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覺得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這部劇如何
我覺得《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非常的經典,拍的非常好。
這部電影開國大典在緊鑼密鼓的布置下,以一個國旗設計工程師切入主題,體現了全國人民對於新中國的期盼與激情,彰顯了自從鴉片戰爭以來,人民逐漸走向穩定、富足的生活。第二段中的女排連奪三冠,不得不說是真的美,劇中的陳冬冬,一個小孩子為了榮譽感放下了自己最愛的人,愛國情懷與為中國集體奉獻的精神在此升華。
盡管每個小故事的題材都不一樣,但是每一段都共同藏著一個最重要的角色,那就是共和國,再一次真實展現了普通老百姓與偉大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感人故事。在大時代發生的大事件下,一個個振奮人心的奮斗故事,勾起了那難以忘懷的全民記憶。
② 《開國大典》影評
本片獲得1990年第10屆金雞獎最佳影片。
電影講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故事。電影分為兩部分講述,一部分是描寫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方的行動,一部分是描寫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方行動。影片的以重大歷史事件為主要場景,走馬觀花般的將1949年大半年的歷史事件展現出來。其中主要有平津戰役、淮海戰役的戰果,渡江戰役的勝利,解放軍解放上海、北平、南京,等等。影片內容就是歷史史實,具體內容不重復了。
關於這部電影,我也沒什麼可說的了,因為本片已經不是第一次看了。具體看了多次,我也記不清了,電視上、電影院中、電腦上,從小時候一直到現在,至少也看過十遍了。總之,本片我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記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電影院與爸爸一起看得。那是媽媽單位發得電影票,不看就作廢了。為了看完它,只好選擇了這部當時就已經在學校看過的電影。看到最後實在不想看了,就跟爸爸一起回家了。多麼美好的記憶啊!看來,電影不僅是電影那麼簡單,因為某些電影對某些人會有著特殊的意義。
至於電影本身,沒什麼可說的,它完全可以當作歷史教科書看。劇情很平實,就是一部流水賬;節奏也稍顯緩慢,不太引人入勝;結構上也有些瑕疵,部分場景轉換太突兀。中國電影的弊病在本片中顯露無疑,簡單的說就是編導們對細節處理得不好。影片道具、服裝、布景等方面,以及音樂倒是符合故事背景,沒有太大的缺點。總之,本片作為一部獻禮電影,一部動用國家力量拍攝的巨制,在技術方面雖然不算突出,但還是合格的。現在來看,本片還是有著同題材電影《建國大業》所沒有的優秀之處。
演員方面更是無話可說,因為本片主要角色都是特型演員。什麼是特型演員?網上的定義是:特型演員是中國大陸電影的一種現象,指的是出於「重現當年情景」的需要,用一個固定的,與某個偉人面貌相似的演員飾演其在影視劇作品中的角色。他們不但享有特殊待遇,而且由於揣摩角色日久,往往被視為偉人的化身。因此對這類演員的挑選也特別嚴格,對他們從事可能影響形象的活動也多有限制。因此,古月、孫飛虎、盧奇等等眾人們的演技就不需評說了,沒有意義。
總結一下。本片是一部又紅又專的主旋律電影,獲得金雞獎是很正常的,不獲得才是不正常的。只是,本片真的不好看,太像教科書了,拍電影不能這么拍嘛!我也很佩服自己,這部將近三個小時的電影,我又重看了一遍!
③ 閑在家的日子,哪幾部電影值得你一看再看
④ 革命英雄人物電影
開國大典觀後感
毛主席宣布
今天,我看了電影《開國大典》感觸頗深。
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那個鏡頭:身穿中山服的毛澤東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們政府成立了!」啊,經過了28年浴血奮戰,終於迎來了勝利的今天。那一聲庄嚴的宣布,是用那堅定的革命精神組成的;是用那千千萬萬個中華兒女的鮮血換來的。中華大地一片沸騰,這激動人心的消息經無線電的傳播震撼了五洲四海 ,怎能不讓我們為之歡躍,為之振奮呢!回想我們中華民族經歷的滄桑歲月,不由得眼睛潮濕了。不經歷風雨,怎麼會有這超越時空的聲音。
還有一個鏡頭: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孩,坐在爸爸的脖子上,喊著:「毛主席萬歲!」還有一個飽經風霜的老農民,開懷大笑,那灰白色的鬍子一抖一抖的。這些鏡頭,都充分體現了人民對新中國成立表現出無限的喜悅。
毛主席向群眾揮手致意
接受檢閱 「邪終不勝正 」這句至理名言,恰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那一往無前,不怕犧牲的精神。想當初,中國共產黨剛成立,用的只是土槍,而這也數量有限,而那張牙舞爪,不可一世的日軍,有著精良的武器。相比之下,差距甚大。但是就是這支裝備很差的軍隊,卻成了人民心中的英雄,成為千古流芳的人民軍隊。我們做什麼事只要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 ,就一定能成功的。
看了這部電影,深深的感受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讓祖國這條騰飛的巨龍飛躍發展,讓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為之奮進,讓我們為這新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感到驕傲,自豪!
⑤ 如何評價《開國大典》這部影片
電影本身,沒什麼可說的,它完全可以當作歷史教科書看。劇情很平實,就是一部流水賬;節奏也稍顯緩慢,不太引人入勝;結構上也有些瑕疵,部分場景轉換太突兀。中國電影的弊病在本片中顯露無疑,簡單的說就是編導們對細節處理得不好。影片道具、服裝、布景等方面,以及音樂倒是符合故事背景,沒有太大的缺點。總之,本片作為一部獻禮電影,一部動用國家力量拍攝的巨制,在技術方面雖然不算突出,但還是合格的。現在來看,本片還是有著同題材電影《建國大業》所沒有的優秀之處。
⑥ 國內關於愛國主義的影片都有哪些
愛國主義的影片有《烈火英雄》,是歌頌消防員的,同時也讓人看到了祖國的成長,還有《戰狼》、《我和我的祖國》、《開國大典》,都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
⑦ 對《開國大典》的評價
《開國大典》的評價如下:
到了八十年代,第一次出現從領袖的角度刻畫歷史畫卷的電影,其中有三部反應國共雙方最高層在軍事、民心、策略上博弈的影片,分別是82年的《風雨下鍾山》,張克瑤和孫飛虎、王鐵成;88年的《巍巍昆侖》,古月、孫飛虎,89年的《開國大典》。
這三部片子製作精良,波瀾壯闊,擁有強大的經歷解放戰爭的顧問團隊(歷史顧問表中一長串國共雙方如雷貫耳的名字)。
特別是作為對建國四十周年獻禮的《開國大典》,每個特型演員的形象那是追求得精益求精。
此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片段:淮海戰役,一個衣衫破爛的國民黨士兵從雪地的死人堆中爬起來又最終倒下,一面青天白日旗在慢鏡頭中緩緩倒地。
(7)電影開國大典好看嗎擴展閱讀
1949年1月28日,中國共產黨取得了三大戰役的勝利,毛澤東等領導人與西柏坡的群眾一起歡慶勝利。而在南京,蔣介石發布了新年文告,李宗仁成為代總統。北平和平解放 ,蔣介石黯然下野,離開南京。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舉行,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搬到北平,周恩來代表中共,張治中代表國民黨進行談判,進展甚微,最後破裂。毛澤東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百萬雄師下江南,解放南京,鄧小平和陳毅制定了《入城守則》。
蔣介石最後一次拜別蔣母墓,悄然離開大陸。毛澤東進入北平後,積極籌備開國大典的各項准備工作。9月 30日,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廣場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
10月1日下午 3點,毛澤東登上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歷史上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
⑧ 和新中國成立有關的電影!!!急!!!!!!!!!!!!!!!!!!!1
1,《建國大業》
《建國大業》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中國歷史電影,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作品。本片由黃建新執導,韓三平擔任製片人,雲集了華語影壇百餘位明星客串(零片酬)的影片。影片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2,《建黨偉業》
《建黨偉業》(Beginning of the Great Revival)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而製作的獻禮影片。該片由韓三平、黃建新執導(海外部分由李少紅執導,五四時期部分由陸川執導,戰爭場面由沈東執導),由劉燁、陳坤、張嘉譯、馮遠征等108位明星出演。
3,《橋》
《橋》是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劇情片,由王濱執導,王家乙、呂班、江浩、陳強等出演,於1949年上映。該片講述了東北某鐵路工廠的工人們克服一系列困難完成搶修松花江鐵橋的任務,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貢獻的故事。
4,《太行山上》
《太行山上》是由韋廉、沈東、陳健執導,王伍福、宗利群、李樹生等人主演的一部戰爭片。於2005年8月1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影片講述了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率領剛剛改編完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故事。
5,《建軍大業》
《建軍大業》是「建國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獻禮建軍90周年的歷史片。由劉偉強執導,韓三平擔任總策劃及藝術總監,黃建新監制,劉燁、朱亞文、黃志忠、王景春、歐豪、劉昊然、馬天宇等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