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電影 > 妖妖靈這部電影好看嗎

妖妖靈這部電影好看嗎

發布時間:2023-01-11 12:33:24

㈠ 你如何評價電影《妖妖靈》

毫無笑點的「喜劇」,電影很短,不到一個半小時。講的故事很老套了,無良大富商驅趕釘子戶的故事,然後由釘子戶成功保衛家園。只不過期間加上了「鬧鬼」這個驚恐的元素,讓這部喜劇片相比於其他喜劇片的新穎之處。但似乎僅僅只是新穎而已,並沒有給片子帶來更多的笑點,甚至還帶來了更多的驚嚇。裡面大牌不少,都是演技不錯的演員,但總感覺沒有演出自己的特色出來,總的來說平平淡淡,不好也不壞,這樣平平淡淡的演技湊起來就造成了整部電影的索然無味。

㈡ 如何評價電影吳君如導演的《妖靈靈》

吳君如經歷過香港喜劇最輝煌的時代,只可惜她只屬於那個時代。她試圖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香港喜劇風格拍電影,結構鬆散,主題不明,表演浮誇,這也是曾經香港喜劇的通病

㈢ 影向標|此片飽受爭議,萬眾矚目

《長城》

3.5分

影評人、在《科幻世界》開有科幻電影專欄。

恭喜張藝謀導演!挾金獅金熊功力,成功躋身好萊塢二流怪獸大片導演之列!電影緊張有序,按五個方隊,六個階段展示了我文明古國的長城、響箭、孔明燈、鼓樂隊、火葯等神器,場面壯觀,氣氛熱烈,四夷賓服!特效和場景真熱鬧很花錢,堪稱人山獸海的一場視覺獸宴!真的就是一部故事中規中矩(節奏倒是還不錯,至少不拖沓),角色平平淡淡,特效熱鬧華麗的二流怪獸大片啊。

2. 劉宇清:5分

電影學者、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張藝謀導演的電影The Great Wall用「長城」作為片名,既不妥當,也不地道。不管怎麼評價歷史上的長城,它都在當今中國人的心中具有某種象徵意義和文化內涵。內容與片名完全是文不對題,說俗了叫「掛羊頭賣狗肉」,說重了叫「欺世盜名」。實在想不出好的名字,不妨把英語The Great Wall翻譯成「高牆」,或者叫「饕餮」,甚至用那個幼稚得令人發笑的「Xinren」(信任),也不該盜用「長城」的名字!因為做人要誠實!

對於影片本身,我想借用石川先生和戴錦華老師的概念來描述。第一,這是一場用「團體操」美學組織起來打怪獸的游戲;第二,這是一場服食了「技術春葯」之後的視覺狂歡。影片剛開始,我以為自己把中國的「塞外」與美國的「西部」搞混了,錯把「印第安人」聽成了「契丹人」,這分明是一部好萊塢套路的西部片呀!自從看見了城樓,看見了成群的軍隊,進入團體操表演式的戰斗場面,才敢確信這是一部張藝謀「調度」(而不是導演)的影片。

看完電影,又不由得質疑導演在影片創作過程中的作用。編劇、製片和主演都是「外邦」,用簡單的情節和宏大的場面,千方百計證明那兩個試圖盜取黑火葯的白皮膚的「賊」、「混混」或「騙子」也懂得「信任」,同「我們」是一樣的人,可以為人民、集體、國家或信仰而戰,而另一個像西域人的騙子必須被炸死,順便還要惡心一下宋朝的皇帝。好萊塢的目的完全實現了。而作為出品人的喇培康收獲了什麼呢?政績?業績?票房?也許,只有滿臉的口水和一地的雞毛。

女主選了個花瓶,已經讓人無語。男配的表演僵化做作,則徹底令人憤怒。這是一部糟踐中國演員的作品,真心為張涵予、劉德華、彭於晏感到不值。如此無情地吐槽一部影片,在我這個最善良的影評人還是第一次。絕不是針對張藝謀導演,我很尊敬他,而且評價標准都源於他在《英雄》之前的成功經驗。同時,我也深深地擔憂,張導演如果離開了電腦數字技術和光電效果,還會不會拍電影?!

3. 賽人:5分

影評人、CCTV6《電影報道》(前身為《中國電影報道》)策劃。

4. tyger tyger:5分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中文系碩士導師、電影學者。

費了許多人工,許多錢,許多臉,節省的是演技。有些可惜。但隨它去吧,錢,他肯定會賺回來的。

5. 胤祥:4分

電影學者。

做了這么大一個局,死了這么多人,潑了這么多獸血,摳了這么多圖,就為了捧一個景甜……還是蠻拼的嘛,反正大家各取所需就好了。有時間重新排一遍奧運開幕式,那麼故事講得上氣不接下氣肯定不是時長的問題(起承轉合少一番兒呢),套《安德的游戲》蟲族設定的梗,要說的無非也就是所謂異族異種的問題(求同存異哈哈哈)。對比《十三釵》這次好歹中國這邊有了行動者的主體位置(然而依然沒有視點權),終於是「幫助」「合作」和「信任」而非「拯救」的結構,誰說不是秀肌肉啊——這么看來,電影的事實遠比影片本身要有趣。4分全給實效美服化道,跟這種片談故事合理性和演技純屬自找沒趣。

6. 風間隼:4分

影評人。

商業電影是集體勞動的結晶,拉民的配樂、威塔公司設計的怪獸,工業光魔的特效都是不應該抹煞的亮點。英語台詞也達到了好萊塢中等水平。屬於張藝謀的則是大紅大綠、戲曲式的戰陣場面、玻璃彩畫和團體操……所有讓人反胃的一切。《進擊的巨人》里有個「拜城牆教」,我覺得張國師可以當他們的教主,率領他不知所謂的「五禽戲軍團」拱衛牆內「家畜的幸福」。當然,說到底這還是個景甜電影,張藝謀居然不拍他最愛的偷漢子了,就是明證。

7. U兔:4分

電影類書籍譯者。

確實花了好多錢,但這又怎麼樣呢?無聊的故事,架空的情感,空喊的熱情,完全談不上節奏,總體很幼稚,好像小男孩在擺弄自己五顏六色的玩具兵。看完感覺特別空虛,無力吐槽。很討厭把動物體當敵人濫殺的設定。片尾曲做作得很,跟影片氣質很搭。

8. 妖靈妖:4分

製作金額是A級但內容與形式段位在B級的中美合拍片,走馬觀花高歌猛進地展示視覺奇觀,劇作上並沒有做到東西通吃,反而帶著一種審慎的干澀。

9. 徐元:4分

電影媒體人、曾在《電影世界》主編、時光網及《大眾電影》副主編,現為《人間電影大炮》製作人。

陳凱歌和他的《道士下山》並不孤獨,大家也錯怪了李仁港和《天將雄師》,而《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真是受委屈了。

10. 大旗虎皮:4分

北京大學教授。

充分證明中國電影只是做好特效而不選好演員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11. 大奇特:3分

歐美老電影愛好者、DVD收藏發燒友。

拍給西方人看的好萊塢流水線作業,別跟我提完成度,完成度不是應該的嗎?合拍片還有很多路要走。國師在奧運美學上引入了《僵屍世界大戰》《星河戰隊》和《超人》隕石梗。如果《黃金甲》是奧運前的試水,那《長城》就是奧運後的習作。無用功太多,民族化的恩怨情仇難引共鳴。美國怪獸片怪獸是賣點,國師的怪獸片明星是賣點,還不懂得隱藏怪獸的訊息,急於露出真容。那些擰巴在一起的中國元素和鄉土配色也可以稱之為輸出中國文化的話,中國電影和合拍片可真不爭氣。景妹子倒是有進步的,她已然撐起傳奇怪獸片半邊天,接下來她還將出現在《金剛2》和《環太平洋2》里,表老黑她了,要黑片不黑人。

12. 胡續冬:3分

詩人,譯者,隨筆作家,執教於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

這部片子活生生地告訴我們,一個意識不到自己的創造力已經僵化到何等糟糕地步的老導演如果不及時退休的話後果是多麼可怕,再強勢的後期製作都會被無情地毀掉。如果老老實實地按照標準的好萊塢商業片路數拍,可能還不至於如此惡劣,但某導演在裡面添加的阻斷正常敘事進程的形式感私貨多到令人發指,多年來一直為人所詬病的色彩癌加倍爆發,再加上不知是與編劇團隊溝通有問題還是其他什麼原因造成的慘不忍睹的劇情,最後這部原本可以成為一部標准視覺奇觀片的電影莫名其妙地變成了某體育盛會開幕式團體操大回顧、孔子學院總部年度宣傳片、本土娛場男色巨型PPT和某女演員後台之謎的混合版。

13. 桃桃林林:3分

影視自媒體人,運營微信公眾號「桃桃淘電影」、微博「桃桃淘電影」、優酷視頻「桃淘好萊塢」和「本周院線新片」。

失望透頂。西式的特效怪獸與張藝謀大型精神文明建設一樣的方隊團體操格格不入,好像一邊准備打仗,一邊要上台表演,更像一個中西結合失敗的怪胎。五軍設定完全是擺設,搞不懂有何意義。所謂好萊塢經典劇本模式,實際就是爛梗與套路。故事講得無趣,節奏也不好,別甩鍋演員了,誰演也是爛片。

14. 汽車大師:3分

電影撰稿人。

大場面都是些魔幻片、怪獸片的陳芝麻爛穀子,剩下那些東方獵奇元素怎麼看怎麼別扭,五彩戰隊敞亮干凈的戲服違背了優秀好萊塢製作的基本法則。

15. 獨孤島主:2分

電影文化研究者、選片人。

人物極其扁平,用了一大堆明星充實畫面,卻大部分都成為炮灰。諸如霧中激戰及人山獸海的場面都相當可觀,但整體敘事完全草率、直莽、bug叢生,因此視覺上的刺激成為唯一的看點。一部僅靠場面與明星臉、幾乎取消了有效的敘事內核的故事片,本身已經價值有限。如要進一步討論所謂東西方文化議題,就更加沒完沒了,這種情形又不同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對《大紅燈籠高高掛》和《菊豆》的討論,那時候的「偽民俗」,指向明確,文化抱負強烈,今天的各類奇觀,已經百分百是資本的游戲,與「觀賞」本身無關了。

16. 西帕克:2分

影評人、電影媒體從業者、藍光收藏愛好者。

一堆好萊塢編劇弄個東方「獨立日」,20年前的爛梗用到現在,也算是另一種和好萊塢爆米花接軌。完全從西方視角出發,但真正買票被坑的估計還是中國觀眾。中文字幕翻譯一股濃濃的現代感,經常自我發揮,太讓人出戲。

17. 悉尼卡通:1分

影視劇編劇、影評人。

別跟我提工業標准,准確說是別侮辱工業標准,彷彿爛劇本就不是偽劣產品似的!對!爛!不是有瑕疵,不是差強人意,是爛!跟我念!了岸!爛!只是這部每一個毛孔里都冒出槽點的片子實在全方位滿足了我的惡趣味,別人怎麼看不知道,我是從頭笑到尾,各種經典片段亂入:那個從長城內部機關一路攀升的長鏡好像《狂暴之路》,人有車頭噴火吉他真金屬,我有周傑倫附體的雙截棍鼓手;而長城軍區領導班子帶頭鼓起的經久不息之掌,又在提醒我前陣子《我不是潘金蓮》里大會堂的畫面;而軍區司令直沖一線,在無關緊要的偵察任務中主動獻身露出的舒緩表情,終於讓全片馬特呆萌的苦大仇深得到合理理解——「你們丫的領個便當就殺青了,我呢?!」就連塔上琉璃的七色光,都失卻《金陵十三釵》教堂中的神聖含義,而在鹿晗的深情回眸里染上了幾分彩虹平權色彩!總之你只要別拿這片真當回事,可著勁地自己找樂子,就會玩得很開心。

至於部分左翼影評人會揚旗怒罵資本製造文化垃圾,部分國師影評人由本片暢談一帶一路、文化輸出,部分別有用心影評人逮著汴梁城的盛況尋覓一星半點張藝謀的政治隱喻,那是他們的玩法,大家開心就好。最後插一條硬廣:饒是杜比影院那麼好的暗部表現和3D照明亮度,那麼多本片一號的大特寫,我都找不到一點瑕疵,可見人家膚質真的好。請問上面一句是給誰做的硬廣:A.杜比影院;B.本片一號;C.某滴眼液;D.某英語培訓機構。

18. 吳李冰:1分

常用筆名LOOK、影評人、《虹膜》電影雜志編輯總監。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毫無意義的土鱉產品。

㈣ 《妖妖靈》爆賀歲海報,你喜歡吳君如式的喜劇嗎

吳君如是中國著名喜劇演員,他的作品有很多,剛入行的時候,吳君如走的也是青春玉女路線,還擔任過很多紅歌星的MV主角。

很多年後,記者采訪她,翻出當年的錄像,她吃吃地笑,說自己那時真的也是玉女啊,然後又連忙補充是不那麼漂亮的玉女。


吳君如又因為捲入湯鎮業和翁美玲的感情糾葛,遭到電視台雪藏。後來有監制看中她的眼神和姿勢怪怪的,請她在香港無線電視節目《歡樂今宵》中飾演大白鯊,她幾乎每天哭著上班。

這次經歷,讓她找到了自己殺出一條血路的辦法,那就是既然不美,索性破罐破摔「扮丑」。她在電影《最佳損友》中當眾挖鼻屎,瞪眼叉腰,徹底自毀形象。

總結,吳君如可以說對她是不得不佩服的,她能很好的抓住觀眾的心理,觀眾喜歡看體面的女孩做惡心的事情,吳君如的搞笑風格可以說是一種傳奇,不可超越的。

㈤ 正在消失的香港女星

你有多久沒在大銀幕上看過香港女演員?

2019年過半。

Sir有印象的,只有《掃毒2》林嘉欣。

你有多久沒在內地大銀幕上看過香港女演員精彩的表演?

Sir第一反應是《桃姐》,2011年。

發現沒——

那些曾經熟悉的香港女演員,正在慢慢消失。

吳君如轉行做導演,拍了一部《妖妖靈》,豆瓣4.2,大概率沒有下一部。

7次入圍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的鄭秀文,最近一次出現在大眾視野,是因為老公許志安出軌。

「港女代言人」楊千嬅,春嬌志明系列之後在電影圈銷聲匿跡。

還有應采兒、蔡少芬、袁詠儀,我們記住的,是她們在內地綜藝的賢妻良母的身份。

至於年輕一代。

「扛旗的」張柏芝自我放棄。

阿Sa、吳千語和文詠珊苦苦掙扎。

再往下數,沒一個能叫出名字。

昨晚,海清站在台上,突然拉上姚晨,宋佳,梁靜,呼籲導演製片們給予中生代女演員機會。

但於香港女演員。

連這個發聲的機會都沒有(或者說不敢)。

到底發生了什麼?

Sir想跟你們聊聊。

前段時間,一部純港片悄悄上線。

片名夠火辣, 《非分熟女》 。

內容夠大膽,《雛妓》之後阿Sa再次突破尺度。

片中,阿Sa扮演一位少婦。

結婚5年,還是處女。

她天生性冷淡?

不不不。

這是一個慾望被喚醒的故事。

片中,阿Sa又是激情戲,又是鋼管舞。

但別激動。

剛剛劇照里血脈僨張,通通消失。

《非分熟女》香港上映時108分鍾,視頻網站版66分鍾。

觀感可想而知。

七零八落的故事,戛然而止的刺激,讓內地網友憤怒地打出4.2。

蔡卓妍怎麼墮落這種地步?

她現在只能在這種低級的情色片里打轉了?

當然《非分熟女》是不是「低級情色片」,仍待完整版檢驗。

但Sir的追問是, 如果阿Sa不拍「這種片」,還能拍哪種片?

這是蔡卓妍接下來的主演作品。

妥妥本土「小」製作。

——相信99%的人沒聽過。

而Sir最期待的兩部合拍片。

麥浚龍的《風林火山》,集齊金城武、梁家輝、劉青雲、古天樂四張王牌,女主,高圓圓。

翁子光的《風再起時》,梁朝偉、郭富城主演,女主,杜鵑。

阿Sa的尷尬,不過是當下香港女演員的尷尬——

小眾本土片,走不出圈; 優質合拍片,擠不進去。

何以至此?

時間拉回2003年。

彼時港片年產量已不足百部,《無間道》的所謂救市,不過是打雞血的自嗨。

香港電影人一路向北。

也是那一年,《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簡稱CEPA)出台。

對合拍電影的演員使用比例作了規定:

「內地主要演員的比例不得少於影片主要演員總數的三分之一」。

男演員是動不了的。

四大天王,雙周一成,我們熟悉的香港電影黃金年代人物,都是男性。

張家輝話糙理不糙:

「如果不找我們演,投資方就會賠錢!」

於是, 香港男+內地女 ,成為合拍片標配。

四旦雙冰、高圓圓、張靜初、湯唯輪流霸佔女主番位。

「星女郎」從朱茵、莫文蔚、張柏芝,變成黃聖依、張雨綺、林允。

「龍女郎」從邱淑貞、舒淇、楊采妮,變成林鵬、姚星彤、景甜。

商業大片開始與香港女演員絕緣。

2018年,中國女演員票房排行榜,唯一上榜的非內地女演員,是舒淇。

排名第一的是白百合(接近百億)。

——大賣的合拍片《捉妖記1、2》功不可沒。

沒有角色,哪來票房。

沒有票房,哪來角色。

這就是一個邏輯自洽又密不透風的惡性循環。

慢慢地,我們聽到這樣的論調:

合拍片「殺」了香港女演員。

林嶺東:

「香港電影教父」吳思遠:

但我們內地「冰冰」很多,這都是合拍片造成的。

王晶:

合拍片給香港打開了很大的市場,但是也造成了深遠的後遺症。

周冬雨、馬思純憑借合拍片《七月與安生》獲得金馬影後,但香港卻難出新人。

說白了,香港女星消失,背後是香港電影的遲暮和轉型。

當時代的巨輪開始調頭時,你還沿著原來的方向跑,就是錯的。

原來的方向是什麼?

Sir接下來要說的,可能有些人不愛聽。

但,就是事實。

2009年,28屆香港金像獎頒獎前一天。

吳君如主持的訪談節目《星星同學會》,來了兩個香港男人。

陳嘉上,甄子丹。

——兩人合作的《畫皮》,拿下了香港電影金像獎12項提名。

這電影,女主是周迅,趙薇,女配是孫儷。

這是「導火線」之一。

還有一個「炸葯包」不得不提。

——繼2004年張柏芝憑《忘不了》封後,內地女演員連續4年拿下金像影後大獎。

第24屆 章子怡 《2046》

第25屆 周迅《如果·愛》

第26屆 鞏俐 《滿城盡帶黃金甲》

第27屆 斯琴高娃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剛開始對話還算友好,但聊到影後歸屬,氣氛慢慢變味。

吳君如略帶嗔怒地跟甄子丹吐槽:

「你跟很多內地女演員合作,她們的素質是不是真的比香港女演員高呢?是不是工作態度好呢?」

甄子丹回:

「她們是學院派, 演藝基礎好,而且真的很拼 。」

吳君如聽完更氣:

「真的很拼?那是不是叫她們做什麼都願意?」

甄子丹打太極也是一流:

「這個要問導演。」

作為金像獎主席的陳嘉上不得不接下。

應該說,他的回答,得體,客觀。

香港的女演員該努力了,某些工作人員太不爭氣了。

他提到一個片場細節——

拍《畫皮》時,周迅哪怕收工之後還留在片場陪導演拍戲,甚至在停機討論時,周迅仍流著眼淚,停留在電影的世界。

而香港的一些演員,一拍戲就趕著收工,這邊一停機立即趕往下一部電影。

言外之意——

她們既不夠專業,也不敬業。

先說專業。

都知道香港藝人,或來自TVB培訓班,或大紅大紫後半路轉型。

換言之,香港女演員缺少扎實的基本功訓練,系統性的表演教育。

Sir最愛的兩個香港女演員,一個是張曼玉,一是鄭秀文。

毋庸置疑,都是好演員。

但「好」,來自天賦,也源於運氣。

張曼玉遇見了王家衛,鄭秀文碰到了杜琪峰。

——前者就曾坦白是王家衛讓自己開竅,而後者(鄭秀文),如果你去看《孤男寡女》等幕後花絮,你會發現,劇組對鄭秀文近乎偏愛,想方設法,只為激發鄭秀文最大的個性魅力。

而其他的香港女星呢?

恐怕沒這等運氣。

欲女和玉女 ,就是香港女星的兩大人設。

這人設看似差天共地,其實殊途同歸:反正,你就好好當一個能讓男人興奮的符號就好。

符號,談何專業。

再說敬業。

不得不提張柏芝。

2000年,張柏芝憑《喜劇之王》一鳴驚人。

風塵與清純,成熟與童真,如此妥帖自然地被一個女人包含。

這還是她的處女作。

連高標準的星爺也不吝贊美:

2004年的《忘不了》,張柏芝首度拿下金像獎影後。

《忘不了》有一場戲,張柏芝坐在邊上,看著劉青雲和孩子玩得很開心,臉上露出微笑。

有愛情,有親情。

有快樂,也有不止快樂的寬慰。

爾冬升同樣被折服。

她是目前香港最好的女演員。

除她之外基本香港也沒什麼人了,該退的也都該退了。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

張柏芝上了艷照門,息影,復出;復出後態度不端,被鄭佩佩、劉德華點名批評。

張柏芝怎麼了?

這段話是關鍵。

「你恨香港演藝圈嗎?」

張柏芝:

這是她的人生選擇,無可厚非,但她的話中話或許是, 張柏芝,從一開始,就不以好演員為目標。

許多香港女星其實是迷迷糊糊推進圈內,又推上山頂的。

2005年,Twins參加《康熙來了》。

阿嬌當時在拍《精武家庭》,她說她喜歡並擅長拍打戲。

蔡康永讓她比劃兩下。

怎麼說呢……

連花架子都算不上。

同年,劉亦菲拍劇版《神鵰俠侶》。

為了這部劇,她掉進水,險些被瀑布沖走。

年僅17歲的她,拖著一米多的長發,在大冬天一字馬、高抬腿。

——當然劉亦菲也有舞蹈基礎。

兩相對比,你不難發現香港與內地女演員的不同之處。

一個是咬牙切齒要一個機會。

一個是打扮漂亮等一個機會。

一個視演員為信念。

一個視演員為職業。

請別誤會,Sir並非否認所有香港女演員能力和態度,Sir想說的是, 懶惰是我們的天性。

當「躺著」就能賺錢時,絕大多數人都不會「站著」。

林青霞的「東方不敗」,經典吧。

最經典的莫過於她一襲紅衣,佇立湖中,對酒當歌。

你知道這經典是怎麼來的么?

林青霞:

更典型的莫過於王晶,占據香港商業片半壁江山。

但你回顧王晶女主。

林熙蕾,邱淑貞,鍾麗緹……

這些名字,有什麼本質區別?

——不過是各式各樣的「肉彈」。

某種程度, 香港女演員就是香港電影的遮羞布。

她們各有美麗,只有美麗。

她們成功了,但成功是依附於時代,男性的勝利。

到底,她們缺少那種飛蛾撲火的拼勁,又沒有在潮流站穩腳跟的實力。

再說得直白點,她們是被安樂死了。

香港女演員被放棄了。

被放棄的香港女演員,是香港電影的陪葬品。

如今,是不是輪到華語女演員。

昨晚,海清的發言粗魯,並帶有自我標榜的輕蔑。

但有幾句話,Sir還是心酸。

在Sir看來,「海清發言」的價值,不在於她說了什麼。

是她為什麼這么說。

她背後的怨恨是,今天,我們的影視作品就是 沒有女人的位置。

或者說,女星是陪襯。

這是去年(2018年)的票房十強。

前三名,《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葯神》。

主演,都不是女性。

這是中國影史華語票房前三強。

《戰狼2》《流浪地球》《紅海行動》。

主演,也非女性。

而女性中成熟者,更不被待見。

第一批被「淘汰」的就是上了年紀的女星。

不信你環顧四周,今天的市場,留給「老女星」的位置,還有多少

陳沖曾和魯豫做過一個訪談,就談到當前我國影視環境,上了年紀的女星被邊緣化的問題。

尤其是30歲+,50歲以下的女星。

還記得《我就是演員》有一期吧。

楊蓉、王媛可、斕曦三位演員上演一出《後宮》。

這幾位演員都談到了同樣的困境。

楊蓉表示自己年齡已經三十多了,但為了不被市場淘汰,還在維持少女人設;王媛可說在《延禧攻略》之前自己有將近一年沒有人找自己演戲,她幾乎想要放棄;斕曦的焦慮是,生完孩子後,淡出一兩年,就完全淡出影視製作人視線。

這焦慮是特例嗎?

還在維持少女人設不就是「宋佳」。

生完孩子後焦慮的不就是「姚晨」。

至於電視劇。

那些以「大女主」為主題的熱搜局,真的關心女性心理么。

目前,最熱的《親愛的,熱愛的》《陳情令》等,這些劇在干什麼?

喪心病狂地給女性發糖。

還有去年最火的《延禧攻略》。

魏瓔珞當然是「大女主」。

但這故事從頭到尾講了什麼?

婢扶正成了妾,妾扶正成了妻。

一窩母雞跑來跑去,搶一隻公雞。

這就是今天以女性為主要受眾的熱搜劇對女人的「偏見」。

不是把女人當作塞糖的玩偶,就是把女人當作擺布的木偶。

在這種思維主導下。

女性可以不要思想,只要皮肉。

在這種思維主導下。

女性必須年輕,老是罪過。

所以39歲的霍建華可以在《如懿傳》演小生。44歲的周迅一沾少女,就被瘋狂吐槽。

所以58歲的趙文瑄可以被稱贊越老越有味道,51歲的王祖賢一出來,就常常被說老了丑了。

而這,不就是過去香港女性曾面對的困境?

反觀國外。

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在57歲還能遇到《奧麗芙·基特里奇》,遇到《三個廣告牌》。

羅賓·懷特在47歲還能遇到《紙牌屋》。

更別提於佩爾,梅麗爾·斯特里普,查理茲·塞隆這樣的頂級女星。

——要知道查理茲·塞隆在44歲還能主導商業大片《瘋狂麥克斯4》。

說到這,Sir忍不住想提一句最喜歡的大女主劇《傲骨之戰》的一幕。

黛安破產失業,孤立無援,她忍不住哭了。

這時,出過軌的丈夫安慰她:我是你的朋友。

聽完這句的黛安反倒不哭了,她擦乾眼淚,站起來,堅定地要求離婚。

為什麼?

她不需要被可憐。

尤其在對方和自己感情破裂的情況下,那他的任何示好,都是從高至低的施捨。

而她無比清楚,這種幫助會讓你快活一時,但也是與自我撕裂的開始。

你變聽話了,討好了,最後,逆來順受了。

從這個角度說, Sir否定任何對女性價值的量化,其實是動輒標簽化的強權的警惕。

不管標簽是性別還是年齡。

不管強權是猙獰還是溫柔。

當正在消失的香港女性,成為內地成年女演員的明天。

下一個,就是所有女演員。

再再下一個,就是你。

本文

㈥ 最近上映的電影有哪些,你最喜歡哪個

印象最深刻的是《前任三》。

這部電影不僅火了,還帶火了片頭曲和片尾曲,常常大街小巷都是放的這兩首歌。

《前任三》看前面的時候,根本就沒什麼感觸,就覺得他們像兩個渣男,一直在醉心於燈紅酒綠的生活中,而且整天想著怎樣泡妞,怎樣泡到更優質的妞。

沒覺得他們對自己的前任有多留戀,直到看到最後吃芒果的那個畫面,和戴著緊箍咒喊「林佳,我愛你」的那個畫面,才讓我潸然淚下。

原來有多不正經,就有多深情,男主角之所以那麼不正經,也正是因為他還放不下林佳。他的心裡林佳不會走,而在林佳的心裡,他會挽留,但最終,他們誰也沒有認輸,就這樣錯過了彼此。

看完之後,心拔涼拔涼的,就驀然想起了自己的前任,也許前任就是這樣失去的吧!一個以為不會走,一個以為會挽留,但是誰都很倔強,誰都不願意認輸,最後失之交臂。

㈦ 妖妖靈+電影是鬼片嗎

不是,是裝神弄鬼電影
《妖鈴鈴》是由開心麻花聯合出品的一部喜劇片,由吳君如執導、陳可辛監制,吳君如、沈騰、岳雲鵬、張譯、PAPI醬、吳鎮宇、方中信、尹金宏、潘斌龍、齊梟飛主演。
故事講述的是一群住在危樓里的釘子戶,被樓盤房地產開發商派的小弟躲起來扮鬼,意圖嚇走他們的故事。
影片於2017年12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㈧ 妖靈靈是粵語還是國語

那部電影叫「妖鈴鈴」,我在廣州看的,電影院里的是粵語版,我母語是粵語,所以就去看了粵語版,雖然配了粵語,但電影的字幕是國語的,應該是在非粵語為母語地區播的是國語版。
不過《妖鈴鈴》這部電影不好看,裡面的橋段是港片慣常的橋段,沒什麼驚喜,有些對白用普通話說更好笑。配音的都是香港的名演員,像黎耀祥、羅蘭、C君、陸永、鄭中基等等,其他就一般般了。

㈨ 《妖妖靈》爆賀歲海報,你對papi在電影中的演技怎麼看

開心麻花的第四部電影《妖妖鈴》將定檔2017年12月29日。這部電影是由香港喜劇一姐吳君如擔任導演,陳可辛擔任監制,開心麻花聯合出品。電影主要講述的是「瘋狂鬥地主」的故事,鬥地主玩家一定要看,看完就知道怎麼「鬥地主」了。其實從她發布的短視頻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她的演技並不差。期待papi醬在這部電影中的表現,為女神打call。

小編今天也去看了妖鈴鈴,影片整部感覺還不錯。paipa醬表現也還好。

㈩ 妖妖靈電影簡介 妖妖靈劇情是什麼

1、《妖鈴鈴》是由吳君如執導、陳可辛監制,吳君如、沈騰、岳雲鵬主演的喜劇片,於2017年12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2、劇情簡介:繁華的高樓之間,一座等待被拆遷的破敗老樓突兀地聳立著。這里住著四戶怪人。妙手回春的中醫王保健,奇思妙想的民間發明家李菊花和金三,過氣的古惑仔兄弟阿仁和阿明,以及網路主播阿萍。

3、斷水斷電500天後,離奇詭異的事件接踵而來。眾人向江湖上赫赫有名的神婆妖妖鈴求助。隨著鈴姐的到來,事態卻越發嚴重,更大的陰謀被牽扯出來,地產惡霸徐大富和徐天宇也浮出水面。於是,眾人決定齊心協力調查清楚事件的真相。

閱讀全文

與妖妖靈這部電影好看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特種使命免費完整版 瀏覽:963
拍電影用什麼相機拍攝 瀏覽:10
90分鍾電影佔多少g 瀏覽:863
電影重來什麼意思 瀏覽:253
徐凡演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58
抗日滾釘板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如何在電腦上下載vip電影 瀏覽:416
朵唯手機怎麼下載電影 瀏覽:154
如何簡單明了的介紹一部電影 瀏覽:633
怎麼共享電腦里存的電影 瀏覽:302
辛德勒名單電影免費版 瀏覽:757
破解電影的網站有哪些 瀏覽:814
有哪些電影關於商業 瀏覽:991
怎麼把電腦里的電影存蘋果手機里 瀏覽:672
曹哥說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795
下載什麼網看電影買票便宜 瀏覽:160
如何評價阿甘正傳這部電影 瀏覽:656
酷開在線電影怎麼看不了 瀏覽:139
電影語言表現技巧有哪些方面 瀏覽:401
2020年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收多少人 瀏覽: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