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陳佩斯個人資料(陳佩斯30歲首登春晚)
陳佩斯重返央視舞台並不意外,至少5年前就已經和解!
1954年初,新中國成立還不足5年,那年陳佩斯出生!
1973年,陳佩斯考入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那年陳佩斯19歲。
1980年,陳佩斯與父親陳強的首度合作,主演電影《瞧這一家子》,首次觸及熒屏的陳佩斯那年26歲。
1984年,陳佩斯搭檔朱時茂首次登上央視春晚,帶給觀眾至今被視為經典的小品《吃面條》,並一夜紅遍大江南北,那一年陳佩斯30歲。
2020年,離開央視舞台20餘年,如今再度回歸,將以首席導師的身份現身《金牌喜劇班》。而如今陳佩斯已經66歲,早已過了花甲之年。
其實,陳佩斯回歸央視有點意料之外,但仔細想想也算是情理之中,因為早在5年前的2015年,離開央視16年的陳佩斯自導自演了一部喜劇《好大一個家》,這部劇竟毫無徵兆的登上了央視一套。
雖然只是以影視劇的形式回歸央視,但至少說明了陳佩斯與央視的恩怨已經化解,而如今正式以陳佩斯自己的身份高調回歸央視,這不論對陳佩斯還是央視來說,都有著非凡的意義。
陳佩斯小品比主流小品最顯著的優勢是他具有誇張且豐富的肢體動作,讓人物形象更加立體生動,而並非完全依靠台詞「抖包袱」。如今提到「小品王」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趙本山,但趙本山的這個「小品王」在陳佩斯面前,也只能算是「第二代」。
我們再看央視春晚,可謂是一年比一年辦的隆重,但對很多觀眾來說卻一年不如一年,沒了陳佩斯也沒了趙本山,就連「公雞中的戰斗機」的宋丹丹,以及每年一句「想死你們了」的馮鞏也開始缺席。
老笑星一個個離開春晚的舞台,新笑星難當大任,唯獨成為觀眾期盼的開心麻花沈騰也是隔三差五才登上一次春晚。春晚可能不好看,但還真的不能全怪春晚。
事實上,不論是節目形式還是舞台效果,春晚每年都在創新,只是隨著國人生活水平提高,娛樂形式也開始多元化,從電視選秀到真人秀各種綜藝層出不窮,再到手機中各種娛樂搞笑短視頻的全面搞笑。以前是春晚引領潮流,誰上誰火。而如今春晚追逐潮流,誰火誰上!
陳佩斯的回歸,勢必會給央視的《金牌喜劇班》帶來熱度。但《金牌喜劇班》是打造「師承」概念,邀請頂尖喜劇大師齊聚舞台,口傳心授培養優秀的喜劇傳承人。也就是說陳佩斯重返央視僅限於培養新的喜劇人。
而陳佩斯這20多年,一直從事話劇表演的創作和研究,並致力於培養喜劇新人。所以陳佩斯和央視的合作,可謂是發揮了各自的優勢。
陳佩斯+央視絕對有著「1+1>2」的效果,但能夠開辟新的喜劇模式,或者培養出優秀且獨當一面的喜劇接班人,仍需要時間的考驗。
陳佩斯的回歸一定會讓很多觀眾聯想到春晚,既然雙方已經和解,那麼陳佩斯會不會登上春晚表演小品呢?其實多年來,觀眾對陳佩斯重返春晚舞台的呼聲還是蠻高的。而看如今的形式,可以說陳佩斯離春晚近了一大步,至於能不能上關鍵還要看作品。
另外,陳佩斯的年齡也已經66歲了,是否能頂得住春晚的壓力呢?要知道比陳佩斯年輕的老笑星們都已退出春晚,趙本山在2011年之後退出春晚那年才54歲。
所以說,陽亮猜測陳佩斯今年登上春晚的概率還是蠻大的,只是很大可能不會再去表演小品了,應該以其他節目形式現身,
陳佩斯雖然狀態很好,但畢竟已經66歲了,時間也在他的臉上留下了歲月的痕跡,而他在觀眾心目中的地位依然難以撼動。當初喜歡他的觀眾長大的長大,變老的變老。但對所有喜歡陳佩斯的觀眾來說,陳佩斯的回歸都是「爺青回」!
② 陳佩斯當匪兵甲的日子,看看他如何敬業地演好看完即忘的角色
陳佩斯一直到1982年,還在電影里當匪兵甲、路人乙、小兵丁之流。
八一廠拍攝的《四渡赤水》是1983年公映的,拍攝當從1982年開始。
作為八一廠的一員,陳佩斯在影片中義不容辭地扮演了只露了一次臉的傳令兵一角,用後來他在小品里用的詞彙講:只能露出一個後腦勺。
這個鏡頭出現在影片里虛構的角色王道之出席軍事會議正欲進入大廳之際,這時,陳佩斯以後腦勺的形象出現了,他走到王道之面前,把一封公文交給了王道之。
不知是導演安排,還是陳佩斯臨場發揮,他執意地把後腦勺前面的那一張並不出類拔萃的臉,掉轉了一個方向,不失時機地對准了鏡頭,這樣,我們終於在這個鏡頭里,看到了他的那一張標配式的尊容。
後來他在與朱時茂出演的小品《主角與配角》中,基本演繹了他在當配角時深刻感悟到的只能以後腦勺示人的配角演員的悲哀。
《主角與配角》小品出現在1990年春晚上,如果說小品的原型啟示來自於何處的話,那麼,《四渡赤水》中的陳佩斯驚鴻一瞥的露面,可以看出,這部電影里的陳佩斯的生存狀態,是與小品里的角色糾結最為靠近的。
《四渡赤水》里的王道之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出演的是在《西安事變》中扮演張學良的金安歌。在影片里,角色表現出這一個虛構的執行蔣介石命令圍追堵截紅軍的形象定位。
在影片里,他的身份是委員長行政督察室主任,這一角色是以重慶行營參謀長賀國光、委員長侍從室第一處主任晏道剛為原型而拼接而成的,在影片里,他承擔了承上啟下的一個督導角色,電影里最後將他處理成被流彈擊中而死,而真實的原型,一直平安無事,可以看出,這個人物在影片里是根據情節的發展需要而設置出來的。
而陳佩斯扮演這么一個虛構人物身邊可有可無的小人物,實在可以看到,陳佩斯當初出道時對角色的配給幾乎是來者不拒的。
《四渡赤水》拍攝於1982年,在這之前,他1980年在《瞧這一家子》中,已經有較多的露面,與人靚貌美的方舒搭檔,扮演一對情侶,可以說他的戲份是相當充分的。
在1981拍攝的《法庭內外》中,陳佩斯扮演一個官二代,電影的情節今天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官二代開車撞了人,然後找一個人來掉包,陳佩斯就扮演這樣一個官二代,影片里是一個典型的反角。
1982年,陳佩斯在《夕照街》中扮演二子,開啟了日後陳佩斯終於找到用武之地的「二子系列」。
但憑心而論,「二子系列」的喜劇架構非常牽強,並不如陳佩斯主演的小品那樣,給人一種通透感,影片里的陳佩斯裝傻賣呆才硬性製造了那麼一點 搞笑 成份,格調不高,缺乏喜劇也能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精神的總體基調。包括卓別林電影,雖然前台是 搞笑 的,但內涵上卻是笑中有深意。陳佩斯電影顯然缺乏這種喜劇的深層內蘊。
可以看出,這時候的陳佩斯已經冉冉如同升起的新星,即將噴薄而出,他在1984年春晚上,終於依靠《吃面條》而一鳴驚人,但就在這之前的一年前公映的《四渡赤水》中,他還必須在電影里扮演一個送公文的露出後腦勺的傳令兵,其低微的匪兵甲的身份,竟然維持了如此之久,真的叫人在面對《四渡赤水》中他的敬業表現而不得不由衷地驚詫。
陳佩斯首次在電影中扮演匪兵甲,是在重拍版《萬水千山》中,這部重拍版令人不解的地方,是在舞台上拍攝的。
為什麼要在成蔭導演的老版上重拍?因為老版只寫了第一方面軍的事跡,重新修改過的舞台版增加了一、二、四方面軍會師成功了,於是根據話劇舞台版重新搬上了銀幕,但這部電影只能算作是舞台藝術片。陳佩斯在劇中扮演了只露了一個臉的匪兵。
在1976年拍攝的《南海風雲》中,陳佩斯扮演了南越軍隊的一個小兵,在駕駛艙里擔任了背景臉,如果不是日後他那讓人過目不忘的容貌,沒有人會知道駕駛艙里的那個五官不正的越南兵,就是陳佩斯扮演的。
1978年,八一廠拍攝了電影《我們是八路軍》,這個電影是以張思德為原型編寫的,當然與張思德的故事差距較大,表現的是延安時期八路軍戰士開荒燒炭的故事。
電影在表現八路軍開荒拓業的過程中,與圍困他們的敵頑發生了沖突。電影里也有陳佩斯的亮相,扮著一個國民黨兵,對當地民眾動手動腳。
新版《萬水千山》的導演嚴寄洲對陳佩斯在影片里扮演的匪兵甲應該還是挺滿意的,1978年,在拍攝間諜片《獵字99號》中啟用了陳佩斯扮演一個從國外派回國內的特務。
《獵字99號》當時票房不錯,但導演嚴寄洲也認為影片缺乏藝術魅力。這個電影改編自當時在天津公安廳工作的周振天的小說《戰斗在繼續》,早在文革期間就准備由八一廠投拍,所以裡面還提到了階級斗爭這些特有的時代概念。
可以看出,電影對1964年也是由八一廠拍攝的電影《秘密圖紙》有著因襲成份,在《獵字99號》里,表現陳佩斯扮演的特務被公安人員帶到客廳里,看的電影正是《秘密圖紙》,當時陳佩斯充分顯示了他的天生條件在扮演這一個小特務時的那種坐立不安的惶恐神態。
富有意味的是,《秘密圖紙》中的失蹤的圖紙代號也叫「99號秘密圖紙」。
在這個影片中,陳佩斯的戲份還是挺重的,扮演一個回國取圖紙的小特務,在國外的部分,他衣著 時尚 ,油頭粉面,竭力展現出的是一個 時尚 青年的不羈派頭。
回國之後,他一直處於假扮身份而提心吊膽的一驚一乍之中,正如他日後在《警察與小偷》這類貓與老鼠定位的小品中所通常使用的身份設置一樣。
作為一個正劇中的負面角色,他談不上有什麼喜劇表演的戲份,反而是他在人面前的那一副故著小巧、察言觀色的神態,與日後在小品中的投機取巧的角色定位如出一轍。
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演員提供的表情是有限的,從最初陳佩斯出演電影的零星鏡頭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日後使用的仍是這幾招表情,但組裝在小品里,卻成就了他的喜劇大業。
在1979年拍攝的《歸心似箭》中,陳佩斯典型地扮演了一個匪兵甲的角色。
在1982年拍攝的《琵琶魂》中,陳佩斯繼續顯示打醬油的存在。
因此,可以看出,陳佩斯小品里他的表演優勢找到了一個合適的空間,找到了鉚定最普通大眾的人設定位,才使得他在電影里只能扮著路人與小兵角色的安排,有了脫胎換骨的改變。
陳佩斯電影遠不如他的小品成功,因為小品里擷取的是人的一種情態與形態,在短瞬間完成了它的諷刺意味就能自我立足,而電影必須建立起一套觸及心靈的支撐體系,在陳佩斯的二子系列恰恰缺乏這種溫潤人心的東西。
這些電影中「二子」的作用僅僅是表現了一種投雞不成丟了一把米的尷尬與失敗,但並沒有展現出「二子」還有人性中的溫潤與溫暖力量,讓電影擁有一個精神內核。所以陳佩斯電影里的二子缺乏可愛的讓人回味的東西,這樣的電影自然缺乏感染力。而小品里的陳佩斯是不需要提供這一切的,所以會讓人難忘。
盡管如此,陳佩斯當年留在電影銀幕上的零星瑣碎的角色,或多或少地都成為他的小品里的素材與道具。尤其是《四渡赤水》中的那個傳令兵不甘心只讓後腦勺對准鏡頭,能讓我們看到日後陳佩斯在小品里的經常性的糾結性的主題。
③ 陳佩斯父子搭檔演過哪些喜劇電影哪部你最喜歡
每部都好看:以前的演員為群眾及藝術而生/真正藝術人生;現在的演員太部份為錢而生,藝術暫時放一邊:小鮮肉我不想說了;大家都知道!
④ 好看的老電影
1、劉三姐
電影《劉三姐》於1961年上映,現在網上有高清的版本出來,閑時翻來欣賞真是不錯,美麗的劉三姐,美麗的廣西山水,還有動人的山歌。劉三姐的扮演者是黃婉秋,來自廣西的美麗姑娘,如今是一代表演藝術家了。
⑤ 陳佩斯演的一個電影名字
應該是《火火尋寶記》
看過就知道了
⑥ 找一部80~~90年代的女武俠片電影只記得電影女主角代號叫紫羅蘭,行俠仗義,但是官府與各路高手在
《游俠黑蝴蝶》鄭爽,陳佩斯,方新民主演。
⑦ 陳佩斯,父少子老這部電影怎麼收不出來,很好看,能給大家說說
被央視封剎,央視盜用陳佩斯作品,被告後封剎陳佩斯和朱時茂。
⑧ 陳佩斯的電影
莫非是<寶戀燈>?
陳佩斯給孫悟空配的音,也算是武俠片吧
⑨ 陳佩斯有哪些經典作品
《南海風雲》(1976年) 《獵字九十九號》(1978年) 《瞧這一家子》(1979年) 《法庭內外》(1980年) 《夕照街》(1982年) 《琵琶魂》(1982年) 《出門掙錢的人》(1983年) 《父與子》(1985年) 《二子開店》(1985年) 《少爺的磨難》(1986年) 《京都球俠》(1987年) 《傻冒經理》(1988年) 《父子老爺車》(1990年) 《爺倆開歌廳》(1991年) 《臨時爸爸》(1992年) 《迷途英雄》(1992年) 《賺它一千萬》(1992年) 《編外丈夫》(1993年) 《孝子賢孫伺候著》(1993年) 《太後吉祥》(1995年) 《好漢三條半》(1998年) 《防守反擊》(2000年)
喜劇短片
《兩個小木匠》 陳佩斯
[1] 《修路燈》 《木匠廚師》 《擦汽車》 《見利忘義》 《拳擊比賽》 《獻給王道樂土的厚禮》 很經典
仿古無聲片
《奇妙的活動照相》 《騙人的匣子》 《袁大頭外傳》
電影拍攝系列
《電影煙火大師的喜劇》 《擬音趣話》 《光說不練的假把式》
熱點訪談系列
《熱點訪談》 《流水作業》
其它
《一件小事》 《九六搖滾指南》 《哥們兒情誼》 《山外有山》 《暗戀黃花》 《照鏡子》 《趕場》 《醉鬼回家》
電視劇
《考場》(1981年) 《無事生非》(1983年) 《火種》(1984年) 《狼穴》(1984年) 《敏的故事》(1985年) 《四重奏》(1986年) 《馬路邊》(1986年) 《火火尋寶記》(1986年) 《夫妻奏鳴曲》(1990年) 《飛來橫福》(1994年) 《為了新生活前進》(又名我是鄉巴佬)(1996年) 《同喜同喜》(1997年) 《揚州八怪》(1998年) 《給點陽光就燦爛》(2002年) 陳佩斯首次以帝王形象登場:《阿斗》。
舞台劇
《托兒》 《親戚朋友好算賬》 《陽台》 古裝舞台劇《阿斗》 《老宅》
⑩ 陳佩斯最好看的電影是什麼
父子電影
早期的陳佩斯和其父親陳強也拍了不少的喜劇電影,給人們留下愛了比較深刻的印象。最早的一部是1979年上映的《瞧這一家子》
可是,自從被封殺之後,陳佩斯就如同消失了一般。不得不說是中國喜劇界的一大損失,也是內地觀眾的一大損失