對荷馬史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好好看看的沖動,呵呵,至少以前記不住的名字分不清的人物現在搞得差不多了,這也許是最大的收獲了吧。
③ 電影特洛伊人物分析
《特洛伊》整部影片看下來,那種若有所失的感覺始終揮之不去,古代希臘神話里諸神與英雄的戰爭描繪得驚心動魄,但褪去神話色彩的電影表現得過於平庸,甚至連主題音樂都與《角鬥士》如出一轍,這種缺乏創意得做法必然使本片中的各種角色都缺乏一種撼動人心的力量,甚至會對我們熟悉的希臘英雄帶來負面的曲解,比如說下面的這些: 海倫——這個處在矛盾中心的女人表現得最為蒼白,她身邊無數男人為她喪命,可她的表情竟然簡直就象是在說:「針對目前的局面,我很抱歉………但是,這和我有關系嗎?」。電影里的她實在是太過於平庸,相貌平平也沒有氣質,簡直是什麼都沒有,某些鏡頭表明她對帕里思的哥哥赫克托爾也很曖昧,對於這樣的女人所引起的戰爭,我們只能表示非常地……遺憾。 另一個觀點是:要辨證地看待荷馬史詩中的海倫,她只是一個概念,在審美領域,她的象徵意義要大於她的實際容貌。畢竟,古代希臘人的活動區域只限於愛琴海周邊一帶,他們對女人容貌的見識還是膚淺。況且,別忘了荷馬是個瞎子,一個瞎子信口開河的形容我們不必太當真。 阿喀琉斯——這個令無數MM尖叫的大帥哥表現的有些令人費解,他那招縱身飛躍加斜刺的必殺技至少使用了三次,難道他的敵人們都那麼傻,一點沒看出他下盤空虛的破綻嗎?他的反叛主義情緒讓我很倒胃口,即使他看著阿迦門農大叔不爽,以他的威信,不如一刀將他砍了,然後率領希臘眾將士完成霸業,可他還跟林沖似的,把逆來順受的優秀品德發揮到及至,消極備戰不說,讓他出去碼架去還一個勁地磨唧,只有當他那個什麼表弟被別人做了以後才跟一頭野獸似的胡亂發飆,我嚴重懷疑阿喀琉斯的性取向,他和他表弟之間的關系好得讓人難以理解,不是個GAY是什麼?他和特洛依女祭司的一夜情表現得最為離譜,我無法容忍他為一個女人喪失了自己得生命,整部影片最多出現的詞彙就是「榮譽「,這么看來,古希臘最偉大的勇士所謂的榮譽不是國家,不是男性的尊嚴,而是為了他的表弟和他一夜情的女人。失敗死了。 另一個觀點:褪去神話的光環,如果單純表現阿喀琉斯的英勇,那他就會成為古裝版的「巨石強森」——一個四肢發達,頭腦極度簡單的笨蛋,所以導演就給阿喀琉斯安排了諸多人性化色彩,但是布拉得皮特的邊緣氣質過於濃厚,反而削弱了他的悲劇英雄色彩。 赫克托耳——這是個最令人同情的角色,一方面,他必須保護他那個懦弱的弟弟,另一方面,他又必須擔負起抗擊希臘人入侵的重任,他是全片中壓力最大的一個人,他的表現也盡到了一個男人應該盡到的責任,所以,他拯救弟弟的行為會博得觀眾的喝彩,而他的死亡,也令觀眾深深嘆息。這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演繹,「綠巨人」 艾瑞克·巴納對這個角色的理解也非常准確。 另一個觀點:赫克托耳是一個可憐的懦夫,一個悲觀主義者,他只是被逼到了這個位置,所以不得不硬著頭皮去做事情,他的戰略都是逃避主義,但是還是被鷹派排擠,當特洛依的將軍提到我們不怕阿喀琉斯因為我們有赫克托耳的時候,他的緊張與不安溢於言表。他甚至給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安排好了後路,當然,他還不敢面對海倫的誘惑。一個失敗者。 帕里斯——一個惹是生非的傢伙,他的好色毀掉了一個國家,他又是一個有著嚴重心裡障礙的臆症患者,他總是在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試圖讓自己表現出一點男人的勇敢,所以他敢在他敵人的千軍萬馬前誇下海口,要和對方單挑,可當對方把他打得滿地找牙的時候,他知道害怕了,象個孩子似的抱著哥哥的腿不放,可憐的赫克拖耳,在希臘和特洛依數萬大軍面前,臉色難看的象個遭了霜的茄子。 另一個觀點:以現代的眼光看來,帕里思是個實用主義者,他善於保存自己的實力,充分利用自己的公關能力來為自己博得更多的資源。而且他很會發掘對方的弱點,比如他射死阿喀琉斯就是意識到遠程攻擊上的優勢。他是歷史上最大的即得利益者,盡管他的表現過於雞賊了一些。 普里阿摩斯——老戲骨彼德·奧圖爾的完美演繹,做為一個國王,同時也做為兩位王子的父親,他的威嚴與慈愛並存,他的勇氣與榮譽感令人敬佩。最讓我感動的片段就是他夜探敵營,去找阿喀琉斯討回自己兒子的屍首,字字肝腸寸斷,聲聲催人淚下,看的我眼眶發紅。恰巧這天是父親節,一份多麼偉大的父愛啊! 另一個觀點:普里阿摩斯是個典型的政治投機者,帕里思絕對繼承了他這一點,他對頭腦相對簡單的阿喀琉斯的一番公關應該為一個典型的MBA案例,他對權力的膜拜要遠遠大於他對生命的尊重,這點從他對那柄象徵特洛依權力的劍的尊崇就可以看出,為了子虛烏有的權力,他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兒子,然後再假惺惺地去討回兒子的屍體對敵人施以攻心戰術。可憐的阿喀琉斯聽到鼻子酸酸還不知道自己已經進了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