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推薦體育題材電影
2000年的《沖鋒陷陣》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故事發生於1971年,兩間黑人中學和一間白人中學合並,於是這三個學校的足球隊必須重新組成一支混合球隊。白人教練約特(韋爾·帕頓飾)將此視為「人格侮辱」而憤然辭職,於是黑人教練赫爾曼·布恩(丹澤爾·華盛頓飾)接手統領。他除了需要解決各隊的分岐外,還要應付當時徘徊於種族間的緊張狀況。最終,他排除萬難,帶領他的隊伍打開勝利之門。
影片的情節簡單,卻富有深意。它並不是一部單純的運動類影片,而是通過一位黑人教練的事跡來反映人類對平等與自由的憧憬。70年代,赫爾曼·布恩(Herman Boone)曾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為反對種族歧視、調節種族矛盾作出過重要貢獻,他也因此被奉為一位黑人英雄。當然相比較馬丁·路德、金·坦妮,赫爾曼·布恩並不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時至今日更少會有人記得他。這大概正是該片起名為Remember the Titans的原因吧。
04年的《周末午夜光明》大部分在敖德薩及德州實地拍攝,影像風格浸滿了德州空曠粗礫的質感,真實可觸而又飄渺迷離,如同夢想在「不可能」與「可能」之間游盪。只需一個逗點,「不可能」就變成了「不,可能」,「 impossible 」也會變成「 I'm possible 」,我們都想成為那個逗點,所有勵志的運動題材影片就像那個逗點,滿足了我們的想像與渴望,雖然它會不斷地被記憶抹去,但哪一種輝煌最後不會歸於平淡呢?就像本片的動情之筆在於結局一樣,青春時代的賽場上他們曾是英雄、探索者、罪人,總之,是萬眾矚目的,但成年退役後,他們的身份也最終淡化為土地測量員、建築工人、保險經紀人,像沙礫一樣普通,但他們卻依舊保持著成為逗點的可能,夢想與生活就是你來一點然後我再來一點而已。
05年一月上映的《卡特教練》,如同04年的《冰上奇跡》和《周五夜光明》一樣都是關於嚴厲教練帶領球隊取得佳績的故事。只是從冰球,橄欖球變成了籃球罷了。而同為籃球題材的《光榮之路》講述的是受訓於籃球名人堂教練,兩度奧克拉荷馬州籃球運動員,大學期間得到全額籃球獎學金,全州最好大學球隊的隊長,大學籃球聯賽的MVP唐·哈金斯在退役後,身為白人的他率領歷史上第一支全黑人球員組成的德州西部大學隊,在種族歧視之風盛行的年代擊敗另一支全白人球隊勇奪籃球聯賽冠軍。從此,美國籃壇翻開了嶄新的篇章......
為迎接世界盃這項四年一度的全球盛事,耗資一億美元的史上首部足球電影三部曲《一球成名》粉墨登場,帶你由英超踢至歐聯再直闖世界盃!《一球成名》以國際球壇作為電影舞台,邀得多位世界級球星亮相,星光熠熠、陣容鼎盛,更會破天荒於英超及世界盃等重要賽事進行實景拍攝,眾星真材實料的非凡球技加上強勁CG特效,刺激場面一幕幕真實呈現眼前,熱烈緊張氣氛無可比擬,加上扣人心弦的精彩緊湊情節,絕對令萬千影迷、球迷熱切期待!
《冰上奇跡》改編自1980年鹽湖城冬奧會上發生的真實事件。當年,正是美蘇兩大巨頭的「冷戰」時期,而在美國本土,80年代初正是經濟相對困難,世界地位相對尷尬的一個階段。這個時期,美國與蘇聯的競爭可以表現在任何一個方面,最能體現國家榮譽的體育競技比賽當然也不例外,這一次,是冰上曲棍球。一部體育題材電影評分到了7.9。無疑是值得大家觀看的。
參考資料 http://www.mdbchina.cn/sections/genres/sport/
Ⅱ 日本最擅長體育題材片,他們都拍過哪些堪稱經典值得一看的體育片
謝邀!感謝關注奧斯卡,與你一起分享電影的樂趣。
5、《戀愛迴旋》
豆瓣7.1分,超5萬人評價,也是眾多人心目中的老婆新垣結衣主演的乒乓球運動類電影。和張震總是沒人愛一樣,gakki總是被人甩大概是中日兩國影視作品兩大未解之謎。
相對於我們來說,日本人確實更關注普通人的成功,並且對於成功的定義也多種多樣,生活壓力過大的國家更需要讓人開心溫暖的故事。
Ⅲ 東方獅王的電影《東方獅王》簡介
主演:王正佳 夏庄偉 徐冬冬 郜振峰 馬暢 施建嵐
對白語言:漢語普通話
出品:北京東方明星數字影視中心
攝制:北京東方明星數字影視中心
Ⅳ 《東方獅王》觀後有感
星期三下午,老師帶領我們去看電影《東方獅王》。
這部電影主要寫了主人公鄧波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里被吳銘老師收留,並加入由孤兒、殘疾青年等組成的武術隊里。他一開始只著迷於武術,卻不喜歡練基本功,後來,他偶然見了舞獅的隊伍,便和阿三一同拿籮筐、被單當獅來練舞獅。他們的'師傅鄧明波替他們弄到了道具。在大家的幫助下,他們首次走出國門,參加了第五屆馬來西亞獅王爭霸賽,可是卻沒奪冠。他們不屈不撓,又參加了第六屆馬來西亞獅王爭霸賽,這一次,他們成功了!」東方獅王「誕生了!他們為祖國爭了一口氣,這是多麼濃烈的愛國之情啊!
在他們練習的過程中,曾摔下過多少次,那麼高的梅花樁,摔下來一定很疼吧!可他們卻一次又一次地爬起來,繼續練習,這是多麼勇敢呀!在第一次走出國門,參加第五屆馬來西亞獅王爭霸賽時,他們在表演「後空翻走鋼絲「這一動作時,由於失誤,跌了一個大跤,與冠軍失之交臂,阿三和鄧波摔得不輕,整張臉都皺了起來,可他們仍頑強地爬起來繼續演。有些人看到這可能會笑,但我們捫心自問,當自己遇到這么大挫折的時候,能鼓起勇氣重新開始嗎?
看完這部電影,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成功的!我由此想到自己。以前,我怎麼學自行車就是不會,只要爸爸一鬆手,車子就立刻歪歪扭扭,我不信我學不會,終於在暑假裡學會了。這其間,我摔了不少次跤,有一次摔得很重,半個月都不能彎腿,兩個月傷口才完全癒合。可是傷剛一好,我又開始飛快地騎車了。這就是「只要努力就會成功「和」不屈不撓「的體現吧!
為了我們祖國的繁榮富強,為了我們自己的愛國之心,少年們!讓我們懷揣著、堅信著「只要努力就會成功「的信念,不屈不撓地,頑強地像」東方獅王「那樣,好好學習,好好報效祖國吧!
Ⅳ 東方獅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故事發生在廣西農村,共青團縣委為了發展健康向上的農村青少年文化體育活動,把一群農村孤兒、殘疾兒,問題少年組織了起來,成立了武術隊,希望孩子們在習武的過程中體會武術中的精粹:武德。
孩子們一次看電影迷上了舞獅,於是自發的頂著籮筐,披著床單舞了起來,當然也經歷了常人想像不到的困難與磨礪。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偷藝、苦練,受挫、成功……在團縣委的幫助下,他們終於舞出了國門,經過一次失敗後,他們取得了世界比賽的冠軍,獲得了東方獅王的稱號。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鄧波就曾是一個問題少年,在習武的過程中,他感悟到了武德的重要性。通過習武,他不僅僅改造了自己,也改造了他身邊的孩子。
這是一部農村片,但沒有局限在農村,因為這些孩子憑著自己的堅韌、憑著自己的毅力,憑著自己對祖國的熱愛,不僅僅沖出了國門,而且為祖國爭得了榮譽。但它又的的確確是一部農村片,是一群生於農村長於農村的孩子們演繹的一個動人的故事。
這是一部兒童片,但它的教化意義卻不局限於兒童,它體現了一種精神,一種博大的精神。一種信念,一種堅強的信念,但它的的確確是一部兒童片,是這群孩子創造了一個奇跡……
Ⅵ 觀《東方獅王》有感嗎
《東方獅王》觀後感
今天,我們觀看了電影《東方獅王》
。
在電影中,
一個叫鄧波的小男孩四處流
浪,衣衫襤褸。在被小偷暴打了一頓後,共
青團的團委書記吳茗把滿身臭味的他收留
了。
之後,
他又跑去武館玩,
被老鄧看見了,
把他收留習武。鄧波由於沒有刻苦訓練的精
神,習武沒幾天,就想練「徒手開磚」的硬
功夫。然後,趁下課之餘,他和阿三用籃子
和一塊大布做了一個簡易獅子,舞了起來。
這時,老鄧看見了,說了他們倆一頓。
第二天,老鄧一大早就進了城。直到第
三天中午,老鄧帶著買的獅子開船回來了。
孩子們一見到獅子,不禁感激起老鄧來。鄧
波為了感謝老鄧,在山上偷了雞,給老鄧煮
著吃,受到了「窮死,餓死,也不幹傷天害
理的事」的教誨。老鄧又託人做了高樁,給
鄧波和阿三訓練。
在
2006
年的舞獅比賽中,
獲得第一名。又在
2008
年的舞獅比賽中,
再次獲得金獎。
失敗是成功之母。他們在成功的背後,
也經歷了許許多多失敗,
也經歷了許許多多
的坎坷。相比之下,我們在這么好的環境下
學習,
能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他們用
拼搏和汗水取得了成功,
我們就用學習取得
成功!
!
!
!
!
!
!
!
Ⅶ 東方獅王的演員:新秀擔綱、冠軍壓陣
《東方獅王》以小主人公鄧波的成長為主線,講述了這個問題少年在老師、教練的關愛教育下,隊員的真誠幫助下,轉變思想、發奮努力,最後成為舞獅冠軍的故事。鄧波的扮演者是憑借《電影往事》獲得大學生電影節兒童演員獎的小演員王正佳。
作為一部兒童電影,影片中大量起用了小演員飾演舞獅隊的成員,他們大多來自各個武術學校,年紀雖小,卻都有一身硬功夫。片中孩子們學習競技舞獅的場面,人與「獅」自然融合,充滿了童趣,正是這群小演員辛苦付出的成果。 片中扮演團委書記吳茗的是青年演員徐冬冬,目前還在解放軍藝術學院表演系就讀三年級的她已經出演了5部戲,與其他小演員相比,可謂「資深」演員了。冬冬說,在過去的作品中她扮演的都是幫助別人的「好人」——《迷網》里挽救沉迷於網路的青少年的老師;《紅問號續集之淚灑紅城》里幫助陷入情感危機的人解惑的心理醫生;《東方獅王》中里關心農村孤兒、殘疾兒和問題少年的團委書記……還不滿20歲的徐冬冬在片中要扮演一個28歲的女幹部,帶著東北妹子的豪爽,她笑言自己的心態不錯,跨越了8歲的年齡界限。 劇中一場雨中拍攝的戲讓徐冬冬印象深刻,雖然拍攝時值梧州最熱的季節,現場環境惡劣,但出於對影片和角色的喜愛,她都咬牙堅持了下來,努力塑造了一個有愛心、有責任感、不怕臟、不怕累的優秀共青團幹部形象。 「高手雲集」的《東方獅王》演員中有兩個「貨真價實」的全國武術冠軍:小教練鄧晨暉的扮演者全國武術太極拳冠軍馬暢和武藝高強的「獅尾」阿三的扮演者郜振鋒。 今年22歲的郜振鋒,是全國武術套路賽南棍冠軍,曾獲2005年美國飛揚國際武術大賽南拳、南棍、南刀三項冠軍的國家級「運動健將」。在一次武術表演中,他被王曉民導演「慧眼識珠」相中,從小看李連傑電影長大的他就這樣走進了演藝圈。不同於徐冬冬的「扮老」,長著一張娃娃臉的郜振峰在片中「裝嫩」,飾演中學生。郜振鋒坦言雖然自己有武術根底,但由於是第一次演戲,而片中醒獅要跳的樁很高,所以經常從上面落下,拍攝過程中小傷不斷,不過為了電影效果,再辛苦也值得。而當他在藤縣禤洲真正看到了舞獅隊訓練的艱苦——在高溫酷暑里,隊員們訓練得大汗淋漓,卻因為島上條件限制,只能跑到河裡去洗澡時,又覺得自己在拍攝中遇到的一點困難根本不值一提。
Ⅷ 有哪些好看的體育電影
橄欖球:
《熱血強人》
《面對巨人》
《弱點》
《重振球風》
《挑戰星期天》
《萬夫莫敵》
《後繼有人》
《成事在人》
《卷土重來》(惡搞為主)
《勝利之光》(還沒找到資源)
籃球:
《空中大灌籃》
《像喬丹一樣》
《卡特教練》
《籃板球》(惡搞為主》
足球:
《一球成名》
《足球流氓》
一《12秒58》 中國
《棒球夥伴》 日本
《碧海情》 法國
《城市的河》 中國
《東方獅王》 中國
《黑眼睛》 中國
《虎女龍駒》 加拿大
《火的戰車》 英國
《加拿大短片集》 加拿大
《六月男孩》 中國
《米歇爾-瓦揚》 法國
《普羅旺斯國際隊》 以色列
《齊達內,一幅二十一世紀的肖像》 法國
《強手傑克》 澳大利亞
《拳王》字) 法國
《散打》 中國
《深山球夢》 中國
《談談情,跳跳舞》 日本
《天堂小孩》 伊朗
《脫泳而出》 澳大利亞
《我和喬丹的日子》 中國
《我是一條魚》 中國
《五個撲水少年》 日本
《隱形的翅膀》 中國
《重振球風》 美國
《足球小將》 中國
少林足球中國
Ⅸ 東方獅王 觀後感 謝謝
電影導演王曉民是個名人。在互聯網上搜索「王曉民導演」五個字就能找到他從藝的資料。王導在內蒙古大草原當過知青、插過隊,曾是部隊連級汽車駕駛教員。他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原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的導演,擔任過中國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巍巍昆侖》、《遼沈戰役》、《平津戰役》的副導演,電影《三八線上的女兵》、電視《楊子榮》等20多部影視片的導演。 在拍攝數字電影《東方獅王》時正值南方八月的炎熱天氣。五十多歲的王導赤膊上陣,象拚命三郎一樣克服了水土不服的不適,帶領攝制組二十天的時間內在藤縣、梧州、賀州三地奔波,每天工作十小時以上。我們平時外出拍攝風光照片,也經常爬山涉水、睡山崗,自詡能吃苦耐勞,但跟隨王導拍片的二十天時間里也覺得這份苦吃不消。平時待人親切隨和、謙遜的王導,在攝制組里對如此高負荷工作的攝制組人員要求也太嚴格了。一位受不了南方酷熱而貽誤一會兒工作的年輕人兩次受到王導的嚴詞呵斥。 經歷了拍攝的千辛萬苦後,2007年3月王曉民導演從北京寄來通過了國家廣電總局片審的《東方獅王》樣片。觀後聯想自己熟悉的禤洲獅隊,或多或少見證、參與了影片的產生和拍攝過程,使我不禁寫了如下的文字。 首先是誰催生了《東方獅王》這部電影? 在2004年3月禤洲獅隊第一次出國失利之後,藤縣的文化人就感到這樣一支農民獅隊艱難的成長歷程很有必要以文藝的方式來反映。適逢廣州作曲家蘇炎輝回家省親,當時的縣文化和體育局長霍戰平特地邀請他到禤洲采風,請他為獅隊創作一首隊歌。蘇炎輝來到禤洲島就為剛剛在幾次全國比賽中獲得名次,從國際賽上失利回來,不服輸、不知天高地厚的農家小子們精神所感染了。因為牆上寫著「刻苦訓練,努力創出好成績,爭取出國,為國爭光」的文字體現了這支農民獅隊不凡的氣魄。這條標語是梧州市市長鍾想廷探望獅隊獎勵他們時,鼓勵他們刻苦訓練爭取出國比賽,鄧明華教練聽後請老師寫的。了解了獅隊艱辛的生活,看了滿屋訓練破損了的器材,親眼目睹了隊員在高樁飛躍的身影,蘇炎輝神情激動,回去後很快就用一個月的時間和詞作家黃政致創作出鏗鏘有力的《西江雄獅》歌曲。蘇炎輝激動地坐車幾百公里回到家鄉,請縣文工團用簡陋的樂器配唱。歌中唱到:「要把高峰跨越,要把世界震驚,要把祖國脊樑挺。攀高樁,踏彩雲,過鐵索,發吼聲,要把高峰跨越,要把世界震驚,要把世界震驚。」這首歌體現了獅隊隊員不知天高地厚,敢於拼搏的可貴精神,在獅隊准備第二次出國參賽訓練時播出,鼓舞士氣。獅隊比賽獲得冠軍凱旋歸來時鄉親們也是用這首歌來迎接他們的。 獅隊獲得世界冠軍和「東方獅王」的美譽後,霍戰平以影視的形式反映這些農村孩子怎樣為國爭光的願望更加強烈了,他向領導作了建議。2005年初廣西電視台製片主任梁潤生應邀來到藤縣,與藤縣的文化人同共催生了《東方獅王》。當時霍戰平等對自己的願望快要實現而神情興奮的情景至今又現眼前。 其二是電影的主題。當年禤洲這支農民獅隊成立兩三年後,在廣西的舞獅比賽中略勝一籌,他們就提出獅隊的目標是趕超廣東,走向全國,沖向世界。但這樣的雄心壯志在縣體育局的辦公室里當即受到別人輕蔑的譏諷和冷笑,說他們是傻佬。放出這樣的豪言,禤洲獅隊壓力必定不少。誰也不曾想到,經過七年的艱辛努力,這些沒有領國家體育訓練津貼,衣著簡朴,吃粗茶淡飯,但刻苦耐勞、流盡了不少血汗、敢於拼搏的「泥腿子」少年們的願望在2004年7月最終實現了。他們為國爭了光,獲得馬來西亞「雲頂杯」第六屆世界獅王爭霸賽冠軍和「東方獅王」的美譽,震驚了世界舞獅界。 想一想禤洲獅隊當年提出趕超廣東,走向全國,沖向世界的目標與愚公誓言移山而受到別人的笑談有何等相似之處。作為藝術家他不可能不關注社會,頌揚社會發展所需的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梁潤生和王曉民正是看中了禤洲獅隊的拼搏精神這個主題。特別是王導,他認為禤洲獅隊的艱難歷程中有中國舞獅的民俗傳統、農村、少年三方面題材的內容結合在一起,在影視題材里是新穎的。同時,現代中國農村留守少年或孤兒的教育是王導等關心社會的有識之士深刻思考的問題。王導認為如此感動人的素材如果按原來的計劃拍成電視劇的話就太可惜,電視一播放過就難以再放,應當把它拍攝成激勵少年健康成長的勵志電影,爭取讓全國的中小學生觀看,並且有決心獲得團中央「五個一工程獎」、國家文化大獎——「華表獎」,沖刺國際兒童電影獎。 我們一直跟隨《東方獅王》的拍攝。當初因為對電影拍攝藝術不了解,看到拍攝的場景好象東拼西湊,零零碎碎的,曾經懷疑影片拍成後會十分粗糙。現在觀看了樣片,才感到通過對電影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東方獅王》是成功的。 影片開頭採用倒敘的手法敘說獅隊在馬來西亞比賽的緊張情況,奪冠之後再慢慢鋪陳獅隊艱難的成長過程。這樣的結構給整部影片蒙上了一層回憶的情調,引人不禁追尋這支少年農民獅隊是如何付出艱辛,從小島走向世界,勇奪冠軍為國爭光的。片尾導演又用獅隊在馬來西亞奪冠的情形作了回應,使人回味獅隊的光榮,把劇情引回到戲的高潮。 一部電影好不好看,要看它有沒有戲可陳。戲是用各種情節串聯起來,以人物的形象、語言和情節來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東方獅王》的主要人物有鄧波、教練鄧明傑和團委書記吳茗,是以問題少年、孤兒鄧波成長過程的多個情節作為戲的主線的。 鄧波從小失去父母,六次進少年教養所,是警察的「老熟人」,經常在社會游盪,被小偷打傷後刑偵隊長托女朋友團縣委書記吳茗帶他療傷。在吳茗的家裡由於刑偵隊長不喜歡他,俏皮的鄧波用套近乎的辦法把唇膏印在刑偵隊長身後,捉弄刑偵隊長。吳茗作為團委書記從事的是青少兒工作,她關心少年成長,收留了滿身邋遢味的鄧波,勸帶著一班少年練武術的鄧明傑收留他。鄧波和老鄧是同一個村的,鄧波的「業跡」鄧明傑是最清楚的不過了。但經過吳茗的工作老鄧收留了他。 由於缺少教養,鄧波在武術隊開始就對枯燥乏味的武術基本訓練缺乏耐性和刻苦訓練的精神,學武不幾天就想有手掌劈斷磚的硬功夫。鄧波在武術隊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搞屎棍」。他攀樹翻筋斗到龍母廟偷吃貢品,被人發現後辯稱自己是龍母的干兒子,師兄阿三的鞋子有他放的雞屎,挖水坑「整故」教練,加上以前打架被老鄧批評兩句就進行報復,弄死師母的小雞的劣跡,學校也不想收他做學生。是吳茗、鄧教練的培育下,通過舞獅改變了他的人生。看到舞獅能掙錢,鄧波和阿三連學也不上偷偷學舞獅,想通過舞獅掙錢減輕教練的負擔,懂得關心他人了。老鄧為了掙錢買獅子回來讓孩子們學舞獅,出去重操舊業開船。在和大家一起尋師的路上,鄧波改了打架的惡習,挨了人打也不動手打架,開始初步認識了「習武先養性」、「習武人講究的就是德」的道理,性情在潛移默化中變好。但為了給師母補身體他又「舊病復發」 和蝦米一起偷雞。最後他又受到教練「窮死,餓死也不幹傷天害理的事」教誨。他和大家一起刻苦訓練,在第一次出國參賽失敗之後,再次拼搏終於勇奪冠軍,為國爭了光。 影片與演員王正佳通過許多情節和表演,把鄧波成長的過程塑造得較成功,性格鮮活、富有個性,人物的形象較豐富。 教練鄧明傑這個人物也塑造得較好。作為農民老鄧為了教育孩子們,放棄了開船每月能掙幾千元的行當不做,聽從團委書記吳茗的央求專心帶一隊少年習武,是難能可貴的。他和吳茗一起為了孩子們的成長傾注了不少的心血。老鄧收留了明知是問題少年的鄧波,懇求學校讓鄧波復學,使鄧波經過不斷的教育日益轉變成好少年。他帶領孩子們獲得全國農民運動會的名次。老鄧誤解了孩子們學舞獅的初衷,但為實現孩子們學舞獅的願望,外出跑船掙錢買回獅子。他還富有善心收留了淪為孤兒的「蝦米」。為了破舊的學校和建獅隊的教練館,老鄧組織獅隊演出掙錢。在德育方面,老鄧時時教育孩子們「習武要先養性」、「習武人講究的就是德」。面對孩子們偷雞行為,他嚴厲呵斥,教育他們要立志「窮死餓死也不幹傷天害理的事」。第一次出國參賽失利後,老鄧這位農民依然帶領這支農村的孩子們不服輸,奮力拚搏,終於獲得了世界冠軍,創造了農家孩子為國添光彩的一大奇跡。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最講究的善和德,以及吃苦耐勞,不服輸的拼搏精神在老鄧的身上得到了形象的體現。 團委書記吳茗的形象代表了政府。她和老鄧一樣,關心農村少年的成長。做刑偵隊長的男朋友不喜歡的問題少年她也憐憫地勸老鄧收留教養。她動員學校給鄧波一個改過自新繼續學習的機會。她經常關心和探望獅隊的孩子,鼓勵他們認真習武,帶獅隊外出「偷師」學藝,解決獅隊資金上的困難,為獅隊捐來一套高樁,贏得獅隊奪冠的光榮。相對老鄧而言,吳茗的戲份少了些。 但影片有些情節轉化得太倉促了,場景轉換得太快,沒能很好表現出獅隊為舞獅而付出的艱辛歷程。如,獅隊得到團縣委書記吳茗拉來的高樁很快就能在樁上翻飛自如,立即就有出國參賽的機會。 再如,現實中禤洲獅隊第一次出國參賽失利回來後其實是承擔了許多風言冷語的,老鄧的情緒是低落的。這是十分正常的現象。但鄧明華這位農民是十分有骨氣的人,他在縣領導面前曾發誓:「禤洲獅隊第一次出國比賽拿了政府的錢去,沒有得到冠軍,叫家鄉父老失望。如果有第二次出國參賽機會的話,再不好意思要政府出錢了。」果然第二次到馬來西亞參賽老鄧就實踐自己的諾言,不向政府申手要出國的經費。臨出國前向社會籌錢經費還不夠時,老鄧果敢地向信用社貸了3萬元的款。影片如此表現老鄧這個人物的形象可能會更附合老鄧的個性,使人物更具個性,更體現這位歷經波折農民的可敬,形象將更豐富。但影片對獅隊第一失利回來到再次出國參賽這一段情節沒有過程,轉換得太快,有點唐突。影片中老鄧第一次出國回來領導鼓勵的話,如果留在出國奪冠回來時再說可能更真實、更有意義。但要求在有限的片幅里表現這樣多的內容,是有一定難度的。況且導演有自己獨特的藝術構思。 《東方獅王》插曲《夢》的童聲演唱,歌聲和韻律悠美,曲中採用了一系列的排比句唱出「雄獅的夢是百獸之王,少年的夢是為國爭光」的主題,非常貼題。 《東方獅王》是以禤洲獅隊為素材的,大家都想電影里多一些藤縣的場景,特別是流水繞孤村,風光秀麗獨特、風土人情純朴的禤洲,影片里的確少了些。 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影片中的絕大多數人物和情節是真實的。老鄧和吳茗的形象熔合了多個為了禤洲獅隊的成長傾注了心血的人物。問題少年鄧波的原型在禤洲獅隊隊員中也確有人,他叫「十一刀」——在社會上混時他挨別人捅了十一刀。在隨鍾市長到法國表演和北京演出時,他的表演是十分出色的,現在是獅隊的教練。 為了拍好《東方獅王》電影,藤縣的文化人也花了不少的心血。除了積極提供禤洲獅隊艱難成長的豐富素材外,他們也想出了許多構思給導演參考。霍戰平經常用QQ與遠在北京的王導交流,有的奇思妙想被王導寫劇本時接納了。但王導一次出差從廣州到桂林,他寫好劇本的手提電腦被偷了,許多重要的資料存在電腦里一起丟失,急得他幾乎一夜之間脫了很多頭發。劇本也只好重寫,許多好的構思沒能在影片中實現,也許就此留下了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