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豆瓣8.6分,這部冷門的小眾電影,看哭了太多人
你有多久沒看電影了?
近期,各大影院陸續推出「觀影惠民」補貼活動,為復工提前做好服務籌備工作,原本備受矚目的大片如《花木蘭》、《唐人街探案3》等影片也是一再的延期上映。由於疫情的關系,特殊時期的電影資源緊缺,《囧媽》不走院線改走網路的招式也得到了其他一些電影的借鑒,可觀影市場仍是供不應求。
好在經典的電影資源用心尋找就能看到——《Black》,中文名《黑色的風采》,是寶萊塢歷史上少見的幾近「零歌舞」的電影,豆瓣8.6分,這部冷門的小眾電影,看哭了太多人。
《黑色的風采》是個另類的故事,影片的女主角是天生聾啞而且失明的英印混血兒米歇爾,家境富裕卻彌補不了先天的缺憾,這個世界的一切對她來說只有「黑色」,遇見酗酒成性的薩海老師是她這一生最幸運的事,從黑暗混沌到光明希望,從嚶嚶學語到與世人溝悶派通交流,薩海老師給予了米歇爾父親般的關愛,出乎意料運穗的是,米歇爾用了四年的時間,憑努力竟然考上了大學。
米歇爾是不幸的,卻又是幸運的,不幸的是與生俱來的殘疾,從她出生的那天就宣判了「死緩」,「黑暗」給了她一個低的不能再低的起跑線,能安然無事的長大成人都是件登天的難事;幸運的是她遇見影響其一生命運的薩海老師,她感知到了這個世界的原來是如此的美好,光明和希望不再只是奢望,而是她努力向前的動力。
薩海老師盡己所能的「傳道受業解惑」,幫助米歇爾考上了大學,本該是圓滿落幕的收尾,劇情突然反轉了——薩海老師得了帕金森健忘症,他甚至不記得自己是誰,對於薩海老師來說,這個世界是模糊顛倒的,米歇爾卻用「烏鴉反哺」式的報恩,喚醒薩海老師的記憶。
《黑色的風采》中有句經典的台詞——我從來沒有教她「不可能」這個單詞,讓一個天生聾啞而且失明的孩子學會與世界溝通交流甚至考上大學,已經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更不要說再讓這個孩子療愈「健忘症」了,然而米歇爾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信念有種無堅不摧的力量,就是這股力量看哭了太多的人。
其實大部分電影走的都是大眾路線,不論取材如何標新立異,基本是貼近生活且接地氣的橋段,或是大場景大製作的特效電影,這類的作品競爭的無非是資源和明星效應,而《黑色的風采》選擇了另一個方向的創作,將視角集中在了先天不足的特殊人群,他們的故事一直在延續,卻很少展現在銀幕上,故而這類影片冷門且小眾,但是不見得不叫座。
新京報對電影《黑色的風采》的評論是:在2小時的片長中,《黑色的風采》沒有穿插任何歌舞,無論技術層面還是編導演環節都是無可爭議的世界級水準。勇敢、真誠、溫柔而充滿激情,絕對是讓人難忘的影片。
對於普通人來說,隨時唾手可得的幸福,可能是別人窮其一生也難以企及的奢望,中間的努力和付出是常人看不見的,只有感同身受時,才知道「正常」的生活,是特殊群體一直以來的夢想。
《黑色的風采》看哭了太多人,起初是被米歇爾遭受的苦難所動容,而後是被米歇爾善良勇敢「烏鴉反哺」式的報恩所感動,她是個頑強的螞悄賀奮斗者,面對命運的安排,不妥協不氣餒,明明抓了一手爛牌,硬是打出了一手好牌,「黑暗」不代表漆黑、沒有希望的落寞,反而成為她人生中最大的挑戰。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面對千軍萬馬尚可所向披靡,唯獨面對自己,總是一敗塗地。影片《黑色的風采》讓大家見識到,一個病態柔弱的身軀下藏有一顆堅強不屈的強大內心,挑戰人生所迸發出的力量,震撼人心,催人淚下,不得不說電影的用情至深,用心至誠。
值得一提的是飾演薩海老師的阿米特巴·巴強,與《黑色的風采》冷門的小眾電影相比,他在印度影壇可是位當仁不讓的教父級大人物,地位相當於中國的成龍,在《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的《了不起的比蓋茨》以及阿·米爾汗的《印度暴徒》中,都有他的身影。參演《黑色的風采》飾演薩海老師,教科書般的演技,代入感非常強,這也是影片感人至深的原因之一。
電影《黑色的風采》獨具特色的故事內容,傳遞了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盡管冷門小眾,但真情實感,實在值得一看。歡迎下方留言交流,子琪等你喲。
請關注「子琪曰電影」,動手轉發,說不定你的朋友也喜歡,我是子琪,願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