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韓國電影 關於奧運會拆遷的那個叫什麼名字 多經典那個
這個故事是以1988年韓國奧運會為大背景,政府和當地黑幫勢力狼狽為奸,強拆民房發生流血事件,一連串的將錯就錯把幾個熱血的男人變成劫持人質的劫匪,影片結尾以悲劇收場,在BeeGees樂隊的名曲《Holiday》的音樂中,似乎影片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是一種對時政的不滿以及無力抗爭的悲苦。影片名字是《假日》韓國。
『貳』 關於一部韓國不公正法律的電影
假日
1988年10月,舉世矚目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剛剛結束,韓國的民眾們還沉浸在獎牌榜排名世界第四的喜悅之中……就在這時,一個令人震驚的事件無情地將人們拉回了現實之中。被判7年徒刑、10年保護監護(徒刑結束後繼續在監護所關押的制度),正在服刑的犯人池江赫(李成宰)和犯人們逃出了護送車,奔向了外面的世界逃犯們攜帶著一把手槍和子彈,開始肆無忌憚地闖入民宅綁架人質。首爾陷入了一片恐怖。然而被綁架的人質們卻感到很奇怪,眼前的綁架犯非但不是人們常描繪的那樣窮凶惡極...
http://ke..com/view/233744.htm#3
『叄』 關於韓國電影《假日》的影評,謝謝
故事取材於真實的故事,而且最後結局的時候也說到,即使是如今真實的韓國也有很多這樣的司法過失,這個電影揭露了韓國司法上黑暗的一面:無錢有罪,有錢無罪!有錢人可以買通司法檢察官,沒錢的人只能等待死亡。
其實回頭看看現在哪個國家的司法不是這樣?除了幾個比較沒有政府的國家外,其他的應該基本如此罷,差別也僅僅在於程度而已,唉,不談國事了,哪個朝代都會有這樣的事情,誰都不能例外……真實、真情、真相,一個又一個連貫的情節讓我們沒有辦法不去思考當時的韓國社會到底怎麼了?估計居漢文到死的那個時刻也不會相信自己的政府會為了外國人來傷害同胞,但恰恰是哪個政府的走狗把一顆政府的子彈射進了同胞的身體里……情節很真實,而對主人公的心理描寫也很真實,那種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的絕望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用悲傷刻畫的黑暗社會,天是灰黑灰黑的,怎麼看也看不到希望,但這些底層的人卻並沒有喪失道德,而是堅持人生的底線。正如大多數悲劇故事的結局那樣,最後還是好人死了,壞人繼續做壞事、繼續逍遙。最開始看的時候覺得有點《肖申克的救贖》的感覺,以為主人公的希望會實現,可沒想到整個天下都是黑的,特別是結尾時可恨的警官出來後宣布「它的功績」時那些記者的掌聲更讓人有心寒的感覺。也許主人公選擇離開是正確的,因為對他這個小人物而言,這個世界已經沒有值得留念的東西了。
「無錢有罪,有錢無罪」的吶喊
乍聽這樣一句話,好像是聽到了久經世故的人總結出的一句真理,韓國發生的這樣一個故事,相信在我們這里也無法不產生巨大的共鳴。人物遭受的遠遠超出其罪刑本身的不公平待遇,令人聯想起許許多多的故事,而且它們時刻都在發生,這甚至令人產生一種世界原本如此的錯覺。若非這樣一聲吶喊,還真以為它是亘古不變的真理了。果真如此,無錢豈不就是我們的「原罪」?
電影不是紀錄片,主人公的形象與人物原型有著一定的距離。原型池江憲本是一個盜竊慣犯,因盜竊數次入獄,只有小學學歷,但在影片中,主人公是因為在貧民窟被拆時發生的暴力事件鋃鐺入獄,而且散發出紳士風度和智慧光芒。影片為了突出主人公的無辜和單純,做出了一些美化。但問題的關鍵沒有改變,池江赫被剝奪了正當權利,由於出身貧賤,沒有權利的庇護,只能忍受種種凌辱和不公正的遭遇,直至最後公然向政府做出抵抗。最令人辛酸的是即便是在最後關頭,他也沒有做出傷天害理的滔天罪行,甚至人質都主動請求政府槍下留人,這樣的善良之人,無論如何也不該把他逼到這個份上啊。
池江憲早已成為歷史人物,時隔17年之久,電影公司和導演將其拍成影片,是因為雖然政權更迭,但「無錢有罪,有錢無罪」的規律在現實社會中並沒有消失,還在發揮著它的效力。由古至今,這個可惡的規律何曾改變過呢?電影對社會做出的批判雖然令人深省,卻令人不得不再次面對這個現實,不禁有些悲愴。
如果說《野獸》是一部典型的描寫灰色都市的動作片。那麼,本片將從與之對立的角色描述另外一種辛酸!下面讓我們來聽一下小人物的垂死吶喊
『肆』 韓國有哪些推理電影
說說自己看過的吧!《嫌疑人X的獻身》 《影子殺人》
還有很多片子也不錯但我覺得只能定義到懸疑片的范疇,定義成推理片太過牽強。
『伍』 瞎看什麼韓國越獄
今天要推薦的是一部2006年上映的韓國高分越獄電影《假日》,說是「越獄」,實際上是根據1998年發生在韓國的一起重大案件改編而成,也就是當年震驚全國的「池江憲事件」。影片就是以當時事件的主角為原型拍攝,看完心情很沉重!國產片還真不敢拍!
影片《假日》以1998年在韓國發生的兩起重大事件做為對比,漢豎襲城奧運會——池江憲事件。深刻揭露了一個國家的底層百姓,在面對國家利益的前提下,是多麼的卑微與不堪。看完很是火大,但又不得不承認,在司法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下,這就是現實。就像主人公面對槍口,對著外面的記者、政府官員和眾多圍觀者喊下的最後一句話:「有錢無罪、無錢有罪」。
影片故事發生在1998年,韓國舉行漢城奧運會,政府為了在全世界留下光鮮的一面,於是對棚戶區進行強制拆遷改造。這就使得生活在那裡的居民即將面臨無家可歸的境地,於是就上演了一場所謂的「暴力抗法」的場面。
而在此次沖突當中,男主的殘疾弟弟被以威脅人質的借口,當場被一警官擊斃,男主也因為之前所犯的盜竊罪被帶走,判了17年牢獄刑罰。
然而,暴此纖型力拆遷並沒有因為流血傷亡事件而停止,棚戶區依然被強拆,奧運會如期舉行。這兩者的畫面對比,讓人陷入深思,這就是現實?在國家利益面前,人命就如草芥,不,應該是貧窮的人命才對!
接下來,就是男主進了監獄後所要面臨的困境,身上的傷痕苦楚似乎對於他來說,已經沒有太多感覺。最難的是他對於弟弟的死耿耿於懷,心中悲憤萬森猜千而不得發。可冥冥之中就是如此,可能也是電影劇情的需要,當初那個槍殺他弟弟的警官竟然是新調來的副監獄長。
積壓許久的憤怒就在此刻瞬間爆發出來,他瘋一般的沖了上去......結果可想而知,等待他的是殘酷的禁閉與羞辱。
他的這種舉動,引起了獄友們的關注與同情。但是,這樣的殘酷刑罰也沒能澆滅他心底的復仇之火。由於新來的這位監獄長暴戾無比,對待監獄里的犯人就如同豬狗,於是就應驗了那句話「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趁著一次移監的機會,男主和幾個「志同道合」的獄友一起策劃越獄。
越獄計劃執行得很順利,他們都如願的獲得了「自由」。然而,也是從這里,讓我有些看的不爽。明明已經將仇人制服,明明有機會將監獄長幹掉,也算是為弟弟報仇。但,男主卻有意的放過了這個心頭刺,而是選擇找機會接近政府領導人,向他訴說一番,如此大費周折,就是為了談一談........
越獄後的情節,就不想再說什麼了,我自感無力吐槽。整部影片是以真實事件為原型,但所要表達的正是社會底層百姓與強權之間的不公平,「有錢無罪、無錢有罪」既是一種呼喊,也是一種無奈!不知有影迷看過後的感受是咋樣,反正我的心情很沉重,也許這就是共鳴吧!大家呢?歡迎留言評論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