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熔爐》是一部代入感很強的電影讓人看完憤恨又極度抑鬱,影片中的小女孩最後如何了
因為校長和老師全民秀和老師同歸於盡了,美術老師姜仁浩抱著民秀這位用生命來爭取和捍衛承諾、尊嚴、正義的聾啞孩子的遺像,在警察驅趕人群的水柱中,竭力地、反復地抗爭著喊叫著……民秀的遺像鏡框在踐踏中碎裂,抗議的人群在警察的強力驅逐下無助的搖曳。最後當揭開暗幕明了事件真相的姜仁浩老師站在寫著「請來霧津吧,白霧的城市」的宣傳廣告牌匾前,若有所思的時候,這個場景不知是巧合,還是電影有意為之的另有
所指,「霧」似乎已經不再是純粹的大自然現象了,而是有所暗示,或許,晦暗不明昧的「霧」就是這個「熔爐」事件的最好註解和註定的結局。
⑵ 看完《熔爐》這部電影,你有什麼感受
絕望而又壓抑,地獄空盪盪,魔鬼在人間。
不管你做了什麼樣的努力,不管多少無辜的心靈受到傷害,不管是否有人失去生命,在絕對的黑暗面前,你是無力的,正義不知道在哪裡?微小的正義的力量無法譴責罪人,輿論的傷害無法譴責罪人。如果可以,我甚至期待這個世界上有鬼。
⑶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熔爐》
電影 《熔爐》的熱映在韓國國內掀起了一股「熔爐熱」,並進而發酵成「熔爐效應」。在民眾的高聲疾呼下,當年案件被重新審理,涉案人員被重新起訴。甚至於,韓國國會竟然為此特別通過了熔爐法,加強了對殘障人士和未成年人性侵犯案件的懲罰力度。由一部電影的熱映而推動司法的改革,這聽起來似乎是天方夜譚,而在韓國竟然成為了現實,《熔爐》作為一部偉大的電影,實至名歸。
或許,我們這些一般人更有可能的,是做後者,在這場沒有贏面的戰爭面前,迎著無邊的黑暗,付出愛和珍惜,保持初心,別讓這個世界的熔爐改變我們,才是最有意義的。
⑷ 看了電影《熔爐》,你有什麼感受
韓國拍的這種類型的電影,看完以後你會非棗肢常的壓抑,這種無能為力的感覺,讓你透不過氣。
我們一直認為只要反抗,就會得到救贖,可是現實告訴你,這個世界不公平的地方多了去,壞人可能逍遙法殲岩搏外,可是受害者,就要一輩子都活在陰影之氏祥下。
如果可以好好的活著,誰願意拚死冒險,可是我們不能因為看不到希望就選擇放棄,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堅信黎明總會到來。
⑸ 豆瓣9.3!韓國現象級電影——《熔爐》
《熔爐》好句分享
1.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2.我們明白,我們和其他孩子一樣,是有人來珍惜的。
《熔爐》這部電影 ,我看過後悲傷了許久。
故事發生在一所特稿改握殊學校......
這里的孩子都有著生理心理的疾病,他們都默默承受著,普通人未想像的利用和侵犯。
他們的殘疾彷彿成為了施暴者利用的最佳利器......
來自首爾的啞語美術老鍵慶師姜仁浩來到霧津,應聘於慈愛聾啞人學校。這所名為「慈愛」的學校處處充滿著緊張壓抑的氣氛,令人窒息。他目睹了校長行賄警察, 教導員毒打學生,宿舍督導溺罰學生。隨著他的探索,埋藏在聾啞學校之下的秘密被慢慢挖掘出來。
被性侵的女孩們,「意外」死去的男孩,殘忍的施暴者又引起殲辯了怎樣的軒然大波......
然而電影的悲傷只留存於電影中,而這部根據現實改編的電影把悲傷延續到了現實中。
電影的結局中雙胞胎校長們被判1年緩刑半年......
結局最後判刑結果出來後校長雙胞胎相擁而笑......
⑹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熔爐》
靜音的吶喊
初二的晚上被零星的鞭炮聲吵醒,就起來看了《熔爐》,看完之後,再也睡不著,一直到天蒙蒙亮。其實,相同的題材的電影如今已經不算少了,但我總覺得這個話題還是被放在尷尬的「禁區」。
改編自孔詠明[韓]根據2005年韓國光州聾啞學校學生性侵案件始末的同名小說《熔爐》。
這樣一來,所有的努力全部都坍塌在最後的審判結果前。
可能是出於電影表現方式的考慮,導演對小說進行了一些加工改編,安排了受害孩子之一最後的復仇,而這死亡並沒有緊接著一個普世的大結局,逍遙法外的依舊逍遙,受到傷害的人還需要慢慢的平復,而努力抗爭的人們終歸是要回到生活里,無論是否繼續抗爭。
當事情慢慢被人遺忘,姜仁浩回到首爾,穿梭在每一個普普通通的上班族之中,沒有人知道他曾經親身在「霧津」這個地方看到過什麼,經歷過什麼,甚至很多人不知道這里曾經發生過的暴行。地鐵通道里被白霧籠罩的風景區廣告上寫著「歡迎來到霧津,白色濃霧之都。」美英在信里說,我們努力奮斗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我們不被世界改變。
⑺ 如何評價《熔爐》這個電影
熔爐,是一個具有很大社會歧視的電影,在看完這一部影視作品之後,給人的內心帶來特別大的震撼感,在我看完之後完全沒有一種特別感動的感覺,而感覺特別的氣憤,我認為中國教育也應該得到改變了,誰能知道在教育系統當中存在著哪些敗類呢。
⑻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熔爐》是不是過於陰暗了
不,一點都不陰暗,是赤裸裸的現實,這部電影真的令人感動,但我們可以發現,即使在像韓國這樣的民主社會中,仍然存在著各種不公正,貪婪和社會最黑暗的一面。無論是哪種社會,都有它無法忍受的,完美的只能存在於想像中。但是,民主社會的優點是這里沒有顯示正義,這並不意味著它可以永遠被覆蓋。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就算是媒體能夠發出反省和殘酷的聲明,這些事情仍然會被迅速壓制,直到它將變成虛無,直到沒有動靜為止。就電影的欣賞而言,熔爐是現實的寫照。但是在有權力的人的眼中,這些事情並不重要。比這些更多的主題我們群眾根本無法知曉,作為普通群眾來說,就像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一樣,不危急到自己,自己是不會管的。
⑼ 怎麼評價韓國電影熔爐
現實的令人心痛。
我不明白為什麼會有人對那麼可愛的孩子下手,還披著一層老師的偽善面孔,這是何等的令人作嘔!
⑽ 請問,韓國的《熔爐》好看嗎
剛巧最近看了這部電影,跟大家題主討論下我的想法。
1. 男主患有憂鬱症,注射異丙酚,經常產生幻覺。
2. 裴社長也有葯物依賴,在男主還不起高利貸之後,更換醫院,來到男主的醫院注射。傾向於裴社長真的是注射葯物休克而死,並非男主殺害,只是在裴社長死後分屍。因為男主到最後都心心念念著這句話,贊同男主沒有殺人。
3. 男主分屍裴社長之後,受到刺激,幻覺變的更加嚴重,他的前輩有說過這么一句話。
4. 由於男主的過往,導致他在發現肉鋪老闆異常後,無法報警,反而被肉鋪父子利用。
5. 最後的行車記錄儀,可以推出其他的幾起變態殺人案,都是肉鋪老頭做的。年輕的時候變態殺人,老年痴呆了,什麼都忘了,還是記得殺人。真TM變態!
6. 肉鋪老闆知道自己爸爸殺人,年輕的時候爸爸自己殺人自己分屍,老了是老爸殺人兒子分屍。
我比較糾結的是,哪些幻覺是男主自己產生的?那些事肉鋪老闆有意識的製造的?
比如護士從男主家離開後,到底有沒有第三個人跟蹤他,這個人是不是肉鋪老闆?
而且護士和肉鋪老闆有串供吧,不然怎麼知道男主家裡藏著個人頭?
老闆老婆回家是故意的?看上去他們不像會發生口角的樣子。正是老闆老婆回家加重了男主的懷疑。
男主打給兒子的電話,從5點半打到6點半,一直沒人接。老闆接電話的時候不說清楚就是在誤導了吧。男主擔心兒子怎麼可能主動掛電話。
裴社長的人頭怎麼會在男主家冰箱?男主喝醉的那天從老闆那裡拿走的到底是不是顆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