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奪冠播出後網友都是如何吐槽和評價的
其實在奪冠這一部電影播出之後,網友們給予的評價多數還是一些好評,像吐槽還是很少看到的。那麼可能有一些觀眾的吐槽是認為對於整個的故事可能並沒有那麼的真實,畢竟你在去創作作品的過程之中,是要在真實的故事上面再去加一些藝術的成分的。你不可能去把一個真實的故事完整的呈現出來,因為你做一個藝術的作品創作的話,你其中必定是要有符合藝術范圍的東西在的。
所以說在看到他們的這個呈現之後,整個人有一種被激勵到的感覺,那麼其次的話呢,就是這個作品之中選擇的這些演員相對來說也是比較不錯的。這些演員雖然說本身不是女排成員,但是他們對於這個角色的塑造,我個人認為還是比較到位的。你在看到他們的表演之後,你會很容易的被吸引進去,整個故事的情節也會帶給你一個不一樣的感受。所以說我在看完這一部電影之後,我認為他還是非常不錯的。
㈡ 如何評價電影《奪冠》
國慶榜最棒的電影
《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近幾十年以來的發展歷程,從首次奪冠,到失去冠軍地位,再到重回冠軍寶座。
誠然,體育題材的電影,總是會輕易激起觀眾的求勝心,勾起所有人的熱血神經。單從這種冠軍失而復得的劇情,就可以輕易地打動所有人,更不用說其中的奮斗歷程何其艱辛。
影片中一次一次具體體現了比賽現場的激烈戰況。決勝局我方落後的情況下,隊員們相互搭著肩膀,聽著教練的鼓舞:“如果不獲全勝,我們叫什麼世界冠軍?”隨後,姑娘們在場上緊綳著神經,誓死捍衛每一個球,一記暴扣之後終於扳回一分時,那因為激動而暴起的青筋,那得分之時激動的嘶吼,都早已經刻在電視機前的觀眾心中。
有人說,電影里煽情戲份太多;還有人說,電影里背景性講述戲份太少。這兩種觀點我都不同意,我認為電影里文戲武戲的穿插很好,不多也不少。文戲讓人更能觸及人物內心情緒的流動,武戲更能撩起人物外在情緒的爆發,二者穿插進行剛剛好。
遺憾,是另一種完美
當然,這部電影並非十全十美,存在很多遺憾。
比如,很多戲份被刪掉,很多台詞重新配音,提檔又撤檔,從《中國女排》改名為《奪冠》……
經由這么多曲折坎坷,它終於來到了我們的面前,帶著一身的“傷病”。
影片前半段,因為刪減的緣故,觀眾們甚至不知道角色的姓名。不知道彭昱暢演的是年輕時的陳忠和,不知道吳剛演的是袁偉民,以至於討論劇情的時候只能說“那個老教練”,“那個陪練”。電影中從沒有出現任何一個人叫過他們的名字,後來才發現這是刻意為之。
在對戰日本東道主隊的比賽前,其實女排已經贏下了很多場比賽。但電影中並沒有任何交代,直接跳到了總決賽的對局,顯得有些跳脫,沒有顯露出姑娘們刻苦訓練的豐碩成果。
對陳忠和到底有什麼能力可以帶領女排贏得冠軍,也沒有特別明確的講述。
這些客觀原因帶來的小問題,並不能把這部電影的優點抹去。全片淚點燃點交替出現,非常密集,對觀眾的情緒調動非常到位;在國際比賽中贏得冠軍,大漲中國士氣,點燃愛國熱情的使命完成得非常到位;部分人物內心矛盾刻畫細膩,真實再現了許多真摯情感,觀眾帶入感很強;一個橫跨四十年的事情在兩個小時的電影中講述,取捨有度,情節張弛有力,非常精彩。
都說存在遺憾才是完美,我想《奪冠》就是如此吧。
反觀《我和我的家鄉》,全片強行升華主題的地方過多,有淚點和燃點,但較為鬆散。縱使一眾大牌明星的演技都在線,也沒辦法抹平影片中莫名存在的“尷尬”感。五個小故事中,UFO那段是最尬的一段……當然,這也是一部主旋律的好片子,只是相比《奪冠》來說,被比下去了。
㈢ 對於《奪冠》這部電影,應該怎麼客觀評價一下
隨著電影《奪冠》的熱播,中國女排再次受到人們的關注,全民學習女排精神的熱浪再次掀起。「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
繼而心無雜念、全神貫注地朝著這個方向去奮斗和努力,逢山開路、遇河搭橋,出真招,動真格,敢於打硬仗、善於啃「硬骨頭」,把對「無限風光在險峰」的追求,化作「始終在路上」的執著,迎難而上、勇攀高峰,在不斷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中磨練出一身為民服務的強大本領。
㈣ 電影奪冠上映後觀眾的評價如何
在奪冠上映之後,觀眾對這部影片的評價還是非常高的,而且這個電影的豆瓣評分也非常的高。在中國的電影市場中排名也算比較好的,雖然電影中也有一些小瑕疵,但是通過故事情節還是可以把這些瑕疵忽略不計的。影片不僅有鞏俐的出演,同時還有許多老戲骨的出演。在鞏俐的造型出現之後,網友都紛紛表示,她的造型真的像極了郎平本人。不過兩個人在性格以及記錄上相差非常的大,所以讓人擔心她是否能夠演繹出郎平的那一份嚴厲以及嚴謹。
也許在過往的時間里,他們也曾對未來迷茫過,但是不可改變的是,他們在這份迷茫中,最後還是踏出了荊棘。這部影片非常的勵志,也很精彩,如果看了之後也會跟著這些運動員一起去感受這其中的人物魅力。也希望大家在看這個影片的時候,能夠帶著一種敬畏之心去閱覽,相信那樣的話會留下更多的震撼。
㈤ 《奪冠》好不好看,自從這部電影上映以後收獲最多的評價是什麼
個人認為很好看,而且這部電影收獲最多的也是好評,當然會夾雜一些吐槽聲,但更多的是好評,畢竟很多演員也是詮釋的很好,把女排精神很好地傳遞出來了。所以說,《奪冠》這部電影確實值得大家去電影院看一看,即使你不了解女排,也會看的你熱血沸騰,開始對女排產生一點興趣。
一個影片經歷了撤檔,重新配音,重新剪輯,能夠呈現出這樣的效果已經非常好了。僅僅作為一個觀眾來說,它讓我更加懂得了女排精神是什麼,讓我看到了那些在運動場上揮灑汗水的運動員們經歷了什麼,體育競技帶給大家的不僅僅是看節目時的興奮和激動,還有反思和敬畏。
㈥ 如何評價電影《奪冠》
真實感,用攝人心魄來形容毫不過分,皮哥觀影時下意識地全身顫抖,吳剛超強的台詞功力也一覽無遺。而他語氣里的剛硬、堅定,也感召著每一位女排隊員緊緊凝聚在一起,將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在這片訓練場上
翻閱了很多這樣的評論後,《奪冠》到底是一部怎樣的電影?它的真實質量又到底如何呢?
01、真實感
整個觀影過程中,皮哥最大的體會,就是強烈的“真實感”,這也是影廳觀眾聊的最多的。
影片以一種“半紀錄式”的手法,捕捉著中國女排三十多年來的點滴,對女排隊員們賽場內外的訓練與生活,做了逼真的還原。
賽場上的女排
這句話不長卻充滿力量,用攝人心魄來形容毫不過分,皮哥觀影時下意識地全身顫抖,吳剛超強的台詞功力也一覽無遺。而他語氣里的剛硬、堅定,也感召著每一位女排隊員緊緊凝聚在一起,將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在這片訓練場上。
從上映後的觀眾口碑來看,《奪冠》已具備爆款特質,尤其在今年的特殊形勢下,《奪冠》必將重燃國人深厚的“女排情結”,激勵剛剛共渡難關的你我在女排精神的感召下,重整山河。
㈦ 電影奪冠你看了嗎你覺得這部影片如何
看了,電影很精彩,看的熱情澎湃,激動不已,深刻感受到女排奪冠的艱辛和不易。
㈧ 如何評價電影《奪冠》
陳可辛對於中國女排這幾場具有轉折性的劇情拍攝可以說做到了極致,他並不是單純地在敘述這段歷史,而是用自己的拍攝手法將中國女排的精神傳達給了觀眾。
一部電影成功與否,主要在於觀眾的反饋,對於《奪冠》來說,它能讓非女排愛好者,讓不關注女排賽事的觀眾,通過電影完整地了解這一段長達40年的歷史,並能與人物共情,因劇情共鳴,這足以說明這部電影的成功。
雖有瑕疵,但瑕不掩瑜,畢竟沒有一部電影可以達到十全十美的標准,於市場來說,《奪冠》可以算是國民體育電影中里程碑級的作品。
㈨ 《奪冠》這部電影的影評怎麼樣
《奪冠》這部電影的影評,可以說是有好有壞。有人覺得選角比較好,演員演技也很不錯,不過也有人認為過於煽情,沒有解決電影本身的問題。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電影成功的主要因素,還是煽情成功。沒有女排這一因素的話,《奪冠》就算不上好電影了。不過整體也不差,最起碼比《八佰》純粹的情懷好多了。
這部電影拍攝的是女排的故事,就算沒有劇透,觀眾們也知道發生了什麼。這點陳可辛沒有處理好,觀眾看了就知道接下來發生什麼。整體過於平淡和冗長,在高潮已經被大眾所知的情況下,陳可辛沒有帶來新的感動和情緒。體育應該是有競技精神的,是可以讓人感到振奮的,可是這部電影完全沒有。要真說優點的話,就是選角和演技比較成功,情懷主題選得不錯。
㈩ 電影奪冠在故事情節和人物選角上你覺得怎麼樣
先說優點:1,演員挑得好。我說年輕郎平怎麼這么像呢,原來是郎平女兒白浪扮演。人家本身就是美國排球少年隊成員,斯坦福校隊的職業選手。形象氣質酷似。2,部分細節考究。比如發球姿態,女排80年代都是側發球,90年後開始上手飄,2008年後基本都是殺傷力更大的扣發球。
缺點:1,對奪冠主題理解不到位。80年代奪冠,是因為中國缺冠軍,一切為錦標服務。剛剛走進世界的中國,全方位落後,希望以這種方式保留民族自尊。如今,中國早已不缺世界冠軍,更不用說女排的冠軍。奪冠,絕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冠軍。而是說中國女排能不能成為這種運動持續提升的引領者,革新者;女排運動能不能歸回運動本身,去啟迪更多年輕人對這項運動的喜愛,並建立一個商業與全民健身結合的全民運動體系。這才是體育強國。
反觀影片里,無論什麼時候,一表現奪冠,就咬牙切齒。所有影片人物一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樣子。插一句,在1980年對陣日本女排時,當年中日正處於蜜月期,由於日本電視劇電影和日本動畫片的大量引進,人們對日本的印象相當好,哪裡會有主教練咬牙切齒的情況。當年,對陣日本女排時,淳樸的中國人只是把它當做一場體育運動來看,哪有那麼多復雜想法。陳可辛導演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