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評價電影萬萬沒想到
MV收錄了電影《萬萬沒想到》拍攝和路演中的幕後花絮,見證了萬萬天團從草根團隊成長為專業電影團隊的全部歷程,讓人感受到影片的滿滿誠意。叫獸易小星、白客、子墨、本煜、葛布、至尊玉再度集結唱響「啦啦啦啦啦」,也勾起無數回憶。網友表示:「被MV徹底戳中了,有夢想真是件美好的事。」
最突破 王大錘楊子姍「花式鬥嘴」
在電影《萬萬沒想到》中,陳柏霖、叫獸易小星、子墨、Mike組成的西遊天團意外成為「金句擔當」。「唐僧」陳柏霖每當遭受困難便會自動響起憂傷的BGM,深沉獨白「你悟到了嗎」,文藝又賤萌,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的樣子讓人捧腹;子墨飾演的孫悟空則自創一套「悟空領導學」理論,「不要問領導能為你做什麼,要問你能為領導做什麼」等金句讓人直嘆「洗腦能力一級棒」;沙僧八戒和唐僧的一連串「神對話」更是笑果十足。可以預見,電影上映後,網路金句庫將會再度更新。
最亮眼 曾志偉賈玲等驚喜客串
萬萬中,一眾客串群星搞笑功力全開,讓人直呼過癮。佟麗婭、喬任梁飾演的妖界食神,將妖界「黑暗料理」發揚光大,「舌尖上的悟空」橋段堪稱經典;賈玲孔連順出演的唐朝姐妹花,則被評「追星界的鼻祖」,渾身都是笑點;老戲骨曾志偉飾演的「土地公公」和子墨飾演的孫悟空意外擦出動人火花,「基情滿滿」;老牌男神趙文瑄更是驚喜展現超高喜劇天賦,和王大錘的短短對手戲,讓人從頭笑到尾,被評「喜劇界的遺珠」。
片中還有一位特別的主演,就是萌死人不償命的「地獄惡犬」阿修羅,影片中,阿修羅是王大錘召喚出的神秘夥伴,憑借呆萌的外形和汪星人界超越人類的智商,俘獲一眾「少女心」。阿修羅與王大錘「父子」一般的「人狗情」,搞笑之餘也讓人頗為動容。
❷ 如何評價電影《霸王別姬》
提到中國電影史上的巔峰,毫無疑問,大部分人腦海里首先浮現出來的必定是陳凱歌導演的作品霸王別姬。這部電影講述了兩個戲子的崎嶇一生,背後卻反映了一個時代的變遷大環境的浮沉。關於霸王別姬這部影片的可探討性極強,人物的心理剖析、鏡頭語言的運用、整個影片的色調以及走位的分配都非常的值得深層次的學習。
故事的主人公小豆子來自妓院,本就長相清秀的他在戲班被其他學徒嘲笑,只有大師兄對他照顧有加,初進戲班的小豆子對外界是充滿著憧憬的,無時無刻不想著逃離,直到偶然在街頭看到在戲台上被眾人稱贊喝彩的霸王別姬,是那心理上的震撼,使他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新的認識:安生是自己給的。處於底層的他,只有有朝一日成了角兒,才會有這般眾星捧月的光環,出頭之路唯有日復一日的刻苦練習。
給張公公的壽宴唱戲是小豆子一生最大的分岔口。對男女有別這一觀念有清晰認識的小豆子,不願唱出「我本是女嬌娥」這一戲文,直到最後的關頭小石頭用煙槍搗碎了他的嘴。一片寂靜後,他流利的背出了戲文,同時戲文的改變也暗示了他對自己性別意識的轉變。殊不知這就是厄運的開始……在張公公房內受盡凌辱的小豆子自己的人生算是充滿污濁灰暗了,所以撿回來的棄嬰就當是自己新的希望和期盼。
彼時的小豆子和小石頭,以改頭換面是紅極一時的程蝶衣和段小樓。蝶衣沉浸在霸王別姬的世界中,把戲當成了自己的精神寄託不願出戲,總覺得霸王別姬就應該生死相依,而小摟則清醒很多,戲里是威風的霸王,戲外,則是花天酒地的瀟灑公子。妓女橘仙於他情投意合,甚至不顧蝶衣都反對依然將其娶回了家中,大多數人在這里開始把蝶衣的情感輸出定義為同性之情的暗戀,我更願意稱他只是活在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裡,不願意去接受世俗的打擊,程蝶衣愛的不是段小樓,小豆子也並非愛慕小石頭,僅僅只是虞姬對霸王的追隨。
兩個人真正的分歧走向不同道路是在日軍進城後。一個選擇了抵抗,另一個選擇了妥協,後來街頭的偶遇以及和張公公並肩而坐更是耐人尋味的畫面。時過境遷,這個世道變了,尤其是程蝶衣的墮落,更是讓人痛心疾首,小樓蝶衣的分開的同時,世道也在分崩離析,處於一片混亂的局面。
❸ 誰看過《岡仁波齊》好看嗎
信徒的朝聖是和佛祖做的一場交易嗎?
能被塞人這個苛刻的影評人給6分的電影一年能有幾部嗎?今年貌似就有個《八月》和《岡仁波齊》,然而《八月》這篇散文還未看的筆者,下定決心把《岡仁波齊》看完了。有人說本片是在消費藏民的信仰,有人說本片是在滿足觀眾的獵奇心,不管怎麼說,它都是一部成功的反類型片。
從古至今,人類的發展一直是走出的思想,從古代的難以出省,到昨天的出國,如今的走出地球,邁入太陽系,將來文明更先進,會走出太陽系,但是人類仍會保留精髓的傳統文化。關於朝聖,筆者既不認同也不反對,我們本就不該對別人的生活指點江山,但是我們有權不去選擇別人的生活。
❹ 《路邊野餐》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眾多贊譽之後,我們冷靜地來談談《路邊野餐》吧!
在眾多媒體的贊譽和追捧之後,《路邊野餐》被冠上了一種「天啟」式的王冠,盡管這頂王冠上缺少了「票房」這一顆鑽石,但是令人艷羨的數項國際電影節獎項,已經讓這部電影在中國文藝片中特立獨行,不管是影像技術還是主題表達,這部電影已經帶來了超越它自身的啟示,以至於國內會不會繼續這條先鋒路線的發展,都可能成為未來幾年電影人所關注的命題。
二維意識流、拼貼和後現代性?
其實如果稍微留心下這部電影的影像風格,我們就會發現,這部電影包括兩段不同風格的影像,前半段的意識流拼貼和後半段的長鏡頭紀錄片風格。
令本片吊詭的是,這種意識流並不是某一個個體的意識,而是作者(導演)和主角(陳升)兩人意識的疊化,從電影一開頭的那段《金剛經》就表明了未來、現在和過去的不可知,於是哲學化的內容開始泛濫在前半段的所有鏡頭畫面中,導演用定位環拍、無意義畫面插入等各種後現代影像風格,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序列,這種割裂式影像最容易把導演的散亂思緒,用恰當的影像有力地表達出來。
電影這項藝術,從誕生之初就企圖創造人們所能理解的影像剪輯,不管是梅里埃充滿奇幻視覺的《月球旅行記》,還是波特首創的具有生澀西部片風味的《火車大劫案》,都企圖用順時性剪輯來營造畫面的可知和易解。但是《路邊野餐》卻背道而馳,它是在用零星的記憶和情緒來組建消逝的夢境,這種在夢境上的琢磨,盡管讓我們想起大衛-林奇在《穆赫蘭道》中所做的驚人嘗試,但是畢贛的成功之處在於,他避免了林奇過於逼近的影像風格,他的畫面總是用一種間離效果來表達情緒,這種後現代影像的表達方式,恰恰是目前國內所欠缺的。
時間、詩意和尋找······
盡管這部電影的前半段都在拋棄「時間」這一維度,就連「空間」也成為若有若無的存在,但是詩性的鏡頭語言讓觀眾總能體會到「時間」的傷逝效應。
破落的西南小鎮,潮濕的泥土氣息,一眼看不到頭的綠色,以及洋溢著中國九十年代氣息的鄉村符號,都共同容納於這部電影中。幼年衛衛在牆上畫下了稚嫩的「時鍾」,昏黃的白熾燈投下的燈光像是給這個「時鍾」鍍上一層回憶,這種奇妙的感覺和那個致幻性的鏡頭——畫面從屋內慢慢左移到窗外的綠皮火車,一起讓前半段的觀影處於一種時間的停滯中,彷彿所有的鏡頭、所有的人物都壓縮在一刻。
同樣,老陳用方言念著自己寫的詩:「沒有了音樂就退化耳朵/沒有了戒律就滅掉燭火/像回到 誤解照相術的年代/你攝取我的靈魂/沒有了剃刀就封鎖語言/沒有了心臟卻活了九年。」這種存在主義和後現代詩風氣質配合著西南方言,把電影中的詩性釋放的一絲不漏。
而後半段長達四十多分鍾的長鏡頭畫面,把「尋找」這個母題也同樣鐫刻在電影的銘牌上。不管是老陳自己尋找衛衛,還是年老的女醫生寄託情思給文革前的情人,或者是長大的衛衛尋找洋洋,讓她留下,電影在空間內用不斷運動的場面調度來實現「尋找」主題的闡釋,手法不得不說相當高明。而超現實主義線索——野人的出現和尋找,也在把這種主體尋找牽引到另外一種吊詭的境地,那就是將現實的「尋找」引入幻境,讓觀眾陷入一種未知的「焦慮」,這同樣屬於後現代主義的個人困境,不能擺脫過往既定的道德和牽絆,但是卻嚮往未來的生存法則。
邊緣地域或邊緣人物?
《路邊野餐》中的「邊緣」,如果說只能在電影所反映的地域中顯示,那則是對於「人物邊緣」的忽視。主角老陳的邊緣性,或者說這部電影中的角色所攜帶的邊緣因子,都讓凱里成為了二十一世紀的「邊城」。
而老陳的邊緣性往往還要加上人物道德上的世俗化,從他順手「拿」走成年衛衛的望眼鏡,將本來應該帶給老醫生情人的磁帶送給理發店的姑娘,我們知道,他是一個生活在世俗世界中的人,他遵守承諾,但同時有著各種「壞習慣」。如他這種世俗世界中的「老男人」,因為曾經蹲過監獄,錯過妻子,還在母親去世的時候不在身邊,各種人生累積的痛苦和不堪,都讓他借用「拯救」被販賣的侄子這一理由來徹底救贖。
而電影在營造這一「邊緣」氛圍的時候,除了打光上的低調處理,更是通過把人物經常置於畫面邊緣這一手法來營造,老陳在電影中出現的時候,經常是以側臉或者背面在銀幕前出現,在觀眾作為一種窺探視角的設定下,老陳成為了一個邊緣社會中的「零餘者」。
用混亂的思緒來構造這部電影的敘事,導演畢贛像是刻意用影像風格來構造這一「邊緣」性質,在後半段長鏡頭的一幕中,老陳第二次乘坐衛衛的摩托車,此處上車時候的鏡頭搖晃固然是因為手持攝影抖動和大廣角視野導致了畫面的偏振,但是我們從這種粗製的影像中像是感受到那種鄉野田間的質朴,不管是凱里還是盪麥,它們像是我們現在完全不了解的一塊土地,但是我們以前經歷過這些,並且深埋在記憶深處,即使經年歲月,依然靈魂顫動。
本片結尾的一個鏡頭應該最能打動人心了,那就是老陳坐在火車上,低頭沉思,但是火車窗外如同連環畫一樣,逆轉的時鍾表,把我們的思緒徹底拖入超現實主義的維度,一種彌漫著未知感傷的時間流逝,混合著西南潮濕詩意的古景,觀影者徹底喪失了分辨現實的能力。
❺ 國內有哪些優秀的國產電影
1、《烈日灼心》
該電影改編自須一瓜的長篇小說《太陽黑子》。該片講述的是沉底七年的水庫滅門兇案,三個懵懂青年因一念之差成為背負罪孽的亡命狂徒。
為了贖罪,三人拚命工作,低調做人。他們不娶妻,不交友,偏居一隅合力撫養一個叫"尾巴"的女童。灼烈揪心的追凶之途上,父女之情、同性之誼,交揉罪與義,情與法,交織在一起。
2、《湄公河行動》
該電影是根據2011年發生的「10·5中國船員金三角遇害事件」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一支行動小組為解開中國商船船員遇難所隱藏的陰謀,企圖揪出運毒案件幕後黑手的故事。其中很多人物均有對應的原型。其中有很多地方都能打動人心,很是真實。
3、《無人區》
該片是第一部大西北公路電影。該片多個人物互相咬合,一個人物故事追著另一人物故事,一班人馬追著另一班人馬,最後在結局碰撞。是一部直擊人性的西部片。
4、《十二公民
該片是個令人深思的好電影。這群演員都是老戲骨了所以他們對人物性格的刻畫與表現更加深刻。雖然是改編至美劇《十二怒漢》但是本土化做的非常好,都是中國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很接地氣,很直擊人心。
5、《瘋狂的石頭》
該片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片。劇中每一個人物都沒有多餘,沒有過多的群眾演員,過多的排場,全片充滿著笑點。它是現實主義,甚至有點批判現實主義。這是一部值得多刷的片
6、《倩女幽魂》
該片講述的是人鬼戀,其中王祖賢的形象被塑造的很是驚艷。簡直就是當年很多人的女神,其中張國榮、午馬的表現也都不俗。影片講述的故事很是感人,值得一看。
❻ 印度好看電影都有哪些
作者:知乎用戶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19761044/answer/12893301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阿米爾汗系列(喜歡他沒道理,特別是那忽閃忽閃的大眼睛。)
印度往事 印度往事 Lagaan 阿米爾汗 第7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img src="https://pic2.mg.com/50/v2-_hd.jpg" data-rawwidth="268" data-rawheight="38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8">
好喜歡這部電影的節奏,很強烈的生活氣息,午餐便當是印度上班族的必備品,可以了解印度的便當文化和美食。男主是伊爾凡可汗。
❼ 外國經典電影
1、《海上鋼琴師》
電影講述了一個在船上出生,在船上死亡的主人公。在他的生命中,他明明可以擁有足夠的財富與名氣,但是為了可以在船上生活,他放棄了,最後,也正是不願離開這艘船,他放棄了寶貴的生命。有的人把音樂當成一種比賽,在意虛名和輸贏。在他卻把音樂當成了自己的生命去呵護它。
4、《機器人總動員》
影片講述了一個有關友誼,孤獨,愛情,冒險,英雄,反抗的故事,宣揚了環保的理念,播撒著理想主義的綠色種子,童真而美好,驚險又浪漫。不得不說,這部電影之下的熱土孕育了它的成長。看著外表破舊的機器人瓦力獨自守護在已經荒廢的地球,萌萌的大眼睛,畫麵塑造出來那種蒼涼的孤獨感讓人心疼不已。
5、《放牛班的春天》
該影片不同於美國電影的那種豪放,他在平淡中積蓄積累著感情,在未處讓一切升華,在落幕後尚能令人氣息不平,令你久久回味影片的意義。每當看完這部影片,都有一股溫暖久久繞於心間,讓偶你發現那部分似乎曾經就在你的生活中擦肩而過,就好像也遇見了一個可以改變自己一生的老師。
❽ 如何評價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一秒鍾》
《一秒鍾》的原始劇本是一出大戲,不僅有對年代的回憶和抨擊,還有對父親與孩子關系的微妙碰撞,更直接的就是那個年代人們對於電影的熱愛。
電影早起的宣傳文案就說了,《一秒鍾》是張藝謀給電影的一封情書,但實際上《一秒鍾》的內容比「電影」二字更深刻。
眾所周知的刪減內容是,男主張九聲的女兒其實已經過世,還記得《電影簡報》里張九聲女兒搶著扛米袋嗎?其實就是那輛沒有停穩的車,讓張閨女離開了。
也是這件事讓張九聲逃出來,就為了看女兒一眼,有這個前提你就可以理解片中的兩句台詞:
一句是張九聲自己說的,他說女兒那麼小,跟大人們爭什麼呢?因為女兒想要消除父親對自己的影響,所以搶著表現自己。殊不知自己就是在這種環境下過世,多諷刺。
第二句出自劉閨女,她擋住張九聲的視線,很生氣的說「抗面袋的是你女兒吧?怎麼沒把她壓死呢」,這句話過於傷人,而張九聲自己明白,就是扛米袋這一次,他女兒真的去了,所以聽了劉閨女的話怎能不生氣?
《一秒鍾》里刪減的戲其實眾所周知,而為什麼刪減,聽了上面的分析,或許你也明白了幾分。
第二個演員角度,張九聲飾演者張譯、劉閨女飾演者劉浩存、范電影飾演者范偉,三位演員的演技不用多說了,劉浩存作為新晉謀女郎,也表現出了觀眾想要的效果。
主要說的還是張譯,這位演員真的是誰用誰爽,有觀眾說張譯這部電影的演技有點過猛,還是因為沒有看到刪減的部分,因為女兒已經過世,所以他的很多行為都不可控,更別提他在片中已經很克制了。
剪輯方面也有很多細節,比如張九聲在二分場尋找劉閨女那段,其實也通過這一段展現了那個年代人們對電影的渴望,看之前吵吵鬧鬧,放映的時候認認真真,跟隨張九聲的視角,我們可以看到幕布前後都是觀眾。
電影院之外,張九聲去劉閨女家的時候,同一條路的多個路口都有鏡頭,這些重復的畫面其實在引導觀眾和主演們的情緒。試想一下,如果直接從電影院的鏡頭切換到劉閨女家,那過程中的著急和憤怒就難以表達,觀眾們的情緒也不會那麼激動。
第四點看視效,因為《一秒鍾》有特定的時間線在1975年,所以整體畫風會有年代感,僅有的視效畫面或許就是老電影《英雄兒女》的處理了,當然了二分場密密麻麻的群演安靜看電影的場面設計也屬實感動。
音效方面和視效表現差不多,主要表現也是看電影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