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5、《血戰鋼鋸嶺》
豆瓣8.7分,超36萬人標記,不願拿槍的士兵,卻成為了救人最多的士兵。
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講述他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並在沖繩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的傳奇故事。
Ⅱ 抗戰片排名前十電影
《一江春水向東流》(1947)
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是將傳統故事《鍘美案》置放於抗日戰爭的背景之下拍攝的一部典型的家庭倫理片。影片把抗戰前後將近十年間的復雜社會生活,濃縮到一個家庭的遭遇之中,形成了一個曲折動人的故事。影片以如火如荼的感情,揭示了民族危難關頭,整個社會處於紛繁動亂之中,強烈地表達了人民的正義吶喊。
一江春水自東往西,帶走的是歲月,留下的是悲情。此片創下了解放前國產片的最高上座紀錄,上映期間在上海曾出現「成千萬人引頸翹望,成千萬人踩進戲院大門」的壯觀景象。
《八千里路雲和月》(1947)
女大學生江玲玉沖破家人的阻撓,參加上海抗日救亡演劇隊,與隊中的音樂家高禮彬產生的愛情。演劇隊在各地輾轉演出、宣傳、戰斗……抗戰勝利,玲玉和禮彬結婚,但此時上海物價飛漲,他們難以維持生活,雨夜,玲玉回家途中昏倒在街頭……
《地道戰》(1965)
1942年,日軍侵華的戰火燒到了冀中平原。俯首稱臣只有死路一條,奮起反抗才是最終的出路,冀中的人民都動員起來共抗日軍了,高家莊更是調集了大量民兵。為了對抗日軍的飛機大炮,當地人民利用地貌開鑿出了一條條錯綜復雜的地道。
民兵隊長高傳寶利用這些巧妙的地道,率領 民兵與日軍展開迂迴作戰。雖然曾因隊伍里的敗類湯丙會的出賣而吃了不少苦頭,但是智勇雙全的高傳寶最終率領隊伍利用地道圍剿了日軍,清理了湯丙會,並活抓了日軍領隊山田。地道戰的勝利奏響了冀中反日的最強音。
《鐵道游擊隊》(1956)
抗日戰爭時期,魯南臨城、棗庄一帶的鐵路線上活躍著一支游戲隊,隊員在大隊長劉洪、政委李正的領導組織下,配合主力部隊給予了日軍沉重的打擊,被當地百姓親切地稱為「飛虎隊」。
日軍想法設法偷襲「飛虎隊」,終使劉洪受傷,但劉洪因此得以被寡婦芳林嫂照料,成就一對愛人。劉洪傷愈後,配合李正指揮作戰,大敗日軍。惱羞成怒的日軍欲以肆意殺戮之法激怒劉洪,劉洪中計,准備在微山湖與日軍展開正面交鋒,幸得李正及時勸阻,「飛虎隊」力量才得以保全。修整後的「飛虎隊」將沿線日軍悉數殲滅,但芳林嫂卻在執行偵察任務時被捕。
《平原游擊隊》(1955)
抗日戰爭時期的1943年秋,游擊隊長李向陽接到牽制日軍駐守某縣城的松井部隊的任務,以達到粉碎日軍「掃盪」華北某根據地的陰謀,並保住藏於李庄的糧食。行動時,李向陽與參謀長兵分兩路並頭進行。
李向陽轉移糧食時,被地主楊老宗窺見,後者趕去縣城向松井告密,松井聞之大喜,率大部隊趕到李庄,但糧食和鄉親已被李向陽安排轉移到地道,然而地道終被松井發現。為引誘松井離開李庄,李向陽率隊員進縣城,炸毀日軍彈葯列車,並計劃在松井撤退時打他個措手不及,但李向陽低估了松井的狡猾,松井半路殺了個「回馬槍」折回李庄,殘殺了一些不肯說出糧食藏在哪裡的鄉親。可是李向陽的神出鬼沒松井終沒招架住。
《地雷戰》(1962)
抗日戰爭較為艱苦的1942年,膠東抗日根據地邊緣村莊趙家莊等經常遭受日軍的突襲,為了減少損失,區武委會雷主任(張長瑞)和趙家莊民兵隊長趙虎(白大鈞)集合群眾的智慧,想出應對日軍的策略:他們聯合附近幾個村莊組成民兵聯防壯大武裝力量的同時,用土製地雷組成各式各樣的地雷陣,將日軍沉重打擊。
日軍為對付地雷陣,搬來工兵攻入趙家莊大肆燒殺搶掠,民兵們及時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改進制雷技術和布雷方法,使得日軍防不勝防。進入麥收季節,日軍本想趁民兵搶收麥子時一舉拿下趙家莊,不想民兵早已設下了布局更為精妙的地雷陣。
《血戰台兒庄》(1986)
1938年,日寇佔領民國首府南京之後,計劃由南北兩麵包抄津浦路遇隴海路的樞紐——華東重鎮徐州,以實現對華東的全面佔領。國民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邰宏來 飾)臨危受命,指揮保衛徐州、抵抗日寇。日寇入侵山東,陸軍上將韓復榘畏戰逃跑,將濟南拱手讓與日軍,蔣介石(趙恆多 飾)整飭軍紀將韓某槍決。為了增強作戰實力,李宗仁將四處受排擠的川軍將士納入麾下,又力勸蔣介石恢復張自忠指揮權,構築了強有力的抗日統一戰線。與此同時,日寇磯谷師團南下臨沂,屠殺當地百姓,張自忠為一雪前恥,率部奔赴臨沂,與龐炳勛部死戰日軍,拉開了台兒庄大捷的序幕…
《紅高梁》(1987)
該片改編自莫言同名中篇小說,以童稚觀點回憶了「我爺爺余占鰲(姜文 飾)」和「我奶奶(鞏俐 飾)」的故事。 「我奶奶」19歲時心不甘情不願地出嫁,路上與轎夫余占鰲生出感情,走到十八里坡時,兩人沒能按捺住心中慾火於高粱地里野合,「我奶奶」懷上余占鰲的骨肉嫁給了李大頭。李大頭死後,「我奶奶」撐起李家的燒酒作坊,不久余占鰲正式成為 「我爺爺」,並獨創釀制好酒十八紅的方法。抗日戰爭期間,「我爺爺」和「我奶奶」在「我爹」九歲時連手譜寫了一曲悲歌。
《紫日》(2001)
二戰即將結束時,忠厚老實的中國老百姓楊玉福(富大龍)被蘇聯紅軍從日本人的屠刀下救出。向後方轉移的路上,蘇軍誤入日軍軍營,一場激戰過後,楊玉福和女軍醫娜佳(安娜•捷尼拉洛娃)逃進林區,碰上與日軍失散的少女秋葉子(前田知惠)。由於一直被灌輸軍國主義思想,秋葉子一心要置楊玉福和娜佳於死地。幾次險境過後,娜佳無法忍受秋葉子的作為,讓楊玉福殺了她,但後者不忍下手。
茫茫林區里,語言不通的三人經過一系列磨難,漸漸產生情誼,秋葉子意識到自己之前行為的荒謬,展露出純真一面。然而,歡笑只是暫時,戰爭並沒將他們遺忘,悲劇在不久後發生。
《國歌》(1999)
1931年「9·18事變」,東北三省淪陷了,正在上海積極從事抗日戲劇活動的田漢結識了東北流亡學生齊白山等人,並與這些熱血青年成為了朋友,共同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28」淞滬戰爭期間,田漢深感戲劇舞台不足以表現抗戰,在夏衍的號召下,田漢等人毅然拿起攝影機,以電影武器,創作了一糸列愛國影片,同時他創作的愛國歌曲也不斷問世。當他的朋友齊白山與義勇軍夥伴相繼為國捐軀的消息傳來後,田漢在悲憤中為影片《風雲兒女》寫下了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鼓舞中國人民進行反侵略戰爭。這就是傳唱至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Ⅲ 看過《血戰鋼鋸嶺》的都來說說,這個片子好看嗎
最好看的戰爭片!以宏大的震撼場面,以直面血腥的殘酷,以震撼人心的堅毅,以偉大的,讓世界為之驚嘆的勇氣, 表達著,對世界所有反法西斯戰士的熾熱敬意。
有人看到了信仰的力量,
有人看到了戰爭的殘酷,
有人看到了西方電影工業支撐下的真正的抗日劇。
我看到了戰爭在一個有信仰的人面前是多麼諷刺。這個真實的故事是在告訴我們,戰爭沒有意義,只能傷害人和人類的文明,希望人類文明能夠汲取這個故事的帶給人類的反思,不要傷了那些真正英雄的心 《血戰鋼鋸嶺》是依據真人真事改變的帶有濃厚梅爾.吉普森風格的戰爭大片,中文名字開始給我以錯覺,看過電影才知道這更近乎於一部人物傳記。影片背景來自於二戰太平洋戰爭最後一役也是最慘烈一戰,美日雙方在沖繩島血戰鋼鋸嶺,戰死23萬多萬人後美軍獲勝,數周後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日本宣布投降,二戰結束。而主人公DesmondDoss正是這一戰役的參與者,其作為醫療隊一員堅持不持槍,不殺人,僅救人,憑一己之力,在殘酷的槍林彈雨中挽救了近75人,堪稱傳奇,因此獲得了美國國會榮譽勛章,他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殺害任何敵人卻獲得這枚勛章的美國軍人。主人公Desmond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小時候和其哥爭斗,差點失手殺死哥哥,同時其父親,曾經的老軍人遲遲不能從戰場犧牲戰友的悲痛中走出來,整天酗酒,家庭暴力嚴重,在幾次家庭紛爭中,Desmond從父親手中奪下槍,差點就忍不住扣動扳機殺了父親。這些經歷更加強化了主人公不殺人的堅定信仰,並將此信念根植於心。在一次事故中,Desmond憑借自己掌握的急救知識,並開車救助一個傷著者前往醫院,在此他邂逅了美麗的護士多蘿西,純真不做作的浪漫,與眾不同的真實他收獲了自己的愛情
Ⅳ 大家看過的有哪些美劇是講述二戰的
講述二戰的美劇有很多,但每當觀影時,都會被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黑暗嚇到,原來戰爭年代那麼可怕,都會感慨自己出生在了中國,出生在了和平年代。接下來我就推薦三個高評分的的經典.
1.《血戰鋼鋸嶺》
1941年12月7日,一個祥和的早晨,日軍向美國在太平洋上最大的海軍基地珍珠港發動突然襲擊,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轟炸,致使美國太平洋艦隊18艘戰艦沉沒或受重創,死亡、重傷和失蹤人員不計其數。12月8 日,羅斯福總統向日本宣戰,自此美國正式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用心觀影,體會戰爭的殘酷,明白和平的意義,這才是這些戰爭電影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