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電影 > 為什麼今年沒有好看的電影

為什麼今年沒有好看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5-07-29 20:24:12

⑴ 中國電影為什麼好看

其實我國的優秀電影還是很多的,只不過爛片也的確不少,尤其是近幾年。個人覺得」中國電影不好看」這個提法是不嚴謹的,所以就單說說這些不好看的電影差在何處吧。
1 大多數導演 編劇 水平不行 ,這是硬傷
2 市場需求 現在大家都愛看小鮮肉,很多人看電影就是沖著自己的愛豆去的,這種情形下影片本身的質量和內容反而成了次要,演技更不需要。
3 資金分配不合理 假設一部電影投資1億,給小鮮肉的片酬就有幾千萬,女主角再給幾千萬,花在服裝道具,群演,特效上的錢還能剩幾個?
4光腚局限制太嚴,稍稍敏感一點就不給你拍,米帝的電影里自黑簡直是家常便飯,放在我國連過審都沒戲。導致題材單一,劇情生硬。
以上純屬個人淺見,不喜勿噴

⑵ 為什麼現在的電影越來越差勁了

那要看從什麼方面分析。如果從票房來看,電影票房越來越差了。那麼導致電影票房越來越差的原因是什麼?到底是因為影片的質量太過差勁?還是因為疫情?

可以看一下相關的數據。2020年的票房是203億多,2021年的票房是470億多,2022年的票房是295億多。也就是說在這三年裡,第一年疫情的時候票房最差,然後就是今年的票房很差了。2019年的票房達到了641億多,可2022年的票房是295億多,跟2014年差不多,2014年的票房是294億多。但是票價比原來漲了很多。也就是說,看電影的人越來越少了。

到底是影片質量太差?導致大家不願意看見電影還是因為疫情?這個真的挺難分析的,畢竟每年都會出現一些高分電影。如果想要分析,還得看明年的數據。

如果看影片質量的話,我覺得沒有進步也沒有退步,其實都差不多的。高分影片依然那麼好看,評分不高的影片也依然仔念跟原來差不多。如果從總體來看,這沒辦念賣困法看,畢竟每年上映的電影都配轎不同。但是從科幻電影的角度來看,一直在進步。畢竟科幻電影在之前一直都是短板,可現在有很多科幻電影在上映,而且大家也非常期待這類型的電影。我覺得有一些類型的電影在進步,有些沒有進步,但是還是有很多電影值得期待的。還是希望可以進步。

⑶ 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票房慘淡,為什麼現在很少有人喜歡看外國影片了

2022年的最新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自從上映以來評價就非常差,即使有蓋爾加朵出演女主角,但依舊沒能挽回成為爛片,大家對於這部電影的吐槽,就是導演對劇情的胡編亂造。

三、到了電影後半段的時候,真正要揭露真相的時候顯得非常倉促。之前男主角在探案的過程非常復雜,感覺是由於台詞比較倉促,僅僅用了幾分鍾的時間就解開了答案。所以這部電影前半段有一些廢話,中間的節奏不平衡,讓很多觀眾都吐槽這部電影。並且對於人物形象的顛覆也是這部電影最大的短板,在原著當中男主角是一位非常聰明的大偵探,而到了電影當中完全違背了這個形象。所以種種原因都導致了這部電影的票房慘淡,而越來越多的人不喜歡看外國電影,都是因為這些原因對劇情胡編亂造,沒有任何的誠意。

⑷ 為什麼現在的影視劇越來越不好看了呢

大家好,我是小洋,比海更為廣闊的胸懷。

不是影視劇不好看了,而是我們的 社會 進步了

現在有不少人覺得,以前的很多影視劇都比現在的好看。有些人就說了,這個是你自己的錯覺吧!但這個是事實,現在的影視劇大多都讓觀眾提不起興趣。這個是為什麼呢!

不可否認的是,伴隨著 科技 和時代的進步,影視劇也有了質的飛躍,各種畫面更高清了,各種特效也更好看了,讓人的視覺體驗也更好了。更精彩、更逼真、更好看,似乎看著高大上的樣子。

但是並沒有得到觀眾的認可,總感覺少了點什麼,哪裡不對勁。這又是為什麼呢!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兩點。

第一,由於香港影視的末落,讓我們感覺到缺少咯一些經典的鏡頭。

在我們小時候所能看到的基本上就是香港的電影,以林正英系列的僵屍和周潤發系列賭神電影最為經典,在這我就不一一列表了,也造成了我們喜歡的一系列的明星。有太多的回憶。讓人不經意的就想起來。

記得小時候看完僵屍電影,經常用它來模仿,怎麼樣做法才能看見鬼,怎麼樣才能鬼話連遍的去跟鬼交流。自己是又害怕,又想看。所以這些經典已經深入到了我們的生活當中,成為生活的一部份了。

香港影視劇的末落那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香港影視又洽洽是中國影視劇的經典,難以忘懷的經典,而這些經典又是無法超越的。香港一系的巨星,都在慢慢老去的時候,又無法形成一個替補。所以它形成了一個真空,從此再也無法重現。讓我們覺得看影視劇的時候,總是覺得少了一些什麼,有什麼不一樣。

第二,時代的進步,讓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

時代不一樣啦,我們所追求的也不一樣啦。還記得以前,剛剛有彩電的時候,我們村裡就只有一家人買了彩電,然後全村人都去家看那個《還珠格格》,不例外的我也是期中的一員。每天晚上准時到位,那個場面也真的是火爆。因為那個年代你也沒有更好的東西去打發時間,看電視就成了當時最好的 娛樂 方式。

那麼我們再看看現在,各種各樣的 娛樂 方式。去KTV啦、喝酒啦、打 游戲 啦、玩手機啦,等等,慢慢的就覺得影視也沒那麼好看了。

特別是現在智能手機的興起,還有各種短視頻的興起,走到哪裡都是低頭族,形成了一種機不離身。回到家裡一坐下,第一個拿起來的不是搖控器,而是手機。網路世界無比的強大。

總結以上兩點,是影視劇越來越不好看的原因,一,是現在沒有形成以前的那種明星陣容,二,是時代的進步,讓我們選擇的方式多了。為什麼越紅的明星,他的介錢就越高,越紅的明星對一部影片來說,它流量也就越大,帶來的的往往是更高的收視率和人流。所以影視劇的關建還是明星的陣容。

欣賞水平高了

可能是整個大環境環境引起的。

第一,創作分配的不合理。在前台的人就是明星演員,在分配時得到的比較多。投資方得的也比較多,但是人家承擔了風險呀。幕後的編劇啊,還有導演呀,得了就相對少一些。這就打擊了創作。

第二,現在能創造效益的都是流量明星。所謂流量明星,就是你們完全是看臉把他捧紅的。那相對而言,比起那些演技派就演的不是那麼好了。

第三,由於抖音,西瓜等視頻平台的創作者水平的越來越高,快餐文化盛行。看比較長的電視劇的需求也就不是那麼強烈了。好的創作者也有可能轉移了他們的陣地。

其實還是有好看的影視劇的,但是現在的影視劇呈現一個奇特的現象:能講好故事的影視劇沒有匹配的資金導致在畫面的呈現上會有瑕疵,而擁有巨額資金投資的影視劇卻因為種種圈錢因素的存在而沒有把心思放在講好故事上。這種亂象,導致有錢做宣傳抬高知名度的影視劇往往會讓人大失所望。

或許是閱歷增長,或許是閱片量略有提升,已經很久沒看國產電視劇了,美劇看得也越來越少,依然保持著每周看兩三部電影的習慣,只是,對如今越來越同質化的影視劇,也越來越沒興趣了。

所以,才懷念那些經典的、值得回味的老劇、老電影。


誰還記得《老友記》?

前陣子,《老友記》(又稱《六人行》)六位主演再次重逢,看起來,幾位女演員還是風姿綽約,除了看起來始終表現得很憂郁的大衛·修蒙,大家都略顯老態了。

第一次看《老友記》還是初中,那時候,依然是電視台如日中天的年代,所謂「美劇」的概念,基本上還是《電腦娃娃》、《成長的煩惱》一類的家庭生活喜劇。不過,隨著盜版灰產業的發展,港產片以錄像帶、碟片為載體,充斥各類城市的大街小巷。


雖然同為情景喜劇,雖然都有現場觀眾的笑聲與鼓掌聲,但與更加包羅萬象、尺度也算不上很大的《成長的煩惱》相比,屎尿屁式美式幽默與獨立青年男女之間的曖昧友情,才是《老友記》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就像SHE歌里唱的,朋友之上,戀人未滿。《老友記》最大的特點就是,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之下,年輕人之間對工作、生活、感情都是直觀而有趣的表現。所以,它可以輕易俘獲全世界的中青年觀眾,因為它講得就是我們的所思所想,被當時的年輕人喜歡和追捧。


這里,當然要提一句《愛情公寓》,這部與《老友記》「最像」的作品,在「本土化」和「博取眾長」方面,《愛情公寓》青出於藍,但也不過如此,留下的只有情懷而已。

畢竟,以美式文化為主的「普世價值觀」,在越來越自信的中國年輕人面前,已經越來越「不值錢」了。

正所謂,時代造英雄。《老友記》「出生」於美國文化自信最巔峰的時代,因此,它表現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溢於言表。

如今,歐美在意識形態上大搞「政治正確」,在影視劇的製作上,也變得不那麼自信了,開玩笑的邊界越來越「清晰」,稍有超越就犯忌,啥都只能淺嘗輒止。因此,那部重返自信的《老友記》,只能存在於那個時代,是很難成功被復制的。

因為作為觀眾的你成長了。

因為人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審美能力,和價值觀,高質量的電視劇一直都有,不過電視台只放熱的好不好無所謂,以前的電視劇已經成為了情懷。

主要問題有三個:1、演員,現在很多演員整的是漂亮,可是演起戲來要麼浮誇,要麼面癱

2、劇本: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沒有好的劇本,其他的都是浮雲。但是在中國,大家都重視導演,把錢也都花在了請打牌演員的上面,沒有更多的時間和金錢在劇本上做考究。劇本沒有創新,一味在出醜賣俗上搞創作,寫的東西完全沒有深度

3、導演,電視劇的導演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完全忘了在電視劇市場,最重要的是編劇。同樣是導演鄭曉龍,為什麼甄嬛傳好看,編輯部的故事不好看。都說演員演的不好,坑爹啊,那都是什麼劇本啊?再好的演員也演不好,還演得那麼浮誇。還專門請著名導演來拍,也不先看看自己家的劇本。

明明影視劇百花齊放,我們卻總是覺得還不夠好看,讓自己心潮澎湃,難以忘懷的電視劇或者電影就那麼幾個,為什麼?

⑸ 為什麼現在不拍靈幻片或者僵屍片了

拍還是在拍,只不過大不如從前,當然國內的就不用多說了,一直以來就是這樣,根本沒有可看性,主要原因是導演們想要掙快錢,次要原因是審核制度,你要知道我們有個廣電總局,呵呵。另外香港還是在拍攝,現今也有不錯的。

不得不說國內的驚悚題材的電影真是讓人失望?當然也不能全怪導演,國情限制了。但是還是得有起碼的道德底線和良知吧,爛到令人無語真是心痛啊,而且不在劇情上面下功夫,偏偏要在海報上面做起了手腳,吸引別人的眼球。如果國產驚悚片再這樣拍下去,可能沒有人會觀看了吧。

接下來讓大家看一看這些辣眼睛的海報和標題。

用大尺度的照片吸引觀眾

我不明白這個海報的意思,告訴我們這個女孩身材挺好的?豐臀的廣告嗎?確實能吸引到一些人,但是估計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吧。感謝這位女演員大尺度的貢獻。

捆綁

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幾乎所以的恐怖片都有捆綁這一元素,看來導演私底下很喜歡玩這個嘛,用鏈子捆的,用繩子捆的,反正是各種花式捆綁。換點新花樣好嗎。

筆仙

原本筆仙是韓國拍出來的,然後國內就開始盜用名字,稍微修改一下就可以了,網上出現了很多關於筆仙的電影,參差不齊。總的來說都是辣雞。有點更過分不改名字直接加個1就可以了,這都是電影節的大神啊。

現在來關注一下香港的電影,國內已經上映過一部,而且評價還是蠻高的。

僵屍

我們記憶力最深的就是林正英先生的僵屍系列電影了,很經典。後來香港的僵屍片開始沒落了,直到現在這部片子才又有了點香港的味道。而且還有老演員的助陣,值得一看。

盂蘭神功

坨地驅魔人

最近張家輝轉型導演的2部驚悚片還不錯,可惜沒有在內地上映,這也是對香港恐怖片的一種懷念和繼承,希望他能拍出更好的來。

1,政策的原因。建國後不能出現鬼、不能成精,所以國內的靈異片會規避審核風險。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做《沒有鬼的N種理由》,總結出國產恐怖片沒有鬼的套路。一是做夢、二是精神病;三是幻覺;四是小說;五是走進科學。最後一個稍微解釋一下,就是以科學的理由來解釋靈異與驚悚。這等於讓靈異、驚悚電影沒有了核心,被觀眾詬病也在所難免。

2,靈異、驚悚類型電影的市場較為低迷。香港僵屍電影最火的時候,也就1985—1995年這十個年頭。1985年,《僵屍先生》在香港能賣出2000多萬,同年台灣的票房也位列十大賣座之一,超過2000萬;同時,《僵屍先生》也捧出林正英這位明星。

可到了1995年,僵屍電影的市場已經很萎靡,都是在虧錢,拍不下去了。如果內地是出自於政策的原因,拍出來的靈異、驚悚的電影不盡如人意,那麼為什麼沒有政策限制的香港,最近十多年拍出來的靈異電影屈指可數呢?市場不夠大,投資就不夠多,拍出來的電影質量就等而下之,如此惡性循環下去。

3,中國的電影市場還成長中,編劇、電影人等都在成長。從2017年的情況來看,電影市場理性了很多,不再去過度追求大IP、大流量明星,一部好電影能獲得好的票房與口碑。《不存在的客人》這部西班牙懸疑推理劇在國內取得不錯的票房和口碑,值得我們去學習。中國電影會越來越好。

《僵屍》近年少見的恐怖片,為了在內地上映,在片尾把全篇內容改成男豬腳的臨死幻覺,可以最後沒有上映!不然這票房也會很好。

以前香港電影黃金時代,有幾大主題電影,總結出來就是警匪片,黑幫片,僵屍片(鬼片),功夫片,武俠片。

其中,鬼片以僵屍片最多。

其實大家如果留意,每年,鬼片類型還是有的,只是口碑紛紛撲街。這樣先從審查制度說起。

香港是有審查制度的,所以在創作自由度上,其實比大陸還要寬松,因此恐怖片驚悚片製作上也更大膽。其實今年好的僵屍片還是有的,比如這部《僵屍》。

而香港電影黃金時代沒落之後,輪到大陸為主的華人電影產業崛起,其實從這個角度來說,華語電影的類型產出會更多,也更豐富。

仔細看下來,確實如此 ,每一年華語電影的恐怖驚悚片類型,還是有的。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影片為何知名度這么低,而且觀眾不待見,口碑紛紛撲街。

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因為審查制度,恐怖驚悚片創作自由度沒有這么高,比如太恐怖會被刪減掉,太血腥也會被刪減掉,太嚇人也會被刪減掉。

因此久而久之,國產的恐怖驚悚片的嚇人指數也就那樣,故事嘛,就越寫越差,越寫越爛。

除了這個外部原因,內部原因當然也是國內觀眾對僵屍片已經視覺疲勞,老實說,僵屍題材的電影,其實也就是潮州,南方的特色,對於北方以上的國內觀眾來說,其實沒有這種僵屍文化。

只是說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華語電影類型空缺,再加上香港電影黃金時期,拍什麼觀眾只能看什麼,也就造就了很多僵屍片涌現。

而如今,不過是國內還是國外,類型電影越來越豐富,僵屍都分成了腐爛僵屍,病毒僵屍,行動緩慢的僵屍,行動快速的僵屍等等。

因此香港的清朝僵屍,也就排不上號了。既然沒有觀眾市場,電影人也就不太想接觸這個清朝僵屍題材了。

一句話說話,林正英拍的僵屍鬼片為什麼好看,那是因為最接近本源真實性,裡面很多出現的場景能夠結合鄉下所以往出現的場景,而現在的鬼片電影除了特效還是特效,現在的小鮮肉,拍不出經典!始終要相信,經典永遠不過時!
市場需要什麼,就會拍什麼題材的電影。
現在的市場,看靈幻片,僵屍片的人很少,也不太有人會喜歡,現在的恐怖片也不是這種題材的了。現在市場上都是科幻片什麼的。並不是因為林正英大師去世了才少的,只是因為時代進步了,觀眾需求高了。

也可以這么說,以前的電影技術不太先進,放映的環境也沒現在這么好,更沒有3D這一說。拍僵屍片就會很容易吸引觀眾,就有的賺。現在呢,3D、4D的都出來了,放個僵屍片,沒有恐怖片恐怖,沒有動作片好看,沒有科幻片高級,想想就覺得尷尬。

像成龍大哥以前拍的《醉拳》、《蛇形刁手》、《師弟出馬》 ,那種的武打片也很少有人看了,因為時代變了,現在的人都追求 科技 ,追求新鮮,以前的電影從小就看過,到了現在也就沒有新鮮感了。林正英的電影《僵屍先生》、《僵屍家族》、《僵屍道長》,什麼的還是非常好看的。

不過我覺得,如果有導演去拍一部這種電影,應該還是有不少人看的,畢竟都是回憶,都是經典!都是人生路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其實背後的原因很簡單, 本質上是因為香港電影沒落了 。

當然,可能作為一種地域概念——香港電影依然存在,而且近幾年也出了一些比較不錯的港片,尤其以警匪類為主,像前幾天據傳開始認真拍電影的王晶導演的《追龍》,再或者是講述賊王的電影《樹大招風》,或者是文藝懷舊類的《那一天我們會飛》。

但是僵屍片和帶有香港風味的僵屍片是越來越少了。

大陸的 娛樂 產業崛起後,香港電影產業受到了一定的沖擊,這是其一。

其次,香港電影在黃金時代(90年代中後期前)後,影片質量高度密集,呈現量產化,市場審美疲怠。

此時,大陸的 娛樂 產業開始慢慢崛起了。

香港電影的主要消費地區如日本、韓國的電影產業也紛紛崛起,甚至在工業上可以勝過香港電影,此時香港的電影市場陷入了低迷時期。

電影市場本質上是逐利的市場,人們拍電影是為了賺錢的,賺不到錢,誰還做呢?

於是香港電影的幾個重要類型:如無厘頭喜劇、僵屍電影、警匪電影,也慢慢的式微了。

尤其是僵屍電影,在僵屍道長林正英去世後,僵屍電影再無接班人。

值得高興的是,隨著大陸市場的繁榮,香港電影在其帶動下也有了復興的勢頭。

題主說看不到這樣的電影了,其實還是有的。

2013年,麥浚龍拍了一部《僵屍》,就被譽為香港僵屍片的復興之作。

豆瓣評分高達7.7分,好於94%的恐怖片。

再之後,大概是2014年-2015年,網路大電影市場興起。

當時許多製片方瞄準了市場上僵屍電影的空白,和當時網大領域屬於工信部管轄,沒有廣電限制的政策便利,出產了一大批僵屍網路電影。

質量呢,說實話參差不齊。

當中也有不少香港或廣東的製片公司製作這樣的電影。

遺憾的是因為觀眾的審美提高,特效技術的發展。

像香港黃金時代拍攝的那些以化妝、道具為主要僵屍表現手法的原汁原味的電影。

還是很難激起市場的震動啦。

不是不拍靈幻、僵屍片了,是拍的少了而且現在的僵屍靈幻片大部分製作相當粗糙,觀眾也不會選擇去看,不關注自然也就覺得不拍了。 其實還是有的,你只能說他沒落了,當然屬於僵屍片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比如,如果你去某個視頻網站的電影頻道搜索華語恐怖片,你會發現總有這么幾部是有關「道長」類的靈幻電影。

但是你會去看么?但看海報和劇名就能感到一言難盡,除非抱著獵奇的心理去點開看之外,剩下的大概是真愛粉了。當然近幾年也有兩部不錯的靈異電影。一部就是麥浚龍的 《僵屍》

《僵屍》是向傳統僵屍片致敬的電影,誠意滿滿。在「道長」的捉鬼技能上面也加了創新,不再是英叔那套「糯米、雞血、墨斗線」了,還因為特效的加入讓這部電影充滿了恐怖氛圍,開放性結局,是近期最佳僵屍片。

老派僵屍電影演員的加入更是這部電影最大的看點。喜愛僵屍電影的觀眾都清楚,陳友、吳耀漢、鍾發著幾個都是英叔當年僵屍片里的常客,一般都是扮演師出同門的師兄弟,一起捉僵屍。而錢小豪更是經典僵屍電影《僵屍叔叔》中英叔徒弟的扮演者。

所以,要是想看現代一點的僵屍電影最推薦看這部了。至於為什麼僵屍題材的電影越來越少,大概是這個題材已經沒落了。講述茅山道士、僵屍題材的電影黃金期在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初。林正英的《僵屍先生》算是以僵屍為主的電影的開山之作,林正英從此也成了道長專業戶。

英叔自己查詢資料外加上創新,研究出一套捉僵屍的方法,「雞血、糯米、墨斗線、桃木劍等」成了標配。隨著《僵屍先生》的大獲成功,僵屍題材立馬就遍了香港。 那個時候的香港電影圈是速食狀態,什麼題材火了所有製作人都開始拍這個題材,於是在這僵屍電影題材井噴期間,拍出了很多僵屍電影,但是這種題材無非是恐怖片的一個分支,拍的多了難免會有重復,造成觀眾視覺疲勞。這確實加速了僵屍片的沒落。

不過英叔自己算是僵屍電影開創者,他一直也努力對僵屍電影創新,就比如《非洲和尚》。所以英叔的僵屍片還算是僵屍題材電影中的一股清流,而我們看到的90年代的經典僵屍片幾乎都有林正英的身影,而僵屍這個題材也靠著林正英一人撐下來的。

1997年,林正英的早逝無疑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僵屍片的迅速沒落,觀眾心中經典道長形象沒了,後來看僵屍片的觀眾越來越少,僵屍片沒落了。

其實屬於僵屍電影的時代早就過去了,現在再拍僵屍電影也趕超過不90年代的那些經典,這么多年過去了,還是英叔的僵屍電影最好看

其實蠻喜歡看僵屍片靈幻片的,最近又在重新追老片,都看了n遍了,還是覺得好看,自從林正英去世了鬼片僵屍片都沒有了,有的鬼片基本演到後邊會就是神經病。真想看到像以前那種僵屍片

其實一直在拍,但是規定不許有鬼有妖精,之前的經典都是香港電影作品,但是香港電影現在被沖擊的不成樣子。坨地驅魔人,這類影片都是嘗試,都沒什麼太大影響力。導致很多人以為沒人拍了。

⑹ 為什麼國產很少有好看的片子

1、中國審核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2、中國在特技水平上不如美國也是一個原因

3、中國演藝屆功利化。中國90年代以前,拍攝的都是經典,因為那時候,中國電影、電視都是藝術,最近這些年,電影效果提升了,電影質量卻沒有了。而且整個演藝圈都被香港給帶歪了。

4、中國體制上的原因。美國的電影有一個獨立的劇本審核制度,很多爛劇本,在劇本階段就被咔嚓掉了;所以,美國絕大多數片子,至少不至於賠錢。而中國,我們只能說制度還不成熟......

5、中國還有人情上的原因,我跟某演員關系不錯,指名道姓就要他演男(女)一號....(或者,我是演員,我跟某某關系不錯,脫不開懇求,要我出演某個爛片的男一號)(或者,我讓你演某某片子,就是給你面子,你如果不演——封殺)。還有投資方.....某老闆之類的,我們就是一點都不懂電影,我們就是有錢,我們就是要某某某當男一號、女一號.......
最明確點出這一點就是拍戰狼2的吳京,其在接受采訪是說「比如有人跟我說,這電影我投資了,你得用我女朋友。我說憑什麼啊,我自己媳婦都沒用。」

6、中國還有演員的高片酬,據說佔了電影投資的一半甚至更高....

7、美國電影就是流水線生產,套路都一樣,劇情差不多,結果都賺錢......
中國電影是偶有精品,大多爛片,跟一個人寫的作品差不多.....

8、中國市場太大了,只要有辦法,就能賺錢。典型就是《天機.富春》,沒開機就知道是爛片,但是就是評價2.9的片子,通過合理營銷,最終收獲頗豐。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今年沒有好看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兒童成人電影怎麼拍的 瀏覽:878
阿凡達電影高清完整免費國語版迅雷下載 瀏覽:717
電影院有哪些風格 瀏覽:398
好看視頻少兒動畫片大全電影 瀏覽:955
好看的封建家族電影 瀏覽:917
毒家新聞電影怎麼樣 瀏覽:370
回天無術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647
電影院場務工作總結怎麼寫 瀏覽:912
鐵頭無敵免費觀看電影 瀏覽:284
電影紅海行動有哪些隱藏的小細節 瀏覽:620
怎麼用電腦看手機在線電影 瀏覽:701
異星覺醒普通話免費完整版電影 瀏覽:744
血泉什麼電影 瀏覽:40
超級直播怎麼看不了美亞電影 瀏覽:590
如何截取電影里的片段 瀏覽:738
怎麼拍下車的鏡頭微電影 瀏覽:476
有什麼好看的中國古代歷史電影推薦 瀏覽:394
穿著襯衫給教授口是什麼電影 瀏覽:319
電影邪不壓正能好看嗎 瀏覽:871
2017年有什麼國產電影 瀏覽: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