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推薦能夠感受獨特的「德式」視角,的經典德國電影
你好,我作為一個德國電影愛好者我,自我感覺認為德國的電影很好看,他們的電影豐富多彩而且表演的很到位.我給你推薦這幾部電影你可以去看看哦。
第一部:再見列寧
這部電影花了我兩個小時的時間並且是在班級裡面看的,也豐富了我們的歷史知識,主要講述的是德國當時的社會已經解體,並且主人公為了不讓換有心臟病的母親知到,說了一個善意的謊言,因為心臟病是不能夠急沖動的,正是因為這樣所以不敢告訴她的母親,讓我感受到當時德國一部分人是反對德國解體的,更展現了當時的社會現象可以去看看
第二部電影:皇後的命運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叫做茜茜,因為從小就在貴族家庭長大,為了改變這一現象堅強的茜茜離開了這個家庭,尋找自己所想要追求的生活,不幸的是在後面的一場大病她不得不離開自己的丈夫和孩子,給我的感覺就是命運多舛的一個形象,但是她的堅強和不屈不饒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並且在追求自己的夢想中永遠不停。
第三部電影:極地重生
講述的是一個德國人。進入了德國監獄而又想一下自己有一個懷著孕的老婆,一心想辦法從監獄中逃出,幾番折騰,最後得到一個醫生的幫助之下成功脫離但是等待他前面的是冰川,而他為了自己的孩子和老婆一直堅信著自己能夠逃出去,在經歷過磨練也不怕精神是好的,
讓我感受很深動。
2. 德國電影《浪潮》 德語影評/簡介
影片根據陶德·史崔塞Todd Strasser的小說《浪潮》(The Wave,1981)改編而來,其筆名為Morton Rhue。小說取材於真實歷史時間,1967年4月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所高中里,教師Ron Jones大膽地進的一場實驗,為了讓學生們理解法西斯主義,利用五天的時間向他的班級灌輸紀律性和集體精神。導演將這一事件搬到了現代的德國。教師萊納·文格爾在學校活動周中給班上的同學講授獨裁政治,並突發奇想進行了一個為期五天的試驗,卻沒想到事情發展到無法收拾的地步並最終引發悲劇
結尾處老師萊納·文格爾讀學生交的作業——關於「浪潮」的體會與感受:
「我想要的我應該都有了,衣服、零花錢,諸如此類,但我卻時常感到無聊。(台下有學生對旁邊的人小聲說:這是我寫的)這幾天的經歷很有趣,誰最漂亮、誰成績最好都不再重要,「浪潮」讓我們人人平等。出身、信仰、家庭環境都不再重要,我們都是一場運動的一份子。「浪潮」讓我們的生活重新有了意義,給了我們一個可以為之奮斗的理想和目標。」
說的很好,如果說一開始給這些年輕人灌輸的「紀律鑄就力量」等思想是獨裁者藉以操縱他人的手段,那麼上述學生的內心感受深刻地表明團體的巨大影響力——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在物質上得到了滿足,可是精神上去缺乏歸屬感、認同感,沒有人在乎你對什麼感興趣,沒人在乎你想要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生活漫無目的、索然乏味。可是一旦我們組成一個團體,一個有著令人甘願跟隨的精神領袖、嚴明的紀律;有統一的制服、統一的手勢、統一的LOGO;有對現實社會的強烈不滿的團體,情況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人人得以被平等對待,團體中的每個人似乎都充滿激情,眼中時刻閃現著激動的光芒,滿腔熱血地做著自認為有意義的事情,極度崇敬高高在上的精神領袖。。。一個小型的獨裁體制就這樣輕易地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