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八百這個電影好看嗎
不同人不同觀影感受,反正個人覺得這部電影還是挺不錯的。
❷ 電影《八佰》好評如潮,這部影片究竟好看在哪裡
歷史中的《八佰》:「我們為中國而生,死不足惜」
1. 淞滬會戰《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戰爭中隨處可見死傷的普通百姓,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
從而引起我們的共鳴,為了勝利犧牲小我讓人感動。雖然現在不是戰爭年代,但是國際環境風聲鶴唳,八佰這部影片喚醒熱愛和平的人,團結起來萬眾一心抵禦外敵!
❸ 電影八百好看嗎
好看!很震撼人心!有教育下一代的重大意義
❹ 八百電影好看嗎
好看我覺得好看,但有一些人覺得不好看。
❺ 電影八百怎麼樣好看嗎
對於一個只會看電影的人來說我覺得好看,我哭的稀里嘩啦。我們更應該從這部劇里看到歷史的影子,而不是單純的評價劇情怎麼樣,開頭日本軍隊用噴火槍(不知道專業名字)在向類似兩個集裝箱的金屬箱噴火,我感覺裡面押的應該是士兵,開頭已然很慘烈。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尊重歷史的電視劇,國民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是不可磨滅的。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革命軍是在大前方,而中產黨那時還不夠強大,是敵後根據地,所以抗日戰爭前期幾乎都是國民黨在發揮功勞。而且影片中每個士兵,不都是來自中國大江南北的中國人么!(共產黨是在解放戰爭時期軍力大增,因為積極發動群眾,走農民路線),所以我看有的說拍國民黨是反革命題材真的是無知,當今的國民黨是反革命,而抗日戰爭時期,是國共聯合抗日,國民黨雖有消極方面,但絕不可磨滅他的功勞,為的不是國民黨,而是中國大地上那些普普通通為國赴死的將士們)
我國需要這種題材電影,曾經有《集結號》,從那之後近代戰爭題材電影時至今日才出現《八佰》,我們國家在和平的歲月里需要這種回顧歷史的題材,銘記歷史才能更好的發展和強大。對於裡面人物的刻畫,我覺得裡面每個士兵都很重要,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像為國赴死的普通士兵同樣很重要,單獨刻畫他們才能讓大家更能振聾發聵,而不是單純單獨英雄人物的刻畫,小人物的英勇有時更能突出其偉大的愛國精神。脫離電影來看,我們不就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嗎?國家真正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能像片里的愛過民眾那樣表現嗎?如片中一個一個普通壯漢l為了送電話線而付命,誰都知道那是回不了頭的橋。
前階段才查了資料,國民黨雖有德械師,但打到後來那還有什麼德械師,都快被打光了,都是後來的其他兵不沖上來,國民黨的裝備被神劇吹爆了,當時國民黨的軍械裝備其實比日本差的太遠太遠了,從網上看來一句「這哪還是打仗,簡直就是屠殺」。國民黨的飛機飛一個少一個,而日本的飛機卻源源不斷的製造。這部電影很好的展現了國民黨真實的機械裝備,就是這樣,一發子彈一上膛,這功夫日軍的子彈都可以掃射多少,中國人是以命相博啊!軍事力量懸殊,使我們很難有贏的機會。
我認為這部電影不應該以該不該看,拍的怎麼樣來定奪,總之這是我在集結號之後看的最讓我振聾發聵的歷史題材電影了,這是一部紀念壯士的電影,我們應該從中感到的是裡面所體現出來的愛國情懷。小時候總覺得是共產黨打天下,長大了知道了歷史,因而對那些抗日神劇嗤之以鼻,現在看來真的是太不尊重歷史。而這部電影不管是國民黨士兵,還是民族資產階級,還是知識分子,還是小資產階級,還是外國人………最後都為這場戰役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犧牲或者捐贈。總之《八佰》看的是精神,曾經是為民族解放而戰斗,如今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❻ 點映票房過2億、評分高達9.2,《八佰》到底好在哪
已經開始了幾輪篩選的八百人,成為了這個特殊時期的救援工作。在這部電影的帶動下,觀眾們終於恢復了以往看電影的熱情,票房已經超過2億。同時《八百人》也取得了非常好的口碑,《貓眼》和《淘寶電影》評分達到9.2分。#八百部電影#從創造票房紀錄的《戰狼2》到林超賢的《紅海行動》,戰爭題材是國產電影最重要的,優秀作品數不勝數。口碑和票房雙豐收的《八百》到底有什麼好?
看了兩遍,正式上映的時候會再去看第三遍。《八百》是一部戰爭片。它用頂級的電影工業和特效還原戰爭,換取至少一包紙巾的眼淚;然而,它不僅僅是一部戰爭片。宏大而震撼的戰爭場面並不是影片的目的。也是對四線倉庫保衛戰犧牲士兵的頌歌,也是真正意義上的戰爭史詩,值得觀眾對電影票的尊重。
❼ 如何評價八百這部電影
《八佰》一箭四雕,管虎與委員長的默契
本答案從第二部分開始,內容會復雜一些,如果你想留言批判此回答,請看完,如果你無法理解超過1000字的文章,請謹慎留言反對。
第二部分講電影最大的bug,第三部分講如何用一段台詞生造出一個根本沒有的巨大轉折(不是歷史上沒有,是劇情上就沒有)
一
首先《八佰》不是歷史片,也不是戰爭片,它是一部奇觀片。
它與歷史的差距,很多答案都說了,這里不多說了。單談一下,導演跟委員長跨越八十餘年的默契。
《八佰》拍的好,關鍵是題材選的好。
首先導演自己在宣傳里也說了,一水之隔,喝著咖啡打著賭,就能觀看真實戰爭的事件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這就是奇觀,電影再把奇觀放大一下,尤其縱身一躍、丈夫許國,確實直擊人心,不單是視覺的更是心靈的,看著看著就落淚了。
其次,愛國主義,這是最容易引發共鳴的,尤其在當前的國際大環境下。
但是導演厲害就厲害在,它的愛國主義不是歌頌TG的,而是歌頌國軍的,這樣一些反感主旋律的觀眾也會喜歡,更進一步說,這都不是國軍,是一種超越了黨派、階級的,每一個普通人的愛國主義,更高級的愛國主義。這一下B格就高了起來。
最後,因為不是歌頌TG的,還能跟飛將軍孫元良扯上關系,而孫元良的兒子正是台灣著名演員秦漢,秦漢是誰?大家可能不太知道。但是在他那個年代可是跟林青霞齊名的,他與秦祥林、林鳳嬌、林青霞合成二秦二林(星爺的大話西遊里至尊寶還忽悠紫霞自己是秦祥林),也就說他沒准能影響金馬獎哦。所以導演去台灣拜訪秦漢。之前16年他挺姓戴的也是一個道理,此人和秦漢有一個共同點,在省內電影界影響力甚大,1999年到2014年,金馬獎12次提名,9次獲獎。
片中還有一個高筆,就是沒提孫元良(委座本來是要把孫元良的整個八十八師都留下的,孫不幹,最後留下400人),按此人的真實形象提,又逃跑又強奸的,秦漢不滿意。不按真實形象提,國內觀眾不滿意。不提,秦漢推這部片子時,還可以避嫌,等片子獲獎了再找水軍在省內給秦先生歌功頌德。所以,導演去拜訪片中沒有的孫元良的後人秦漢,卻不去拜訪片中主要人物謝晉元的後人。
❽ 電影八百好看嗎
我感覺的還是挺好看的,一群人為了抵抗日寇的侵略捨生忘死,前赴後繼,絕對的民族英雄。我輩學習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