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電影 > 活著電影還是電視好看

活著電影還是電視好看

發布時間:2024-01-03 10:42:22

『壹』 電影《活著》觀後感

以前看過余華的小說,很震撼。而且我總認為根據小說拍成的電影總不會比小說精彩。討厭跟風。所以一直沒看張藝謀拍的《活著》,雖然身邊的朋友一直在推薦。前段時間因為選修電影文學而找來了看,我終於打消了對電影《活著》的誤解,在我眼中,電影比小說又多了一種韻味。

小說給我的感覺是「活」,余華太殘忍,福貴身邊的親人一個個而去,最後只剩下他守著一頭老牛,我當時看小說的時候淚水不停的流,余華這樣安排有他的道理,可是我覺得太沉重,但我絕不否認,它是一部很成功的中篇小說。而電影給我的感覺是「活著」,是進行時,帶有一種生命的張力與韌性,表達的是人類延續生命的動力。福貴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不斷地適應著環境的變化,頑強的追求生命的延續。

福貴出生在地主富豪之家,有一定的藝術修養,皮影是他的特殊愛好。當他的文藝嗜好變成謀生的工具時,他卻表現的.「樂得其所」。這是一種「活著」的韌性在激勵著他,帶領著他,讓他頑強地生活著。

片尾,福貴找出裝皮影的舊箱子,讓外孫養小雞。外孫和小雞都是新生命的象徵,皮影雖然沒有了,但生命依然延續。一家人開心的笑著,影片到這里戛然而止,給人一種「影片結束,而生活繼續」的感覺,我非常喜歡。

生命總要綻放,不管經過多曲折的道路。看過余華的所有小說,深深欽佩這樣寫作很有獨立思想,不夾帶個人感情的敘述,在他的小說面前很多時候我自己都深深感受到了小說中所傳達出的悲痛和那個時代的無奈和壓抑。

沖此看了張藝謀的《活著》,在整個電影行進中我再一次被這樣小人物在那個年代的命運的主線所深深吸引與牽動。

葛優的演技簡直就是入了骨了,更別提鞏俐的表演,將那樣的一個中國傳統女子的性格與情感演繹得淋漓盡致,特別是鳳霞臨死時她的哭戲,宛若我們身邊的即將喪失兒女的可憐母親;最痛苦的不是看著女兒受苦,最痛苦的是可以救但救不成的那種惋惜。其實這些在余華的小說中體現得更為透徹。

在改編上很多地方作了變動,但也不影響整個主線的發展,但是沒有小說詳盡,所以「活著」的這個主題在電影中的體現就需要觀眾仔細分析,而不像小說中文字中透出的都是血淚的辛酸和人生社會的無奈。

在結局的時候,電影並沒有把小說中家珍逝去女婿二喜被預制板夾死以及孫子在自然災害時期吃豌豆噎死的結局再刻畫出來;結尾處,導演以一種祥和的生活狀態結束了這一幕幕的人生悲慟——病倒的家珍和福貴二喜以及孫子幸福開心地吃飯···

電影也確實不需要像小說中那樣再刻畫下去了,因為主題在於活著,這一切的經歷以足夠反映一切,而再說下去似乎就成了人生剪影了。主題與意蘊也在那一系列的事情中慢慢地向觀眾們傳達著活著的信念。

再次感嘆,葛優的戛納影帝真是不是這么簡單得到的,這樣純熟的演技也實在讓人佩服。

顛沛流離的生活,感謝現在的安詳與和平。

『貳』 張藝謀導演的《活著》,為何豆瓣評分一直居高不下

是因為這部電影的劇情很多都還原了小說,而且也能把人的情緒拉進去,有很好的的共鳴

『叄』 你覺得張藝謀導演拍的《活著》滿足了你的期待嗎

《活著》這部電影是改編自余華的長篇小說《活著》,小說本身在豆瓣的評分就達到了極高的分9.0,他是以主人公福貴的一生作為來描寫,講述了中國40年代的變革時期,不同人物的不同命運。主要描繪著就是影片的名字活著。

《活著》有著深刻的內涵。張藝謀在電影中把主旨定為人在世界上與命運抗爭的,但是卻什麼也做不了的境況。最後總結一下,一千人心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作品的理解都不一樣。而張藝謀完美的展示了她心中理解的《活著》。

『肆』 關於電影《活著》

關於電影和原著的關系,電影黨和原著黨一直在爭議,我認為沒有爭議的必要。喜歡電影的,直接去看電影就好,喜歡原著的,就選擇原著。電影和原著書籍只是承載思想和精神的載體,它們都是為了思想和精神而服務的。如果沒有精神和靈魂思想,我不認為它是一部好作品,甚至不認為是一部作品。而如果精神和靈魂思想的內核沒有改變,是選擇以電影表達還是以原著書籍作為表達方式,那麼就顯得並沒有那麼重要了。

我認為余華老師是一位好作家,之前看過他的《文城》、《許三觀賣血記》等,《活著》的原著小說還沒有看,之前看過電視劇版的《活著》,電影《活著》也是前幾天看完。以不同的媒介形式看《活著》這部作品,的確會獲得不同的體驗,不過內核卻沒有改變。張藝謀導演也是一位好導演,《活著》這部電影的細節很豐富,甚至有幾個場景和鏡頭,讓我幾度落淚。葛優和鞏俐也是好演員,演啥像啥,演技自然而然,細節表情拿捏得當。

因此,無論是《活著》的原著小說還是電影,都是相當成功的,是值得一看的好作品。

最近在跟著曾仕強教授學習《易經》的義理,再看電影《活著》,能夠看到一些易經的影子。

在我們一出生的時候,我們的命就已經先天確定了。在學習命理學的時候,發現我自己學習得特別費勁,也非常的痛苦,我知道這是我自己缺乏國學功底的緣故,因此暫時放棄了對命理學的學習。

也是今天我才想通了,如果一些知識和學問讓我學得非常痛苦,有種痛不欲生的感覺,那麼我就會懷疑去學習這些知識和學問的價值和意義,我幹嘛要去學呢?

同理,如果一些知識和學問讓我學習得非常輕松,也沒有學習的必要,因為我已經完全掌握,再學習也不會有絲毫的進步。因此,到底要學習什麼,以怎樣的方式去學習,這件事是值得慎重對待的。

剛開始學習易經的時候,會覺得很新鮮,很有趣。但是堅持一段時間後,會覺得特別枯燥,甚至一度想要放棄,好像聽懂了,又感覺自己沒有懂。但是,看著自己離終點越來越近時,又想再堅持一下。盡管學得很累,但內心覺得很平靜和充實。我覺得學習是一個先博後專的過程,也不能過度學習。易經告訴我,任何事都應該適度、守中、合理,學習也不例外。這畢竟是一輩子的事情,每天堅持學,學習那些有些難度,自己又有些基礎的東西,這樣會讓我對學習更有信心,例如《紅樓夢》、中國飲食文化、花卉鑒賞等。我自己對這些知識缺乏,但是又有一定的學習基礎。

再說說《活著》,我從中得到的啟示和思考是,我們到底該如何去安排自己的一生。《活著》告訴我們,我們能夠平安健康的活著,就已經是足夠幸運的了,或許我們人生的意義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

福貴出身在富有之家,這不是他自己能夠決定的,他也是我們芸芸眾生中迷茫的一員。即便是娶了家珍這樣不離不棄的好媳婦,他仍然不滿足。一直到敗盡家財,失去了所有的外在財富,他才冥冥之中幡然醒悟,原來以前那些平平淡淡的東西才是真,是如此的可貴。更難得的是家珍對他的不離不棄,長相廝守,哪怕日子過得很艱難,卻依然無怨無悔。這段經歷,讓我想到了《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他和寶玉的經歷是何其相似!一直到賈家破滅,才發現最後跟在自己身邊的人寥寥無幾。

福貴被亂兵抓去征丁後,開始經歷人生的困苦,他心裡的夢想就是好好活著回去,與老婆孩子熱炕頭,過著平淡而踏實的生活。他和春生見證了所有徵來的人被凍死之後,從鬼門關中走了一番,又一次醒悟能夠活著回去已經足夠的幸運了。日子雖然過得有些貧窮,但是總會好起來的,就像那句「小雞長大了,會變成大母雞,之後又會擁有鴨、羊、牛等」最後越來越多,這就是易經中的「小蓄卦」。財富是一點點積累起來,守正以中,日子會過得越來越好,紅紅火火的。

然而,幸福和困難,我們永遠不知道哪個會先來臨。本來就在日子過得很有盼頭時,有慶又被已經當區長的春生開車撞牆壓死,人生最大的不幸之一就是白發人送黑發人。而且,春生和福貴還是一起共患難的生死之交。當有過命交情的朋友突然變成了仇人,我們又該如何他?就像我們和父母之間的關系,父母本來有恩於我們,突然有一天變成了我們的仇人與敵人,我們該如何面對他們?人生就是由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兩難困境所組成。

當苦難發生時,我們始終最難處理的是該如何面對和接納自己的內心。所以,家珍開始時選擇怨恨春生,這是對是錯?這畢竟是喪子之痛,不是當事人,根本不會理解其中的痛處。只有你自己親身經歷了,讓你親自體驗和感受到,你也未必能夠保持清醒的理智。所以,我很能理解江歌媽媽的選擇。

當苦難發生時,春生並沒有選擇肇事逃亡,而是直面受害者家屬,而且受害者家屬還是曾經共患難的生死摯友,不斷地向福貴和家珍道歉。那麼,春生是壞人嗎?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嗎?這是值得我們深思和警醒的。

當春生媳婦因精神崩潰而上吊,春生甚至也想要因此而結束自己的餘生,而家珍聽了春生的事跡後,最終選擇了原諒他,並鼓勵他重新鼓起勇氣活下去。

我想,此時的家珍之所以選擇原諒春生,在於家珍的本性就是一個善良而溫柔的女人,她也經歷了人生喪親之痛。這一刻的家珍在精神上,和春生是共鳴的。在家珍失去有慶時,我想她的內心想法和春生一樣,如果不是還有福貴和女兒鳳霞,她也不會堅強地活著。

我們的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在我們剛出生時,我們就失去了呆在母親肚子里的安全感;到童年時,我們失去了嬰兒時的光明和純真;到少年時,我們失去了童年的無憂無慮;到青年時,我們失去了少年的夢想;到壯年時,我們失去了青年時的沖動…

而且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們還會失去更多,例如父母之愛、朋友之愛等等。一次次的失去,讓我們變得越來越老,最後終究要面對我們最真實的自己。

因此,趁著有時間,不妨多想想,到底什麼對我們來說最重要,我們把時間花費給它就是。

別人有什麼,對我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有什麼,我想要什麼,並以此與他人交換,獲得價值。

有些人活了一輩子,但是只活了一天;有的人雖然只活了一天,但是卻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人生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長,好好活著就是最大的成功。

『伍』 如何評價張藝謀導演的《活著》

書與電影的結局都各有各的立場,各有各的出發點,但我更喜歡張藝謀導演電影中的結局。

書中的結局太過於悲慘,用過多的悲慘展示生活的不易,展示活著的艱難,從而展現出活著的珍貴。書中的整體基調都很悲,在結尾更是,福貴孤獨一人的活著,那種壓抑的悲痛久久令我難以忘懷。但是電影的結局卻與之大不相同。

所以我更喜歡電影的結局,我知道生活是苦的,可生活中也有甜,為了生活中些許的甜,即便生活再苦,我依然願意存在,願意努力的活著,去創造這生活的甜。這才是生活的意義。

『陸』 如何評價電影《活著》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電影的改編是低俗和功利的。
張藝謀對小說情節中可悲、可怒的元素進行了極盡粉飾,將余華頗為復雜的小說,改造為了無害的、小資感傷的民族名片,去掉了有可能造成危險的鋒芒,回歸了醇厚的撥亂反正主流旋律。
舉例:
有慶死於為縣長夫人抽血,純局活活抽死,為了救上等人的命,把一個孩子害死了。有慶說抽的頭暈,全身蒼白,還不住手,還繼續抽,說「獻血都這樣」,最終有慶死了。
那時候有慶已經不行了,可出來個醫生說血還不夠用。抽血的是個烏龜王八蛋,把我兒子的血差不多都抽幹了。有慶嘴唇都青了,他還不住手,等到有慶腦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來醫生,醫生蹲在地上拿聽筒聽了聽說:"心跳都沒了。"
醫生也沒怎麼當會事,只是罵了一聲抽血的:"你真是胡鬧。"就跑進產房去救縣長的女人了。
張藝謀改為有慶被誤殺,並且是區長「缺乏睡眠」,而且區長也受傷了,甚至還付出了自己最喜歡的汽車作為代價,後來還心心念念了一輩子,有慶的死所折射出的種種隨處可見的現實被消隱在一片正能量尷尬煽情中。
這一改動非常低俗。
張藝謀把皮影戲加入更是純純為了故作深刻和拿獎去的,展示民族符號,在《長城》中他加入了秦腔也是這個路數,拿獎騙外賓。
其他的一些改動,如家珍病的走著路能摔倒,村民們笑嘻嘻的說夜裡乾的太狠了,隊長作威作福,延續了歷史,流氓樣子電影並未表現出來。
人民公社請風水先生看屋子,燒了老孫的屋,還是飢餓年代用人們嘴裡省下來、摳出來的油浪費、玩鬧似的燒的,老孫說燒了我也得死了,這些也沒有拍。
有慶穿不起鞋,鞋底都磨穿了還繼續穿,為了珍惜來之不易的鞋子,上學路上光著腳走路,把鞋拿著,下雪天也是這樣。衣服更是破破爛爛的。結果電影里有慶穿的里三層外三層,和欺負鳳霞的小孩子打架那場戲,衣服恨不得比地主家孩子穿的都要好。
占故事很大篇幅的飢餓,從頭到尾的飢餓,完全刪除,你在電影里看得出他們飢餓過?
貧窮,完全從頭到尾擺脫不了的貧窮,完全架空為符號。有慶的飯盒比我的都好,大煉鋼鐵時家裡那一桌子碟碟碗碗,我好像看見了史做凳讓矛革的金庫了,都眼暈了。余華小說里對貧窮的概念表現的非常清楚,《細雨中呼喊》,親爹吃點飯都要擺臭臉,最後老頭被排擠的盼著自己死。摔了一個碗,一是沒有替代的了,物資匱乏到極點,二是摔了碗的人給家裡造成了極大的麻煩,貧窮造成的消沉和恐怖氣氛,在電影中完全輕松和諧,福貴的日子看上去幾乎是小康的。
電影中原創了一個人物,王教授。原著中只是說鳳霞產後出事死了,而電影原創了一段低能劇情:說學生們把老教授們都打倒了,所以沒人會看病了,電影表現了造反的學生們一開始志得意滿胸有成竹的樣子,到鳳霞大出血後,戲劇性的大喊「我沒學過,我不會呀!」完全變成了丑角。
這點情節太拙劣了,漫畫一樣,給外國人看的。
至於再後來,家珍死了,包產到戶以後,二喜去城裡干苦力,拉板車,呼哧呼哧氣都喘不過來,還要背著兒子苦根,在板車上綁竹竿晾尿布,在城裡完完全全作為一個原始人、失去人權掙命的農民掙扎在最底層。後來二喜拉水泥板被擠扁了,死的一根完整的骨頭都沒有。
福貴在私有化社會過的更是豬狗不如的生活,下了雨爺孫倆搶收棉花,累的小孩子發了燒,家裡都沒有糖給他熬薑糖水,豆子都難得吃上,吃豆子高興的撐死了。
這些事情由於發生的年代不對勁,所以電影不允許發生,寧肯把時間大幅度的浪費給重復的鎮長被錯劃資產階級反革命啦,春生要重開了之類的,卻不肯稍微花一分鍾給後來這些事一些內容,來讓故事從【昏君當道,民不聊生】這種傳統的低能敘事超脫出來,格局更大一點,去著眼於歷史和文化,而非一朝一代甚至一家一姓甚至一條路線的責任去。
種種情形來看,貧窮、飢餓、彷徨、如蛆附骨的苦難,全部被拆解,電影結局時,外孫饅頭玩小雞,福貴說生活越來越好,電影粗桐變得非常低俗。《活著》無法和《霸王別姬》比較,也談不上在94年獲得一席之地。未來如果有人再翻拍余華的這本小說,很難拍的比張藝謀版本更低俗。

『柒』 小說《活著》和電影《活著》在主題思想的把握上各自有何特點

當我們對文學作品進行影視化改編時,不得不考慮到影視作品的通俗性及其對受眾產生的影響。相較於文字,視聽語言對受眾產生的沖擊力更大,引導性也更強。因此,面對文學作品的影視化改編,改編者們首先應判斷原作的主題思想是否可取。那麼小說《活著》和電影《活著》在主題思想的把握上各自有何特點?

三,電視劇《福貴》主題思想

電視劇《福貴》對於主題思想的改編則更符合電視劇的特點,即更加通俗化、大眾化,一方面保留了原著中農村背景的設置,將更多的敘事空間放在了粗獷原始的田間地頭;另一方面增添了許多感情線和人物線,著重突出一個「情」字,從人與人之間情感變化的角度來反映20世紀老百姓生活的艱難和不易。電視劇的敘事主題較電影來說更接地氣,觀眾的代入感更強。

『捌』 活著影評

活著 影評

從原著來講,作者是通過福貴的回憶來敘述的。作者在一個窮極無聊的下午,碰到了福貴和他的牛。然後一段段故事從這個看似平凡的老農嘴裡講出來。國民黨抓丁,文革,疾病,死亡。福貴的親人一次次離開他,最後只剩一頭老牛。鳳霞先聾啞,然後有慶獻血而死,鳳霞大出血死了。女婿也被砸死。老婆家珍等於被餓死的。孫子苦根是被豆子撐死的(太餓了)。經過一次次死亡的考驗,老人以一種超脫的姿態活在世上,沒有怨天尤人,沒有尋死覓活,他心裡的親人沒有死,都陪伴著他,他在回憶,繼續有努力快樂地活著。他把他的一生,講給作者聽,竟然有些像一個哲人,但他的的確確是一個普通再也不能普通的農民。
電影里的活著要比小說輕鬆些。張藝謀加了一些諷刺的東西。例如:救風霞的教授因為太餓被饅頭噎著,而不能去動手術,眼睜睜地看著鳳霞被紅小兵們弄得大出血死亡,還有加了福貴靠皮影吃飯的情節。導演完全理解了原著,並在影片中注入自己的東西。活著這部電影非常的長。整個看電影的過程我反反復復的咀嚼著兩個字「活著」,活著真好,人只要活著,對家人,對朋友就是安慰,就是支柱。
第一次感覺到活著好是在福貴被抓丁,國民黨大撤退。福貴的戰友都被打死了,沒有吃的,什麼都沒有。福貴只想跑回家,看看家珍和孩子。當福貴舉手向解放軍投降的時候,使人心裡喊出了「活著就好」。不管怎樣活著,都要回家看看。
第二次心裡喊出活著,是在龍二被槍斃的時候,福貴嚇得尿了褲子。葛優演得棒極了。真棒那一段聽到槍聲的時候。如果不是福貴賭輸了祖傳的房子,那槍斃的就是地主福貴了。能活著看到老婆孩子就是好。
第三次是有慶死了,被車撞死的(書上更慘,是輸血輸多了,輸死的,無辜的生命被愚蠢的官僚主義害了MD)福貴看到血肉模糊的有慶,家珍哭得死去活來。後來那個春生被打成反革命,要自殺,來找福貴道歉,福貴和家珍都原諒了春生。家珍最後沖春生喊「你還欠我們家一條命」。令人感動的質朴的感情。心地善良的中國農民。他們沒有很好物質和精神生活,卻有最純朴和實在的心地。
第四次是鳳霞死了。導演在這里大大的諷刺了一下,竟然讓教授被饅頭噎著(真能想出來)電影沒有演到雙喜,苦根,家珍的死亡。導演在最後出現了一家人在一起的場面。
余華的《活著》通過福貴的敘述有些超脫的感覺;而電影則有種入世的味道,是張藝謀拿了一個諷刺的筆,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個生離死別,風風雨雨的那個時代的農民家庭。這里沒有控訴什麼,沒有要反抗什麼,沒有埋怨什麼,中國最被人看不起的農民默默地在那個時代里承受著一切,努力地過著自己的生活。
故事的主人公福貴是一個嗜賭如命的紈絝子弟,把家底兒全輸光了,老爹也被氣死了,懷孕的妻子家珍帶著女兒鳳霞離家出走,一年之後又帶著新生的兒子有慶回來了。福貴重新開始了自己的生活,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戲的營生,卻被國民黨軍隊拉了壯丁,後來又糊里糊塗的當了共產黨的俘虜。他們約定,一定要活著回去。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平安回到家中,母親卻已去逝,女兒鳳霞也因生病變啞了。
一家人繼續過著清貧而又幸福的日子。在「大躍進」中當上區長的春生不慎開車撞死了有慶,一家人傷痛欲絕,家珍更是不能原諒春生,她說:「你記著,你欠我們家一條命。」文革時,春生遭到迫害,妻子自殺,一天半夜他來到福貴家,把畢生積蓄交給福貴,說他也不想活了。這時家珍走出來對春生說「外面涼,屋裡坐吧。」春生臨走時,家珍囑咐他,「春生,你還欠我們家一條命哪,你可得好好活著!」
後來鳳霞認識了忠厚老實的二喜,兩人喜結良緣。然而不幸總是不肯放過福貴一家。不久鳳霞生下一子,自己卻因難產而死。鳳霞的兒子取名叫饅頭,聰明可愛。影片結尾,福貴對饅頭說,「你是趕上好時候了,將來這日子就越來越好了。」
福貴的妻子家珍在影片中始終是一個傳統婦女的形象——勤勞、善良。她的思想中的封建團圓觀念的根深蒂固程度更甚於福貴,她為了兒子的將來離開了好賭的福貴,卻也在得知丈夫改過自新後主動地歸來。這種行為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反映了家珍對丈夫及其家庭的忠誠,另一方面卻從她對福貴抱有依戀、不離不棄的單純想法中折射出封建觀念中「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盲從思想。
不過,在封建社會,婦女因為缺乏獨立的經濟來源,被迫困守夫家,也有迫於無奈的因素。家珍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於更好地配合福貴的良民形象,家珍與福貴的本性相似,思想覺悟也在同一水平,只是兩人一張一合,互為平衡、補充,構成一條有矛盾,得以推動情節發展,但沒有根本沖突,得以保留家庭溫馨的氛圍的線索。
電影《活著》場景
作為風雨同舟的妻子,家珍一直是福貴「活著」的一條重大精神支柱,有慶、鳳霞、饅頭都只是遠方的希望,但家珍這個相濡以沫的愛侶的位置卻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在小說原著中,作者最後還是無情地摧毀了這個福貴賴以慰藉的心靈港灣。
四十年,彈指一揮或是滄海桑田,無數黃面孔的、沉默的、堅韌的中國人就這么無聲無息地繼續活著。幕後資料這是一個非常美的故事,很親切,很真實,以貼近生活的小人物反映數十年來中國老百姓的生活觀,故事很親切,很真實,就像發生在我們身邊。一個小人物在巨變的歷史中浮沉,完全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不幸和坎坷總是纏繞著他。然而他從沒有放棄活下去的信念,從不怨天尤人,並且對生活和未來報著無限美好的希望。
雖然是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平凡生活,但卻栩栩如生,將時代背景下人物的生活及生存狀態表現的淋漓盡致,而主人公的命運最終讓是發人深省……

閱讀全文

與活著電影還是電視好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那些好看的動漫或者電影 瀏覽:995
大蛇類電影哪個好看些 瀏覽:582
狼群之中電影結局是什麼 瀏覽:898
戛納電影節最高榮譽是什麼獎 瀏覽:288
好看的印度電影靈魂奔跑者 瀏覽:544
誰的電影解說最好看 瀏覽:347
洪金寶演的什麼禿鷹電影 瀏覽:262
愛奇藝哆啦a夢最好看電影 瀏覽:668
電影片段如何搜索 瀏覽:893
卡特教練電影想要表達什麼 瀏覽:67
電影售票系統鼎新怎麼樣 瀏覽:30
小熊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13
好看的美國法律電影 瀏覽:768
周星馳相互吐口水是什麼電影 瀏覽:27
智能電視免費的好電影 瀏覽:931
好看韓國電影兄弟 瀏覽:287
下載的的電影優盤怎麼看不了 瀏覽:753
買了騰訊電影看不了怎麼回事 瀏覽:623
侏羅紀世界電影特展能玩多久 瀏覽:253
好看最新電影西瓜影音 瀏覽: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