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八佰》和《金剛川》這兩部同題材作品,哪個更值得一看
近日《八佰》正在影院熱播,這是疫情影院開放以後第一個良心製作的大片,大家都熱情滿滿前去影院觀看,不少人看完後都淚流滿面,尤其是男生更能產生共鳴。影片講述了淞滬會戰時期,四百多名官兵為了掩護部隊撤退,堅守北四行倉庫。橋的那頭是租界,沒有日本人的襲擊照舊歌舞昇平,橋的這邊是倉庫,戰士們頭破血流和日本人廝殺,這樣的反差也是影片的一大亮點。其中最讓人揪心的就是特派員的那句“這是一場表演戰”,這么多人的犧牲就只是一場表演,租界上方的觀察艇里那些人在喝酒看報時不時的向窗外看去,冷漠的觀察評估這場戰爭。岸對面租界的人在下著賭注,賭日本人能不能打下四行倉庫。大家自願組成敢死隊,接連綁著炸葯包奮不顧身跳下去爆破,留下的那一封封家書讓人淚目。《八佰》不僅影片內容感人,在製作電影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前後總共花了十年的時間,所以說影片的成功當之無愧。
喜歡的親們點個贊啊!
B. 八佰之後,管虎拍攝的金剛川,是否更為精進
《八佰》之後,管虎拍攝的《金剛川》顯然是更加精進的,因為這部作品從不同的角度開始演繹,畫面感相比《八佰》來說是更加震撼的。
並且這部影片中也表明了戰爭從來不缺英雄,那些戰士們堅守江水兩岸,甚至於連自己的隊友都沒辦法記住名字。可是那些人卻是這個世界上最令人敬佩最可愛的人,固然沒辦法在歷史上留下名字,可卻是真實存在的人物,這是這些無名之輩才締造了戰爭的勝利,也歌頌了那些平凡英雄的偉大。
C. 金剛川和八佰哪個好
《八佰》更好一些。《金剛川》用了以往戰爭敘事里沒有用過的多線敘事,觀眾看起來比較吃力,《八佰》的故事更加直接明了,觀眾看起來更加流暢一些。
塑造立體的人,是《八佰》的立意與野心所在。以往戰爭片的主角,要麼是正面迎敵的戰士,要麼是深入敵營的卧底。而該片卻從一群逃兵的身上展開,《八佰》能在國產戰爭片中越眾而出,恰恰是因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
該片拓寬了我們認識英雄的維度,他們在捨生取義前,也有過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與掙扎。《八佰》的人物塑造採用了群像刻畫的手法,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來個,但這也會造成「一開始還想把每個人名記住,但後來就記混了」的情況。
(3)電影金剛川好看還是八百好看擴展閱讀:
《八佰》的劇情簡介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杜淳飾)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
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因為之前覺得《八佰》還不錯,所以對《金剛川》充滿了期待,電影一上映我就去看了,但卻有些失望,因為《金剛川》還不如之前的《八佰》。
沒辦法,這兩部電影是一定要做比較的,因為不僅導演都有管虎,而且都是國產戰爭大片,上映時間也僅僅只隔了兩個月。
《金剛川》的幾大主演張譯、吳京、鄧超,個個都有票房號召力,倍受觀眾喜愛,如果拿出的僅僅是這樣一份答卷,我認為是無法向全國人民交差的,不能把觀眾的厚愛當成圈錢的途徑,那樣真的太讓人失望了。
E. 口碑極度兩極分化!和《八佰》相比電影《金剛川》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其實嚴格來說當初《八佰》上映時口碑也是相當兩極分化,甚至所引起的爭議比《金剛川》更大。但拋開那些爭議點不說,《八佰》在劇情的闡述以及畫面的構造來說都算得上是一部還可以的戰爭片,但《金剛川》不是,在我看來管虎對這部電影可謂是相當敷衍。
這樣一部明明意義深遠的片子卻被拍成這樣,我很難不對管虎做導演的水平產生懷疑。或許有人會說這部電影從開機到上映也不過短短幾個月,拍成這樣不錯了。如果時間短就能夠敷衍塞責的話,那麼我覺得它的上映也是對歷史和那些曾經浴血奮戰之人的不尊重。
F. 管虎導演,還是放過戰爭片吧
最近有2部管虎導演的戰爭片在映,八佰和金剛川。我的觀影感覺,八佰是部高配版的抗日神劇,金剛川是部高配版的抗美情景劇。看過八佰後,雖然對金剛川不抱期望,出於對朝鮮戰爭題材的喜愛,還是走進影院觀劇。金剛川這部電影,怎麼說呢,因為劇情簡單,可以說沒有情節,就是從三個視角講一件事,志願軍修橋、美國兵炸橋、炮手打飛機。因為主要人物不多,看起來沒有八佰那麼雜亂,但依然故事蒼白,硬傷太多。金剛川是一場成功保衛運輸線的勝利之戰,被導演硬生生拍成了賣慘情景劇。管虎導演沒有駕馭宏大戰爭場景的能力,也基本沒有戰爭常識,他的戰爭題材影片完全沒有戰術安排,只會無厘頭地表現個人英雄主義,濫用罩猛電影鏡頭製造場面。隨便說幾個BUG吧。
一是沒有表現志願軍優秀的作戰能力。奔赴朝鮮戰場的志願軍是身經百戰、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革命軍隊,是輕步兵的巔峰。這才能在武器裝備和後勤保障完全劣勢的情況下,取得抗美援朝的勝利,使得全世界對中國軍人刮目相看,打得一拳去,免得百拳來。可是,影片中,規模的渡河既沒有偵察兵和先遣隊建立前沿陣地,也沒有對空警戒哨,以至於整個部隊的控制和偵查范圍不超過灘頭百米,每次都是美軍的飛機飛到頭頂了,大家才亂作一團地原地隱蔽,完全沒有戰術安排,沒有表現出志願軍的機智和優秀的作戰能力。
二是部隊無組織紀律性。關連長明明被降級成班長,卻還能在戰場上靠排資論輩吼住排長,還能違抗上級指示,並且位置暴露後呆在原地等死完全不進行轉移。張排長違反燈火管制暴露目標點火引來美軍戰機,雖然在電影中描寫成了防空炮與戰機之間的對決,但實質就是個人英雄主義。
三是作戰能力違背史實。稍微看一下抗美援朝的戰史,就應該知道金城戰役是抗美援朝最後一場大規模戰役,到了物敗橋1953年,因為志願軍的英勇作戰和輝煌戰績,蘇聯援助了我們大量炮火,因為不懈努力,後勤補給也有了很大改善,所以我軍的火炮是很富裕的,甚至相對於聯合國軍已經佔了優勢。紀錄片中,喀秋莎火炮和高射炮連發的場景是讓人看了後很心潮澎湃的。但影片中掩護師級單位渡河,居然只有2門37毫米高射炮,而且還只有幾十發炮彈,讓人看了好生憋屈。影片中,第三個場景是講炮手的,吳京、張譯使勁地賣慘,真讓人為他們不值。
還有枯尺,管虎此君對白馬好像有特別偏好,八佰里那匹白馬在此片中又出現了,這次騎在鄧超的胯下,在樹林里奔跑,竟然沒被敵機炸翻,後來又不知去哪兒了。為了製造美感嗎?可也要符合劇情啊。
管虎導演,拍拍「老炮兒」一類的個人題材電影還可以,對於需要宏大敘事背景和情懷的戰爭題材電影,還是別拍了,先去好好看看戰史吧。影片開頭那麼長的旁白,介紹朝鮮戰爭,實在多餘。
G. 《八佰》和《金剛川》,你覺得哪個電影更真實
最近我國的電影市場出現了兩部現象級的戰爭大作,《八佰》和《金剛川》,這兩部電影都是戰爭電影,所以人們難免會把兩者之間進行比較,但是我覺得這兩部電影都是比較真實的。兩部劇自上線開始就好評不斷,他們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震撼,戰爭年代,人們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只為了保護國家的安全,正是這些革命先烈的無私付出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其實這兩部劇都是比較真實的,他們沒有像抗日神劇那樣神話中國軍隊,而是實事求是,基本上完整的描述出了當時慘烈的戰況,兩部電影都講述了中國人民百折不屈的精神和愈戰愈勇的勇氣,他們都激勵著後輩勇往直前,永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